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试验对6个小麦品系的理化性质及面团流变学特性进行检测,通过测定小麦样品的硬度、容重、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吸水率、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弱化度、弱化度评价值、50 mm拉伸阻力、最大拉伸阻力、延伸度、拉伸面积的面团流变学特性指标,分析小麦品质指标与流变学特性指标的相关关系,对小麦品系的品质特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多数小麦新品系品质为硬质小麦,出粉率高于70%,湿面筋含量高于33.60%,吸水率高于66.88%,沉淀值在55.8~64.1 m L,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2.8%~16.4%,形成时间2.4~4.9 min,稳定时间偏低,普遍小于4.08 min,从而不能达到强筋的标准,均为中筋小麦类。  相似文献   

2.
李晓航  盛坤 《中国农学通报》2020,36(18):134-140
该试验探讨了黄淮地区不同年份之间冬小麦品质指标的波动趋势,分析结论可为该地区小麦品质提升和品种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参考。经过分析2011—2015年中国黄淮地区南、北片国家区试水地组的317个小麦品种的籽粒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面团稳定时间、沉降值和最大拉伸阻力等一系列相关品质指标。结果得出:2013年黄淮地区南、北片的小麦平均粗蛋白含量、湿面筋含量高于其他年份,但是稳定时间却不是最大。综合比较不同年份小麦品质指标的变异大小,以容重最小,稳定时间最大。变异程度较为接近的是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但是稳定时间的变异约为前两者的20倍以上。根据品质指标含量进行分类,强筋、弱筋和中筋品种分别占有比例为3.15%、0%和22.7%,其余未归类品种所占比例高达74.14%。  相似文献   

3.
摘 要:为给山东小麦品质育种亲本选配提供参考依据,本研究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对山东近两年 25 个主推小麦品种的蛋白质含量、吸水率、面筋含量、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蛋白质含量和面筋含量达到强筋麦标准的分别占 68% 和 64%,72.00% 小麦品种的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达到中筋麦标准;10% 的小麦品种为强筋麦,90% 的小麦品种为中筋麦,没有检测到弱筋麦。  相似文献   

4.
《种子》2020,(6)
对参加安徽省淮北片2009—2018年小麦区试的316个品种475份样品进行品质性状分析。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年度间比较,容重、硬度指数、粗蛋白含量、延伸性变化平稳无明显差异,吸水率、粉质质量指数、评价值、最大拉伸阻力和能量变化曲线呈缓慢提高趋势,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年度间变化无规律。有2.7%、13.5%的区试样品分别达到安徽省农作物审定标准的强筋、中强筋小麦标准,其余均为中筋类型,多数品质指标之间存在强、中强、中、弱筋交错不协调现象。  相似文献   

