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6a生苹果为试材,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果实膨大期等氮量分次(1次,2次,8次)追施N肥对~(15) N-尿素吸收、利用、损失及0—60cm土层氮素累积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果实的膨大,植株新生器官(叶片、新梢和果实)Ndff值以8次施氮处理最高,1次施氮处理最低;果实成熟期,8次施氮处理~(15) N吸收量分别是2次和1次施氮处理的1.61倍和2.10倍;植株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15) N分配率均以8次施氮处理最高,1次施氮处理最低;随时间推移,8次施氮处理0—60cm土层~(15) N残留量逐渐高于2次和1次施氮处理,且主要集中在0—40cm土层;在果实成熟期,8次施氮处理~(15) N肥料利用率为17.65%,显著高于2次(10.99%)和1次施氮处理(8.37%),而~(15) N损失率为47.54%,显著低于2次(59.05%)和1次施氮处理(67.92%)。综合考虑,果实膨大期8次施氮处理效果最佳,可使氮肥在树体需肥的关键期充分发挥作用,能显著降低氮肥损失,保证稳定充足氮素供应,提高氮素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法研究袋控缓释肥对设施番茄生长发育和土壤氮素淋失的影响,对不同施肥方式下番茄关键生育阶段番茄生长指标和土壤氮素淋失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袋控缓释肥施肥处理(BCRF)与传统施肥处理(TF)相比在株高、茎粗、叶片数和叶绿素等生长指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等量袋控缓释肥处理(BCRF1)植株生长优于传统施肥处理,半量袋控缓释肥处理(BCRF2)施肥量减半后仍能保持良好长势。番茄根系45%以上都分布在0—15cm土层中,30—45cm土层在17%以下。BCRF处理根系长度、表面积和体积方面明显优于TF处理,BCRF1和BCRF2之间差异不显著。BCRF处理显著提高番茄生长后期根系活力,并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上,TF处理根系活力在取样期间下降30%。从产量上看,BCRF1处理最高,达72.1t/hm2,BCRF2处理其次,达67.8t/hm2,TF处理为66.5t/hm2,CK处理最低为46.1t/hm2,BCRF1、BCRF2和TF差异不显著。BCRF处理明显降低0—20cm和20—40cm土层硝态氮浓度,BCRF1和BCRF2之间差异很小。40—60cm土层和60—100cm土层中硝态氮浓度TF处理分别从146.7μg/g上升到164.3μg/g和84.2μg/g上升到96.8μg/g,BCRF处理变化很小,明显降低了硝态氮的渗漏。BCRF处理,0—20cm和20—40cm土层铵态氮浓度显著高于TF处理,0—20cm土层土壤溶液铵态氮浓度可达46.5μg/g以上,是TF处理2倍多。  相似文献   

3.
以3年生富士幼树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研究了不同氮磷配比施肥对富士苹果幼树生长和15N-尿素吸收、分配及利用的影响。试验设3个氮水平(N 110、165、220 kg/hm2,分别为 N1、N2、N3)和3个磷水平(P2O5 170、255、340 kg/hm2,分别为P1、P2、P3),共9个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氮磷配比处理间富士幼树总干重、叶绿素含量差异显著,以N1P2处理对总干重累积和提高叶绿素含量最佳,最适宜富士苹果幼树的生长。不同氮、 磷处理间蒸腾速率差异显著,N2P3处理最大为2.24 mmol/(m2s),N1P1、N1P2处理最低为1.43 mmol/(m2s);光合速率则以N1P3处理最大为13.46 mol/(m2s),N3P3处理最低为9.76 mol/(m2s)。不同氮磷配比处理并没有改变树体各器官间N15丰度(Ndff)的高低顺序和15N分配规律,但同一器官的Ndff和15N分配率在不同处理间有所不同,在N1水平下富士幼树地上部新生营养器官(新梢、叶片)对15N的征调能力最好,且强于贮藏器官(主干、根);低、中氮(N1、N2)水平下磷用量与光合效率成正比,高氮(N3)水平下高磷强烈抑制光合效率。不同氮磷配比15N-尿素的利用率以N1P2处理最高为13.6%。综上所述,各氮磷配比处理中N1P2为最优处理,建议在富士幼树生产栽培中按照N1P2配比进行施肥。  相似文献   

4.
