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类和高等动物中,常有双胞胎或多胞胎产生,这是由于卵巢内排出的两个或多个卵子同时受精之故;在少数情况下,一个受精卵也能产生双胞胎(同型双生)。从理论上说,蚕卵受精时,在某些情况下也会同时产生两个受精核,即除正常受精核外,有时还伴有极体与精核结合、极体与极体结合或精核与精核结合而产生的第2个受精核。按照一般的发生方式,这两个受精核同时在卵内发育,便会形成双胞胎,那末为什么一颗蚕卵内从未发现过孵化出2头蚁蚕  相似文献   

2.
研究调查了低温处理受精卵诱发的斑纹嵌合体蚕的真皮细胞的性染色质小体(SB)。(1)限性淡灰色斑蚕品种的斑纹嵌合体幼虫的淡灰色斑部位的真皮细胞均存在SB,而素斑或普通斑部位的真皮细胞都不存在SB,表现为体细胞雌雄嵌合体。同一个体内,SB仅存在于持有W染色体的细胞中,不受嵌合体幼虫生殖腺性别的影响。(2)非限性斑蚕嵌合体幼虫有两种:正常受精部分与单性生殖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雌核发生部位真皮细胞的SB存在状况与受精核发生部位相当一致;雄核发生部位则不存在SB。由两个正常受精部分组成的嵌合体,其各斑纹部位真皮细胞的SB的存在状况几乎完全一致。(3)认为第二极体是嵌合体蚕形成时雌核发生部分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3.
前言在家蚕中,精珠在雌蛾交配囊内形成,参与卵受精的有核精子在精珠中成熟(omura,1938;katsuno,1977;kasuga和osanai,1984)。即在交配期间,核外膜被溶解,有核精子单个地从精子束中分散出来,并在精珠中游动。在睾丸内就已经从精子束中分散出来的无核精子促进此过程,但无核精子仪在从贮精囊转移至精珠时才表现  相似文献   

4.
嵌合体(Chimera)与镶嵌体(mosaic)不同,按当前遗传学或胚胎学给二者下的定义:由2或2个以上受精卵发育的复合个体,称为嵌合体;在由1个受精卵发育的个体中因基因失活类型不同或体细胞突变而产生的遗传表现性状不同的细胞群所组成的复合个体,称为镶嵌体。自Spemann(1901)最早获得嵌合体个体以来,人们先后获得了小鼠、大鼠、兔、羊、猪、牛等哺乳动物的种间嵌合体以及家养小鼠-野生小鼠、小鼠-大鼠、绵羊-山羊、牛-印度水牛、马-斑马等属间嵌合体,其中绝大部分是在70~80年代完成的。  相似文献   

5.
吴阳春  郭锡杰 《蚕业科学》2007,33(2):288-292
将家蚕(Bombyxmori)和野桑蚕(Bombyxmandarina)杂交培育多代后发现并分离出一个遗传不育的自然突变系统,定名为镇江野败szm(Mandarina Sterility of Zhenjiang)。该系统表现为95%不育卵、3%可育卵和2%中间型,以3%可育卵继代,后代雌、雄比例正常,性状稳定遗传。经遗传分析,该突变性状对正常表现为隐性。经组织解剖证实其产生原因可能是雄性精液分泌物失调、精荚异常、雄性外生殖器异常等。  相似文献   

6.
一、精子向卵内的侵入成熟的有核精子变成裸露状在卵管基部的前庭附近等待时机,这一点上一篇已经叙述过,但是接近产卵时,卵沿卵管落下去,这些精子就由位于卵上部的精孔进入卵内。图1就是模式地表示卵的精孔部与精子的侵入,但前面所讲的裸露状精子是怎样地找到精孔、贯穿精孔组织进入卵中的呢?关于这一点并不很了解。一般家蚕是多精,2~3条(多的时候也有11条的例子)精子进入卵,由于这个精孔以外的部分是由硬的卵壳包被着,所以对于精子进入卵内就必须一定通过这个地方。前面所讲的体外受精的场合,一旦精孔部干燥,即使再使其湿润,也不能得到  相似文献   

