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为研究工业生产中利用廉价的原料发酵绿色木霉生产孢子的问题,以稻壳粉、麦麸及玉米粉为主要载体,对影响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条件进行筛选,并通过单因素试验研究固体载体的比例、碳源、氮源、无机盐对绿色木霉固态发酵产孢子的影响。通过4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出最佳培养基配方。研究发现,绿色木霉固体发酵产孢子的最佳条件为温度28℃,接种量15%,料水比1:0.70,pH值自然;最佳培养基配方为麸皮50%,稻壳粉30%,玉米粉20%,硫酸铵1%,玉米浆干粉2%、黄豆饼粉2%、碳酸钙0.5%。发酵7天,孢子量可达7.62×10 9个/g,自然晾干至水分10%以下,孢子量为1.286×10 10个/g。  相似文献   

2.
研究黑色杂粮饼干的加工工艺流程。以膨化黑小麦粉、黑米粉、黑豆粉及低筋面粉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条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黑色杂粮饼干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黑色杂粮饼干的最适工艺参数及最佳配方为粉碎过80目筛,烘烤温度200℃,烘烤时间10 min;添加黑小麦粉15%,黑米粉15%,黑豆粉20%,黑芝麻5%。所制得的黑色杂粮饼干口感酥脆、厚薄均匀,具有杂粮的独特风味。  相似文献   

3.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土。  相似文献   

4.
将具有抗香蕉枯萎病菌活性链霉菌通过固体发酵的优化,提高其菌丝生长以及孢子产量,并选择合适的吸附载体,为后期的香蕉枯萎病大田生物防治研究提供技术基础。采用单因子和4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法优化白刺链霉菌BWL15-4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58菌株的固态法发酵培养基配方,通过单因子试验探讨了初始pH、接种量以及培养温度对2株菌生长情况的影响,并以孢子存活量多少确定了混合菌株的最适载体。BWL58优化后的固态发酵条件为:pH 7.0左右,接种量2%,发酵温度28℃。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5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5%,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30%。BWL15-4优化后的固体发酵条件为:初始pH 6.3左右,接种量3%,发酵温度29.5℃。培养基配方为无机盐水占大米重量的130%,黄豆粉占大米重量的10%,麸皮占大米重量的20%,沙土占大米重量的20%。按照此优化条件进行固态发酵,白刺链霉菌BWL58菌株及不吸水链霉菌BWL15-4菌株孢子含量可分别达到1013 cfu/g和1012 cfu/g数量级以上。从面粉、高岭土、非耕作层土中通过筛选得到了混合菌的最佳填料为非耕作层。当非耕作层土与混合菌以2:1的比例混合时,在常温下保存3个月后,孢子数只降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5.
宋昊  阙斐 《保鲜与加工》2022,22(5):78-85
以燕麦和鹰嘴豆为原料,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规定的氨基酸组成标准模式,确定了燕麦和鹰嘴豆最佳氨基酸互补质量比为138∶18。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配方进行正交试验优化,并在最佳复合饮料配方基础上,通过响应面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配方为:料液比(燕麦鹰嘴豆复合粉∶水)1∶16(g/mL),白砂糖添加量20 g/L,柠檬酸添加量2 g/L,在此条件下配制的复合饮料口感最佳,感官评分为88.63±0.97分;燕麦鹰嘴豆复合饮料最佳稳定剂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8 g/L,黄原胶添加量0.5 g/L,海藻酸钠添加量0.3 g/L,在此条件下复合饮料稳定性最高,离心沉淀率为12.40%±0.07%。该试验结果为谷豆类复合饮料加工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6.
张伟  苗杰  胡中楠 《保鲜与加工》2020,20(5):127-134
为解决泰州大佛指银杏加工季节限制,获得一款口感宜人、稳定性良好的保健型饮料,以全银杏粉为主要原料,通过模糊数学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全银杏粉饮料的最佳配方,采用功效系数法结合正交试验优化全银杏粉饮料稳定剂的最佳复配比,以均质压力和均质温度对全银杏粉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确定最佳均质条件。结果表明,全银杏粉饮料的最佳配方为:全银杏粉初汁添加量80%,低聚果糖添加量10%,柠檬酸添加量0.10%,蜂蜜添加量0.10%;稳定剂最佳复配比为:微晶纤维素(MCC)0.15%,卡拉胶0.20%,海藻酸丙二醇酯(PGA)0.20%;最佳均质条件为:均质压力40 MPa,均质温度60 ℃。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胶红酵母菌RM-DY2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以YPD培养基为基础培养基进行碳源、氮源及培养条件优化。利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曲面分析,确定了胶红酵母菌RM-DY21优化培养基配方为乳糖15 g/L,硫酸铵25 g/L,酵母浸粉10 g/L;胶红酵母菌RM-DY21降解有机磷农药的最佳培养条件为初始pH值5,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36 h。利用优化后的发酵条件进行培养,结果显示胶红酵母菌RM-DY21对有机磷农药的降解率达到83.86%,比优化前提高了10.62%。  相似文献   

