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杜鹃繁殖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杜鹃Cuculus Canornus Linn属鹃形目、杜鹃科,是以取食毛虫类为主的益鸟。每年5月上旬陆续来我省繁衍后代。它有一种特殊的繁殖方式,即自己不营巢,也不孵卵育雏,而是将卵产于别的鸟巢里,代其孵卵育雏繁衍后代,它的这种特性被称为“巢寄生”。在日照沿海地区,大杜鹃多寄生于灰喜鹊、大苇莺、山麻雀等食虫类鸟巢里,以灰喜鹊巢的寄生率最高。目前,对大杜鹃的繁殖生态特性  相似文献   

2.
早春的山野乡间,人们常可听到“布谷、布谷”的鸟鸣声,这是家喻户晓的布谷鸟在鸣叫,动物学家称这种鸟为杜鹃。杜鹃性情孤独,平时多单独活动。在生儿育女时,它也不筑巢、不孵卵、不育雏,但是它们照样繁殖后代。原来,杜鹃在繁殖期间,不像其他鸟类那样雌雄成对生活在一起,而是雌雄乱配,过后就分开了。雌杜鹃在产卵前先物色好其他鸟巢,如黄莺、云雀等鸟巢,然后悄悄地窥视周围的动静,一旦老鸟离巢,它就占着别人的窝下蛋,然后衔着主人的蛋离去,让窝主人替它孵蛋育雏。杜鹃在长期的生存演化中练就了一套以假乱真的本领。它下的蛋在颜色、大小、斑点…  相似文献   

3.
白头鹎的繁殖习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头鹎在青岛地区属夏候鸟,每年4月下旬迁来崂山繁殖。5月15日营巢,5月25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6月13日雏鸟孵化,孵化期15天。6月24日出飞,育雏期12天。育雏期间全部以食农林害虫为主,10月中下旬迁回越冬地。  相似文献   

4.
笼养东方白鹳的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主要描述并分析了笼养东方白鹳的营巢及产卵时间、试巢、整巢、异步孵化、育雏等五个繁殖生态现象,同时总结出管理对策。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南四湖区夏候鸟大苇莺的繁殖习性做了系统阐述,记述了该乌的求偶交配、营巢产卵、孵卵育雏、雏乌的生长发育及食性等。  相似文献   

6.
文章介绍噪犀鸟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的繁殖情况。噪犀鸟的饲养环境需要注意防暑、保暖、通风与采光的需要,饲料以谷物和水果为主,人工鸟巢的制作应充分考虑亲鸟体形的大小与雏鸟活动的要求。在广州地区的气候环境下,噪犀鸟5~8月份繁殖,每窝产卵2枚左右,孵化期约30天。在繁殖期,亲鸟对人工鸟巢进行啄土封门,雌鸟在巢内孵卵,雄鸟通过狭窄的洞口供给食物。  相似文献   

7.
山鶺鴒每年5月上旬由南方迁来青岛地区进行繁殖。很快成双栖息于阔叶树疏林中,大都在林间空地、沟河畔等地活动觅食。多筑巢于刺槐及黑弹树的水平树杈上,6月20日开始产卵每窝产卵4—5枚,以5枚为多。孵化期高峰为6月中旬,孵化率为98.4%,孵化期13天。两亲鸟共同育雏,育雏期13—14天,最早出飞为6月24日,最晚为7月11日。育雏期全部以农林害虫为主,有鳞翅目、鞘翅目昆虫,也有蜘蛛及蝇类等。至9月底全部迁回南方。  相似文献   

8.
<正>鸟巢,一个保护卵和雏鸟的临时场所一般而言,鸟巢主要是容纳卵或雏鸟的场所,并起到一定的保温和保护作用。在某些鸟类类群里,鸟巢还兼具了性选择的内容,例如鸟巢的精美程度可能会影响到一方配偶的繁殖投资,简单说就是下几个蛋或者下多大的蛋。鸟巢是个临时性结构,也就是说繁殖结束以后,这个鸟巢基本上就不再用了,鸟巢并不是它们睡觉的地方。大多数鸟类在下一个繁殖季节会重新筑巢,也有少数鸟类会重复利用,但基本上都会在原址上翻新或者重筑,例如白头海雕、喜鹊、家燕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棕头鸦雀的繁殖做了系统研究,包括营巢、产卵、孵卵、育雏及雏鸟生长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体重、体长、外部器官(翅长、嘴长、跗蹠、尾长)的生长等。而棕头鸦雀窝产6卵者,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灰鹡鸰繁殖生态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5月-2007年5月对牡丹江地区灰鹡鸰的繁殖生态进行了研究,每年5月中旬到5月末迁来。居留期为140d左右,繁殖期间雌雄鸟共同筑巢,筑巢后6-9d产卵,每窝4-6枚,平均5枚。共同孵卵,孵化期约为12d。共同育雏,亲鸟喂食12d左右羽毛长满,16-17d飞行,24d基本成鸟。  相似文献   

