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翔  陈泽辉 《种子》2002,(3):57-58
利用8种施肥方法对AC8328BNC1的耐瘠性进行鉴定。结果表明,在肥力下低等试验地,AC8328BNC1在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施产量为349.04kg/667m^2,较追第一闪肥产量为278.43kg/667m^2经济有效,且差异显著;在不施底肥和追第二次肥下,第一次肥不追产量为254.46kg/667m^2,较追第一次肥产量为249.44kg/667m^2经济有效,但差异不显著。说明AC8328BNC1在低氮、低磷胁迫下,仍能较好地协调源、库、流关系,确保其产量稳定,具有较强的耐低氮和低磷能力;同时验证了玉米第二次追肥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如何防治晚熟桃品种——冬桃、雪桃的病虫害,确保丰产,是许多栽培者关心的问题。现将其主要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方法简介如下。一、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体抗病能力这是防治病虫害的关键措施,主要体现在适时、适量施肥上。全年分4次施肥:1.冬季落叶后用放射沟施入优质农家肥,每100~150公斤混加磷肥2公斤,做基肥。2.土壤化冻后施入尿素0.5公斤,做花前肥。3、6月上、中旬花芽分化前施入氮、磷、钾混合肥,促进花芽分化。4.立秋后施入磷、钾肥,提高果实质量。据测定,每50公斤果实需氮  相似文献   

3.
1施肥技巧 大白菜施肥原则是:整地重施有机肥,苗后分次巧追肥。追肥要掌握“少量多次、前少后多、分期供给”。肥后及时浇水,以达到肥水均匀,充分发挥肥效。  相似文献   

4.
夏玉米高产模式化施肥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高产玉米模式化施肥技术,我们于1980年开始在山东掖县对土壤供肥能力,氮、磷、钾肥的利用率以及产量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并总结出玉米高产、稳产、低耗的供肥指标。经1985年在119336亩大面积应用,平均亩产达525.5公斤。1986年又重复验证,126678亩平均亩产达535.3公斤,两年的经济效益平均提高17.7%。实践证明,高产玉米栽培实行模式化施肥具有节肥、高产、低耗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追肥以氮肥为主,磷肥和钾肥为辅.高产田追肥应掌握苗肥要轻、拔节肥要稳、穗肥要重、粒肥要补原则.若基肥不足,则以苗肥和拔节肥为主,穗肥为辅.苗情好的田块,追肥可前轻后重,反之则应前重后轻.不同肥力的田块,需均衡施肥,对于长年不施肥或施肥少的田块,要注意施用有机肥或复合肥.  相似文献   

6.
针对苏北地区设施辣椒生产中化肥施用过量的问题,在淮安市设施辣椒主产区通过连续2季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2种化肥减施技术对辣椒产量及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化肥减施技术包括:以商品有机肥替代基肥化肥(OF)、追肥中施用滴灌专用水溶肥以减施化肥(RD)。研究结果表明,连续2季应用化肥减施技术后,OF和RD处理的产量较常规施肥处理分别增加了12.6%和30.2%。在第一季辣椒种植中,不同处理对辣椒植株各器官中氮、磷、钾养分含量未有显著影响;在第二季OF和RD处理均显著增加了辣椒果实中氮、磷、钾含量;且OF处理茎和叶中的氮、磷、钾含量都高于其他两个处理。在两季辣椒栽培中,两种化肥减施处理的化肥总养分偏生产力都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其中OF处理的最高。以上结果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通过以商品有机肥替代基肥中部分化肥或者在追肥中以滴灌方式施用专用水溶肥均可在减施化肥条件下增产。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配方施肥是栽培技术的重大改革。它是根据农作物需肥规律和土壤中有效养分含量及肥料实际利用率而制定的科学施肥方法,是合理实用、高产有效的施肥技术。现将玉米杂交制种模式配方施肥技术介绍如下: 1 氮、磷、钾、微肥配方比例玉米是生长期较短,生长速度快,需肥集中的作物。要满足玉米各生育时间对多种营养元素的需求,就要按不同的土壤肥力和产量指标施入相应的肥料。如亩产200~400公斤玉米种子籽粒,则需氮12~24公斤,五氧化二磷6~12公斤,氧化钾11~22公斤,平均每生产100公斤玉米种子籽粒约需氮6公斤,五氧化二磷3公斤,氧化钾5.5公斤,其氮、磷、钾比例为2∶1∶1.8。不同养分含量的土壤,可根据实际情况上下浮动。玉米是一种对锌、硼敏感的  相似文献   

