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新疆褐牛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估新疆褐牛主要生长发育与经济性状的遗传参数,研究采用动物模型和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MTDFREML)。结果表明:新疆褐牛生长性状初生重、6月龄体重、周岁体重、2岁体重的遗传力分别为0.45、0.37、0.38、0.34,属中等水平,各阶段龄体尺指标的遗传力不同,周岁体重、2岁体重、体斜长、体高等指标存在较强的表型相关和遗传相关;建议加强开展以体高、体斜长为重要育种目标的新疆褐牛早期选种、选育工作。  相似文献   

2.
马氏珠母贝生长性状遗传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估计壳长、壳高和壳宽的广义遗传力,并进行家系综合评价,以马氏珠母贝第4代选育群体为亲本,构建了17个马氏珠母贝全同胞家系。16月龄时分别从每个家系随机取样30个个体,测定壳长、壳高和壳宽,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比较不同家系的生长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17个家系平均壳长、壳高和壳宽范围分别为37.81~54.66mm、38.86~54.81mm和12.11~16.59mm,家系间生长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F11家系具有最大的平均壳长(54.66±4.98)mm和平均壳高(54.81±3.83)mm,F19家系具有最大平均壳宽(16.59±2.18)mm。壳长、壳高和壳宽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6.32%、58.71%和42.89%,属于中度遗传力。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家系的表现为F11>F19>F20>F1>F30>F32>F13>F3>F27>F10>F14>F23>F29>F25>F31>F26>F28。结果说明马氏珠母贝第4代选育群体具有较大遗传方差,可持续通过选择技术改良群体。  相似文献   

3.
为加快南方红豆杉珍贵用材遗传改良进程,基于速生且优质干材的珍贵用材选育目标,选择了6省9个优良种源点的46个优树,在福建省明溪县开展优树子代测定试验,采用多目标决策方法进行优树家系与单株配合选择。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种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子代间的树高、地径、冠幅、当年抽梢长度等生长性状及杈干率、高径比、侧枝数量、侧枝密度、最长侧枝长度和最大侧枝直径等形质性状差异显著。3年生幼树生长形质性状的家系遗传力为0.5027~0.8570,单株遗传力为0.1973~0.7988。筛选出10个优良家系生长形质性状的平均遗传增益为-34.71%~20.45%。从8个优良家系内选出31株优良单株,其平均遗传增益达到-86.26%~38.79%,这些优良家系和个体可用作种子园建园材料或无性繁殖材料。  相似文献   

4.
评估了大菱鲆3个世代选育后(G0、G1、G2和G3)收获体重的遗传参数及遗传进展,分析数据来自于4个世代构建的总共590个家系的12980尾个体。G0、G1、G2和G3的收获体重性状估计遗传力分别为0.19±0.08、0.18±0.09、0.51±0.09和0.29±0.16,跨世代的遗传力为0.16±0.03。根据每一世代所有个体和留作亲鱼个体的平均估计育种值计算了选择差,在G0中为45.6 g,在G1中为13.1 g,而在G2代是 -27.9 g,每代平均10.3 g。遗传进展分别为10.2、37.4、0.3 g,分别相当于2.06%、8.76%、0.04%。经过3个世代选育后的收获体重性状的累积遗传进展为10.86%,平均每代3.56%,表明大菱鲆体重性状的选育工作总体上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粗皮桉重要性状的随世代推进时的遗传规律,为高世代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对粗皮桉含244个家系的第一世代、含83个家系的第二世代种源/家系测定林的3年的生长性状、抗风数据进行了较系统的遗传分析和比较。