5.
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为了评价小麦主要品质性状对小麦品质贡献关系,对219份小麦品系品质性状进行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主要通过多种粉质仪和近红外谷物分析仪依并依据国家粮食检验标准对小麦多个品质性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变幅较大的是容重和最大拉伸阻力,变幅较小的是湿面筋含量和吸水率;稳定时间变异系数最大,为41.85%。容重与硬度,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硬度与吸水率和延展性相关性最高;除了容重,沉降值与其它品质呈极显著正相关;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现极显著正相关,与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稳定时间与拉伸面积、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呈极显著正相关;拉伸面积与延展性和最大拉伸阻力皆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可将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综合为沉降因子、面团因子和容重因子,累积贡献率达到93.54%,基本反映小麦品质性状的全面信息。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品质性状的有效改良及优良品质小麦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研究结果将为小麦加工品质的预测及小麦优质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7.
中国主产区小麦在品质区域间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2003—2007年我国4个麦区174个品种2 571份小麦样品,对14个品质性状在各麦区的差异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年度之间,小麦品质性状在各麦区内具有明显差异,变化无规律。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形成时间、稳定时间、面包体积和面包评分的年度平均值麦区差异达1%或5%显著水平,由北到南呈华北北部强筋麦区(I)>黄淮北部强筋中筋麦区(II)>黄淮南部中筋麦区(III)>长江中下游中筋弱筋麦区(IV);北部麦区(I、II)的降落数值、出粉率、沉淀值、吸水率、拉伸面积、延伸性和最大抗延阻力的5年平均值显著大于南部麦区(III、IV)。达到优质强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II区,达到优质弱筋小麦标准的样品主要集中在IV区,III区以中筋小麦为主,形成了由北到南由不同小麦品质类型构成的品质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小麦水地区试新品种(系)品质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2007年河南水地区试89个参试小麦新品种(系)的品质性状,结果表明:河南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性状的平均值为:籽粒容重796.2 g/L,蛋白质含量14.8%,湿面筋32.0%,吸水率57.9%,沉淀值58.1 ml,面团稳定时间3.2 min,弱化度128.3 Bu.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各品质指标变化趋势存在差异,蛋白质、湿面筋、弱化度呈现冬水组>春水组>南部组,稳定时间呈现冬水组>南部组>春水组,不同组小麦新品种(系)的容重、吸水率较接近,沉淀值呈现出春水组>冬水组>南部组.综合品质性状达到强、中、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分别有4个,8个和0个品种,其中,冬水组强筋3个、中筋3个;春水组强筋1个;南部组中筋5个.冬水组和春水组品种的稳定时间短、南部组品种蛋白质、湿面筋含量高是河南当前小麦品种品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十二五”期间育成小麦新品种的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进  王淑荣  张连全  刘利  冯晓  左娟 《种子》2017,(2):95-99
为明确“十二五”期间四川省育成小麦新品种的品质状况,对2011-2015年5年省审44个小麦新品种的品质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44个品种的容重、粗蛋白含量较高,湿面筋含量偏低,降落数值偏小.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粗蛋白含量与沉降值、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沉降值与湿面筋含量、稳定时间、硬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吸水量与硬度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弱化度与降落数值、沉降值、稳定时间呈极显著负相关.综合品质各参数分析发现,符合优质强筋小麦品质标准的有2个(4.6%),分别为蜀麦969、内麦316;符合优质弱筋小麦品质标准的有2个(4.6%),分别为川辐8号、川麦68;符合优质专用中筋小麦品质标准的有8个(18.4%),分别为川麦104、南麦618、绵杂麦512、川麦1131、川麦63、川麦60、川麦61、南麦302.由此可见,四川省近年小麦品质育种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否定了“四川不能生产优质麦”的说法,但目前优质品种数量尚较少,需继续加强优质小麦品种的选育.  相似文献   

10.
李洋 《种业导刊》2013,(4):8-10
分析了"十一五"期间参加河南省高肥组试验并通过审定的50个小麦品种的品质指标,结果表明: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较高;面粉吸水率偏低;面团稳定时间较短,少数品种较高,如济麦4号、周麦24;符合强筋小麦标准的只有7个,占审定品种的14%,强筋品种种类偏少;其余43个均为中筋小麦品种。  相似文献   