为从苹果新根生长、发育角度探讨肥料袋控缓释施肥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机理,本试验以5年生苹果为试验材料,采用微根管技术对苹果新根生长动态进行连续3年的观测,同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对苹果氮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袋控缓释处理土壤的NH4+-N和NO3--N浓度维持在12.46 mg·kg-1以上,变异系数小于27.4%。肥料袋控缓释处理苹果新根发生数量比肥料撒施处理提高了34.2%。肥料袋控缓释处理苹果新根褐变时间为58 d,不施肥处理为34 d,撒施处理为41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新根中值寿命为224 d,不施肥处理为142 d,撒施处理为182 d。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新根现存量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新根年周转率显著低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8月底苹果根系活力以肥料袋控缓释处理最高(82.54 mg·g-1·h-1),显著高于撒施处理和不施肥处理。肥料袋控缓释施肥处理来自肥料的氮占总...  相似文献   

5.
以15年生红富士苹果/八棱海棠为试材,研究等氮量分次追施氮肥对红富士苹果叶片衰老及15N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叶绿素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在盛花期均以一次性追肥处理最高,二次追肥处理次之,三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一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在花芽分化期均以二次追肥处理最高,三次追肥处理次之,一次追肥处理最低;在果实采收期均以三次追肥处理最高,一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三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三个追肥处理的叶片全氮量在盛花期和花芽分化期差异不显著,而在果实采收期以三次追肥处理最高,二次追肥处理次之,一次追肥处理最低,且与三次追肥处理差异显著;不同追肥次数处理,果实成熟期植株各器官Ndff值差异显著,三次追肥处理显著高于一次和二次追肥处理;在盛花期叶片中的Ndff值一次追肥处理最大,在花芽分化期二次追肥处理最大,在果实成熟期三次追肥处理最大。果实成熟期三次追肥处理植株的总氮量、吸收的15N量及15N肥料利用率均为最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库尔勒香梨对15N肥料的利用、转移规律,探讨肥料在土壤和树体之间的氮素循环过程。【方法】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以6年生库尔勒香梨为供试材料,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尔勒市恰尔巴格乡下和什巴格村5队进行田间微区试验,每株均匀施入普通尿素N 667 g与 15N-尿素N 10 g,其中60%在果树萌芽前施用,剩余40%在膨果前期追施。分析库尔勒香梨从萌芽前期至果实成熟期氮素利用、土壤氮素残留及氮素气态损失特征。【结果】1) 随着生育时期推移,库尔勒香梨树体的生长中心不断变换,盛花期至新梢旺长期,树体的生长由根转换为叶和根两个中心;在果实膨大期和果实成熟期,则转化为根、果实和叶三个中心。库尔勒香梨氮肥利用率随生育期的推进而不断提高,在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大为18.5%。2) 0—120 cm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残留量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逐渐减少,0—60 cm土层残留量显著高于60—120 cm土层。随着生育期推移,土壤剖面中NO3?-N和NH4+-N残留率不断减小,在果实成熟期残留率最低,分别为13.9%和8.41%,无机氮残留率为22.31%。3) 土壤氮素损失中,氨挥发和N2O排放量仅为总损失量的4.19%,其中主要以氨挥发为主。【结论】氮肥回收率随生育期的推进 (除果实膨大期) 不断减小,于果实成熟期达到最小为41.0%;损失率与回收率趋势相反,在果实成熟期损失率高达59.0%。萌芽前期至果实成熟期氮肥去向表现为氮肥损失 > 土壤残留 > 树体吸收。  相似文献   

7.