研究发现:生长性状在第一世代的种源间差异极显著(p0.01),而在第二个世代的种源间差异常不显著(p0.05),在两个世代的家系间差异均显著;第一世代的不抗风种源的抗风能力在第二世代得到显著提高。第一世代生长性状的变异系数小于第二个世代、种源和家系水的稳定性高于第二世代。两个世代的主要生长性状、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处于中等水平(0.10~0.36),第一代的遗传力高于第二世代、抗风指数的遗传力大于生长性状,树高遗传力在第二世代大幅度下降;生长性状与抗风指数间呈强度的负遗传相关。这个结果说明,经两个世代改良后,粗皮桉的生长和抗风能力仍有较大的遗传增益,但随着世代推进其改良重点应放在家系、个体水平;群体水平的速生性和抗风能力的同步改良困难,应采取其他改良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瘦肉猪新品系(D Ⅵ系)的经济性状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非求导约束最大似然法 (DFREML)估计了DⅥ系猪经济性状的直接遗传效应和母体遗传效应。产仔数的直接遗传力和母体遗传力分别是 0 12和 0 10 ,而活仔数的两种遗传力分别是0 15和 0 16 ,活仔数的遗传力高于产仔数的遗传力 ;生长性状、体型性状和胴体性状的直接遗传力范围是 0 2 6~ 0 4 9,母体遗传力范围是 0 2 1~ 0 4 1,其直接遗传力高于母体遗传力。产仔数、活仔数的直接和母体效应间遗传相关为负值 ,而日增重、体长、体高、胸围、臀围、背膘厚、屠宰率、瘦肉率等经济性状两种效应间的遗传相关为正值 ,说明母体遗传效应对繁殖性状的选择有负影响 ,而对生长性状、体型性状和胴体性状的选择有正效应  相似文献   

7.
为了分析UCP3基因SNPs与中国西门塔尔牛生长及育肥性状的相关性。以118头中国西门塔尔育肥牛为研究材料,通过DNA测序和PCR-RFLP技术检测UCP3基因BglI酶切位点SNPs,并进行相关分析。UCP3-BglI酶切位点表现多态,且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与部分育肥性状的相关分析表明,该位点与饲料转化率性状和平均日增重性状表现显著相关(P<0.05),其中AA基因型个体均值显著优于AB和BB基因型个体,料肉比较低,日增重较高;与部分生长性状的相关分析发现在15月龄体高、体长和胸围性状,12月龄体高性状,8月龄体长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差异显著,AA基因型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其他或其中一个基因型值(P<0.05);在宰后体尺性状测量性状中,UCP3-BglI多态位点对胴体长、胴体胸深和后腿宽和背膘厚性状影响显著。其中AA和AB基因型个体胴体长、胴体胸深和背膘厚性状的表型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在后腿宽性状中,AB个体表型值显著高于AA和BB个体(P<0.05)。初步认为,AA基因型与优良的生长育肥性状显著相关,对A等位基因的选择有利于优良性状的改良。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异源精子诱导彭泽鲫雌核发育产生子代生长性能,以彭泽鲫为母本,彭泽鲫、团头鲂、翘嘴鲌、鱤为父本构建4个雌核发育组合,测定各组合子代不同日龄体长、体重。结果表明:整个实验过程(0~180天),各组合生长速度差异显著(P<0.05),彭泽鲫与翘嘴鲌(P-Q)和彭泽鲫与鱤(P-G)显著大于彭泽鲫与团头鲂(P-T)和彭泽鲫自交(P-P);对比各组合肥满度,发现150日龄时各组合肥满度出现显著性差异(P< 0.05),其中P-Q(3.9945)与P-G(3.7819)显著高于P-T(3.3459)与P-P(3.3697);拟合各日龄体长、体重数据,得到各组合生长曲线公式如下:P-P:W=0.0627L2.6705,R2=0.9822;P-T:W=0.0644L2.6469,R2=0.9917;P-Q:W=0.0284L2.9609,R2=0.9813;P-G:W=0.0648L2.6586,R2=0.9697。本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精子诱导彭泽鲫,子代均能够正常生长,且生长速度出现显著性差异。彭泽鲫与翘嘴鲌雌核发育子代生长性能优于其他组合,具有潜在的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9.
