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研究吉荣治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ostriniae,以下略称为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块寄生性强,也比较容易大量繁殖,因此可用于生物防治玉米螟(平井,1990,1993)。以确立赤眼蜂防治玉米螟技术为目标,1990年以来...  相似文献   

2.
亚洲玉米螟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瞿保平 《玉米科学》1992,(1):073-079
本文从玉米螟的发生分布、生活史、发育与存活、扩散能力、天敌、测报与防治等方面回顾了亚洲玉米螟的研究历史和现状,分析探讨了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玉米螟的发育速率、生殖力和存活率都在玉米生殖生长期最高。光温综合作用下的化性变化及可能的迁移扩散活动能影响玉米螟的发生危害特性。目前有记录的天敌共136种(寄生性天敌68种,捕食性天敌63种,病原微生物5种),田间自然寄生率一般较低,但越冬后化蛹阶段的幼虫被寄生率较高。玉米螟的中、长期测报基本上还是空白,应用的各种防治技术还不能满足生产上的要求。主要原因是基础研究薄弱,科学贮备严重不足,对农田生态系统中一些基本的生态过程的研究还是空白,对玉米螟种群及种群以下的一些基本规律尚不清楚。同时,防治技术的可操作性与可接受程度也影响其推广应用,需要在明确玉米螟种群数量变动的调控机制的基础上,研究简易、实用、高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我国玉米螟防治技术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元生 《杂粮作物》2001,21(4):36-38
综述了我国玉米螟防治技术的研究历史、现状及进展,着重介绍了抗螟育种、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农业措施防治玉米螟的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我国玉米螟防治技术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谢为民 《玉米科学》1996,4(4):071-074
玉米螟是吉林省玉米生产的最重要害虫,是影响全省粮食总产的主要因素之一,搞好预测和防治非常必要。根据玉米螟研究工作现状,分析论述了全省玉米螟的发生预测及防治技术,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和研究意见。  相似文献   

5.
陈显奇 《杂粮作物》2001,21(1):54-54
玉米螟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目前还没有一个非常理想的防治方法,只能通过综合防治来控制玉米螟的为害程度。玉米螟防治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消灭玉米越冬虫源;二是消灭玉米螟成虫;三是消灭玉米螟田间幼虫。1 消灭玉米螟越冬虫源把玉米螟越冬幼虫消灭在越冬寄主之中,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一头越冬幼虫羽化后雌蛾在田间可产卵10~20块,约300~600粒,故消灭越冬幼虫一对等于在田间消灭240~…  相似文献   

6.
我国亚洲玉米螟的防治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刘宏伟  鲁新  李丽娟 《玉米科学》2005,13(Z1):142-143
综述了我国玉米螟的主要防治方法,着重介绍了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及研究进展,并讨论了我国玉米螟防治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白海燕  马建列 《杂粮作物》2003,23(4):244-244
亚洲玉米螟[Ostrima furnacalis(Guenee)]在西昌市主要危害玉米,其次可危害高粱、生姜等:一年发生二代,第一代发生数量少,危害轻。第二代发生期由于田间湿度大。成虫产卵量大。幼虫孵化率高,成活率也高,因此发生危害重。应重点防治。防治措施抓住越冬防治和第二代心叶期防治两个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8.
新疆亚洲玉米螟无害化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表明:新疆一代亚洲玉米螟成虫产卵盛期应用球孢白僵菌75~120g/hm2灌心或120~180g/hm2喷雾,防效相当或优于3%呋喃丹37.5~45.0kg/hm2。螟黄赤眼蜂防治新疆二代亚洲玉米螟效果优于松毛虫赤眼蜂,放蜂量为60万~120万头/hm2,放蜂3~4次,公顷设45~90个放蜂点,放蜂间隔3~5d,其卵块寄生率为56.2%~95.6%,平均65.45%;卵粒寄生率为33.7%~72.1%,平均55.1%;虫口减退率为35.7%~88.2%,平均62.0%。放蜂技术、蜂卡质量、田间小气候和化学农药等对放蜂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以球孢白僵菌孢子萌发率为指标,从19种助剂中筛选出6种助剂进行不同浓度的配伍,根据悬浮率、乳化时间以及粘度最终确定白僵菌悬乳剂1号和白僵菌悬乳剂2号两种配方。玉米螟幼虫生测结果显示,白僵菌悬乳剂1号、2号和白僵菌高孢粉的LC50分别为7.09×107个/mL、5.02×107个/mL和7.03×107个/mL,LT50分别为192.37 h、136.21 h和213.68 h。玉米生产防效顺序为白僵菌颗粒剂>白僵菌悬乳剂2号>白僵菌悬乳剂1号>克百威。两种白僵菌悬乳剂对玉米螟有明显的毒杀作用,可促进玉米增产。  相似文献   

