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了进一步挖掘春油菜品种的适应性及增产潜力,在临夏高寒阴湿油菜种植区,采用膜侧沟播栽培技术,引进10个杂交春油菜新品系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2014-2015年在膜侧沟播栽培条件下,品种冠油杂812两年平均亩产278.3 kg,居第一位,较青杂2号(CK)亩产233.6 kg增产44.7 kg,增产率18.1%,产量差异1年达极显著1年达显著水平;品种青杂5号两年平均亩产270.7 kg,居第二位,较CK亩增产37.1 kg,增产率15.9%,产量差异1年达极显著1年达显著水平;品种益油杂1号两年平均亩产254.9 kg较CK增产21.3 kg,增产率9.1%,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2.
黄条跳甲、茎象甲是青海春油菜田的主要虫害。为了探讨国产噻虫嗪30%FS对春油菜田苗期虫害的防效,本试验比较了国产噻虫嗪30%FS、进口噻虫嗪30%SC对黄条跳甲、茎象甲的田间防治效果。2014年和2015年两年试验示范结果表明,国产噻虫嗪30%FS按照10g/0.4kg剂量进行油菜种子包衣,对黄条跳甲的防效可达到73.6%—79.7%,对茎象甲的防效达到71.2%—76.8%。且表现安全,生产成本较进口噻虫嗪低。  相似文献   

3.
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药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进行不同药剂防治稻水象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秧田期用20%三唑磷乳油937.5mL/hm2与40%毒死蜱乳油750mL/hm2混合带药移栽;大田期防治稻水象甲选用5%锐劲特悬浮剂900mL/hm2为宜,在移栽缓苗后及时进行;用3%辛硫磷颗粒剂1kg拌15kg细土撒施对稻水象甲幼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虫口减退率达100%,施药时田间应保持浅水层。  相似文献   

4.
香蕉假茎象甲防治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会东香蕉产区香蕉假茎象甲危害严重问题,应用15%乐斯本缓释剂,3%呋喃丹颗粒剂.48%乐斯本乳油,90%敌百虫4种农药对香蕉象鼻虫进行了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以15%乐斯本缓释剂防治效果最好,防治效果达95.0%,成为本区最有效的药剂防治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使用44%速拿妥悬浮种衣剂、4.23%顶苗新微乳剂防治玉米金针虫,比较其防治效果及其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4%速拿妥悬浮种衣剂400 mL/100 kg种子+4.23%顶苗新微乳剂200 mL/100 kg种子对玉米金针虫的防效最好,防虫效果达71.58%;其对玉米的增产作用强,增产率最高,达7.56%。  相似文献   

6.
不同药剂对甘薯茎线虫防治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薯茎线虫是甘薯生产上一种毁灭性虫害,可造成甘薯大幅度减产和烂窖,为保障甘薯生产,筛选安全、高效药剂,选用阿维菌素B2、阿维菌素、厚孢轮枝菌、淡紫拟青霉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阿维菌素B2水分散粒剂12 kg/hm~2防治效果达到88.52%,0.5%阿维菌素颗粒剂45 kg/hm~2防治效果达到79.74%,孢子2.5亿个/g厚孢轮枝菌30 kg/hm~2达70.94%,活孢子5亿个/g淡紫拟青霉颗粒剂45 kg/hm~2防治效果达67.56%,同时阿维菌素B2处理增产效果达41.40%,显示了阿维菌素B2是防治甘薯茎线虫的理想药剂,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前景;阿维菌素处理增产效果均达34.67%,亦可用于大田防治。  相似文献   

