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杀虫双水剂对稻田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室内和稻田研究了18%杀虫双水剂对稻田蜘蛛优势种食虫瘤胸蛛和拟水狼蛛的毒杀作用。时间-死亡率曲线表明,食虫瘤胸蛛死亡高峰出现在药后3-6天间,拟水狼蛛死亡率曲线相对平缓,两类蜘蛛主要死亡时期均在药后10天内;测定用药后10天的致死中浓度,食虫瘤胞蛛为366.10mg/kg(1993年)和538.56mg/kg(1994年)拟水狼蛛为340.74mg/kg(1993年)。田间试验也以应药后7天  相似文献   

2.
陷阱法调查转Bt棉对棉田地面蜘蛛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明确转Bt棉对非靶标节肢动物棉田蜘蛛群落的影响,在棉花全生长期利用陷阱法对转Bt棉(中棉29)和传统棉田(湘杂3号)蜘蛛的群落多样性及数量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采集棉田蜘蛛5 020头,隶属13科33种,其中转Bt棉田2 548头,隶属12科27种,传统棉田2 472头,隶属12科27种;转Bt棉田和传统棉田均以狼蛛科Lycosidae、平腹蛛科Gnaphosidae和隐石蛛科Titanoecidae为优势科,优势科的优势种也均为沟渠豹蛛Pardosa laura、蛞平腹蛛Gnaphosa kompirensis和白斑隐石蛛Nurscia albofasciata,2种棉田在地面蜘蛛群落组成上除少部分稀有物种存在差异外,优势科及优势科的优势种均无显著差异;且3种优势种蜘蛛数量、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丰富度均无显著差异;2种棉田地面蜘蛛数量动态变化也无显著差异,均有2个高峰期,分别在苗期和铃期。表明转Bt棉对棉田地面蜘蛛群落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浸渍法测定了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种群对氰戊菊酯、溴氰菊酯和氯氰菊酯的敏感性,并对其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生境的草间钻头蛛种群对3种拟除虫菊酯杀虫剂的敏感水平不同:草丛种群最为敏感;棉田种群的抗药性最强,其中对氰戊菊酯的抗药性最高,相对抗性指数为14.61,达到中抗水平;其他种群对3种杀虫剂较敏感或抗性较低。5种生境草间钻头蛛体内的酯酶、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均以草丛种群最低,棉田种群最高。酯酶和多功能氧化酶-O-脱甲基活性的增强可能是棉田草间钻头蛛种群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不敏感或产生抗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辽宁盘锦稻区杂草地与稻田中蜘蛛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晓慧  桑海旭  刘郁 《植物保护》2015,41(3):165-168
采用吸虫器法,系统调查了辽宁盘锦稻区杂草地与稻田中蜘蛛种类及优势度情况,以及蜘蛛优势种、种类数和个体数的年度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杂草地全年共有4个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横纹金蛛、三突花蛛和黄褐新圆蛛。水稻生长期内稻田共有3个优势种,为草间钻头蛛、横纹金蛛、粽管巢蛛。杂草地与稻田中优势蜘蛛数量与蜘蛛个体数量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均为缓慢上升趋势,最高峰均在8月中下旬,分别达到139头/m2和155头/m2,至水稻成熟期迅速减少。水稻插秧前与收割后,杂草地蜘蛛种类数最高值分别为23种/10m2和34种/10m2,均高于稻田;稻田中蜘蛛种类为缓慢增加,至收割前达到峰值23种/10m2。两个生境蜘蛛种群的相似性系数为0.666 7。  相似文献   