11.
水分胁迫对不同筋型小麦籽粒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了解不同水分胁迫对不同品质类型小麦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试验选用3个有代表性的强、中、弱筋春小麦品种,在防渗池中进行种植。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主要品质性状在不同筋型间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在不同水分条件下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水分胁迫下,湿面筋含量、粗蛋白含量以及沉淀值均呈显著或极显著下降趋势,而膨胀势显著增大。在试验条件下品质性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粗蛋白含量与湿面筋含量、沉淀值呈极显著正相关。因此在小麦生态育种和调优栽培研究中,需要重视水分因子对小麦籽粒品质性状影响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12.
进一步了解江苏省冬小麦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演变规律,为江苏省冬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本研究对2005—2019年江苏省审定的109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审定的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呈逐年递增趋势,年增产量为134.43 kg/hm2;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呈逐年增长趋势,但增长幅度较小。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数>千粒重,呈正相关;株高>穗粒数,呈负相关;产量三要素之间的偏相关均为正值,偏相关程度表现为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审定品种中有27个品种的容重、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达到中筋小麦品质标准,有15个小麦品种达到强筋标准,有54.12%的小麦品种的湿面筋含量低于中筋小麦品质标准,下一步应把提高湿面筋含量作为提高小麦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在审定的小麦品种中,没有可以兼抗赤霉病、纹枯病和白粉病3种病害的品种,兼抗赤霉病和白粉病的品种为‘淮麦21’、‘宁麦17’、‘镇麦9号’、‘宁麦18’、‘扬麦21’和‘扬江麦586’。江苏省小麦品种产量的提高应在保持适宜穗粒数的基础上,增加穗数,提高千粒重,同时进一步引进新的抗病、优质种质资源,以培育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近年审定小麦品种的综合性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给小麦育种和生产提供借鉴,对2013-2017年山西省审定的41个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品质与抗病性分析。结果表明,各麦区审定小麦品种平均产量年度间虽有波动,但总体均呈逐步上升趋势。南部水地和中部水地审定小麦品种产量三因素中穗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南部旱地和中部旱地审定品种则是穗粒数变异系数均为最大,因此,水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数的基础上,协调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旱地小麦育种应在提高穗粒数的基础上,提高穗数和千粒重。从品质类型看,强筋和中强筋小麦比例很少,中筋小麦比例较多,区组间品质差别较大,达标品种(包括强筋、中强筋和中筋)比例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南部水地>南部旱地>中部水地>中部旱地。审定品种的蛋白质和湿面筋含量指标均相对较高,但有61.0%的品种面团稳定时间较短,低于中筋小麦标准,故应把提高面团稳定时间作为品质育种的主攻方向。山西省近年审定品种总体的抗病性较差,没有兼抗两种病害的品种,条锈病、叶锈病和白粉病抗病品种占审定品种比例分别为2.4%、0和12.2%。需要引进抗病资源,同步提高产量和品质水平,培育优质、高产、多抗的小麦新品种。  相似文献   

14.
江苏弱筋小麦品种表现及存在问题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苏作为全国最大的弱筋小麦优势产业区,发展弱筋小麦生产和培育新品种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寻求弱筋小麦品种的突破,分析了弱筋小麦品质随着品种和种植环境改变而变化显著,蛋白质与湿面筋含量偏高且年度间不稳定,优质与高产等江苏弱筋小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就弱筋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出了选育弱筋品质标准高且指标较稳定的品种,迅速推广利用溶剂保持力(SRC)等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给矮抗58及其衍生品种在南阳麦区育种上的利用提供参考,对矮抗58及其49个衍生品种的系谱、条锈抗性、农艺性状及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48个品种都属于矮抗58衍生的子一代,强筋(中强筋)品种7个,中抗及以上有16个(含矮抗58).16个中抗及以上品种农艺性状在平方欧式距离10时聚为3个群体,第Ⅰ群包括洛麦34、新麦3...  相似文献   

16.
为探寻稻麦两熟区高产优质高效的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组合,从2001年开始,在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进行田间连续定位试验。设置稻麦双季免耕与秸秆还田(NTS)、麦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NT)、稻季免耕与秸秆减量还田(RCT)、稻麦双季翻耕与秸秆还田(CTS)、稻麦双季少耕与秸秆减量还田(MTS)以及稻麦双季翻耕无秸秆还田(CT,对照)6个处理。分析了不同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组合下2009-2018年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的变化,进一步明确其对小麦产量与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秸秆还田显著提高耕层土壤养分含量,其中MTS处理下土壤有机质与全氮含量较对照分别增加了29.64%和19.76%,具有明显的养分积累效果;但连续免耕不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RNT和RCT处理小麦产量较高,分别比NTS处理增加了16.33%和10.34%;同时RNT处理小麦的加工品质及面条质量也有提高趋势。因此,麦季免耕与秸秆还田结合的耕作模式有利于提高中弱筋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可作为该地区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小麦优先选择的耕作技术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