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幽默四则     
处级太太村官王老汉,一向讲究个级别。一次,王老汉两个出嫁的女儿一同回娘家来,给老妈过生日。上桌吃饭的时候,王老汉非让小女儿坐首席不可。女儿不解:“妈过生日,妈理所当然应坐首席”王老汉反驳道:“小女儿是县长太太,属正处级;大女儿是乡长夫人,属正科级;而我这个村官,也就相当于股级,你妈她再大,也只能算个股长老婆。我这是按级别排的座次,还能有错”众人哑言。让位老先生搭火车,车内非常拥挤,好不容易发现一个空位,正高兴要坐下去,座位旁的年轻人开口说:“对不起,这位子有人坐。”老先生没办法,只好摸摸鼻子,站…  相似文献   

2.
和几个朋友聊起刚刚过去的世界杯,聊着聊着,话题却转到企业管理上了.看来,不光是我,很多朋友都是“举头看足球,低头思管理”了.企业管理就像管理一支球队,要获胜就要有好球员、好教练、好团队。  相似文献   

3.
那一段童年     
<正>如今仍依稀记得,一个刚刚雪晴的黎明,地瓜干做的早饭还没有冒起蒸汽,小伙伴孔强就已经疯狂砸门,"快走,张兵和刘勇他俩已经去南山了。"急忙穿上用哥哥的棉衣临时改做的外套,迷迷糊糊中提溜起粪箕子,手握锄炭的炭锨子,拖拉上乌拉鞋,哧哼着鼻涕,跑进齐脚深的积雪里,"路上,慢着点,早点回家,小心……",顾不上听完母亲的唠叨,就和孔强一起汇入清晨故乡拾粪的大军中,生怕被别人抢先把一夜的粪便都拾光。在我印象的最深处,有一个片段  相似文献   

4.
幽默三则     
误导  老汉的儿子到南方去找工作,忘了带学历证,于是打电话让老汉赶紧邮寄,老汉来到邮局。问:“邮寄东西怎样最快?”答:“特快专递。”邮局职工还打了个比方:“比如你住在十层楼,从十楼走下来,这是普通邮寄;从十楼跳下来,这就是特快专递。”老汉听完后狠狠地咬咬牙,坚决地说:“我要跳下去。”消息  一位年迈但仍然精力旺盛的高尔夫球爱好者前去找巫师,询问天堂里是否有高尔夫球场,巫师说要查一下,第二天给他答复。  次日,老人又去。巫师说:“我得到的既有好消息又有坏消息。”  老人说:“先告诉我好消息。”  …  相似文献   

5.
案例:梁老汉和老伴温某育有一子三女,均已成家单独生活。2003年春初,温某去世,梁家的4问大瓦房里只剩下梁老汉一个人居住。2006年底,梁老汉与儿子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将房子卖给了黄某。3个女儿知道此事后,将父亲推上了被告席,请求法院确认被告与黄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无效。庭审中,梁老汉辩解说,该房屋是我和老伴共同建造的,属于我们的共同财产,按祖上传统,父母房产应由儿子继承。  相似文献   

6.
晓芹  兆利 《油气储运》2007,(3):47-47
案例:梁老汉和老伴温某育有一子三女,均已成家单独生活。2003年春,温某去世,梁家的4间大瓦房里只剩下梁老汉一人居住。2005年底,梁老汉与儿子商量达成一致意见后,将房子卖给了黄某。3个女儿知道此事后,将父亲推上了被告席,请求法院确认被告与黄某之间的房屋买卖关系无效。庭审中,梁老汉辩解说,该房屋是我和老伴共同建造的,属于我1门的共同财产,按农村传统,父母房产应由儿子继承,如今卖房已经儿子同意,因此要求驳回3个女儿的诉讼请求。法院经审理认为,涉案的4间瓦房属原告、被告等人共有,  相似文献   

7.
幽默三则     
瞄准 一位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姑娘,因有急事飞驰在郊外的马路上。这时,她发现前边有个老农正在路上拾粪,她心里很慌张,便从背后高声大喊:“站住,别动 !”   老头一阵心慌,随即站住了,只听“咚”地一声,姑娘三歪两歪地将老头撞倒在路旁水沟中。老头爬起来,愤然地吼道:“我说你让我站着别动干什么,原来你是在瞄准呀 !” 误导   金虎跟着妈妈去听音乐会。   金虎问:“站在乐队前面的那个人拿着一根小棍子在干什么 ?”   妈妈答:“你看见那些乐器了吗 ?它们发出各种不同的声调,那个人就用小棍子把这些声音搅拌匀了才好听 !…  相似文献   

8.
家住河南新野县城郊乡南张营村的齐老汉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老把式,茄子、辣椒、大白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这些蔬菜什么时候种,怎样管理,齐老汉说得头头是道。人们种菜有问题经常向齐老汉请教。可是自打大前年开始,老汉渐渐落后了,看到乡亲们建起了一个个塑料大棚种反季节蔬菜,人家的菜不但新鲜、产量高,而且还能卖上好价钱。我老汉怎么了 ?他暗自思索,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里人吃菜的习惯也改变了,得先到城里去看看,这样,种菜才有底。   第一次进城是前年春上的事。他来到全县有名的 888酒家,看过菜单后同厨师们攀谈…  相似文献   