5.
1980~1983年我们对棉田蜘蛛进行观察和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棉田蜘蛛的种类及其数量变化每年6~11月份在各类型棉田中共采集蜘蛛标本5184头,经鉴定本地棉田蜘蛛计有13科61种。其中微蛛科5种,球腹蛛科6种,园蛛科6种,肖蛸科9种,管巢蛛科8种,跳蛛科10种,狼蛛科7种,漏斗蛛科1种,平腹蛛科1种,蟹蛛科3种,卷叶蛛科1种,盗蛛科3种,栅纺器蛛科1种。棉田蜘蛛种群虽多,其构成棉田生态系统的主要蜘蛛种群有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cola Sunde vall,八斑球腹蛛Thersidion octomaculatum Boes et str,三突花蛛(Misumenops tricuspidatus Fabr),管巢蛛(以Clubiona hummedi为主)四种。其余不少种类仅在田间偶见。6~9月统计,蜘蛛种群占捕食性天敌总量的59.50~78.23%,平均67.40%(见表1)。上述四种蜘蛛占蜘蛛混合种群的85.29~97.78%,平均92.46%(见表2)。四种优势种的发生量虽逐月加大,但种群数量比例也随棉花生育期的不同而有差异。棉花前期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体内共生菌的组成及共生菌对宿主的影响,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确定其体内的优势共生菌,采用常规PCR法对草间钻头蛛进行优势共生菌的感染检测,并研究了优势共生菌感染对草间钻头蛛子代的发育历期和性比的影响。结果表明:经高通量测序细菌16S r DNA的V3、V4区,确定草间钻头蛛的优势共生菌为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和Cardinium。167头被检测蜘蛛中,Cardinium的感染率为100.00%,沃尔巴克氏体的感染率为38.92%。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的2龄期、3龄期、4龄期和总历期均极显著低于未感染的草间钻头蛛,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1龄期显著低于未感染的F1代个体,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草间钻头蛛F1代雌蛛的卵期和5龄期均无显著差异。感染沃尔巴克氏体后,草间钻头蛛F1代雄蛛的1龄期和总历期极显著缩短,2龄期、3龄期和5龄期显著缩短,而卵期和4龄期与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F1代雄蛛之间无显著差异。另外,沃尔巴克氏体感染极显著提高了草间钻头蛛的子代性比。  相似文献   

7.
采用在草间钻头蛛Hylyphantes graminicola的饮水和人工饲料中添加四环素的方法研究了蜘蛛体内沃尔巴克氏体(Wolbachia)的去除.同时,通过设置草间钻头蛛Wolbachia感染种群与未感染种群之间不同的交配方式,研究Wolbachia感染对草间钻头蛛生殖和适合度的影响.结果显示,在草间钻头蛛的饮水和人工饲料中添加四环素均能部分去除草间钻头蛛体内的Wolbachia,在供试最高浓度下,去除率分别为40%和50%.4种不同的交配组合下,草间钻头蛛雌蛛均能产卵,卵的孵化率差异不显著,Wolbachia感染对草间钻头蛛的生殖无影响.感染Wolbachia的草间钻头蛛所产第1卵袋的卵历期为6.65d,极显著高于未感染Wolbachia的卵历期(P =0.008).感染与未感染Wolbachia的草间钻头蛛种群世代存活率、性比以及适合度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亚致死浓度农药对草间钻头蛛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室内用两种方法饲喂草间钻头蛛,研究了乐果、溴氰菊酯和氰戊菊酯3种农药对其发育历期和体重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乐果和氰戊菊酯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雌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以溴氰菊酯毒饵法饲喂草间钻头蛛,其雄蛛体重较对照显著下降。环境染毒法饲喂草间钻头蛛,3种农药对雄蛛体重影响不显著。与对照相比,3种农药饲喂的若蛛在三龄历期上无显著差异,但在四龄和五龄上存在显著差异。总效应是农药延长草间钻头蛛若蛛的发育历期,阻滞个体发育,导致体重下降。  相似文献   

9.
棉田常见蜘蛛简介 蜘蛛是棉花害虫的重要天敌类群,据1979年以来的综合调查,已鉴定出30种,其中最常见的7种是: 1.草间小黑蛛Erigonidiu-m gramininicolum(Sundeva-ll,1829)优势种,年发生三至四代。以成蛛或亚成蛛在越冬作物田内越冬,开春后活动。夏收前后迁入棉田。早发棉田发生量较大,种植油菜诱集带或玉米诱集株的棉田及棉麦间作田数量更多。7、8月份为盛期,综防  相似文献   

10.
茭白田蜘蛛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茭白田中的蜘蛛Spider群落进行了系统的采样调查,对茭白田和蔬菜地,蚕豆地,小麦地,冬闲田,田梗和荒地等生境中的越冬蜘蛛的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并就茭白田对邻近稻田蛛量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茭白田越冬蜘蛛种类有11科,31属,48种。在茭白田中越冬的蜘蛛密度是其它生境的4倍-40倍。拟水狼蛛Pirata subpiraticus是茭白田蜘蛛的优势种,占总数的50%以上。茭白田可提高邻近稻田蛛量约30%。茭白田是蜘蛛尤其是拟水狼蛛在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的越冬场所和避难所,对保护稻田蜘蛛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