8.
枯草芽孢杆菌B03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单因素筛选和均匀设计试验对拮抗性枯草芽孢杆菌B03发酵生产活菌体的液体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优化出了以经济、易得的玉米粉和豆饼粉为碳、氮源的最佳摇瓶发酵培养基,其配方为:玉米粉3.0%,豆饼粉6.0%,K2HPO4.3H2O 0.3%;最佳发酵条件为:种龄21~24 h,接种量5%,500 mL三角瓶装液量50 mL,初始pH值6.0,发酵温度35℃,摇床转速180 r/min,发酵周期60~66 h。利用优化后的培养基和发酵条件进行验证试验,获得了104.24×108~105.75×108cfu/mL的活菌体产量,较原始基础发酵培养基在常规培养条件下的菌体产量提高了96%以上。  相似文献   

9.
以核桃楸油粕为原料,研究过滤筛目数对筛分后核桃楸油粕粉多酚含量的影响,并以感官品质评分为考察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蛋白饮料研制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核桃楸油粕粉碎后用120目过滤筛筛分;核桃楸油粕粉蛋白饮料的最佳工艺配方为:核桃楸油粕添加量4%,白砂糖添加量6%,核桃香精添加量0.03%,复合乳化剂添加量0.05%(单甘酯与蔗糖酯质量比为2∶8),黄原胶添加量0.15%,羧甲基纤维素钠添加量0.15%,海藻酸钠添加量0.08%。该条件下制得的饮料呈乳白色,口感细腻,香甜适宜,无沉淀和分层,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10.
以黑木耳粉、高筋粉、白砂糖、奶粉、酵母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黑木耳粉、白砂糖、奶粉和酵母等原料添加量,以及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对黑木耳面包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黑木耳面包最佳工艺和配方为发酵温度42℃,发酵时间2.5 h,黑木耳粉粒度100目,黑木耳粉添加量2%,白砂糖添加量6%,奶粉添加量6%,酵母添加量0.5%,黄油添加量10%;在此条件下,可制成质地均匀、表面光滑、无气孔、口感细腻、清爽、酸甜适度,且有浓郁发酵乳香的黑木耳面包。  相似文献   

11.
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显著提高纤维素酶的酶活,采用固态发酵的方法,深入研究了玉米秸秆预处理后的成分变化以及固液比,温度,pH等对发酵产酶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膨化预处理之后的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较优工艺条件为:固液比为1:(1.5~2)之间;pH 3~5;接种量为20%;秸秆:麸皮为1:1;硫酸铵含量为1.5%。在这些条件发酵之后的玉米秸秆,酶活为300 U/g。为下一步的玉米秸秆混合发酵产酶的中试实验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发酵液中产中性蛋白酶凝结芽孢杆菌Liu-g1 的活菌数量,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研究不同培养基配方和不同发酵条件对凝结芽孢杆菌Liu-g1 活菌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优化培养基配方为大豆粕1%、玉米淀粉1%、碳酸钙0.2%。选用最优培养基配方,在发酵温度为45℃、接种量2%、装液量50 mL、发酵液pH 7.5、发酵时间为48 h、发酵转速为180 r/min时,发酵剂活菌数量最高,为9.53×109 CFU/mL。在此优化条件下,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发酵剂的活菌数量是优化前的28.88倍。  相似文献   