不同时期施氮矮化苹果对15N的吸收、 分配及利用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时期施氮对矮化苹果氮素吸收、 分配及利用的影响,以期为矮化果园合理施肥、 提高氮肥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5年生烟富3/M26/平邑甜茶苹果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3个时期施氮对15N-尿素的吸收、 分配及利用特性。试验设3个处理,每个处理为1株,重复3次,分别在萌芽期(3月20日)、 春梢缓长期(6月5日)和秋梢生长期(7月10日)3个时期进行施肥, 每次每株施15N-尿素(丰度10.14%)10 g,普通尿素150 g。果实成熟期(10月15日)取全株样品进行氮的分析测定。【结果】不同时期施肥,植株不同器官从肥料中吸收分配到的15N量对该器官全氮量的贡献率(Ndff)差异显著。萌芽期施肥,植株在盛花期根的Ndff值最高,多年生枝次之; 从春梢缓长期到果实膨大期,根部吸收的15N优先向新生营养器官转运,果实成熟前期各器官Ndff均达到较高水平; 到果实成熟期,果实的Ndff值最高。春梢缓长期施肥,秋梢生长期根的Ndff值最高; 果实成熟期新生器官的Ndff均达到较高水平,其中果实的Ndff值最高。秋梢生长期施肥,根和多年生枝等贮藏器官的Ndff值在各测定时期都处于较高水平,随着物候期推移,一年生枝、 叶片和果实等地上部新生器官的Ndff值逐渐增大,到果实成熟期,一年生枝、 叶片和果实等新生器官的Ndff均达到最高水平,但此期果实对15N吸收征调能力相对减弱。在果实成熟期,不同施肥处理植株各器官的15N分配率存在显著差异。萌芽期施肥,营养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 春梢缓长期施肥,生殖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 秋梢生长期施肥,贮藏器官的15N分配率最大。在果实成熟期,3个施肥时期处理间植株的总氮量、 吸收15N的量及15N肥料利用率存在显著差异,均以春梢缓长期施肥处理最大,分别为86.34 g、 1.38 g和30.07%; 秋梢生长期次之,分别为75.64 g、 1.25 g和27.22%; 萌芽期施肥处理最小,分别为72.82 g、 1.09 g和23.63%。【结论】在土壤比较贫瘠的果园中进行矮化栽培,生产上应制定合理的施肥次数,做到少量多次,在春季少施氮肥,初夏(果实膨大期)追施氮肥,同时加强当年贮藏营养,施肥时期适当后移,既能够满足树体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求,而且还能够尽量减少因灌溉和降水等造成的地表径流和地下淋溶损失等,提高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在西北黄土高原地区,春季干旱少雨和肥料利用率低限制着生产优质苹果。国外通常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来克服水肥利用率低的问题,但由于其硬件设施要求高,投资大,短期内在我国难以推广。近年来我国采用的根际注射施肥可利用施肥枪将肥料溶液直接注入根际土壤中,施肥成本低且技术简单。本研究利用同位素15N示踪技术,研究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品质的影响,可为黄土高原果园水肥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9年生富士/M26/新疆野苹果为试验材料,利用15N尿素标记肥料去向,最后通过MAT-251质谱计测15N丰度,得出果树各器官和土壤的肥料利用率。同时利用叶绿素仪(SPAD-502)测定标记叶片的SPAD值,用浸以磷酸甘油溶液的海绵进行田间原位测定,得到土壤氨挥发的量,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测定土壤的N2O逸失量。综合对比分析黄土高原传统环状开沟撒施肥与根际注射施肥对苹果吸收利用氮素、肥料氮在土壤中残留及果实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黄土高原苹果园根际注射施肥的优越性体现在:1)施肥后一个月内,果园土壤的气态氮素损失发生变化,根际注射施肥比传统环状开沟施肥的氨挥发总量低54.9%,同时N2O的排放通量低5.0%。2)根际注射施肥后,促进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扩散范围,扩大了根系肥水吸收容积,叶片和果实吸收的肥料氮比例(Ndff%)在整个生长季始终处于较高水平。生长季末期,根际注射施肥的整株氮素当季吸收率为53.04%,比环状开沟施肥提高12.25个百分点,表明根际注射施肥有利于氮素更快地被吸收利用,显著提高苹果树的氮素当季利用率。3)生长季末,在0—60 cm土层内,根际注射施肥的土壤氮素残留率为36.55%,而环状开沟施肥为43.13%,前者显著低于后者。4)在整个生长季内,根际注射施肥处理下的树体新梢叶片内叶绿素含量(SPAD)值一直高于环状开沟施肥。根际注射施肥能提高苹果单株产量和单果重,其单果重和单株产量分别比环状开沟施肥处理提高了3.8%和19.7%。【结论】黄土高原地区推广的果树根际注射施肥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苹果树体氮素的利用率,降低了土壤中的氮素残留。此外注射施肥的深度、注射量、密度和时间均可根据不同时期的养分需要随时调整,使水肥在土壤中均匀分布,达到节水节肥的目的。同时可避免传统施肥时挖坑作业对浅土层吸收根的损伤,降低劳动力成本。综合来看,根际注射施肥是提高黄土高原区旱地苹果树肥水利用率、产量和品质的有效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平邑甜茶生长及氮素吸收和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年生平邑甜茶为试材,应用15 N示踪技术研究不同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植株生长及氮素吸收和损失状况。结果表明:株高、茎粗与鲜重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而且有机质含量越高,增幅越大。植株对15 N利用率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而显著增加,高有机质含量处理分别是中和低有机质含量处理的1.48,2.28倍。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植株吸收总氮中来自肥料氮的比例逐渐降低,来自土壤氮的比例逐渐升高。随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升高,氮素土壤残留量显著增加,氮素损失量显著降低,高有机质含量处理氮素损失率仅为低有机质含量处理的74.27%。  相似文献   

10.
