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现有养蚕柞林进行科学分级、分类指导、优化配置,做到立体培养,建设后的柞园第一层为中刈拐枝伞形树冠,柞树密度、中干柞树密度、柞树郁闭度、柞树整体比例达标。第二层为密植的草木植物,第三层为枯草落叶形成的腐殖质土层。柞园的生态功能和生产能力显著提升,实现柞园管理园林化。在科学规划、量化使用蚕场的前提下,投放利用率高的柞蚕种茧,节约使用蚕场,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前提下的柞蚕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
生态蚕场的定义是:在柞蚕场中,生物群落的发展达到与环境充分协调,即环境的潜力得到充分利用的状态,顶级群落即是达到生态平衡的植被类型。柞蚕场的顶级群落是密闭型植被;柞树密度较大,每亩有柞树150墩(株)以上,养成中刈树型,并且柞树长势旺盛,轮伐前树冠郁闭度达0.7以上;树下草和灌木植物茂盛,覆盖率在80%以上,地表有2-3cm枯枝落叶层,轮伐周期为4—5年。每亩柞蚕场年产茧量7.5kg以上。  相似文献   

3.
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吴振多,王福廷,郎庆龙,刚少斌李海洋,史薇(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辽宁省农科院土肥所)柞蚕场是放养柞蚕的饲料基地,多为天然次生柞树林经人工砍伐修剪而成。在柞蚕场群落结构中,柞树是柞蚕饲料的生产者,其生物量约占70%,草灌植物是柞...  相似文献   

4.
柞蚕场是放养管理柞蚕和柞蚕幼虫期摄食、生长发育及营茧的场地。柞蚕场是集经济林、水土保持林和薪柴林于一体的特有林种。具有优化结构的柞蚕场 ,既有相当于一般森林的生态效益 ,又有特殊的放蚕功能 ,是最宝贵的生态经济资源。1 按照优化结构模式建设柞蚕场柞蚕场优化结构的研究表明 ,柞蚕场植被结构主要有柞树密度、树型养成、轮伐周期、草灌植被类型和柞树树种等。其中 ,影响生态经济效益最大的是柞树密度 ,贡献分值为 3 4.0 1 ;其次是树型养成和草灌植被类型 ,贡献分值分别为 2 5 .0 3和 2 4.81 ;轮伐周期的贡献分值为1 2 .0 8;树种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蚕业的进步,为了保证柞蚕场永续利用、蚕业生产稳步发展,蚕场生态建设越来越被各级政府和蚕业生产部门重视。现就生态蚕场建设的几个技术要点归纳总结如下。柞蚕场生态系统是由柞树、草灌植物、柞蚕等生物和外围环境构成的。柞树是柞蚕的食料,是生态蚕场建  相似文献   

6.
《新农业》2020,(10)
正柞蚕场是柞蚕生产赖以生存的基础,其建设、使用和管理科学与否,不仅关系到柞蚕的产量和质量,而且关系到山区的生态平衡。1推进生态型柞蚕场建设1.1柞树补植加密一是柞树补植。柞树是柞蚕场主体,在沙化蚕场里,柞树缺株少墩现象都比较严重,有的缺株率达50%~60%。因此柞树补植既能增加柞蚕场单位面积的柞树株数,提高产叶量和产茧量,又能增加柞蚕场郁闭度,促进植被恢复,达到治理沙化、保持水土的目  相似文献   

7.
蚕场的柞树一般生长到5~6年生时需要进行轮伐更新,以满足柞蚕不同龄期对柞叶成分的生理要求,也为养蚕操作提供了方便。当前突出的问题是蚕场柞树轮伐或砍伐方法不当、养蚕用叶过重、蚕场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树势衰退、产叶量低、担蚕量明显下降,严重影响了柞蚕的正常生产。对此,怎样轮伐更新才能更有利于柞树的生长、促进柞蚕业生产和保持生态平衡呢?笔者根据实践和调查,提出以下建议:  相似文献   

8.
<正> 我省柞蚕通常是一年放养两季,春放种秋放丝;部分一化地区,则种、丝茧均系春放.春季正是柞树萌发生长期,因产叶量少,产茧量低,工效差.春季干旱多风,柞叶老化快,移蚕次数多,既浪费饲料摧残柞树生长,又影响亩柞产茧量.因此,改放一季秋蚕是养柞增茧,提高柞蚕经济效益,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王利媛 《新农业》2006,(2):53-53
刘喜庆是凤城市边门镇敖家村三组蚕农,丹东市蚕业劳动模范,放养柞蚕40多年,对中刈柞树的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培养的树形全部达到中刈化,养蚕连年增产,是当前丹东地区中刈柞树管理的榜样。敖家村椿树沟共有蚕场512亩,现已改成中刈型柞蚕场352亩。刘喜庆中刈柞树管理的主要技术是“中刈留桩”、“中刈放拐留拳”和“合理砍伐更新”。  相似文献   

10.
一、柞蚕场的管理 (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 辽宁各地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  相似文献   

