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选择改良去势公牛48头,随机分为4组,分别饲喂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照组),进行70天育肥试验,比较用不同方法处理的玉米秸饲喂肉牛的增重效果.结果表明,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牛增重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之间牛增重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冬小麦秸秆不同处理饲喂肉牛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将冬小麦秸秆经微贮、氨化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育肥试验,对照牛喂自然干麦秸。48 头供试牛(每组16 头),试验结果为:喂微贮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9kg,喂氨化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4kg,对照组头均日增重0.57kg。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 0.01),两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 0.05)。将各组耗料(包括精料、粗料)、增重按市价进行效益分析,60 天试验期结束,微贮组平均每头获得114.00 元,氨化组平均每头获利63.13 元,对照组平均每头亏损14.36 元。冬小麦秸杆处理后饲喂肉牛效果明显。微贮法优于氨化法,成本低,易操作,饲喂效果好,在农区应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本次试验测出:氨化小麦秸饲喂肉牛,日增重达863g,比对照组提高36.0%;微贮小麦秸饲喂肉牛增重达741g,比对照组提高16.7%;氨化秸秆组与微贮秸秆组相比,日增重提高16.5%;氨化与微贮相比,氨化操作较简便,微贮操作较复杂,但成本较低。  相似文献   

4.
用微贮及氨化稻草饲喂本地育成黄牛,试期59天。结果,微贮料组日均增重609g,氨化料组日均增重606g,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分别比对照组日均增重256g提高72.5%和71.67%.差异显著(P<0.05)。微贮组比氨化组节约成本12%。  相似文献   

5.
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研究沙棘嫩枝叶对绵羊瘤胃发酵特性和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选择体重为(28.0±3.5) kg的阿勒泰羔羊60只,随机分成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对照(Con)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以2.5%(SJZY-1组)、5.0%(SJZY-2组)和7.5%沙棘嫩枝叶(SJZY-3组)等量替换基础饲粮中麦秸.试验期63 d,其中预试期7d,正试期56 d.在正试期第56天晨饲前,分别从各组每个重复随机选取2只,采集血样和瘤胃液.结果表明:1)SJZY-1组和SJZY-3组平均日增重显著高于Con组(P<0.05).2)随沙棘嫩枝叶添加量的增加,瘤胃液pH呈下降趋势,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乙酸、丙酸、丁酸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的浓度均极显著高于Con组(P<0.01),SJZY-3组最高;乙酸/丙酸和乙酸/TVFA没有显著变化(P>0.05);SJZY-2组和SJZY-3组氨态氮浓度分别显著(P<0.05)和极显著(P<0.01)低于Con组.3)与Con组相比,沙棘嫩枝叶的添加对血清CD4、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的影响为低量抑制中、高量促进,而对血清γ干扰素(γ-IFN)浓度的影响则表现为低量促进.结果提示,沙棘嫩枝叶能提高绵羊平均日增重,增加瘤胃液中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降低氨态氮浓度,提高血清CD4、IL-1、IL-2、γ-IFN浓度;综合考虑,建议沙棘嫩枝叶在绵羊饲粮中以5.0% ~7.5%添加.  相似文献   

