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美几个爆裂玉米品种产品品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市场上销售的美国爆裂玉米和有代表性的国产爆裂玉米产品为试材,对与品质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美国爆裂玉米样品的颜色和光泽度相对较差,穗尖霉变粒、破损粒、磨损粒及胚乳裂纹粒均高于国产样品。颗粒大小因品牌和单品不同而异,美国样品百粒重16.5~22.9 g,其中,美国JOMBO-2最大。国产样品佳球100-2百粒重为23.0 g,其他样品处于中上等水平;美国样品爆花率80.8%~96.4%,国产样品94.3%~97.2%;美国样品膨爆倍数22.5~40倍,其中,典型蝶形花产品最高,国产样品28.2~33.2倍;美国样品小花率、死粒率均高于国产样品。果皮和尖冠含量最高的比国产样品分别高20.8%和35.8%,美国样品果皮+尖冠含量最高的比国产样品高18.3%,最低的与国产样品相当;中美爆裂玉米爆花所需时间和温度没有明显差异。国产佳球100-2和美国JOMBO-2两个中美最具代表性产品对比,佳球100-2在颗粒大小、爆花率、膨爆倍数、球形率、单个玉米花体积等方面均优于美国JOMBO-2。  相似文献   

2.
爆裂玉米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爆裂玉米的生物学特性、膨爆机制、品质性状、遗传多样性、功能基因挖掘以及爆裂玉米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研究,对今后我国爆裂玉米研究前景和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3.
爆裂玉米若干数量性状的典型相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典型相关对17个爆裂玉米单交种的4个子粒物理性状和3个膨爆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子粒水分为11%~13%的范围内,对膨爆率影响不大;子粒体积与米花体积呈同步变异的趋势,即子粒体积的增大,将提高米花体积;与膨爆倍数表现为反向变异,表明子粒过大则会导致膨爆倍数的降低,因此,在育种中不可一味追求大子粒。百粒重同膨爆倍数呈同步变异趋势,提高子粒百粒重相对可提高膨爆倍数,综合分析得出:子粒体积适中、粒重广大、比重较高的类型可作为爆裂玉米的选择模式。对爆裂玉米品质育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爆裂玉米已发展成一新兴产业,且每年在以20%~30%的速度持续增长.优良的爆裂玉米品种是该产业的基础.通过3年在全国不同地区的爆裂玉米区域试验结果,对我国爆裂玉米的品种、产量、品质和不同区域条件下的综合表现进行分析,为我国爆裂玉米新品种选育、高产栽培、原料加工和生产区划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美国爆裂玉米的历史和发展   总被引:6,自引:6,他引:6  
史振声 《玉米科学》2001,9(2):008-010
本文纵观美国爆裂玉米的科研和产业发展历史,对美国爆裂玉米的品种资源、品种选育、种植面积、分布区域、产量和爆裂玉米工业发展以及爆裂玉米品质研究等方面做了介绍.  相似文献   

