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2.
用7个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对宁夏采集的稻瘟病标样分离到的52个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及小种分布统计.结果表明:宁夏有7群19个生理小种,其中A、B群的生理小种在宁夏均有分布,且A1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15.4%,为我区优势小种,其次为B1小种,出现频率为11.4%.本试验结果为指导宁夏水稻抗病育种及水稻品种的合理布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用135份水稻品种(系)对我省107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试验。7个全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可将参试菌株分成5群46个生理小种。ZB群是优势种群,出现频率占31.78%,其次为ZA群(占28.04%)、ZC群(占25.23%)。籼型小种占绝对优势:籼型小种为42个,占总数的85.05%;ZA、ZB、ZC群出现频率高;年度间各种群有一定幅度的波动,但总体较稳定。抗谱测定结果表明:80年代末推广的辐8105、小品种3号、六代C堡和二九丰等一批水稻品种抗稻瘟病频谱较广,起到了抑制稻瘟病、减少产量损失的作用。但是,我省早、中稻稻瘟病发生、流行的危险性仍很大。 相似文献
4.
天津市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稻瘟病(pyrlcularia oryzae)是水稻重要病害之一。其病原菌存在着致病力不同的生理小种,水稻品种抗病性的丧失是由于新小种的出现和变化所致。进行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动态变化的研究,对抗病育种及抗性遗传的研究、生产上品种的合理布局、避免和减轻稻瘟病大流行都有重要作用。材料与方法 1.菌种来源:1986年从病样每个病斑上挑取3个单孢后,又从每个单孢培养的菌落中分挑9个单孢,1987年通过鉴别品种区分7群18个小种,选出10个不同单孢小种,ZA_(17)、ZB_(17)、ZC_(15)、ZC_1、ZD_1、ZD_3、ZE_1、ZE_3、ZF_11、ZG_1。1988年采用振荡法 相似文献
5.
6.
广东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分布及发生动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1-1994年对广东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发生和分布情况的研究表明,ZB是广东的优势种群,ZC群次之;优势小种主要是B13,B5,B1和C13。但不同稻作区之间发生动态有差异,优势种群ZB群是随着海拔高度上升,出现频率逐渐上升,优势小种的致病性也是随着纬度上升而增强。 相似文献
7.
2006年广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组成与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国统一的7个稻瘟病菌鉴别品种对2006年采自广西桂南、桂中、桂北和高寒山区4个不同稻作区28个县(市)的139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共鉴定出7群27个生理小种,其中ZB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高达67.62%,ZB1为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5.18%,其次为ZB9小种,出现频率为19.42%,其他小种出现的频率较低。对不同稻作区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不同稻作区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有明显差异,而同一稻作区内的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则较丰富。 相似文献
8.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4~1996年对来自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汕优多1等品种上的稻瘟病菌492个有效单孢菌株测定,结果表明,病菌生理小种由7群43个小种组成,以ZB群为优势种群,出现频率为74.59%.年度间及水稻不同生育期小种组成有差异,四川省主栽品种冈优22等的致病菌系出现频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采用3套鉴别品种,即用7个中国统一的鉴别品种、12个日本清泽鉴别品种、33个菲律宾国际水稻所已知单基因系对宁夏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及小种的毒力研究,基本上查清了近几年宁夏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和优势小种。经测定宁夏有3群9个中国小种,ZA1、ZC17、ZC7小种为优势小种;根据稻瘟病菌与日本12个已知抗病基因品种互作亲和性的结果,区分为18个毒性类型,其中637小种出现频率最高,分布广且毒力频率高,成为宁夏的优势小种。中国小种ZC17及637小种是目前宁夏水稻生产上值得密切关注的小种。 相似文献
10.
由真菌(Magnaporthe oryzae)引起的稻瘟病是水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其生理小种鉴别对指导抗瘟品种合理布局,科学有效地选育抗稻瘟病品种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综述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发展、生理小种变化特点和鉴别方法以及我国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情况,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进行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别与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研究并建立完善一整套包含全部已知抗病基因的单基因近等基因系鉴别体系。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稻瘟菌生理小种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鉴别了1987~2003年广东省稻瘟菌(Magnaporthe grisea)标样3 865份,分离出有效单孢菌株2 621个,共鉴定出8群65个生理小种.结果表明,全省不同地区、不同年份间稻瘟菌生理小种的类型及其组成存在较大的变动.其中ZC群为优势菌群,出现频率平均达45.71%,ZB和ZG为次优势菌群,平均出现频率分别为20.87%和19.11%.ZC13一直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达23.47%,其次ZG1、ZC15、ZF1和ZB13小种出现的频率也较高,分别为18.11%、12.18%、8.91%和7.37%. 相似文献
12.