7.
<正>一、试验目的选择对油菜跳甲和茎象甲防治效果较好的种衣剂,随着近几年半浅、半脑山地区油菜种植面积增加,农户种植重茬、春季干旱少雨、油菜条甲和茎象甲在苗期的危害威胁着油菜生产。而且长期使用同一种农药药量增加,病虫产生抗药性。所以在药剂拌种上也需要经过不断地试验,引进新的药剂和改变以前的拌种剂量等方法,通过两种药剂混配使用等方法。力求能够提高防治油菜苗期虫害的效果,为油菜的稳产、高产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防治马铃薯地下害虫,选用不同药剂进行马铃薯地下害虫的防治试验。用虫情指数和块茎被害率评价防治效果,用增产率衡量保产效果。用虫情指数评价防治效果,3%克百威·敌百虫GR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防治效果55%以上;用被害块茎率计算防治效果,3%克百威·敌百虫GR 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防治效果48%以上;3%克百威·敌百虫GR30 kg/hm~2和15%毒死蜱·辛硫磷30 kg/hm~2增产6.3%~10.3%,是较为理想的地下害虫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油菜茎象甲是危害油菜的主要害虫,油菜经危害后可造成毁灭性损失,特别是低介酸油菜制种田,因介酸含量低,食口性好,虫害易发生。因此,抓好时机,防治油菜茎象甲,是保证油菜制种丰收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0.
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将杀虫剂和杀菌剂混用,对病虫害进行一次性防治,达到玉米生长后期减少害虫基数和减轻病害危害程度为目的。示范结果表明,核心示范区虫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58%,病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47%,比对照区增产14.24%,亩增效122.9元;飞机防治区虫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6.23%,病害平均防治效果为63.85%。比对照区增产11.31%,亩增效94.5元。  相似文献   

11.
正油菜茎象甲是目前甘肃、青海等高寒阴湿地区春油菜所有病虫害中发生率最高,危害性较大的虫害。危害危险期为抽薹期;雌成虫在油菜茎内产卵,幼虫在茎中所食为害,茎髓被蛀空以后,遇风易倒折,受害茎肿大或扭曲变形,直至崩裂,严重影响受害株的生长发育和结荚结粒,造成营养不良,提早黄枯,不能成熟或全株枯死,籽粒瘦秕或绝收。目前群众在生产中广泛应用的措施是5%甲拌磷颗粒剂每亩5 kg土壤处理和60%甲拌磷乳油按种子量的1%拌种,出苗后至抽薹期叶面喷施氧  相似文献   

12.
在临夏高寒阴湿种植条件下:参试的品种(系)0416-1折合亩产为529.8 kg,产量最高,较甘啤4号(CK)亩产462.2 kg亩增产67.6 kg,增产率为14.6%;品种(系)0409-23亩产为483.6 kg居第二位,较对照亩增产21.4 kg,增产率为4.6%;品种(系)HF-05-1-19亩产476.5 kg居第三位,较对照亩增产14.3 kg,增产率为3.1%。以上三品种(系)适宜在临夏高寒阴湿区种植,其余品种(系)有待继续试验观察。  相似文献   

13.
一、试验目的明确油菜黄条跳甲、茎象甲、油菜露尾甲、油菜菌核病、油菜角野螟的危害程度。为油菜虫害和病害的防治和油菜产业体系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为明确阿维菌素B_2对铁棍山药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增产效果和施药方法进行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土壤处理时施用5%阿维菌素B_2水分散粒剂15 kg/hm~2与有机肥混匀撒施并翻耕漫灌,定植期用5%阿维菌素B_2乳油800倍液浸种处理10 min,并用5%阿维菌素B_2乳油15 L/hm~2随水冲施,地下茎生长前期用5%阿维菌素B_2乳油30 L/hm~2随水冲施,防治效果最好,达到86.96%;增产效果最高,增产率达47.24%,可大面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甲氰菊酯(20%乳油)、高效氯氟氰菊酯(2.5%乳油)、氯氰菊酯(10%乳油)、溴氰菊酯(2.5%乳油)4种化学药剂对地老虎的防治效果,本文以玉米品种郑单958为材料,在地老虎发生较重田块分别喷施4种供试药剂,测定玉米被害株率、防治效果、防虫效果等指标。结果表明:参试的4种菊酯类杀虫剂中,以溴氰菊酯(2.5%乳油)防治地老虎效果最佳,防治效果为89%,防虫效果达97.72%,可作为当地玉米田防治地老虎的首选药剂。  相似文献   

