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农牧系统相悖制约着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农牧业协调发展。以内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为研究样本,基于系统耦合理论,围绕农牧业经济发展指标,构建农牧业系统耦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等定量方法,对科尔沁左翼后旗农牧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2008—2017年,科尔沁左翼后旗种植业和畜牧业的综合发展指数呈逐年上升的态势,并且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种植业;种植业和畜牧业之间的耦合度不高,2012年以前耦合度没有达到0.1,从2012年开始农牧系统耦合度逐年提高,到2016年耦合度达到最大值;从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来看,科尔沁左翼后旗在2012年以前处于农牧系统极度不耦合协调发展阶段,自2012年开始逐渐趋于协调,到2016年达到良好耦合协调发展阶段。提出了加快农牧业结构调整、壮大合作经济组织、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人才和智库建设等方面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与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通过构建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生态、社会、经济3个子系统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建立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耦合协调模型,分析2013-2016年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协调发展程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社区畜牧业生态、社会、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不断提高,且社区间存在一定差异。羊八井社区协调发展水平较低,仍处于不协调状态;墨竹工卡社区、夏河社区及香格里拉社区等5个社区已实现基本协调;红原社区与河南社区耦合协调水平最高,已实现协调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藏南农牧交错带农牧互作模式下土地利用效益耦合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牧耦合是提升农牧交错带生态系统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研究采用土地利用耦合模型,定量分析了西藏藏南地区“牧繁农育”和“农草牧补”两种农牧耦合模式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耦合度。结果表明,2008-2016年“牧繁农育”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经济效益均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草牧补”模式的土地利用生态环境效益虽呈增加趋势,但社会经济效益处于波动状的稳定状态;虽然“牧繁农育”模式和“农草牧补”模式均处于协调发展状态,但“牧繁农育”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效益较“农草牧补”随年际的变化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为类似地区定量评价农牧耦合模型效益提供了范式。  相似文献   

5.
为应对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危机新情况,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阶段,要从供给侧方面做文章,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竞争力,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草原牧区也不例外。通过对内蒙古自治区典型牧区正蓝旗的实地调研和相关资料分析认为,草原牧区在推动供给侧改革过程中存在着畜牧业发展基础依旧薄弱、畜牧业科技水平和集约化发展水平滞后,以及农牧业三化程度仍较低、特色品牌效益滞后等问题,从而提出草原牧区应从供给侧角度出发继续优化调整供给结构、加快培育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等对策和建议,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以实现草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农牧交错带农牧系统耦合及相悖的机理及效应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吕玉华  郑大玮 《草业学报》2009,18(4):217-223
北方农牧交错带内蒙古段草原畜牧区和农耕区家畜分布密度空间相悖是生态、经济系统良性耦合的最大障碍。本区草原畜牧区现实载畜量是适宜载畜量的1.15~2.60倍;农耕区大部分旗县现实载畜量只能达到适宜载畜量的35%以下。易地育肥农牧耦合模式能有效减少草原畜牧区草食家畜分布密度,使草原区草地封育和家畜舍饲成为可能;也是提高农耕区农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羊易地育肥年净收入是自繁自育的20倍;牛易地育肥年净收入是自繁自育的6.5倍。同时易地育肥农牧耦合使农耕区人工牧草种植比例达到20%~36%,促进农田系统恢复为草地系统。  相似文献   