旨在揭示陕北白绒山羊的生长发育规律,为其选育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选取日龄相近的39只陕北白绒山羊(公羊16只,母羊23只)分别测量其体重和体尺指标。结果表明:(1)陕北白绒山羊体重和体尺各项指标均随月龄增加呈上升趋势;(2)陕北白绒山羊绝对增重和相对增重在出生后至1月龄最大,在3月龄降至最低值,随后分别在5月龄、8月龄出现2个绝对增重高峰期,而相对增重呈现出平稳变化趋势;(3)陕北白绒山羊公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8月龄最高,母羊体高绝对生长值在9月龄最高,而公、母羊体高相对生长值也分别在8、9月龄最高,公、母羊体长绝对生长值均在9月龄最高,体长相对生长值均在4月龄最高,胸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5月龄最高,管围绝对生长值和相对生长值均在12月龄最高。综上,陕北白绒山羊在出生后1月龄内、4~5月龄和7~8月龄增重速度较快。体尺指标在4~5月龄和7~9月龄增速较快。在此期间应注意营养提供,从而充分满足其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旨在阐明猪TLR6基因片段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之间的关系,利用PCR-RFLPs技术检测405头猪TLR6基因片段Msp I酶切位点的多态性,结果表明:该位点具有两种等位基因T\C, 在大围子猪、沙子岭猪、宁乡猪和黔邵花猪各群体中的频率分别为0.136/0.864、0.189/0.811、0.186/0.814、0.281/0.719。C等位基因是群体中的优势等位基因,该基因座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利用最小二乘分析研究了该多态位点对初生体质量、45日龄体质量、60日龄体质量、4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6月龄体高、6月龄体长、6月龄胸围等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显示:TT基因型个体对4月龄体质量性状影响达极显著水平(P<0.01);TT基因型4月龄体质量比CC型高25.92%;对45日龄体质量、6月龄体质量、体长和胸围性状影响达显著水平(P<0.05),TT基因型45日龄体质量比CC型高12.46%、6月龄体质量高7.20%、6月龄体长高7.62%、6月龄胸围高7.24%。由此可知,猪TLR6基因不同基因型对生长性状有着重要的影响,是猪育种应用中的一个潜在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1.
利用陆地棉MAGIC群体定位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性状的QTL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聪  李晓方  李定国  林忠旭 《作物学报》2018,44(9):1320-1333
棉花的产量、生育期和株高是重要的农艺性状, 决定着棉花的经济效益和生产方式。为了研究这些性状的遗传基础, 利用8个亲本构建的包含960个株系的陆地棉MAGIC (multi-parent advanced generation inter-cross)群体和SSR标记对这些性状进行关联分析。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共8个相关性状进行了3年3个地点共5个环境的田间试验。经过最佳线性无偏预测(BLUP)综合多环境的表型数据, 发现MAGIC群体比亲本有更丰富的表型变异。8个性状的广义遗传力(H 2)变化范围为0.17~0.71。结合284个SSR标记基因型数据, 利用混合线性模型对产量、生育期和株高相关性状进行关联分析, 分别检测到51、27和9个显著关联的位点, 这些位点都表现出微效性, 表明该陆地棉MAGIC群体在性状位点的挖掘方面具有高效性。检测到20个标记位点或区间控制多个性状, 还发现单株有效铃数、单铃皮棉重、第一果枝节位和株高存在染色体热点区域, 对多性状综合研究或单性状深入挖掘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为后续深入利用MAGIC群体进行遗传研究提供参考, 一些表型优良的材料和关联到的位点为育种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以单株产量等为代表的重要性状是选育小麦高产良种的主攻目标性状,分析小麦重要产量性状的数量遗传特性,为深入研究其遗传机制提供依据。本研究选用品冬34为母本(P_1)和BARRAN为父本(P_2)配置杂交组合,在2年4个环境下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方法对该组合单世代(P_1、P_2、RIL_(7:8)、RIL_(8:9))单株产量、千粒重、株高、穗下节间长、旗叶上节间长和分蘖数进行遗传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除千粒重和分蘖数外,其余性状间均显著或极显著相关,穗下节间长与旗叶上节间长平均相关系数达0.91 (P≤0.001)。最优遗传模型对于单株产量是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主基因加性效应值分别为3.78、2.89、–6.18和0.15,多基因遗传率为86.23%;对于千粒重是2对互补作用主基因+加性效应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多基因加性效应值是22.37,主基因遗传率为66.96%,多基因遗传率为28.25%;对于株高是2对累积作用主基因+加性作用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控制株高的第1对主基因加性效应值是5.15,加性×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值为–9.66,多基因加性效应值为–9.31,主基因遗传率为58.57%,多基因遗传率为39.71%;对于穗下节间长和旗叶上节间长均是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7.65%和99.14%;对于分蘖数是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78.89%,多基因遗传率为19.87%。这些性状在多个环境下主要受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控制。