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的蚕病,西充县1988年夏季遭受该病的危害情况十分严重。全县夏蚕发种32797张,比1987年同期增加46.8%,仅产茧697155公斤,皮而比1987年同期减产34.8%。夏蚕种发生微粒子病的有6350张,平均单产仪5.3公斤,而无毒种平均单产却达25公斤。由于发超毒种集中在5个区20个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家蚕微粒子病在我省已危害成灾,在控制其危害方面,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危害的范围和数量上看,至今还无根本好转。农村丝茧养蚕,也遭受其害。据了解,1990年省内一些地方因胚种传染,造成微粒子病害的蚕种共4万多张。因此,微粒子病害是当前蚕业生产上一大问题,有关领导和广大蚕业工作者,对此无不关注。为弄清微粒子病害成灾原因,有效控制其危害,笔者对微粒子病原控制不严与微粒子病害成灾的关系进行了研讨。仅供领导和同行参考。一、家蚕微粒子病害的历史与现状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毁灭性蚕病,早在18  相似文献   

3.
<正> 家蚕微粒子病属国际性检疫病害。我省自1989年发现以来,病势迅速蔓延。去年经我站检验,全省销毁超毒蚕种达10万多张。农村丝茧育从陕南主产茧区到陕北零散产区均有微粒子病发生。该病对我省蚕业生产已造成严重损失。因此,要积极采取防治措施。而防治的关键措施是认真进行蚕种的微粒子病检验。  相似文献   

4.
<正> 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也是蚕业发展中的一大障碍。它不仅影响到蚕种质量、蚕种生产的计划平衡、蚕种场的经济效益,也影响到社会效益和蚕业的兴衰。1988年,全市制毛种507830张,超毒烧种76358张,占15.03%,  相似文献   

5.
苏政荣  何安蓉 《蚕学通讯》2003,23(2):59-60,62
家蚕微粒子病是经蚕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的一种毁灭性蚕病,严重威协着蚕种场的生存和蚕业生产的发展.为此,蚕业工作者采取了多种防微措施,以求减少家蚕微粒子病对蚕业生产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浅谈我省蚕种场对微粒子病的防治肖志飞(江西省农业厅经作处)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古老而且分布很广的传染性蚕病,它是蚕业生产的大敌,世界各养蚕国均把它列为检疫对象。我国在解放前,微粒子病发生比较严重。建国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蚕桑生产,重视蚕业科学研究,对蚕...  相似文献   

7.
<正>在蚕业生产中,家蚕微粒子病是蚕种生产的大敌,是唯一能通过胚种传染的蚕病,防微工作稍有放松,就会给蚕种及蚕桑生产带来重大损失,甚至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微粒子病卵率超标的桑蚕一代杂交种用于生产,不但会给广大蚕农带来较为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也会造成疫病流行的隐患,影响蚕业生产稳定发展。在多年的蚕种检验检疫工作中发现,不仅存  相似文献   

8.
汤新新 《中国蚕业》2010,31(2):38-40
回顾了德清县微粒子病曾经发生的严重程度、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绩;阐述了当前遇到的原蚕区不稳定、原蚕户减少、治虫困难等新情况、新问题;采取了增强"防微"意识、发放无毒种等措施,使德清县在蚕种生产中基本控制了家蚕微粒子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正> 1991年,我省蚕茧生产再创解放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发种38.38万张,产茧量突破万吨大关,外贸创汇4000多万美元。然而在这大好形势下,同时出现了微粒子病扩散蔓延的严重局面。微粒子病是由家蚕微孢子原虫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而寄生于蚕体内所造成的一种传染性蚕病。该病对蚕桑生产影响极大,轻则降低养蚕收益,  相似文献   

10.
蚕室蚕具消毒剂的实验室评价浙江农业大学鲁兴萌,金伟在我国蚕业生产中每年因病原微生物的危害而引起的减产和质量降低是非常惊人的,1995年全国因微粒子病而淘汰的一代杂种达300多万张,对蚕业的安全生产构成极大威胁。蚕室蚕具消毒剂作为一种重要的防病手段而广...  相似文献   

