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珍稀共生食用真菌松茸DNA指纹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利用RAPD分析技术他中国主产区野生松茸的DNAE指纹图谱。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到16个扩增效果好、重复性稳定的引物以介导不同来源的20个松茸子实体DNA的扩增,均得到清晰可辨的DNA指纹。分隔数据分析表明供试松茸在72%相似水平上聚成一大类,支持关于云南、四川、吉林的松茸是一个相同物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的RAPD指纹图谱鉴定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RAPD方法对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进行了指纹图谱的研究,以期为桔梗花色的鉴定提供分子依据。采用BSA法从2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具有多态性的7个引物。结果引物OPG02在检测的紫花桔梗个体中均能各自扩增出一条580bp左右的特异带,而在白花桔梗中则未见。表明该RAPD标记具有紫花桔梗特异性,可用于鉴别紫花桔梗和白花桔梗。  相似文献   

3.
草地蘑菇的分离驯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在天山草原真菌考察时采到的草地蘑菇(Agaricus pratensis Schaeff.:Fr.)进行菌种分离、驯化栽培,获得初步成功。该菇味道鲜美、产量高,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5.
6.
中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DNA多态性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本文以中国双孢蘑菇不同主栽产区的9个具代表性的双孢蘑菇菌株为材料,用20个随机引物对其进行RAPD分析。结果表明,20个随机引物中,有15个随机引物的扩增产物DNA片段表现出明显的多态性,其中每个引物对不同菌株扩增出的DNA片段数目各不相同,而且不同引物扩增出的DNA带谱也不同,差异较大。这15个引物对供试菌株总共扩增出168条DNA片段,其中最大的片段可达6.77kb,最小的DNA片段仪有0.31kb。同时,比较了供试菌株两两间的遗传相似性,发现它们之间的变化不大,其相似系数从0.6891到1.0000,而平均相似系数仅为0.8500,表明供试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变异不丰富。另外,采用系统聚类法中的类平均法,对供试菌株相似系数两两间进行聚类分析并生成树状图谱,直观准确地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当相似系数为77%时,所有供试菌株都被聚为一大类,说明我国主栽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基础较狭窄,可能来源于同一品系,这为进一步开展双孢蘑菇菌种的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西瓜品种和育种材料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RAPD技术对国内外26份西瓜材料进行遗传亲缘关系研究、构建每份材料的特异指纹。在720个RAPD随机引物中筛选出15个引物用于聚类分析,将供试26份材料分为6个类群1个美国生态型类群、2个中间生态型类群、1个东亚生态型类群、2个野生类群。将京欣一号杂种纯度鉴定的RAPD特异标记K14-1500和N04-600成功转化为SCAR标记,并应用于京欣一号纯度鉴定实践。  相似文献   

8.
中国野生蘑菇属90个菌株遗传多样性的DNA指纹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90个中国野生蘑菇属菌株(其中44株经同工酶初步鉴定为双孢蘑菇菌株)的总DNA进行SRAP和ISSR分析,获得了18条SRAP和12条ISSR标记条带并进行聚类分析,构建了亲缘关系树状图.结果显示这些菌株大体上可分为野生双孢蘑菇和野生蘑菇属其它菌株两大类群,其中来自川藏高原的41个野生双孢蘑菇按照采集地的不同聚为4个群,地域性差异比较明显;部分来自新疆、西藏的白色野生双孢蘑菇菌株新疆野生、AgX04和AgX042具有独特带型,与其它双孢蘑菇菌株的遗传相似值仅为10%~13%.  相似文献   

