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赋予科技特派员制度新的要求:产业振兴要求体系更完整,且有产业化更强的科技供给能力;文化振兴和生态振兴对科技特派员的人文和规划设计素养提出新需求;组织振兴和人才振兴赋予了科技特派员制度新使命。从政府和高校2个维度对科技特派员制度提出创新建议:拓宽振兴领域,打造科技特派员制度升级版;强化多方联动,激发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动能;发挥高校优势,建设双师型科技特派员新队伍;推进劳动教育,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新功能。  相似文献   

2.
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然之举。然而目前在乡村人才使用过程中,存在“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的困境。科技特派员作为一支服务“三农”的人才队伍,能够提升乡村人才的反哺导向力、激发乡村人才的本土培育力、增强乡村人才平台的服务力以及提升乡村人才环境的吸引力。针对乡村人才振兴困境,可以从优化选聘机制、改进育人机制、健全服务机制、强化保障机制等方面探索科技特派员制度助力乡村人才振兴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长治市科技特派员创新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做法进行总结,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探讨如何将二者紧密结合,互相联系、相互促进,以达到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决城乡"二元"矛盾,促进"三农"发展,尽快建设好美丽乡村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郭全海 《安徽农业科学》2023,(18):227-229+235
乡村振兴明确提出“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人才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行人才下沉、科技下乡,妥善解决了乡村振兴中的人才问题,在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科技特派员制度践行优势及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新时期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更好地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提出相关建议,为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战略高效衔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山东省科技特派员已取得工作成效、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科技特派员工作中存在的支持政策少、选派难,服务领域不够全面,缺乏规范的组织考核制度和财政经费保障,激励支持机制不健全,典型事迹宣传普及差等问题,提出了加强顶层设计、政策保障,以平台载体建设创造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条件,健全和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机制,强化科技特派员激励措施,以技能培训提升科技特派员服务能力,加强典型培植、宣传引导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王永杰 《乡村科技》2021,(35):22-24
科技特派员发端于福建省南平市,是乡村振兴的生力军,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力量,在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方面作用显著.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发挥科技特派员的作用,从提高科技特派员工作能力,提升科技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强化政府、社会和市场的有效联动,丰富科技推广的形式和内容4个方面,提出科技特派...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其实施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好突破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做好乡村振兴相关工作,实现从农业到农村再到农民的全面改造升级,为农业优化升级工作的全面推广创造条件。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实施者,在这一过程中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科技特派员在开展技术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农民科技培训和创新创业活动过程中,要提升服务农业一二三产融合的科技供给能力。本文以近3年滨州市科技特派员工作开展情况为例,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提出对策建议,谨供各位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8.
该文介绍了福建省及南平市科技特派员工作经验做法和亮点,交流了做好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启示和体会,并提出了推进安徽省科技特派员工作的对策建议,为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年来,在科技技术的普及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定值得进一步完善之处,要在体制机制上解决科技特派员的身份属性问题,要逐步探索建立专职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打通科技特派员成长通道,切实解决下得来,留得住的问题。与经信、科技、农业、金融等部门发挥协同效力,切实发挥科技特派员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科技特派员制度是一项旨在破解乡村人才和科技瓶颈的重大举措,连续10次写入中央一号文件。当前,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加快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径。文章介绍了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自2020年以来系统谋划、创新实践科技特派员制度,探索打通科技进村入户、助农增富新通道,打造出“科技帮、合伙干、产业兴、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科技合伙人模式,蹚出“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新路子,持续推动山东农业现代化走在前,初步形成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农科模式”,以期为农业科研院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乡村振兴”战略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之一,也是未来“三农”政 策的核心。乡村发展是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要关注的重点问题,而财政政策的选择和施行贯 穿了乡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文章首要分析了财政政策对于乡村发展的重要性,随后简述国家对 于促进乡村发展实施的基本财政政策,对照国家的财政政策分析黑龙江省的特色财政政策,最 后根据近些年黑龙江省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对未来黑龙江省财政政策的发展提出美好展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然而,乡村旅游人才短缺和人才培养路径不完善成为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本文以湖南省为例,系统分析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优势、培养模式和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路径与对策。