6.
回顾中国爆裂玉米的育种研究历程,对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的起步、发展经历、育种成果及品种水平进行概述。80年代伴随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国爆裂玉米育种研究应运而起。1986年我国第一个爆裂玉米综合种"黄玫瑰"问世,1997年第一个单交种"沈爆2号"诞生,2003年首批国审爆裂玉米单交种育成,2018年我国第一个球形花爆裂玉米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从综合种到省审单交种、国审单交种,品种单产跨越了两个增产10%的台阶,近年新育成的品种单位面积产量比初期的综合种增产1倍以上。目前,我国爆裂玉米育种已经发展到品质育种阶段,由过去的混合花型发展到球形花和典型的蝶形花型,整体的品种水平已经达到或超过进口玉米。分析和讨论目前中国爆裂玉米研究和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密度为主区(15 000、45 000、75 000株/hm2),品种为副区,对我国不同年代34个主要玉米品种穗部性状演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年代的更替,产量、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秃尖长、千粒重显著增加,出籽率显著降低。通径分析结果表明:主要穗部性状对产量的作用依次为穗粗千粒重行粒数出籽率,穗粗、千粒重、行粒数的增加是玉米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在玉米品种选育中应保持行粒数,着重改良穗粗、千粒重,提高出籽率,并协调出籽率与其他性状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针对我国爆裂玉米产业的技术需求和品质检测中存在的问题,对爆裂玉米品质检测内容和测定方法做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粒体积测定,采用规格越小的量筒测定值误差越大,当量筒规格达到1 000 mL以上时测定值趋于稳定;玉米花体积检测,量筒规格越小,误差越大,当锥形量筒规格达到500 mL以上时测定值趋于稳定,直形量筒规格直至达到2 000 mL时仍存在较大差异;容重的测量,玉米相关标准《GB 1353-2018》规定用容重器测定容重,用直形量筒测定爆裂玉米容重与容重器测定结果没有较大差异;用量筒测定,既能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又能对容重器不能测定的小量样品进行测定。引进容重指标后,可通过膨爆倍数与国际通用指标CC/g之间的关系,实现国内外不同技术指标之间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爆裂玉米生育期、叶片数、株高、穗位高、穗长、子粒产量的遗传力、杂种优势及其亲子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株高、叶片数、单株穗位高遗传力最高,穗长、子粒产量次之,生育期最低。研究的6个性状均具有较强的平均优势和超亲优势,双亲性状平均值与杂交种对应性状的相关性比单亲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10.
玉米穗部性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东农玉米群体2号和4个改良系做被测系,以5个自交系测验种组成的20个杂交组合为材料,系统地研究了玉米的穗部性状与产量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了配制优良杂交组合以提高产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研究分析50份不同爆裂玉米种质材料的果穗性状及其膨爆特性。结果表明,果穗性状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为68.88%;果穗穗长、行数、行粒数、穗粗、百粒重呈正态分布,果穗秃尖长呈偏态分布。膨爆特性中膨爆倍数的变异系数为32.86%,膨爆倍数呈正态分布,膨爆率呈偏态分布,表明爆裂玉米种质材料间主要性状具有较为丰富的多样性。膨爆特性、果穗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膨爆倍数与膨爆率呈显著正相关;膨爆倍数与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穗粗呈正相关,与秃尖长、百粒重呈负相关;膨爆率与行粒数、穗粗呈显著正相关,与穗长、秃尖长、行数、百粒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对普×爆(丹232×N04)组合F7、BC1S5和BC2S5后代选系的膨爆特性、穗粒和植株性状表现及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类选系间所有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普×爆组合的F1代与爆裂亲本回交可以较快恢复膨爆特性,同时显著改良穗粒性状;不同选系各性状间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在后代选择过程中应注意协调各类性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不同普×爆后代群体膨爆特性的分离特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组配的20个普×爆组合F2,BC1,BC23个世代的膨爆特性分析结果表明:F2代膨爆特性较差,难以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的膨爆玉米自交系;通过回交可以快速恢复其优良的膨爆特性,但不同组合及同一组合不同世代间的膨爆特性存在较大差异.因此,要提高后代的选育效果,首先要选配适宜的普×爆组合,其次是要确定具体的回交世代。  相似文献   

14.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普通玉米自交系与爆裂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59个F3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3家系膨爆特性较差,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的几率较小;膨爆特性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膨爆特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膨爆特性与穗粒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爆花率通过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正效应,穗粒重通过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  相似文献   

15.
采用三倍体胚乳种子性状遗传模型及其分析方法对5个普通玉米自交系与4个爆裂玉米自交系间20个杂交组合8个世代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膨爆特性指标同时受直接、母体和细胞质效应3种遗传体系控制,且以加性效应为主,非加性效应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普通玉米自交系会显著降低普×爆后代的膨爆特性,爆裂玉米自交系的作用相反,不同自交系的各类遗传效应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6.
在春播和夏播两种环境条件下,对普通玉米自交系与爆裂玉米自交系杂交组配的259个F3家系的膨爆特性及其与穗粒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F3家系膨爆特性较差,采用常规系谱法从中选育出优良爆裂玉米自交系的几率较小;膨爆特性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膨爆特性间呈极显著正相关,膨爆特性与穗粒性状间多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直接正向作用最大,百粒重的直接负向作用最大,爆花率通过膨化体积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正效应,穗粒重通过百粒重对膨化倍数的间接作用为最大负效应。  相似文献   

17.
爆裂玉米膨爆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膨爆特性是爆裂玉米的最重要的特性,膨爆的关键是子粒内部高压的形成。果皮和胚乳的致密结构是内部高压形成的重要保证。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子粒本身的结构特性、外在因素的影响以及遗传因素等膨爆机理的研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