8.
适时施肥是使牡丹花大色艳的一项重要措施。新栽牡丹切忌施肥,半年之后方可。第二年春天大地解冻后,叶和花蕾伸展很快,此时应施第1次肥。这次施肥对牡丹当年开花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故称之为促花肥。花谢后半个月内施第2次肥,这次施肥对恢复植株的生长势和促进花芽  相似文献   

9.
叶面喷肥又称根外追肥,是一项经济有效的施肥措施。当朝天椒根系吸收能力减弱,或需要追施微量元素肥料时,最宜采用叶面喷肥。  相似文献   

10.
对小麦不同时期追肥研究结果表明:一次追肥以返青期产量最高,增产达20.38%;二次追肥以越冬+孕穗期各112.5kg/hm2产量最高,增产14.95%;一次追肥加一次叶面喷施叶肥(磷酸二氢钾)的处理,以返青期追加叶肥的产量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越冬+返青、越冬+拔节及孕穗+叶面肥3个处理与空白对照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外,其余处理比对照增产达显著水平,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本年度气候条件下,不同时期施肥对产量的影响不大,但也表明有些时期施肥没有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为蔓绿绒(Philodendron)产业化生产提供最佳施肥方案。以蔓绿绒的2个品种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研究7个施肥处理对其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促进蔓绿绒对养分的吸收和生长。施肥处理后,其株高、叶长、叶宽、主茎粗、主茎长和生物量显著增加。其中,以缓释肥为基肥、速效肥为追肥的施肥方式最有利于蔓绿绒的生长,以速效肥为基肥追施速效肥或叶面肥的施肥方式肥效较差。  相似文献   

12.
8月份,漳州水仙花开始进入销售期。今年漳州市区圆山附近的水仙由于播种时受暴雨积水的影响,早下种的2年生种球与部分3年生商品球因积水浸泡腐烂,其中2年生种球减产较严重。相反在其他地方种植的水仙花由于春季雨水分布均匀,大花率反而增高。今年漳州水仙花种球整体数量较去年有所减少,据估计总量可能不到2000万粒。受天气影响,种球以中级球为主,特级球减少,大花率比去年略有增高。水仙种球采收后,将进行分级并存  相似文献   

13.
农科110     
<正>夏玉米如何科学追肥?玉米是高产作物,需肥量较大,必须科学施肥才能达到优质、高产的目的。为此,对夏玉米追肥要把握好以下4点。一是要配合施肥。夏玉米追肥一定要氮、磷、钾及微肥相配合,根据目标产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中等肥力未施底肥的田块,一般每667 m2追施尿素40 kg、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15 kg,并补施锌肥。二是要分次施肥。第一次施肥一般在7叶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玉米需肥规律、土壤肥力、肥料类型以及施肥时的自然条件和栽培措施,确定适宜的施肥数量、次数、时间和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化肥利用率。根据生产实践,玉米高产施肥分为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追肥4种。1施足基肥基肥系指播种前施用的肥料,也称底肥,以有机肥料为主,化肥为辅。基肥的主要作用是培肥地力,疏松土壤,缓慢释放养分供给玉米幼苗期和生育后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玉米穗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米拔节到抽雄称玉米的穗期,一般要经历25~30d。从抽雄到成熟称玉米的花粒期,大约经历50d左右。根据玉米生育特点,该阶段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而秋玉米的需肥具有前期少、后期多的特性。因此,田间管理上重点要抓好穗肥、粒肥施用和玉米螟防治等关键技术措施,促进子粒灌浆结实,提高品质和产量。 1穗肥管理玉米全生育期追肥大致分为2次,第1次在拔节期,追肥应占总追肥量的30%~40%,667m^2用量约15kg,第2次在大喇叭口期,占施肥总量的60%~70%,用量约20kg左右,追肥以氮肥为主。以深施效果最好,可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并有利于根系吸收,起到增产作用。施肥深度应掌握在9~10cm,拔节期浅一些,行侧距植株5~8cm,穗期适当深些,行侧距植株15~20cm。在重施穗肥的情况下,于抽雄期补施5~6kg尿素作为粒肥,保证玉米后期不脱肥、不早衰,实现穗大、粒多、粒重、品质好,同时叶面喷施百施利等有机液肥,促进灌浆结实,增粒增重。  相似文献   