16.
油菜茎象甲又称为油菜象鼻虫,是甘肃省临夏县油菜主要虫害,在临夏县普遍发生,极大的影响了地区油菜种植产业的发展。最近几年,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油菜茎象甲的发生时间有提前发生的趋势,并且成虫具有假死和坠落的习惯,幼虫和卵主要潜伏在茎秆中危害,很难及时发现,再加上该种虫害受气候影响严重,地区间害虫发生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就油菜茎象甲的发生和防治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田间试验观察了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8%阿维菌素乳油、20%氯氟毒死蜱水乳剂对马铃薯二十八星瓢虫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4.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00 m L/hm~2兑水750 kg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50 g/hm~2兑水750 kg于5月10日、7月20日、8月25日各喷药1次的杀虫效果好,校正防效分别为93.6%、93.4%,较药剂对照(80%敌敌畏乳油,CK1)分别高8.9、8.7百分点。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34 455.3、33 583.8 kg/hm~2;较药剂对照(CK1)分别增产57.5%、53.5%,较空白对照(CK2)分别增产206.6%、198.8%。其次是1.8%阿维菌素乳油450 m L/hm~2兑水750 kg和20%氯氟毒死蜱水乳剂675 m L/hm~2兑水750 kg处理,校正防效分别为89.7%、88.9%,平均折合产量分别为30 894.0、28 580.0 kg/hm~2;较药剂对照(CK1)分别增产41.2%、30.6%,较空白对照(CK2)分别增产174.9%、154.3%。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采取"苗期黄板+花蕾期蓝板+花期性诱剂+生物农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开展油菜田虫害绿色防控提质增效技术田间试验,探索了科学防控油菜虫害对提高油菜籽品质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绿色防控区茎象甲、露尾甲、小菜蛾、角野螟的相对防效分别为70%、67.5%、78.9%、68.3%,比农民自防区分别高8.6、9.2、21、5.1个百分点,千粒重比农民自防区和空白对照区分别高3.9%和6.7%,亩产量为绿色防控区农民自防区空白对照区,分别为172.11 kg、168.51 kg、152.3 kg,绿色防控区比空白对照区亩增产19.81 kg、比农民自防区亩增产3.6 kg。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的同时,提高了防效,提升了品质,增加了产量。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高硫苷油菜晋黄芥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潜能及对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和大田试验,利用生物熏蒸技术,将油菜粉碎并用塑料薄膜密封15 d后进行薯苗移栽,盆栽试验油菜用量为200、300、400 g/盆,大田试验油菜用量为75 t/hm2,移栽后采用人工接种病原线虫方式分别于接种后30、60、90 d统计甘薯茎部和薯块中茎线虫数量,收获期调查单株薯蔓质量、单株鲜薯质量、单株结薯数及发病情况,并计算薯块的发病率、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结果表明,油菜处理400 g/盆防治茎线虫病效果最佳,与线虫对照相比,接种后90 d甘薯茎部和薯块中线虫数量分别减少99.58%、89.7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60.00百分点、84.00%,防治效果81.67%,增产率127.48%。大田试验结果表明,噻唑磷减量20%+油菜处理效果最佳,与对照相比,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降低了39.69百分点、78.30%,防治效果78.30%,增产率87.70%。本研究表明,高硫苷油菜晋黄芥能显著抑制腐烂茎线虫对甘薯茎部和薯块的侵染,降低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对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显著,同时促...  相似文献   

20.
进行了70%锐胜湿拌种剂防治油菜田虫害试验,结果表明:70%锐胜湿拌种剂对黄条跳甲、茎象甲的防效分别达到72.7%、76.1%.明显好于5%甲拌磷颗粒剂拌种,且对油菜生长有促进作用,较空白对照增产3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