7.
滞育诱导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度和光照是昆虫近日节律基因表达的授时因子,也是影响家蚕滞育的决定因素。为了解家蚕滞育与近日节律调控的关系,研究了滞育诱导发生温度与光照对家蚕近日节律基因per表达的影响。家蚕整个世代在25℃高温环境下,或幼虫期与蛹期在20℃的较高温度下,per基因在黑暗环境中的转录水平高于光照环境。家蚕幼虫及蛹期在相同光照条件下,per基因转录水平在高温环境中高于低温环境,黑暗环境下又呈现20℃25℃15℃的变化趋势,且温度的影响大于黑暗环境;在25℃持续光照条件(25LL)下,胚后时期per基因的表达水平高于15℃持续黑暗的条件(15DD),而20℃及光照与黑暗各12 h条件(20LD)下变化更加敏感,这与温度和光照对家蚕滞育的诱导作用一致。在处女蛾和卵产出后0.5 h的未受精蚕卵中都检测到了高水平的母源per基因mRNA。亲代卵催青期的单因子25℃高温或黑暗、以及20LD,都会引起子代卵内per基因mRNA水平的上调,这种上调只出现在滞育出现或活化发育的转折时间点(卵龄72 h)之前。家蚕滞育诱导温度和光照条件直接影响per基因在整个世代的差异表达,该基因在卵期的表达与胚胎滞育性差异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8.
在家蚕品种C1(H)中发现了一种新的卵色突变体。该突变体卵色为淡红色,成虫复眼为红色,遗传分析表明该突变性状由1个隐性基因控制,可能与红卵突变基因re互为等位基因,命名为淡红卵突变体(pale red egg,re~p-1)。红卵突变体(re)被认为是MFS(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基因的序列发生了改变,故对re~p-1突变体MFS基因的结构及表达进行分析。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的MFS基因比较,re~p-1突变体的MFS基因在第6外显子中的一段长59 bp片段被长14 bp的片段所替换,但编码蛋白质的跨膜结构未发生根本改变,而re突变体中MFS基因的结构变化对表达产物的功能有显著影响。此外,利用qRT-PCR检测MFS基因在C1(H)的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和re突变体3个家蚕品系5龄幼虫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存在差异: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和re~p-1突变体,re突变体所有组织中MFS基因的表达量普遍偏低;相较于C1(H)卵色正常型品系,re~p-1突变体的后部丝腺和精巢中MFS基因具有较高的表达量,在其他组织中的表达量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将有助于对re~p-1突变基因定位分析和卵色突变形成机制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用干冰(CO_2)处理B(W_2/W_2)和Cre(re/re)正反交配的初期发生卵,能够诱发精核、卵核及嵌合发生卵,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研究。 1.调查了产卵后的经过时间和精核、卵核及嵌合发生卵率的关系。结果认为精核发生卵率以产卵后70~75分钟处理区多,B×Cre达70%,Cre×B为48%。卵核及嵌合发生卵率以产卵后60~70分钟最高,但比精核发生卵率低。 2.产卵后70分钟的蚕卵封入干冰(CO_2)中不同时间,认为B×Cre90分钟处理区的精核发生卵率最高达68.4%;Cre×B150分钟处理区精核发生卵率最高为36%。 3.精核及卵核发生卵的发生调查结果:精核发生卵的孵化率仅为1.6%;化乌死卵70%,解剖致死卵确认了胚子的致死时期。 4.用纸上色层分析法分析卵的色素确认,干冰(CO_2)处理诱发的精核、卵核发生卵的色素是re和W_2基因决定的。 5.探讨了干冰(CO_2)处理,诱发精核、卵核及嵌合发生卵的机理,认为在卵内引起CO_2+H_2OH_1CO_3的反应,使卵内pH下降而诱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家蚕新母性白卵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蚕基因资源库中归类于茧色单元的保存系03-130,其卵色为白色,蛾复眼亦为白色.杂交试验结果表明,03-130白色卵表现为混合型母性遗传(Ⅲ型),即F1表现雌亲卵色性状,F2蛾区内发生分离,而不是延迟到F3代才发生蛾区间的分离(母性遗传Ⅰ、Ⅱ型);但基因座与母性遗传Ⅰ型卵色突变-第1白卵(w-l)相同,即10-12.7.称之新母性白卵,基因符号:w-1n.  相似文献   