9.
黄老汉补税     
“同志,是这里交税吗?”今年4月28日,宜丰县新庄镇岭背村年逾七旬的黄地义老汉匆匆来到镇财政所补交税来了。黄老汉满脸通红地说:“是这样的,昨天我把自家做的一些竹制品拿到农贸市场去卖,想赚几个零花钱用。当时镇里的协税员去收税,我生意还没有开张,又忘记了带钱,所以欠了一元税,现在补上。”黄老汉边说边从身上小心翼翼地掏出一块钱递给了收税员。  相似文献   

10.
瞄准     
一位刚学会骑自行车的姑娘.因有急事飞驰在郊外的马路上这时.她发现前边有个老农正在路上拾粪.她心里很慌张.便从背后高声大喊:“站住、别动!”  相似文献   

11.
田老汉今年86岁高龄,他中年丧妻,含辛茹苦把一子二女拉扯大,现已子孙满堂,可田老汉却仍然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一天,田老汉因病问儿子要点钱上医院,儿子不给;问大女儿,大女儿说:"你的三间房子我不要,钱我也不给.”田老汉听了,非常气愤,他认为:"我养了你们的小,你们就应该赡我的老,不要房子,也应给钱看病.”田老汉虽这样说,但心里却没底,难道不要房子就可以不给钱看病吗?他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2.
案例:家在农村的谭老汉有两个儿子。早些年,老夫妻俩含辛茹苫将孩子们拉扯成人.2001年、2002年两个儿子先后成家另过。分家后,两个儿子又分别生了儿女。为了赡养老人、照料孩子,2003年.在村委会的主持下.谭老汉老两口与两个儿子家的小两口达成了“分家养老协议”:大儿子负责赡养父亲,父亲照料好孙子;二儿子赡养母亲。母亲照料好孙女。两个儿子各自将老人养老送终,互不相扰。  相似文献   

13.
回娘家     
正从前,山东济阳县有个老汉,想考考他的三个儿媳。有一天,他把三个儿媳叫到跟前,说:“你们好久没有回娘家了,心里一定很挂念吧!今天,我就打发你们回娘家去。”三个儿媳一听说回娘家,欢喜得不得了,忙问公公让她们住多久。老汉说:“大儿媳住三五天,二儿媳住七八天,三儿媳住十五天。三个人要一同去一同回来。大  相似文献   

14.
曲宏 《今日农村》2004,(6):44-44
大棚草莓一般都抢在春节前上市,可安徽省鞍山市岫岩满族自治县岫岩镇西北营村的徐佩文一家在春节后还在采收草莓,并忙着往市场上送。徐老汉说他家一个50米棚的草莓,今年净赚1万元。 能赚这么多钱,徐老汉还嫌少。他掰着手指说,要是再精细些,我这一个棚还能多出千八百块钱。徐老汉种草莓有5个年头了,能赚这么多钱,关键是因为他选种的品种好。这个品种的草莓收获期特别长,一般品种的草莓收获期是一个半月或两个月,可徐老汉的草莓可陆续采收到6月份,有将近5个半月的收获期,产量自然就高,一个棚至少能采收2500公斤的草莓,按保守价每公斤4元计算…  相似文献   

15.
家住河南新野县城郊乡南张营村的齐老汉是远近闻名的种菜老把式,茄子、辣椒、大白菜、豆角、黄瓜、西红柿这些蔬菜啥时种,咋管理,齐老汉说得头头是道。人们种菜有问题经常向齐老汉请教。可是自打前年开始,老汉渐渐落伍了,看到乡亲们建起了一个个塑料大棚种反季节蔬菜,人家的菜不但新鲜、产量高,而且还能卖上好价钱。老汉他暗自思索,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城里人吃菜的习惯也改变了,得先去城里餐桌上看看,这样,种菜心里才有底。  相似文献   

16.
<正>巨野县独山镇有一位六十多岁的老汉,名叫刘义诚。他有一帮很特殊的"孩子",这些"孩子"加起来足有300多个。在抚养这些"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刘老汉不仅收获了自己的快乐,也收获了一份事业。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刘老汉和他的这帮特殊的"孩子"们。刘老汉有一个农家院,他的这个院落占地面积比较大,有2000多平方米。平时,他就和自己的"孩子"们生活在这里。刘老汉的"孩子"比较多,足足  相似文献   

17.
金华 《当代农业》2011,(9):23-23
“现在种蔬菜、瓜果、树苗的,都喜欢用鹌鹑粪.不仅肥力足.而且价格便宜.10元钱一蛇皮袋.几百元就有一车了.到我这里订购鹌鹑粪现在要提前1个月左右.临时来买.养殖场根本没货。”浙江省金华金东区瑞富鹌鹑养殖场负责人金瑞富近日告诉记者。  相似文献   

18.
笑口常开     
《农家科技》2011,(12):10
<正>孝顺一男子在闹市骑摩托撞昏了一个陌生的老汉。男子惊吓的不知所措,围观群众越来越多。突然,该男抱住老汉,声泪俱下的喊道:"爹,你等着我,我这就去给你找医生!"说后,就跑掉了……老汉挣扎着愤怒地喊道:"给老子回来!"众人纷纷感慨:"这儿子当的真孝顺!"标语公司经理让人在墙上挂上"想做就立即去做"的标语,希望以此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过了一段时间,老板的一个朋  相似文献   

19.
“现在种蔬菜、瓜果、树苗的农民都喜欢用鹌鹑粪,因为它肥力足,价格便官,10元钱就得一蛇皮袋。到我这里订购鹌鹑粪现在要提前1个月预定。”浙江金华市金东区瑞富鹌鹑养殖场负责人金瑞富介绍说。  相似文献   

20.
<正>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