11.
由于柞林蚕场保护和利用不合理,我国老蚕区柞林蚕场土壤沙化严重、柞树叶质量差、病毒污染重、繁种质量低.建国后,柞蚕种繁育基地发生两次大的北移,第1次是由辽宁省丹东市移到辽宁省西丰县,现又由辽宁省西丰县移到吉林省.目前,吉林省的柞蚕种茧生产量占全国的70%以上,已成为全国的柞蚕种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2.
一、柞蚕场的管理(一)柞蚕场的补植抚育很多地方的柞蚕场,目前柞树缺株少墩现象相当普遍,需坚持补植柞树,借以逐年提高柞蚕场资源的利用和单位蚕场面积产茧量,同时改善柞蚕场的生态环境。有些退耕地和荒山坡,凡适于栽植柞树,则营建人工林新蚕场。1.补植时期通常,柞树补植以晚秋或早春为宜,冷凉地区以春季为  相似文献   

13.
大棚栽培和合理施肥能促进柞树的生长发育,能大幅提高柞树产叶量51.00%以上,并且影响柞叶的品质,使开叶期提前1~7 d,麻栎的产叶量显著高于槲栎,是柞蚕饲育的优选树种之一。  相似文献   

14.
正柞树的树形与柞叶产量、叶质优劣以及蚕场管理、病虫害防治工作等都有密切关系。柞树树形的养成形式需要根据当地气候、坡质、柞性以及养蚕的要求来确定。一、树形养成(一)根刈从柞墩基部砍去全部枝干,翌年春暖时即形成枝条丛生的根刈低墩。砍伐时,不要留下弱小枝(俗称小毛枝)。因为这些弱小枝于翌年发芽时,与不定芽争夺水分和养分,影响新芽的萌发。根刈树形的优点:树形矮小,可以减少风害;柞叶含  相似文献   

15.
夏焱  张继悦 《吉林农业》2013,(3):177-177
本文根据历年经验,雨量与柞树生长有密切关系,因而研究了雨量与柞树枝条的相关性,以期望对今后蚕业水利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柞叶着生在枝条上,柞叶产量高低决定于枝条长度及单位条长产叶量。前者受单位面积株数及每株校条长度的影响,后者受品种性能的影响。对于每个蚕场而言,柞树的品种比较单一而固定,在一定范围内枝条的长度和叶片的产量呈现正相关,因而研究枝条长度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吴洪新  刘凤全 《新农业》2010,(12):47-48
柞树生长多年后,若不合理修剪,会枝干老化、树势衰弱、发芽力减退。修剪柞树具有增加叶量、提高叶质和恢复树势的作用。合理规划柞蚕场,科学修剪柞树,有利于提高柞蚕场单位面积产茧量,既增加经济收入,又保护柞蚕场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蚕场、蚕种、技术、天气是影响柞蚕产量的四大主要因子,其中蚕场中的柞树适宜的叶质、叶量是影响柞蚕茧产量和质量的极其重要因子。柞叶中所含的化学成分有水分、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灰分等。化学成分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着柞叶营养价值的高低,柞叶化学成分不仅与柞树种类、树龄和叶位有关,而且还受土壤、气候及生长条件等的影响。从柞树叶子的化学成分来看,辽东栎、蒙古栎、麻栎的干物质含量高于槲,麻栎含蛋白质多,辽东栎、蒙古栎含脂肪量高,因此营养价值高,槲的营养价值低。  相似文献   

18.
辽宁地区柞树早烘病发病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省西丰县、沈阳市及凤城市的几个发病较重柞蚕场的调查和查阅相关资料,研究发现柞树早烘病开始发生于8月下旬,大面积的早烘病开始于9月上旬,此病首先发生在柞树下部枝条的基部叶片上,再向中上部叶片发展。发病初期在柞叶边缘处出现褐色的小斑点,分布不均匀,以后斑点继续扩大,由叶缘部位不均匀地向中部扩展,最终叶片全部变成褐色,但叶片并不脱落。一般柞墩密度大、根刈树形、北向坡(阴坡)、坡度大的蚕场早烘病发病重;从树种看辽东栎、蒙古栎发病较重,槲和麻栎较轻;从树的枝龄来看,3~5年生或者更老枝龄的柞树发病严重,1~2年生的枝龄不发病或发病较轻。  相似文献   

19.
丛娟 《新农业》2006,(3):53-53
李会远是凤城市边门镇建设村四组村民,今年四十一岁,养秋蚕十余年,他所承包的130亩蚕场,连续五年把产超百千粒,产值超2万元。今年在蚁蚕期多雨,病虫害大发生的不利条件下,又喜获丰收,摘茧260千粒,产值两万四千元。李会远在养蚕的活动中,虚心学习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摸索养蚕规律。他的主要做法一是培养树型增加产叶量。蚕场是养蚕基地,柞叶是蚕儿的饲料,李会远把承包的蚕场全部实行小树搬尖,培养中干树型,每年在春夏之交进行柞树剪梢,促使柞树扩枝展冠。经过他修剪的柞树产叶量,比其它蚕场增加一倍以上,有效地提高了饲料报酬率。二是良蛾投…  相似文献   

20.
柞树的树型与柞叶产量、叶质优劣、放养管理及病、虫害防治密切相关。生产上通过必要的柞树轮伐和整枝修剪等技术以提高柞蚕场地利用率,并利于可持续饲养柞蚕。一、树型分类:饲养柞蚕的柞树树型大体可分为无干型、低干型、中干型三种。(1)无干型。树型无干,枝条丛生于地面上,呈灌木墩状。其养成方法是:当柞树实生苗或根刈后枝条生长到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