【目的】苗期棉花根系发育缓慢,吸收能力弱,根系吸收的氮素不能满足棉株生长发育的需要,很容易出现僵苗、 弱苗。叶面施氮可以及时补充氮素营养,解决棉花苗期阶段性营养不足的问题。本研究利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喷施尿素对棉花苗期氮素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以明确棉花苗期叶面喷施尿素的适宜浓度,了解其促进棉花生长发育的机理。【方法】本试验选用黄河流域常规栽培品种中棉所79为试验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在棉花苗期叶面喷施0.5%、 1%和2%的15N-尿素溶液,以喷清水为对照,调查了尿素不同喷施浓度棉花氮素的吸收利用及生理生化特性。【结果】1)叶面喷施15N-尿素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各施氮处理棉株内15N含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一致,即叶面喷施后2~96 h之间,逐渐升高,96 h达到最高,此后出现下降。2)棉株可以快速吸收叶面喷施的15N-尿素,各处理棉株叶面氮素平均吸收速率的变化趋势一致,因中午气孔关闭,2~4 h出现降低;4~6 h达到最大,期间急剧上升;6~8 h急剧下降,8~12 h下降也较快,12 h后缓慢下降。0~12 h平均吸收速率非常高,为0.23~0.29 mg/(gh)。棉株对于叶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出现在喷施后12 h之内。3)15N-尿素浓度为0.5%、 1%时,叶面吸收显著促进了根系氮素吸收,且根系吸收的氮很快被转运到地上部分。4)1%尿素喷施浓度内,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致,均随尿素喷施浓度的增加而提高,在喷施浓度为1%时达到峰值,超过1%后开始下降。【结论】叶面尿素喷施浓度在0.5%~2%之间均能显著提高棉株15N含量,促进棉株的氮素代谢,以1%效果最佳。棉株对于喷施氮素的吸收主要发生在喷施后0~12 h,平均吸收速率为0.23~0.29 mg/(gh),96 h棉株中15N含量达到最高。棉花叶面施氮促进了根系对氮素的吸收。叶面施氮主要通过增强硝酸还原酶、 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提高叶绿素含量,增加叶面积,促进叶片的光合作用,以此提高氮素利用效率,增加棉花株高和总生物量。  相似文献   

11.
以2年生瑞蟠21/毛桃为试材,通过调控袋控复混缓释肥钼元素含量(0 g/袋:普通袋控复混缓释肥;0.1 g/袋: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探究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对盆栽桃树土壤酶活性、养分吸收及植株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普通袋控复混缓释肥相比,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处理显著提高土壤中蔗糖酶、脲酶、磷酸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肥后30,60天分别提高6.99%,7.61%,12.27%,22.86%和6.31%,11.58%,9.05%,32.14%,且差异显著;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处理提高土壤中全钼含量,增加侧根数量,与普通袋控复混缓释肥相比,根系活力、总根长、总表面积和总体积分别提高7.88%,6.12%,3.95%和9.19%;根冠比提高6.92%,干物质总量提高9.99%。与普通袋控复混缓释肥处理相比,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处理植株叶、侧枝和根部全钼、全氮和全磷含量显著提高,但全钾含量无显著差异,并提高叶、侧枝和根部钙、镁、锌和硼等元素含量;显著提高桃树叶片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研究表明,含钼袋控复混缓释肥可提高土壤酶活性和桃幼树根系活力,增加侧根数量,提高根冠比,并提高植株叶片净光合效率,促进桃树对氮、磷、硼和锌等元素的吸收,从而促进桃树植株的形态建成。  相似文献   

12.