在选育优良品系的过程中,要兼顾适应生态环境条件的重要表现,进一步为筛选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标记及推进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米苦荞果壳率及其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薄壳黑米荞BRT2016-1和迟开裂型黑米荞BRT2016-2为母本、厚壳不落粒野苦荞WT2016-1和长黑粒苦荞T2016-1为父本,组配成3类杂交组合(A、B、C),对杂交组合F2和F3群体果壳率、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粒长/粒宽(长/宽)6个目标性状进行广义遗传力、狭义遗传力、相关性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合果壳率广义遗传力平均为0.71,组合间变幅为0.42~0.91;狭义遗传力平均为0.18,组合间变幅为0.07~0.27;广义遗传力与狭义遗传力数值相差极大。与果壳率相关的5个目标性状(粒长、粒宽、粒重、果仁重、长/宽)组合间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0.84、0.89、0.90、0.78、0.71,狭义遗传力分别为0.32、0.30、0.25、0.21、0.28。相关性分析表明,果壳率与粒长、粒宽、粒重的平均正相关性均达显著水平,其中,F2植株中,平均相关系数依次为0.077、0.145、0.099;F3家系中,平均相关系数分别为0.177、0.253、0.428。果壳率与果仁重在组合A和组合C中呈负相关关系,果仁重越大,果壳率越小。通径分析表明,粒重和果仁重对果壳率直接效应最大,前者为正效应,后者为负效应,两个性状5个组合的F2植株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4.072、-4.087,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5.574、-5.570,F3家系平均直接效应分别为1.284、-1.251,平均间接效应分别为2.526、-2.524,且间接效应均大于直接效应。因此,低果壳率的选择应着重考虑粒重、果仁重两个性状的效应,且需兼顾粒长、粒宽、长/宽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旨在阐明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提供理论依据。以栽植在同质栽培园的18个多花黄精种源为材料,比较了不同种源多花黄精浆果、种子的纵径、横径、侧径等形态性状,以及单果重和种子千粒重等性状的差异。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及其单果鲜重和种子千粒重在不同种源间均存在着极显著差异;多花黄精浆果形态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种子形态性状两两之间也存在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但绝大多数浆果形态性状与种子形态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多花黄精种实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不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模式;多花黄精种子形态性状在种源水平上的广义遗传力达到强度遗传范围,能比较稳定地遗传。可以考虑利用种子千粒重这一指标作为多花黄精优良种源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5.
R. J. Baker 《Euphytica》1993,73(1-2):67-72
The objective of breeding for stress tolerance is to improve productivity for a target level of stress. If tolerance is viewed as resistance to change in productivity with increasing stress,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 depends not only on stress tolerance, but also on maximum productivity. Index selection theory indicates that selection in non-stress environments will be more effective than direct selection for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 wheneve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environments exceeds the heritability of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 With high genetic correlation, selection should be conducted within a level of stress that maximizes heritability. In cases where heritability under non-stress is much higher than under stress, an index combining data from stress and non-stress environments is expected to be more efficient than selection based on evaluation only within stress environments.Secondary traits will be useful in breeding for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 whenever they have high heritability and high genetic correlation with productivity under stress. For some abiotic stresses and many biotic stresses, heritability will be highest in the presence of stress and indirect or index selection will be of limited value.  相似文献   

16.