11.
家蚕微粒子病是一种对蚕业生产危害非常严重的蚕病,具有食下和胚种两种传染途径。该病容易大面积暴发,严重影响和制约着蚕种业和茧丝生产的发展。在蚕种生产中采取母蛾检疫、蚕业消毒、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虫交叉传染以及治疗药物应用等措施控制家蚕微粒子病发生。通过对各种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为促进家蚕微粒子病防治技术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家蚕微粒子病是世界蚕病检疫的对象,多年来严重威胁着蚕种场和蚕业生产的发展,给蚕业生产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损失。随着国家“东桑西移”工程的开展,中西部蚕桑面临着一次发展的机会,同时由于蚕桑业的快速发展,也给微粒子病的危害带来可乘之机,为防患于未然,现从家蚕微粒子病的传  相似文献   

13.
蚕种场在原蚕区开展生产,只有认真做好生产过程中各环节的微粒子病防控工作,有效切断微粒子病的胚种和食下两种传染途径,才能在保证产量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桑蚕一代杂交种的无毒种率,达到节支降耗的生产目的。  相似文献   

14.
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原因和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家蚕微粒子病是由微孢子病原(Nosemabombycis)通过蚕儿食下传染而引发的传染性蚕病.该病具有胚种传染性,致病力强,对蚕业生产威胁很大,长期以来,一直为各级政府和蚕业管理部门所重视,1986年国家农牧渔业部动物检疫所把蚕微粒子病列为《动物检疫》项目.但近10年来,该病在我国各蚕区又有发生,并呈发展、蔓延之势,至今仍未找到有效控制的办法.本文试从江苏省家蚕微粒子病发生的历史对其原因及防治对策作些探讨,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5.
微粒子病是由原生动物,即微粒子原虫寄生而引起的蚕病。此病对蚕业生产和蚕种生产威胁很大。目前预防微粒子病主要方法仍是“微粒子病显微镜检查”。实践证明“镜检”对家蚕傲粒子病防治,尤其是杜绝胚种传染,是一项很有效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防治微粒子病刻不容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年来,微粒子病的危害在我省日趋严重。据1989年统计,全省超毒蚕种逾百万张,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千万元以上。不仅加剧了蚕种的供需矛盾,而且严重地污染了养蚕环境,如果微粒子病得不到控制,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各级领导,主管部门、广大的蚕业  相似文献   

17.
蚕种场防治柞蚕微粒子病的技术小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闫东 《北方蚕业》2008,29(2):59-59
柞蚕微粒子病,俗称锈病,是蚕业生产中危害严重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微粒子病主要通过蚕种传染,如果蚕种微粒子病率高,特别是母种原种感染微粒子病较重的,繁育出的普通种微粒子病率也高,大蚕大量发病,常常造成丝茧减产。母种每年都有微粒子检出率超过1%的蚕种场,原种一般检出率也在1%~3%,丝茧生产中一般年份发病率为30%~70%,最高年份达90%,减产20%~30%,给柞蚕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8.
<正> 家蚕微粒子病是病原性微孢子虫经食下传染和胚种传染而使蚕感染致病的一种毁灭性的传染病。历史上一些蚕业生产国曾因该病蔓延,导致蚕业生产毁灭。世界各养蚕国均列为国家检疫对象。近几年来,微粒子病在种茧生产上呈现抬头、蔓延的趋势。积极分析原因,采  相似文献   

19.
<正> 1986年蚕病普查成果表明,我省养蚕生产大面积损失率达38.83%,其中传染病损失率为54.39%,加虫害为63.26%:春季病毒病占44.23%,虱螨病占28.91%;夏季病毒病占57.21%,真菌病占21.04%;秋季病毒病占80.89%,蝇蛆病占7%。近年来,微粒子病抬头,危害日剧。全省去年烧超毒种54万多张,96个蚕种场,有60个场烧种。今年盐亭、  相似文献   

20.
微粒子病的首次流行,是1845年发生于法国的主蚕区。而后迅速传播蔓延到意大利、西班牙、叙利亚和罗马尼亚等国蚕区。1853—1865年,法国每年蚕茧产量因微粒子病也害损失5/6,再后来,日本、中国相继都有发生。而今,国内已到了非常严重的时候。据统计,仅四川省1989年烧超毒种152万多张,比1988年增加1.8倍,而仅南充地区,1988年超毒毛种占10.27%,1989年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