7.
徐轩  张英俊 《草地学报》2010,18(3):320-326
通过模拟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情况,运用综合速率法(IRM)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进行系统分析,以期预测农牧交错带张家口地区的结构和功能。结果表明:模拟当前的生产模式,到2015年,预测粮食年产量可达到1.88×109kg,畜产品达到0.75×109kg,草产品达到近2.00×109kg;子系统之间耦合后,畜产品产量大幅提升,年增长量达到0.08×109kg,是耦合前的5.76倍,而耦合后粮食产量的增幅不大,年增长量仅比耦合前增加0.01×107kg。综合速率法结合草-畜-田耦合的概念模型对系统的能物流模拟,实现了对耦合系统的数量化、指标化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具有独到优势,在研究方法论上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陈强强  杨凌  郝旭然 《草地学报》2023,(8):2471-2480
为揭示甘南黄河水源补给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耦合协调时空变迁规律,本研究基于1999—2020年数据资料,采用当量因子法评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与农户生计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结果表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整体表现为小幅增长,其中调节服务价值最大,文化服务价值最小。农户生计资本不断提升,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增幅最大,是农户生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撑。两系统耦合度呈极度耦合状态并呈“先升后降”趋势,农户生计资本多元化可有效减缓生态系统压力;耦合协调度总体经历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四阶段,变迁态势趋好。因此,建议提升补给区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着力夯实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以期促进区域生态环境与农户生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发展内蒙古畜牧业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按照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重塑畜牧业基础地位,创造发展新优势;如何通过发展畜牧业,改善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比例关系,使内蒙古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全面协调发展,通过这一基础产业的发展达到协调推进,这对于内蒙古来说是长期的战略性任务.笔者围绕内蒙古畜牧业发展新阶段中存在的问题、加入WTO后面临的形势以及如何全面提升内蒙古畜牧业综合竞争力,提出了内蒙古畜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现状与效益,为加快该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以鄂尔多斯市羊绒主产区鄂托克旗为研究对象,于2020—2022年通过入户调查获得100户养殖牧户的相关数据。分析该地区牧户经营结构和绒山羊养殖结构;构建DEA研究模型,分别计算养殖绒山羊500只以下(小规模)、500~699只(中小规模)、700~899只(中规模)、900~1 099只(中大规模)、1 100只及以上(大规模)养殖户的综合效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及规模报酬。[结果] 该地区绒山羊养殖数量呈上升趋势,其他牲畜的养殖数量虽有所增加,但远小于绒山羊;基础母羊繁殖率维持在较高水平,繁殖双羔率大幅度提升;生产模式以绒肉结合为主,低年龄的绒山羊用来生产高细度羊绒,高年龄的绒山羊主要用于产肉。鄂尔多斯市绒山羊养殖的综合效率处于低水平,存在基础设施综合使用率低等问题;在当前的技术和管理水平下,小规模养殖户对投入资源的使用效率更高,并且通过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小规模养殖户效益提升更加明显;除了大规模养殖户的规模效率均值大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其余规模梯度的规模效率均值均小于纯技术效率均值;小规模养殖户更可能通过增加投入提升养殖效益,而大规模养殖户大部分可获得最优生产效益,不必继续增加要素投入。[结论] 鄂尔多斯市绒山羊产业发展基础好、发展潜力巨大、生产效益不断提高,对牧民增收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不同规模养殖户需要通过整合资源实现资源共用共享,通过发展标准化养殖提高资源利用率,这些措施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绒山羊养殖效益。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科左后旗是乳肉兼用型中国西门塔尔牛(草原类型群)的核心产区,西门塔尔牛质量、数量及养殖综合技术水平率先实现了跨越。推进了西门塔尔牛产业化的格局形成。介绍了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产业基本情况、发展特点、牛品种改良工作具体措施及今后的发展目标,以期为促进内蒙古科左后旗西门塔尔牛产业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3—2017年MODIS-NDVI遥感资料,对内蒙古通辽市21世纪开始实施“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双千万亩”综合治理等一系列生态建设工程以来,植被变化情况进行了动态监测评估。结果表明,受到全球气候变暖及植被生长季变长等因素的影响,通辽市植被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指数(NDVI)年平均值从2003年的0.296 1上升至2017年的0.322 7;同时植被覆盖结构改善明显,低植被覆盖向中植被覆盖转变。2003—2017年,扎鲁特旗植被指数较为平稳,保持较高水平。从植被指数变化来看,开鲁县、科尔沁左翼中旗一带及科尔沁左翼后旗中东部地区改善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对内蒙古部分牧业旗(县)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以33个牧业旗(县)为代表的内蒙古牧区畜牧业发展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主要问题,系统地提出了注重产业化经营、注重规划专业化生产布局、注重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注重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注重调整畜群结构及繁育方式、注重农牧区饲草资源互补利用体系建设的“六注重”牧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以期为推进内蒙古牧区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在实际工作中,农牧业工作者或农牧民经常会遇到一些只有农牧业专家才能解决的生产问题,但要得到专家的指导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和一定的费用,因此,为广大农牧业生产者提供一个能够学习农牧业生产的科技知识,并且能够与专家或技术人员实时交流,获得种养技术指导和病虫害诊断的农牧业服务平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开发的农牧业生产信息技术服务系统以微信平台为载体,提供咨询服务,指导科学种田和养殖。介绍了该系统的总体架构、功能设计及应用。  相似文献   

15.
以内蒙古农牧业科研、生产以及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出发点,以构建协同创新的农牧业科研信息服务体系为规划愿景,充分发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在种质资源、科研条件、数字化资源等方面的优势,对农牧业生态环境、作物长势、自然灾害、种植养殖技术、病害防治等领域的农牧业数据信息进行采集、整理、分析、共享,融合大数据、智能检索、可视化等新技术,设计开发内蒙古农牧业科技创新创业共享服务平台,为农牧业科学研究以及农牧业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16.
畜牧养殖产业是内蒙古巴林右旗的支柱性产业,在当地农牧产业经济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草原是优质牧草的主要来源,对促进当地畜牧养殖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维护草原生态环境,改善草原生态环境,需要加强对草原的生态环境保护。该文分析草原畜牧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现状,论述具体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进一步促进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发展,在对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其推进现状和实施成效,剖析阿鲁科尔沁旗草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2020年出台了《鄂托克旗优质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方案(2020—2022年)》旨在加速发展当地肉牛养殖业.随着进一步优化畜牧结构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展优质肉牛产业迫在眉睫,秉承助力鄂托克旗优质肉牛产业发展及发挥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支持力量,对鄂托克旗肉牛产业现状进行全面调研,旨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草原牧区范围广阔,包括33个牧业旗县,在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建设生态牧区、实现牧区现代化是牧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在深入分析内蒙古牧区生态本底和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畜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从生态因素制约、种养结合等角度,提出牧区现代化发展思路和建设的指标体系,为内蒙古牧区建设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