6.
氨化、微贮秸秆饲喂鲁西黄牛不同增重效果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将小麦秸、玉米秸经氨化、微贮处理后进行饲喂鲁西黄牛增重肥育试验。30头供试牛随机分成6组,分别与饲喂未处理秸秆牛进行对比,其结果为:氨化小麦秸组、氨化玉米秸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931kg、1.012kg;饲喂微贮小麦秸组、微贮玉米秸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985kg1、.064kg;小麦秸对照组、玉米秸对照组每头日均增重分别为0.684kg0、.708kg。小麦秸和玉米秸经氨化或微贮处理后增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氨化处理组与微贮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价进行分析,60d试验期结束,期内每头每日获利:小麦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2.103元、2.665元、0.806元;玉米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2.279元、2.960元、0.819元。玉米秸秆微贮后饲喂鲁西黄牛经济效果优于小麦秸秆的氨化、微贮,更优于未处理秸秆,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7.
许腾 《畜牧与兽医》2005,37(9):31-32
将小麦秸、玉米秸经氨化、微贮处理后饲喂小尾寒羊进行增重肥育试验。30只供试羊随机分成6组,分别与饲喂未处理秸秆羊进行对比,其结果为:氨化小麦秸组、氨化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69 kg、0.196 kg;饲喂微贮小麦秸组、微贮玉米秸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73kg、0.200 kg;小麦秸对照组、玉米秸对照组每只日均增重分别为0.148 kg、0.150 kg。小麦秸和玉米秸经氨化或微贮处理后增重效果都优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而氨化处理组与微贮处理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价进行分析,60 d试验期内每只每日获利:小麦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32、0.37和0.25元;玉米秸氨化组、微贮组、对照组分别为0.46、0.50和0.24元。玉米秸秆微贮后饲喂小尾寒羊经济效果优于氨化、微贮的小麦秸秆,更优于未处理秸秆,且操作简单,值得在农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8.
在高海拔地区对西藏青稞秸秆进行氨化(A)、碱化(B)、复合(C)和微贮(D)处理,与未处理秸秆组(对照组)比较,评定其物理特性、测定处理前后营养成分及饲喂藏绵羊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个处理组秸秆色泽、气味、质地和温度等物理特性均较好.氨化和复合处理组粗蛋白质含量较其他2个处理组和对照组均显著提高,碱化和微贮处理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和灰分含量各组间均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木质素(ADL)含量除了微贮组,其余各组间及与对照组均差异不显著.4个处理组比未处理组藏绵羊对粗饲料采食量分别提高22.12 %、20.19 %、25 %和35.58 % (P<0.05),各处理组间差异不显著;平均日增质量分别提高36.60 %、29.28 %、41.58 %和63.54 %.其中,以微贮处理组最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与碱化处理组及各处理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粗饲料效率分别提高0.78 %、0.49 %、0.87 %和1.35 %.经济效益以微贮处理组明显,每天纯收入2.14元.  相似文献   

9.
不同加工与处理的玉米秸秆饲喂肉牛增重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淘气 《中国牛业科学》2001,27(5):14-16,19
将玉米秸秆揉切加工经氨化、微贮、青贮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肥育试验。对照组牛喂自然风干揉碎秸秆。40头供试牛随机分为4组,分别进行对比,其结果为:喂青贮秸秆组头日均增重1073g,喂微贮秸秆组头日均增重986g,喂氨化秸秆组头日均增重931g,对照级夹 日均增重684g。青贮组与微贮组、氨化且差异显著(P<0.05),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微贮组与氨化组差异不显著(P>0.05)。微贮组、氨化组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将各组所耗精料、粗料及增重按当时市场价格进行分析。60天试验期结束,青贮组、微贮组、氨化组、对照组平均每头获利分别为124.86元、92.21元、90.52元和23.54元。玉米秸秆青贮处理后饲喂肉牛,优于秸秆微贮和氨化,更好于干秸秆,且操作简单,适口性强,饲喂效果明显,在广大农区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选择3~4月龄,体重26~30kg小尾寒羊公羊30只,随机分成6个处理,每个处理5只,研究氨化小麦秸、微贮小麦秸、小麦秸(对照组)、氨化玉米秸、微贮玉米秸、玉米秸(对照组)对生长期小尾寒羊日增重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经微贮处理后,可以提高小尾寒羊的适口性,使之采食量逐渐增加,提高其日增重,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同时微贮组、氨化组都能提高饲料的转化率。效益分析结果证明,微贮处理秸秆组效益最好,其次是氨化处理组,在微贮处理小麦秸与玉米秸两组效益对比中,又以微贮玉米秸饲喂小尾寒羊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1.
选用60头本地山羊随机分为氨化,微贮和对照3组,每组20头,分别饲喂氨化,微贮和未处理对照甘蔗叶,经60天试验表明:氨化,微贮处理甘蔗叶适口性好,采食量增加,营养价值提高;在同等条件下,氨化,微贮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2.6%和29.0%,差异显著(P<0.05),平均每千克增重饲料费用比对照组减少0.42-0.61元,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本地水牛12头,随机分成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试验Ⅰ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对照组直接用未氨化玉米秸饲喂。经2个月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44.21kg;Ⅰ、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59.84%,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3.
黄勇  杜世铭 《家畜生态》1996,17(2):18-19
利用本地水牛12头,随机分为试验I、Ⅱ组及对照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对照组直接用末氨化玉米秸饲喂。经两个月短期育肥试验,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I、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24.43%和3  相似文献   