以二年生“春雪”桃为试材,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探讨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土壤水分和电导率状况以及桃根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处理桃树根系主要分布层(10-30 cm)土壤水分相对稳定,其土壤体积含水量的变化范围为30.02%~36.73%,而漫灌条件下土壤体积含水量变化范围为22.32%~31.01%;与漫灌+肥料树盘撒施(F+S)对照相比,滴灌+肥料缓释袋控(T+D)、滴灌+树盘撒施(T+S)和漫灌+肥料缓释袋控(F+D)处理0-10 cm土层电导率平均值分别提高43.87%,41.08%和4.50%,10-30 cm土层电导率分别提高22.66%,25.42%和1.00%;与F+S对照相比,T+D、T+S和F+D处理桃树根系中细根(直径<2 mm)的比例分别提高67.81%,51.91%和18.17%;T+D、T+S、F+D与F+S处理植株氮素吸收利用率分别为33.58%,29.26%,18.97%和14.07%,其中T+D处理促进植株生长的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13.
在苹果/白三叶(M1)和苹果/黑麦草(M2)复合系统中,设置根系分隔(完全分隔N1、尼龙网分隔N2、不分隔N3),采用~(15) 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根系互作对苹果生长及~(15) N吸收、利用,损失和土壤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新梢旺长期,在M1中苹果各生长指标均为N3N2N1,在M2中趋势相反。与N1处理相比,M1中N2和N3处理苹果~(15) N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1.91%和18.96%,M2中分别降低了5.76%和8.99%,苹果全氮量和~(15) N吸收量趋势相同。苹果根区土壤~(15) N丰度、总氮含量和~(15) N残留率均以N1处理最高,N3处理最低;苹果落叶期,两种复合体系中均以N3处理的苹果各生长指标最大,N1处理最低。在M1中N2和N3处理苹果根区土壤~(15) N丰度分别比N1处理增加了22.33%和34.15%,在M2中增幅分别为13.73%和21.44%,土壤总氮含量呈相同趋势。M1和M2中苹果全氮量、~(15) N吸收量和各器官Ndff值差异显著,均为N3N2N1。与N1处理相比,M1中N2和N3处理下苹果~(15) N利用率分别增加了19.11%和42.66%,而~(15) N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3.55%和27.12%,在M2中趋势相同。苹果生长前期,黑麦草和苹果以负相竞争为主,白三叶对其促进效果亦不显著。而至苹果生长后期,两种牧草和苹果根系互作降低了苹果根区氮素损失,促进了苹果的氮素吸收利用和营养生长,且以间作白三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控释肥料氮素释放与水稻吸收动态研究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8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控释肥料与水稻专用肥不同施用方式的氮素释放规律及水稻吸收动态。结果表明,控释肥料一次施用处理氮素释放高峰期出现在第8~10d,此后所保持的充足供氮期晚造为40~50d,早造为50~60d。专用肥一次施用处理氮素在1~3d内即达释放高峰,土壤较充足的供氮期仅为30~35d。水稻生长后期控释肥处理供氮水平仍高于专用肥一次施用和分次施用处理。控释肥处理晚造土壤氮素供应水平明显比早造高。控释肥处理的水稻植株在全生育期对氮和磷的吸收速率均较高,对钾的吸收速率前期较高,中后期较低,收获期植株的氮磷钾吸收累积量均高于专用肥处理。两造试验中一次性施用控释肥料均明显提高了肥料氮利用率,较专用肥分次施用和一次施用处理分别提高12.2%~13.5%和20.0%~22.7%,磷钾利用率也有较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以当年生盆栽平邑甜茶为试材,应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不同沙土配比(不加沙、沙/(沙+土)=20%、40%、60%、80%、纯沙)对植株的生长及15↑N吸收、利用和损失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沙土配比处理,平邑甜茶植株具有不同的生长状况及氮素吸收、利用和损失。沙土配比20%处理的植株生长量(株高、茎粗和总干重)最大(37.54 cm,3.457 mm和16.20 g),60%处理的全氮和15↑N吸收量最大,分别为189.31,32.39 mg,20%~60%处理下的生长量与氮素吸收、利用要显著高于不加沙和高沙处理(沙土配比〉60%)。各处理的Ndff值和15↑N分配率均为地上部〉地下部,20%~80%处理的植株各部分Ndff值随沙土配比的增大而增大。土壤中15↑N残留量与土壤沙土配比大小呈负相关,随着沙土配比增大,氮素总损失呈现增大的趋势。平邑甜茶植株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与土壤质地密切相关,适宜的沙土配比有利于植株的生长和氮素吸收、利用,较高的沙土配比加剧了土壤氮素损失。  相似文献   

16.