11.
作者描述了笼养鹩哥(Gracula religiosa)的营巢、配对、产卵、孵化、育雏等繁殖行为,并对个人本配置、饲养环境、巢材、产卵日期、孵化、人工育雏等几个关键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虽说鸟类筑骥的工艺在动物界是无与伦比的,但并不是所有的鸟都会用足功夫去筑巢。鸟巢的功能,是供繁殖期的乌用于藏卵和孵育雏乌。如果一个简陋的鸟黛就能满足这个需求。或者可以“借用”邻居的巢穴,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功夫去筑巢呢々对鸟巢依赖程度的不同,或许是筑巢精细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北京东城区西总布小学四(2)中队的同学们在日坛公园悬挂人工鸟巢并进行爱鸟周主题日宣传活动。通过同们多年研究和专家指导,掌握了鸟巢的制作方法和悬挂时间。今年,参考北京植物园和袁日涉姐姐的鸟巢,制作了西总布小学自己的鸟巢,在鸟类繁殖的季节悬挂到日坛公园,亲身参与爱鸟护鸟工作。同学们在鸟类较多的日坛公园选定了一棵高大的柏树,把人工鸟巢挂在6米高的地方,考虑到风向和气候因素,让鸟巢开口朝向东南方向,为小鸟安置一个温暖舒适的新家。同学们按照日期分工负  相似文献   

14.
暗绿绣眼鸟繁殖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暗绿绣眼鸟的繁殖生态,得知每年4月20日左右迁来青岛,10月底全部南迁,居留期约195天;该鸟一般活动在阔叶林中,筑巢于榉树、刺槐、雪松、龙柏等树上;一般产卵4枚;亲鸟孵卵10天出雏;育雏11天出飞;并对雏乌的生长发育变化做了详细记述。初迁来时,主食树木花粉、蚜虫和其他昆虫卵。育雏期主要捕鳞翅目幼虫,为尺蠖、蛾类和双翅目的蝇类等,后期多食树木浆果。这对消灭农林害虫和传授花粉及种子传播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5.
花屋榛鸡人工孵化与育雏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花尾榛鸡饲养繁殖技术推广过程中人工孵化与育雏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对有电孵化和无电孵化、有电育雏和无电育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无电孵化的效果较差,而有电育雏和无电育雏的效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陕西黄龙山自然保护区褐马鸡营巢生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繁殖是鸟类生活史中一个异常重要的环节,因为繁殖成功率直接影响种群动态和物种延续.繁殖生态学是鸟类保护生物学研究的重要内容(Luck,2002).鸟巢是鸟类为生"儿"育"女"临时搭建的"家",为鸟卵的发育和雏鸟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微环境(张晓爱等,2006).  相似文献   

17.
红颈苇鹀育雏行为及雏鸟发育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吉林省西部首见红颈苇鹀繁殖和育雏行为,填补了历史上该区域无繁殖的记录。观察发现,茂密的植被和陈旧的草簇构成了红颈苇鹀繁殖的要件;红颈苇巫鸟的育雏行为有明确分工,雌鸟履行孵化职责,而雄鸟则负责安全警戒,孵化期约15 d,育雏期约16 d;全天喂雏行为有差别,从清晨到上午8:00时、从下午18:00时到日落为喂食高峰期,雄鸟喂食雏鸟的次数高于雌鸟;红颈苇鹀以草籽和谷物为食,繁殖季节主要捕食昆虫;50 d左右,幼鸟完全可以自食其力。  相似文献   

18.
北红尾鸲繁殖习性及食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李伟  王军 《辽宁林业科技》1998,(6):10-12,23
北红尾鸲在辽宁省为夏候鸟,居留期长达半年。以多种昆虫为食,这些昆虫多为农林业的重要害虫,在抑制森林虫害的发生,维持自然生态平衡方面有较重要的作用。通过在宽甸县白石砬子自然保护区的观察,报道了该鸟的求偶与交尾、营巢与产卵,孵卵与育雏等繁殖习性,并对雏鸟的生长变化及食性进行了观察与分析。有助于对该鸟的生态进行深入研究和人工招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红交嘴雀为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掌握红交嘴雀在莫尔道嘎地区的繁殖行为和活动状况,为日后实施保护救护和深入开展研究提供基础资料。观察发现红交嘴雀2月中旬开始营巢,下旬开始产卵,每巢产卵3~5枚,多4枚。卵长径24.10±0.47 mm,短径19.15±0.27 mm,卵重2.98±0.07 g,孵化期17.10±0.24 d。育雏期18.42±0.32 d,育雏期平均每天递送食物13.6次;亲鸟有夜间不回巢现象。  相似文献   

20.
鸟巢趣谈     
提起鸟巢,许多人认为那是鸟的“家”,就象人一样,晚上在那里休息。其实这是个误会,绝大多数鸟除孵卵和育雏期外,都在巢外的树枝上过夜,从不在巢中睡觉。鸟巢能使鸟蛋聚集在一起,有利亲鸟孵化。大多数鸟巢编织的非常精巧,既防风又避雨,十分暖和,即便亲身短时间离开巢穴,蛋也不会变凉。有些幼鸟刚孵出来时身上一根羽毛也没长,巢的保温作用就显得更加重要了。当暴风雨袭来时,亲鸟伏在窝中,把两个翅膀和尾羽伸展开,用自己的身体构成一个防雨”伞”,尽管狂风暴雨,雷电交加,巢内却是温暖如春。如果在酷夏,亲乌同样优在窝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