13.
4种不同钙素化肥对大蒜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钙素化肥对大蒜产量及叶片性状的影响,以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4种钙素化肥为试验材料,钙肥用量为100 kg/hm2 CaO,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测定大蒜产量、叶长、叶宽和叶厚的结果,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和差异显著性比较。结果表明:4种不同种类的钙素化肥处理均比空白对照(CK)增产,增加幅度为15.48%~36.11%,且差异显著;叶长、叶宽和叶厚也比对照增加,叶长增加1.40%~6.06%、叶宽增加3.94%~10.50%,叶厚增加0.42%~25.20%,且差异显著;在3个试验地点大蒜产量的排序相同: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钙镁磷肥>空白对照(CK);3个试验地点的所有钙肥处理的叶长、叶宽和叶厚值增加,以硫酸钙的增加效果最好,4种钙肥处理间的差异在不同试验点表现不一。在碱性石灰性土壤的大蒜种植地区,施用适量的硫酸钙、氯化钙、过磷酸钙和钙镁磷肥有明显的增产和促进叶长、叶宽、叶厚生长的作用;在4种钙肥中硫酸钙效果最好,所以,在施用钙肥时可以根据土壤的需要优先选择硫酸钙肥是大蒜生长改善、产量增加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4.
以商洛南五味子为研究对象,对其五味子醇乙进行提取纯化与抑菌效果研究。以南五味子醇乙、虫胶蜡、抗坏血酸、氯化钙为原料制备复合保鲜剂,以延长绿芦笋的保藏期。以腐烂率、总叶绿素含量、失重率、粗纤维含量为测定指标,考察不同浓度南五味子醇乙、虫胶蜡、抗坏血酸、氯化钙对绿芦笋保藏鲜度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南五味子醇乙提取工艺参数,以南五味子醇乙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五味子醇乙提取的优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12、提取温度82℃、87%的乙醇浸提1.7 h,南五味子醇乙的得率为2.501 mg/g。将提取的南五味子醇乙经DM-130型大孔树脂纯化后对3种供试菌进行抑菌试验,得出抑菌效果顺序: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氏菌>乙型副伤寒沙门氏菌。将其与虫胶蜡、抗坏血酸、氯化钙复配制备防腐保鲜剂,在25℃、RH65%条件下保藏绿芦笋11天,确定最佳保鲜剂配方为:2.5%南五味子醇乙+0.75%虫胶蜡+2%抗坏血酸+1%氯化钙。研究结果能够作为南五味子醇乙用于果蔬贮藏保鲜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优化小叶榕抗菌活性内生菌的发酵条件,提高其发酵液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笔者采用单因子试验对小叶榕内生细菌QYPT-B01菌株发酵条件优化,确定了QYPT-B01菌株在本试验中的最优发酵条件为:玉米粉3%,豆饼粉4%,K2HPO4·3H2O 0.3%,初始pH 8.0,装液量30%,接种量1%,摇床转速160 r/min,培养温度34℃。在上述条件下培养48 h,发酵液中生物量达到峰值,测得OD值为7.95,与优化前相比较,OD值提高了52.0%(优化前OD值为5.23)。培养72 h,抗菌物质产量达到峰值,此时发酵滤液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圈直径为26.42 mm,与优化前相比较,抑菌圈直径提高了13.5%(优化前抑菌圈直径为23.28 mm)。在优化的发酵条件下,QYPT-B01菌株发酵液的生物量和抗菌物质的量均有明显增多,为后续分离纯化、鉴定其发酵滤液中的抗菌物质,探究其抑菌机制,开发生防菌剂或新型抗生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采用低温淀粉酶对玉米生料发酵酒精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玉米粉碎度为40目,活性干酵母加量0.3%时,玉米淀粉生料发酵制备酒精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底物质量分数为30%,发酵温度30℃,搅拌转速为75 r/min,自然初始pH值,低温淀粉酶加量为200 U/g(液化酶100 U/g,糖化酶100 U/g),在此条件下,发酵醪的酒精体积分数达到16.4%。  相似文献   

17.
添加玉米粉对馒头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选择玉米淀粉的最佳添加工艺,使馒头品质得到改善,进行了三因素三水平实验。A因素为玉米淀粉添加量,三水平为15%,20%,25%;B因素为发酵时间,三水平为2.5,3.0,3.5 h;C因素为加水量,三水平为50%,53%,55%。正交分析显示三因素中对馒头感官评价的影响为A>B>C,即玉米淀粉添加量>发酵时间>加水量。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应控制好玉米淀粉添加量,确保馒头品质的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条件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提高白灵菇液体菌种的活力,通过采用单因子和正交发酵试验方法,以白灵菇菌丝生物量、菌球密度及萌发活力指数为检测指标,研究白灵菇高活力液体菌种培养基配方。结果表明,该菌株的最适碳源为玉米粉,最适氮源为黄豆粉和蛋白胨,最佳培养基碳氮配方为玉米粉3%,葡萄糖1.5%,蛋白胨0.6%,黄豆粉2%。  相似文献   

19.
以干酪乳杆菌作为发酵剂,以鲢鱼及甜玉米为主要原料研究发酵鱼肉肠的制作工艺,通过接种干酪乳杆菌到液体MRS培养基中,并测定24h内pH值变化,确定最适的发酵温度为35℃;通过对接种量、发酵时间、发酵环境相对湿度及甜玉米添加量4项指标进行正交试验,确定发酵香肠的最佳复合发酵条件。结果表明:接种量1×107cfu/g,发酵时间16h,相对湿度90%,甜玉米添加量4%时,产品品质最佳,对于拓宽甜玉米新产品开发途径及促进淡水鱼加工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