炭基肥和竹炭对土壤氮素淋失和微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竹炭和炭基缓释肥添加对毛竹林土壤氮素流失和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淋溶试验,测定了淋溶水中NH4+—N和NO3-—N浓度,分析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和组成.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炭基缓释肥的添加可以使土柱NH4+—N和NO3-—N累积淋溶量分别降低12.5%和13.6%.此外,竹炭的添加可以显著降低NH4+—...  相似文献   

17.
果园生草对~(15)N利用及土壤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玲  文昭  安欣  姜翰  姜远茂 《土壤学报》2015,52(4):950-956
以2 a生红富士/平邑甜茶为试材,采用15N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种植3种牧草(白三叶、鼠茅草和黑麦草)对苹果植株生长,氮素利用、损失及其在0~60 cm土层残留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单作苹果相比,生草栽培后苹果植株总鲜重、新梢粗度、新梢长度及根冠比皆成增加的趋势;苹果植株根长、根长密度及根表面积均以种植白三叶处理最大,其次为种植鼠茅草,最低的为单作苹果;不同处理间氮素利用率差异显著,种植白三叶后苹果植株氮素利用率最高,种植鼠茅草次之,单作苹果最低;生草栽培后15N残留主要集中在0~20 cm土层,且其15N残留量显著高于单作苹果。而在20~40 cm及40~60 cm土层15N残留量则以单作苹果最高,种植黑麦草次之,最低的为种植白三叶;生草栽培后氮素损失率为单作苹果种植黑麦草种植鼠茅草种植白三叶。表明种植白三叶、鼠茅草及黑麦草在促进苹果植株氮素利用的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土壤氮素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东北地区水稻产量和氮肥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为探索东北地区水稻种植过程中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和氮素损失的影响,设置对照不施氮肥(CK)、农民常规施肥(FP)、高量控释氮肥(HN)、中量控释氮肥(MN)和低量控释氮肥(LN)共5个处理,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控释氮肥侧条施用对水稻产量、氮素回收率、农学利用效率、径流损失和不同层次淋溶水中总氮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HN处理和MN处理在氮肥用量降低10%~20%的条件下与FP处理比较水稻籽粒产量没有显著降低,HN处理的穗数和穗粒数分别比FP处理提高了10.79%和15.38%,当氮肥减量30%(LN处理)时,水稻籽粒产量降低明显。控释氮肥侧条施用显著提高了氮肥回收率和农学利用效率,HN处理与FP处理比较氮肥回收率提高了5.23个百分点,氮肥农学效率也比FP处理提高了6.48kg/kg。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田面水中总氮浓度和径流损失,控释氮肥各处理氮素径流损失降低幅度在37.32%~47.10%。控释氮肥侧条施用降低了淋溶水体中总氮浓度,并延迟了总氮浓度峰值出现时间,减少了氮素淋洗损失的风险,是一种兼顾水稻产量的环境友好型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9.
为探明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中氮素循环和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四个处理:5 g/盆纯氮(CK),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炭(T1),3.5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炭(T2),2 g/盆纯氮+100 g/盆生物炭(T3),利用15N标记的氮肥,测定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条件下烤烟生长不同时期土壤中15N的残留量、不同形态氮素的含量、土壤微生物量氮和移栽后90 d烟叶对不同氮源氮素的累积量。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施氮量时,生物炭的施用可以提高土壤中15N残留量、土壤无机氮、碱解氮、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和叶片对氮素的累积量。生物炭与氮肥配施时提高了肥料氮在烟叶中的占比,使15N利用率也提高了25.4%-63.3%。与对照相比,T2处理植烟土壤中铵态氮、硝态氮、碱解氮在移栽后75 d比对照分别提高了17.3%、8.0%、7.2%,碱解氮和微生物量氮的含量在移栽后90 d时也高于对照。在本试验条件下,生物炭与氮肥配施对土壤氮素的影响是显著的,施用生物炭时减少30%氮肥用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