11.
家蚕卵形突变sm-n(new small egg)为家蚕小卵突变的新类型,与前人研究报道的几种家蚕小卵突变sm、sm-2、sm-3、emi等明显不同,其主要特征为:同一母蛾产卵分离出正常型卵和小卵两种,其中小卵大小不一,为不受精卵,而正常型卵孵化与生长均正常。解剖母蛾观察卵巢管,大小卵粒在每根卵巢管里随机排列,个体间出现小卵的比例有较大差异(分布在20%~90%之间),但总体上小卵比正常卵多,且在越往卵巢管的后端小卵的比例越大,小卵的排列不规则;交配产卵后,初步统计发现小卵百分率越大,则遗腹卵有越多的倾向。同时在解剖过程中发现此小卵系统和无卵突变系统(sm~n)的母蛾卵巢管有增多现象,每个卵巢发生4~6条,每蛾共8~12条卵巢管。用正常系统C108与新小卵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新小卵为隐性遗传基因支配,遵循伪母性遗传模式。  相似文献   

12.
对家蚕突变系统嵌合体MO的染色体进行研究,观察到一个细胞有两条染色体分叉,一个细胞中含有明显异形二价体,推测为性染色体;并在第1、9、18、28号染色体上观察到次缢痕;由多倍体细胞中期染色体数推测其为四倍体。  相似文献   

13.
在保存家蚕突变基因资源过程中调查发现:黄血蚕蛾翅在羽化之初呈鲜黄色,白血蚕均不然。通过与白血蚕(非黄翅)和黄血抑制基因(I)进行杂交试验,分析黄翅的遗传规律,结合普查家蚕突变系统蛾翅色性状,证明黄翅性状与幼虫黄脚一样,为黄血基因支配。进而记录了因黄血基因的多效作用在卵、幼虫、茧、成虫各阶段表现的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家蚕体形突变新缢蚕(co-n)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西南大学家蚕基因库中发现体形自然突变"新缢蚕"。幼虫表型特征为:环节中央部位呈缢缩状,色素聚集,腹部节间膜呈隆起状,5龄中后期最明显,与缢蚕(constricted,co)相似。至成虫期观察,腹背通常少有鳞毛。经遗传分析,新缢蚕为隐性基因支配,将其命名为new constricted,基因符号:co-n。连锁分析结果表明,co-n与黄血(Y)基因连锁,故判定该基因属于第2连锁群。这是家蚕第2连锁群30多个突变中发现的第一个体形突变。经过新缢蚕(co-n)与灰色卵(Gr)、黄血(Y)基因间的三点测验定位实验,结合伴野丰2005年最新公布的家蚕连锁遗传图的第2连锁群基因座数据,将co-n基因座确定为:2-5.7。  相似文献   