9.
香菇菌种不同组织分离物的DNA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香菇具无性繁殖特征,香菇生产者常通过无性的菌丝分离或子实体分离进行生产用菌种的繁殖及提纯复壮。本研究运用RAPD技术研究证明,同一香菇品种的不同组织分离物虽为无性繁殖后代,但因受培养基质、生态条件、栽培技术的影响,产生了一定程度的DNA水平上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0.
一个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相关的DNA片段的克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个十碱基随机引物,在基因组水平上对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的优质低产型(G型)及低抽高产型(H型)菌析进行了RAPD差异显示,获得了一个与双孢蘑菇子实体品质相关的大小约为2000bp的差异DNA片段,将其克隆,并应用点杂交及RFLP技术对其区分两类菌株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这为进一步建立和的特异性探针或PCR引物,从分子水平上提高双孢蘑菇菌种性状早期预测的准确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七种食用菌消毒剂抑制霉菌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PDA平板培养基上对7种常见食用菌消毒剂的抑制霉菌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同等条件下甲醛对霉菌抑制效果最好,多菌灵效果次之,之后是克霉灵。百菌清、甲基托市津、甲霜灵、代森锰锌均不太适宜在平菇生产中当作防霉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结合樱桃采摘进行了地栽食用菌实现果菇同步采摘的设计与实践。结果表明:在春天和初夏,地栽灰树花、鸡腿菇、双孢菇、粉红平菇、榆黄蘑、杏鲍菇可以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出菇,实现了与樱桃同时采摘,香菇不太适合于樱桃林下栽培。樱桃林地4月中旬至6月中旬10cm地温和最低气温维持在10℃~23℃范围,对于地栽食用菌子实体的发生非常有利。对促进食用菌在观光休闲产业的定位与作用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酸性蛋白酶抑制剂─福菇肽能有好地抑制食用菌体内的酸性蛋白酶的活力,激活中性蛋白酶的活力,调节食用菌体内蛋白酶的代谢,具有促进子实体形成、增加子实体的数目、加速子实体生长的作用。将酸性蛋白酶抑制剂作为菇类增产剂应用于食用菌生产上表现出优良的生物学效应:促进生长效应、后劲效应与优质效应。有效地增加菇的产量、提高菇的品质,在大面积推广应用中展示出显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RAPD在枇杷品种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32  
运用RAPD(RandomAmplifiedPolymorphicDNA,即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析技术,对16个枇杷品种的基因组DNA进行RAPD分析,从几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随机引物能从各个品种的基因组DNA扩增出DNA片段,在16个枇杷品种中2个引物扩增出19个DNA片段,其中3个为公共,16个为多态性或单态性DNA片段,表明不同枇杷品种基因型间存在着极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扩增的DNA指纹图谱可将16个品种一一区分,为枇杷品种鉴定提供了新的方法,同时也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对河北张家口感病马铃薯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分离物( PXY-HBEI) 的外壳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以提取的RNA为模板, 应用RT-PCR扩增目的基因, 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 上并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克隆cDNA片段由801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267个氨基酸。与基因库中PVY代表株系相比, 它们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9.6%~98.8%和93.3% ~98.5% , 与PVYN 和PVYO株系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6%和97.8% , 确定PVY-HBEI归属于普通株系( PVYO株系) , 同时建立了快速、灵敏、简便的PVY RT-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6.
温郁金RAPD-PCR反应体系建立及条件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提取纯化温郁金DNA的基础上,利用PCR扩增技术,对Mg2 、dNTP、模板DTA、引物、Taq聚合酶等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温郁金基因组DNA的RAPD-PCR最佳反应体系.结果表明:最佳条件是总体积为25μL,其中Mg2 (25mM)2μL,Taq 聚合酶(5 U/μL)0.3μL,引物浓度(20μM)1.0μL,模板DNA(5 ng/μL)1.0μL,dNTP(2.5 mM)2.0μL,10×PCRbuffer 2.5μL;PCR扩增程序为94℃预变性5min;94℃变性35 s,36℃退火1min,72℃复性1.5 min,共42个循环;最后72℃延伸10 min,该研究得出的体系是温郁金RAPD-PCR的最适宜反应体系,具有省时、经济、简便以及扩增条带较清晰、稳定等特点,为今后温郁金的遗传多样性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CTAB法提取3个番茄品种及6份品种亲本材料的DNA,通过AFLP-PCR分子标记方法,构建亲本及品种的指纹图谱。其结果利用如下:从分子水平构建了3个品种及其6份亲本材料的指纹图谱,6份亲本材料扩增的多态性条带从10~27条不等,平均17.56条,多态性位点比率为41.3%。通过符合率测定,亲本纯度符合率为100%,杂种一代为98.7%。利用NeiLi法计算番茄遗传相似系数,3个品种及亲本的遗传相似系数分别于0.37~0.61和0.53~0.62,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对3个番茄品种及其亲本的遗传关系进行分析,为番茄杂交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Pleurotus nebrodensis(Inzengae)Qulet wasfirst described by Inzengae in1863asAgaricusnebrodensis,and subsequently renamedPleurotusnebrodensisin1886(VENTURELLA,2000).InChina,the species is found only in the Xinjiangregion(MAO,2000).Xinjiang researcherscommenced domesticationofthis mushroomin1987,andthe first commercial strain was obtainedin1997(HUANG,1997).Since then,the popularity ofP.nebrodensisin Asia has increased due to itsdesirable organoleptic qualities and market value,and ma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