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全面、准确掌握三江平原地区土壤养分状况空间分布情况,为完善土壤养分管理制度与制定合理施肥措施提供初步的科学依据。[方法]基于网格法取样,用经典统计学和地统计学综合分析该区域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特征。[结果]土壤养分指标的变异系数偏大,在20.17%~66.39%之间;在研究区域呈现一定的空间结构性,各养分指标的空间结构差别较大;空间自相关性明显,最佳拟合模型均为指数模型。块金值(C。)均较大,AN和AK的c。/c。+C在25%~75%之间,其他指标的C。/C。+C均〈25%。Kriging插值图表明,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格局不同。[结论]从研究区域的整体养分状况来看,饶河县和宝清县交界处以及萝北县土壤养分状况较好.土壤OM、TN、rrP、AP含量均较高,而研究区域的西南部总体养分状况较差,OM、rr=N、_rK、AN、AP含量均处于较低的水平。地形条件、耕作年限是决定该区域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水稻对稻瘟病菌群体的抗病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结合传统的鉴别寄主方法对广东省部分参加区试杂交稻组合的抗瘟性进行鉴定和评价.用于抗性鉴定的稻瘟病菌群体是1998年采集于广东省各地稻瘟病区的田间菌株,共100株.根据菌株在全国统一的鉴别寄主上的反应,探明该群体的致病性结构包括4群10个中国生理小种,其中ZG1是最优势小种,频率为31%,ZCl3和ZCl5次之,频率分别为28%和21%.将这一群体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参加区试的14个杂交稻组合上,毒力频率较低的有优优8821、培杂桂99、今优71、优优122、粤优8号、青优303、湛8S*303、培杂67、优优303和优澄2号共10个,是高抗的杂交稻组合.对这些高抗组合的联合致病性分析表明,只有34对搭配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大于0.80、联合毒性系数等于0,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依据湛8S*303和优澄2号等同时具有较高的联合抗病性系数和联合毒性系数,可推测它们具有较为相似的抗感病性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水稻抗稻瘟病广谱基因型鉴定及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稻瘟病是世界范围内水稻主要病害之一。掌握水稻广谱抗病基因型及病原菌的致病特征特性,对培育抗病品种、指导品种布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抗稻瘟病单基因系水稻品种与稻瘟病菌互作,鉴定出Pi19、Pi20、Pi12、Pi9、Piz5、Piz-t为吉林省水稻广谱抗病基因型,筛选出2014-17-1,2014-66-1等可用于抗性评价标准菌株,建立了一套以IRBL9-W(Pi9)、IRBL12-M([Pi12(t)]、IRBLta-CT2(Pib)、IRBLz-Fu(Piz)、IRBL5-M[Pi5(t)]、IRBLkm-Ts(Pik-m)、IRBLta2-Pi(Pita-2)这7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品种组成的生理小种鉴定体系,优势小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水稻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分析和利用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生物间遗传学关于毒力频率和联合致病性分析的方法,用67个稻瘟病菌菌株对35个水稻品种的抗瘟性进行了鉴定和评价。毒力频率较低(<20%)的有两优培九、金优77、汕优晚3、汕优63、Ⅱ优63、早丝苗、汕优10号、威优晚3、9003、金优402、安两优402、汕优647、嘉育948和优Ⅰ402等。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70以上(含0.70)的两两组合有101对,其中有17对搭配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即稻瘟病菌不会同时对搭配的双方致病。联合抗病性系数在0.80以上(含0.80)的组合有12对,这12对组合的联合毒性系数为0~0.03,这些两两搭配的双方均对田间稻瘟病菌群体具有较高的抗病性,被评价为高抗稻瘟病的搭配,可以在生产推广中搭配使用。 相似文献
16.
1995-2000年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组成与分布动态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用我国7个统一鉴别品种鉴定了1995-2000年从福建省18个县(市)采集分离的204个稻瘟病菌有效单孢菌株,共鉴定到6群25个生理小种.1995-1999年ZB群出现频率最高,分布最广,ZB13为优势小种;2000年,ZC群出现频率高于ZB群,成为优势小种群,ZC13成为优势小种.最后简要讨论了近年来福建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变化动态及鉴别品种的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黑龙江省2006年水稻主产区稻瘟病生理小种动态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中国稻瘟病生理小种鉴别品种,对2006年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采集稻瘟病标样中分离出的134个单孢菌株进行鉴定,鉴定出6个群14个生理小种(ZC群生理小种没有出现),ZE群为优势菌群,其次为ZG群、ZF群和ZA群;从稻瘟病优势生理小种分布得出,ZE1和ZG1分布地域比ZF1和ZE3广;全省不同积温带稻瘟病优势小种的分布结果表明,第一积温带和第三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简单,第二积温带(早、晚)稻瘟病生理小种分化复杂,ZG、ZE、ZF、ZA为全省的优势菌群,但ZB和ZD菌群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19.
吉林省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吉林省在1963-2001年开展了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先后提出了3套鉴别品种并采用3种命名方法,基本查清了吉林省生理小种的种类和优势小种。全省共有7群24个中国小种,以粳型小种为主,ZG1,ZF1小种为优势小种;用双名法命名,吉林省有44个吉林小种;开放式鉴别品种鉴定,吉林省有89个吉林小种;明确了吉粳60号、滨旭等品种抗病性丧失与吉林小种组成消长的关系,并对吉林省今后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深入分析影响三江平原粮食生产能力提升的因素的基础上,从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科技推广、农业机械化发展、土地流转、农村社会化服务、粮食流通及信息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对策。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