14.
将冬小麦秸杆经微贮、氨化处理后进行饲喂肉牛增重育肥试验,对照牛喂自然干麦秸。48头供试牛(每组16头),试验结果为:喂微贮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9kg,喂氨化麦秸组头均日增重0.84kg,对照组头均日增重0.57kg。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两试验组差异不显著(P〉0.05)。将各组耗料(包括精料、粗料)、增重按市价进行效益分析,60天试验期结束,微贮组平均每头获得114.0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本地水牛12头,分为三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秆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喂氨化玉米秸,对照组直接饲喂未氨化玉米秸,经过两个短期育肥,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1,II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对照组提高524.43%和345.77%,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主要是利用人工瘤胃模拟系统研究氨化和青贮处理玉米秸秆饲料对绵羊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设计三种日粮,分为A、B、C三组,每组4个重复,A组为对照组,玉米秸秆不经过任何处理;B组为氨化玉米秸秆组;C组为青贮玉米秸秆组。本试验采用自行设计的人工瘤胃体外模拟系统进行体外消化试验。结果表明:A、B、C三个处理组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pH均先下降后趋于平缓然后升高,当饲喂半小时后达到最低,但氨化处理组pH较对照组提高6.47%,差异显著(P 0.05),其他两组差异不显著。三个处理组NH_3-N浓度饲喂2 h后达到最高,氨化处理组NH_3-N浓度高于其他两组,但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乙酸摩尔比例较青贮组提高8.23%(P﹤0.01),青贮组和氨化组丙酸和丁酸摩尔比例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 0.05)。氨化组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50.28%和36.3%,氨化组乙/丙比例较青贮组和对照组分别提高26.67%和49.2%,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结果表明氨化玉米秸秆饲料能促进瘤胃发酵,为开发新型饲料资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选择改良去势公牛48头,随机分为青贮组、微贮组、氨化组与对照组,进行70天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增重效果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但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3者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而以青贮组效果最好,微贮组次之。青贮组比对照组头日净增重多0.24kg,增重效果提高24.78%。头日净增益1.98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8.
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育肥牛增重效果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检验青贮、微贮、氨化与干玉米秸对育肥牛增重效果的差异,本试验选择改良去势公牛48头,随机分为青贮组,微贮组、氨化组与对照组,经70d试验,结果表明,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增重效果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但青贮组、微贮组与氨化组三者之间差异不显著,而以青贮组效果最好,微贮组次之,青贮组比对照组头日净增重多0.24kg,增重效果提高24.78%,头日净增益多1.98元,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开发甘蔗副产品作为肉牛养殖的饲料资源,应用氨化、微贮的方法处理甘蔗副产品,测定氨化、微贮处理后甘蔗副产品的营养成分,试验牛日采食甘蔗副产品数量及试验牛增重效果。结果:经氨化、微贮处理后,甘蔗副产品的粗纤维(CF)、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降低,粗蛋白(CP)含量增加;氨化组、微贮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采食量(P﹤0.05);氨化组日增重最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微贮组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日增重(P﹤0.05)。结果表明,甘蔗副产品经氨化、微贮后是一种优良的饲料资源,以氨化方法处理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20.
选本地水牛12头,分3组,试验I组用氨化玉米秸饲喂,同时埋植牛增肉剂,试验Ⅱ组只喂氨化玉米秸,对照组直接饲喂氨化玉米秸,经过2个月短期育肥,结果表明,牛个体平均增重试验Ⅰ,Ⅱ组及对照组分别为84.46kg,70.67kg和44.21kg,试验I和Ⅱ组分别比对照组增重提高91.04%,和59.84%,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I组和Ⅱ组经济效益分别比对照组提高524.43%和345.77%,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