利用籽粒大小差异较大的2个苦荞品种的杂交后代开展了与产量具有密切关系的粒形相关性状的遗传规律及其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F2和F3群体的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表现值范围都超过亲本的表现值,并且粒长、粒宽和长宽比的变异系数均小于10%,千粒重的变异系数大于10%。另外,粒长、粒宽、长宽比和千粒重的加性方差均大于显性方差,广义遗传率在F2和F3代中分别为0.77~0.82和0.82~0.85,固定遗传率都达到0.80以上。粒形性状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粒长、粒宽和千粒重相互间都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粒宽和千粒重,粒长和长宽比的遗传相关系数较大。以上结果表明,具有较高遗传率的粒形相关性状可以在后代早期进行选择,但由于这些性状是数量性状而且受多个基因的控制,因此建议继续繁殖后代到基因型稳定,同时考虑性状间的相关性选拔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7.
基于表型性状构建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遗传多样性丰富,是花生新品种选育的重要亲本来源。本研究以种质库保存的2741份地方种质为材料,基于种植区划和植物学类型分组,平方根法确定取样量,组内按13个表型数据进行UPGMA聚类分析,类内随机取样,构建骨干种质。利用t检验、F测验、卡方测验、极差、表型保留比例、表型相关性等对骨干种质代表性进行检验和评价;并利用主成分分析和直方图对骨干种质进行确认。结果表明,构建了包含259份种质的中国花生地方品种骨干种质,占全部种质的9.4%,包括多粒型14份、珍珠豆型85份、龙生型42份、普通型103份、中间型15份。在P 0.05概率条件下,骨干种质13个性状的均值、方差、变异系数、香农指数与全部种质无显著差异,且保留了全部种质的分布范围、表型保留比例和表型相关性;二者的植物学类型组成和生态分布是一致的,具有相似的遗传结构和分布频率。建立的骨干种质很好地代表了全部种质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可为花生种质创新和优异等位基因发掘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采用遗传模型预测的方法,探究玉米轴部性状的遗传机理,以期为育种家指明育种方向,提高育种效率。以FBHJ和MBUB两亲本组配的含390个家系的F2群体为材料,利用植物数量分离分析软件包中的F2单世代分析方法,对其穗轴长、粒长、穗轴粗、粒宽、穗轴重、百粒重、粒厚等7个轴部相关性状进行数量遗传分析、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穗轴粗、粒长、粒宽3个性状最适遗传模型为A-0,即无主基因遗传;穗轴重和粒厚受2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存在加性-显性-上位性,符合B-1模型;穗轴长和百粒重由1对主效基因控制,最适模型分别为A-1、A-3,各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介于28.37%~59.11%,其中百粒重性状的遗传率最大。各性状均与百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百粒重(Y)对其他农艺性状的回归方程为Y=-57.126+0.176X1+3.069X2+2.890X3+5.108X4,拟合度为0.723。通径分析中粒宽的间接作用和粒长的直接作用表现最大。这一研究结果为玉米轴部性状的遗...  相似文献   

19.
普通丝瓜果皮颜色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普通丝瓜的果皮颜色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旨在为果皮颜色控制基因的挖掘及外观品质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绿果皮丝瓜材料YX014和白果皮高代自交系丝瓜材料LJ-01为亲本,配制成P1、P2、F1、F2、B1、B2等6个世代,通过目测的方法对6个世代单株的丝瓜果皮色性状观察和分级处理,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丝瓜果皮色性状进行遗传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普通丝瓜果皮颜色的最佳遗传模型为B-1,即符合2对主基因控制并表现为加性-显性-上位性遗传模型。B1、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较高,分别为96.4%、99.1%和99.4%。此外,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50和0.00,显性效应分别为0.50和0.48,说明第一对主基因在加性效应中占主导地位,且为负向效应,2对主基因的显性效应近似相等。控制普通丝瓜果皮色的主效基因的遗传力较高,普通丝瓜果皮色遗传改良可以在早期分离世代时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