10.
史晓利  王红  杨益众 《玉米科学》2006,14(2):137-140
亚洲玉米螟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玉米等作物上的主要害虫。综述了气候等环境因子对玉米螟及其主要寄生性天敌的胁迫作用。过高及过低的温、湿度对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同时还间接影响玉米螟寄生性天敌的存活和寄生效率;水分和食料对玉米螟幼虫生长发育、幼虫滞育和滞育解除等也有重要影响。总之,异常环境条件会极大地影响玉米螟及其寄生性天敌的种群消长。  相似文献   

11.
关中西部地区玉米螟发生与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寿昌  雷绪劳  杜文军 《玉米科学》2004,12(Z1):113-113
玉米螟在宝鸡地区偶发性严重,造成百株危害有7~12条螟虫,减产5.3%左右,玉米产量受到严重损失.对该虫危害概况、发生规律、原因进行论述,结合当地调查结果,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生物制剂白僵菌防治玉米螟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季宏平 《玉米科学》2001,9(2):075-076
经两年田间试验结果表明,25亿/g白僵菌粉剂防治玉米螟能降低玉米的被害株率,对玉米螟的平均防效为73.0%~86.2%,并能提高玉米产量5.4%~18.6%,在生产中建议以7.5~11.25kg/hm2用量为宜.  相似文献   

13.
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对畜产品的消耗量将不断增加,这种发展趋势将导致市场对饲料玉米的需求量大幅度增长。辽宁地处我国优质玉米产业带,玉米播种面积和产量在全省的粮食生产中均占第一位。  相似文献   

14.
35%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汝芹  吴春 《江西棉花》2001,23(4):21-22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5%螟铃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具有较好的控害减灾效果,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药一次,即能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使用50%螟铃净乳油防治棉田玉米螟的推荐剂量以每公顷900ml以上为宜。  相似文献   

15.
40%扫残净防治棉田玉米螟的药效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40%扫残净乳油对棉田玉米螟的防效,2001年作者在盐城市进行了扫残净乳油防治三代稀田玉米螟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分别在棉田玉米螟卵高峰和卵孵高峰期各用一次40%扫残净乳油,即可使玉米螟的虫口数量和为害数量均下降90%左右。  相似文献   

16.
许国庆  王兴亚  陈彦  徐蕾 《玉米科学》2010,18(6):110-113
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是辽宁省玉米的重要害虫,第二代玉米螟危害尤为严重。2006~2007年调查第二代玉米螟对不同玉米品种的危害情况。结果表明,辽单565受害较轻,而辽单526则受害严重。与此同时,对两品种植株与花丝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辽单565的可溶性总糖含量明显低于辽单526,粗纤维高于辽单526,证明辽单526易感第二代玉米螟。利用辽单565密植和辽单526稀植2比空栽培形式进行两品种间作,可降低第二代玉米螟发生量,比未防治区增产538.5 kg/hm2,比清种辽单565增产257.6 kg/hm2。当第二代玉米螟发生达到防治指标时,只需对比空栽培的辽单526的穗部施药即可防止第二代玉米螟的危害,试验结果证明,该方法简单有效且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18.
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持续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松毛虫赤眼蜂连续3年进行大面积防治玉米螟研究。结果表明:放蜂对当代玉米卵平均寄生率为75.1%,平均防效62.8%,玉米平均被害率减少62.3%。对二代玉米螟的持续效果为蛀孔率下降44.6%,折茎率下降51.9%,平均防效为48.3%。秋末虫量下降幅度在40.8%~49.0%,平均下降率为46.2%。在玉米螟一般发生年份,利用一代放蜂的持续效果可以控制玉米螟的危害。  相似文献   

19.
松毛虫赤眼蜂连代防治玉米螟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0.
玉米螟的发生危害及综合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明  董礼华 《杂粮作物》2009,29(2):141-142
玉米螟俗名玉米钻心虫,是全球性大害虫,食性杂,为害植物达200种以上,尤以玉米为最重。一般为害较轻年份,产量损失5%~10%,为害较重年份产量损失可达10%~20%,玉米螟不仅为害严重,而且防治困难。近年来,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种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条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因此,我们对玉米螟的发生与防治进行了积极研究,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玉米螟综合防治措施,将玉米螟的危害和玉米产量受到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