15.
所谓嵌合体动物,是指由两个以上不同的受精卵或三个以上的配子相结合,由不同基因型的细胞群所构成的复合体。另外还有一种复合体与此非常相似,通常叫做镶嵌体(mosaic)。两者的区别是,后者来自一个受精卵,是由于在其个体发生过程中体细胞发生突变或染色体不发生分离交换而产生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已在家蚕中发现了很多在形态学上异常的卵的突变体,如肾形卵、纺锤形卵、长椭圆形卵、大型卵和小型卵(DOIRA et al.,1992)。卵形在受精前是由母体基因型决定的,因此属于假母性方式遗传。一种命名为小卵的天然突变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与家蚕第2白卵(w-2)性状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信息,以家蚕正常型黑卵及其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的转色期蚕卵为材料,构建抑制消减杂交(SSH)文库,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SSH文库中部分克隆的测序分析表明,该文库对差异表达基因的富集性较好。随机挑选SSH文库中的300个克隆制作家蚕cDNA芯片,对家蚕正常型黑卵及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转色期蚕卵进行检测,获得11个差异表达基因。对这11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验证分析,其结果与芯片数据分析结果趋势一致,在正常型黑卵与第2白卵近等基因系之间,这些基因的表达差异为0.1倍至数千倍。  相似文献   

18.
对突变体的发现与鉴定是揭示基因功能的一种有效手段。为了研究家蚕E群突变体的基因多样性,利用Ecotilling技术平台,对家蚕18个E群突变体中的14个Hox基因片段(总长408 kb)进行突变筛选,获得了48个错义突变和213个沉默突变,其中60%是转换型突变,即嘌呤突变为嘌呤,嘧啶突变为嘧啶。研究结果表明,11个Hox基因片段在不同E群突变体中发生了突变,其中在E群突变体06-250中的Bmshx7基因有不同的错义突变位点,特别在homeobox结构域也有突变发生,这些突变可能会影响到Bmshx7基因的功能,即影响对目标基因的转录调控,最终产生突变体06-250相应的突变表型。研究获得的Hox基因的其它突变信息目前与E群突变体的表型尚无直接关联,但其研究结果可为继续筛选鉴定E群突变基因以及探讨基因的功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9.
取受精囊里的精液(含异科精子)应用离体人工授精经卵孔入卵;即,蓖麻蚕(?)→多化性家蚕(?)及家蚕(?)→蓖麻蚕(?),并作细胞学观察,表明停滞在第一成熟分裂的卵细胞被远缘精子活化,过后,入卵的精子演变则受卵细胞质所控制.但,尚未见雌雄原核的融合,似系假受精作用.无论怎样,精子中心粒一旦与卵细胞器配合而聚成具功能的中心体,可促使子核岛出现调整和分裂.囊胚的形成,是造胚子的临界期.我们曾分别从对照组(家蚕(?)→家蚕(?),30/160)及科间授精组(蓖麻蚕(?)→家蚕(?),2/754)得到子代.讨论了精-卵相互作用等.  相似文献   

20.
家蚕(Bombyxmori)是卵滞育性鳞翅目模式昆虫,其滞育性受亲代卵孵化期(催青期)温度、光节律等环境因子诱导。为了研究家蚕滞育与温度和光照节律的关系,本文调查了温度、光照节律对家蚕sod基因和cat基因表达的影响。催青期中除了孵化期,25℃持续光照下(25LL)卵的sodmRNA均保持在较高水平,另外,sod基因在20℃光照黑暗(20LD)12h交替环境下的表达量要高于15℃持续黑暗(15DD)条件,且孵化后期这种现象更加明显。cat基因在25LL、20LD和15DD环境之间的表达量无差异,但是孵化后期(积温2160-3600℃.h),cat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这与在此阶段的蚕卵胚胎对滞育诱导环境温度和光节律比较敏感的结论相一致。此外,本文还调查了子代卵中sod基因和cat基因的表达情况。sod基因在人工活化卵(DTE)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浸酸的滞育性卵(DDE);卵龄24-192h,25LL子代卵逐渐进入滞育,sod基因表达量下调。低温黑暗条件会上调家蚕子代卵sod基因的表达水平。在初期的盐酸活化卵(DTE)中,cat表达量低于滞育卵(DDE),而后逐渐上升,直至接近滞育卵表达量,这表明盐酸可能会抑制cat基因表达。在恒温条件下,黑暗条件会促进子代卵上调cat表达。在温度光照协同作用下,20LD子代卵中cat表达量低于25LL和15D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