16.
小钱相村地处丘陵坝子,海拔1230米。常年产量在250~400公斤/亩,有机肥投入量在500~750公斤/亩,氮、磷用量分别是:20~30公斤/亩和1~2公斤/亩,无钾肥投入。为探索配力施肥效果,于1986年进行了配力施肥试  相似文献   

17.
为筛选控释肥在小麦上的最佳施肥位置和深度,以实现小麦增产,肥料增效。设置种侧5 cm与种下的施肥位置和5 cm与10 cm的施肥深度,并将施肥位置与施肥深度交叉组合,进行盆栽与小区正交试验。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5 cm施用的小麦产量较高,较其他处理小麦产量提高7.16%~38.52%。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10 cm施用的小麦根区土壤无机态氮含量、有效磷及速效钾的含量均显著(P<0.05)高于其他处理。控释肥分层和分侧施用促进小麦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可提高氮肥利用率,并以种下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侧10 cm施用的氮肥利用率最高,较其他处理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35.6%。控释肥种两侧5 cm和种侧5 cm+种下10 cm施用为小麦产量与肥料利用率较高的2种优选施肥方式。  相似文献   

18.
君子兰喜肥,但施肥过量也会造成烂根。为此,有人主张夏季不施肥,冬季少施肥。其实,这个观点也并不科学。因为不施肥或少施肥的结果造成生长周期长,也延缓了抽箭开花。一般方法是换盆时施底肥,春、秋、冬季每隔一个月施一次发酵后的固体肥,再每周施一次液体肥。有机肥见效慢,因此经常施些无机肥料如含氮、磷、钾和其他微量元  相似文献   

19.
控释肥对甘蓝产量、经济收益及土壤无机氮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研究控释肥高效施肥方法,采用田间对比示范研究控释肥与速效性化肥掺混(控释肥处理)对甘蓝产量、土壤无机氮和施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底施加2 次追肥相比,控释肥处理在减氮20%且采用一次性施肥的情况下,甘蓝产量略有增加(增产6.1%),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1.5 个百分点;甘蓝硝酸盐含量降低8.8%,控释肥处理在氮肥投入略高的情况下(75 元/hm2),净收益比常规施肥增加了2802 元/hm2。相比常规施肥,控释肥处理大幅降低了硝态氮在土壤深层(40 cm以下)的淋洗和累积。  相似文献   

20.
以甘肃河西内陆灌区玉米制种单位面积产量 7500~8250kg/hm2 为目标,依据制种玉米需水需肥规律、制种基地土壤质地和肥力状况,结合试验示范与生产实践,探索出“基肥 + 水溶肥滴灌追肥”施肥模式及水肥运筹方案,总结出以“有机无机配施,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施,长效肥与速效肥配施”为原则,以“攻秆肥、攻穗肥、攻粒肥”三攻追肥为核心,生长期总量控制、分期调控、少量多次、全程化滴灌追肥的制种玉米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高产高效运筹技术模式,为河西灌区玉米制种水肥高效利用提供指导方案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