研究表明,湖南省具有丰富多样的乡村旅游资源、优质的培养平台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构建了全方位联动的在职培训和立体化的“双创”孵化培养模式,稳步提升了湖南省乡村旅游领域人才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然而,湖南省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存在乡村旅游师资不足、乡村旅游本土课程开设不足、复合创新型人才紧缺、人才培养合作衔接不畅等问题。因此,为推进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提出加强师资培训、开设乡村旅游特色课程、实施复合型创新型紧缺人才工程、健全乡村旅游人才培养合作机制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规划中视觉识别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觉识别系统(VIS)作为落实视觉传达精确性和有效性的现代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化和形象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各种企事业单位和团体构建自身独特的社会形象和提升影响力。本文基于视觉识别系统对乡村振兴规划的支撑作用分析,以江西资溪县发展有机生态农业和乡村休闲文旅业的产业振兴规划为例,解析乡村振兴规划及其视觉识别系统研发与构建的方法和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研究表明,在乡村社会经济发展和全面现代化过程中,乡村视觉识别系统对于乡村产业发展、社会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独特作用;乡村视觉识别系统建设应结合乡村振兴规划,尤其是产业振兴与治理体系建设的需求,突出乡村产业发展的综合区位优势、自然资源特点和产业及产品特色。案例对资溪县乡村产业规划与视觉识别系统做了整体设计和构思解析,其基础部分充分体现了乡村特质与内涵,形象定位紧扣乡村振兴主题;应用部分根据地方实际情况,与乡村振兴各层面的规划紧密对接,分门别类地进行实用功能的合理性开发,使乡村振兴规划更具指导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因此,在未来的乡村振兴规划与乡村全面建设过程中,研究乡村视觉识别系统设计与构建的特点与方法,使之成为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工具和科学管理的手段将成为越来越普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发展理念,并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七大战略”之一进行部署,既抓住了当前 乡村发展的关键,也顺应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方向。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发展和超越。本文主要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对乡风文明建设进行探索 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为应对乡村人才短缺等现实困境,有效发挥人才在乡村振兴中的支撑作用,以青岛市乡村人才振兴的实践举措为例,分析总结鼓励吸引城市人才和培育造就乡土人才支撑乡村振兴两条路径。研究发现,面对农业农村人才总量不足、人才素质有待提升、农村对人才返乡缺乏吸引力、乡土人才培育模式有待优化等问题,青岛市从"引进来""沉下去"和"留得住"三个方面利用城市智力破解人才总量和结构困局,构建城市人才下乡引力体系,稳固城市人才扎根农业农村;同时从发现乡土人才、培养乡土人才和扶持乡土人才等方面搭建体系完整的乡土人才培育网络。最终形成重点突出、覆盖全面、措施完善的鼓励吸引城市人才机制和双向融合、多元合力、强化激励的乡土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具有启示意义和值得推广学习的"青岛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乡村振兴战略框架下区域农业生态系统研究进展,推进乡村振兴的研究和实践工作,本研究以“农业生态系统”为关键词,对数据库WOS和CNKI进行检索,并对获得的1996-2020年外文文献28 039篇和1981-2020年中文文献11 036篇进行梳理和分析.结果 发现该研究领域是以生态文明建设推进生态农业热点研究:关...  相似文献   

17.
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县域空间区划体系,配之适宜的空间管制措施是实现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促进城乡融合和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县域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治理能力与乡村发展、农民需求之间的矛盾,通过规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从多尺度、多角度和多类型构建面向乡村振兴的空间区划体系。研究表明,县域空间区划体系可以从县域功能分区、村域振兴分类和村庄发展分型三个层次构建。针对县域范围内各区域功能差异,划分为牵引区、本体区、保障区和协同区;基于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和区位条件等,将本体区划分为工业发展类、种养发展类、旅游发展类、林业发展类和渔业发展类等村域发展类型;基于村庄的自然状况、社会经济、生产生活和景观特征等,将村庄的发展型态划分为极核发展型、乡城转换型、特色发展型和转移发展型。结合各分区分类分型模式提出产业带动、生态保护、区域协调、多元发展和分型优化的管制措施与发展路径。将该区划体系应用于依兰县,可以较好地反映依兰县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规范县域空间发展秩序,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发展从过去主要依靠增加资源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的新阶段,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为验证技术创新对农业产业竞争力尤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作用,本研究以花卉产业为例,利用定量分析方法重点研究科技创新对促进高效农产品出口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花卉行业的科技创新能够有效推动花卉产业的发展,对提高花卉行业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因此应当通过从外部获取和自身研发两方面获取花卉生产、设备和优良品种等资源,提升中国花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在区分农村金融创新和农村金融发展的基础上,以国家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吉林省为样本,利用2000-2015年吉林省39个县的数据,运用OLS、静态和动态面板分析方法,对农村金融创新作用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农村金融创新对农村经济发展具有十分显著的推动作用,且该作用存在收入递减效应。因此,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加强农村金融创新,特别是要加强贫困落后地区的农村金融创新。这既要求解决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村经济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还要求建立分担创新风险、降低创新成本和增加创新激励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