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了研究FecB基因在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中的多态性分布及与产羔性能指标的相关性,该试验将以德国肉用美利奴羊(以下简称德肉美)为父本,以小尾寒羊公羊与东北细毛羊母羊级进杂交生产的F_2代羊为母本(以下简称寒×细F_2母羊),生产的三元杂交后代羊(以下简称德×寒×细三元杂交羊)作为研究对象,采用KASP方法分析FecB基因型并计算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分析FecB基因频率与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德肉美并不含有FecB基因,德×寒×细三元杂交羊B等位基因频率增加明显且处于Hardy-weinberg不平衡状态,提示人工选择对杂交羊群体FecB基因富集影响较大。对寒×细F_2代母羊和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进行秩和检验分析发现,P值均小于0.01,平均产羔率均表现为++基因型小于B+和BB基因型(P0.05),说明B等位基因对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的提升发挥重要作用。该试验为利用FecB基因提升德×寒×细三元杂交羊群体产羔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方法] 以杜泊羊(♂)和小尾寒羊(♀)杂交羊横交固定母羊群体为研究对象,检测不同横交固定代次母羊的FecB基因,测定并比较不同FecB基因型母羊的产羔性能及后代生产性能指标。[结果] 在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四代群体中均检测出BB型、B+型、++型3种基因型,横交固定代数越高,群体中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越高。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三代BB型母羊的平均产羔数显著(P<0.05)高于相应横交固定代次的B+型母羊,并且随着群体中BB基因型频率的增加,母羊平均产羔数呈升高趋势。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低于小尾寒羊母羊,而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的平均产羔率高于小尾寒羊母羊以及杜寒横交固定一代、二代母羊。后代初生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初生重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二者的初生体高、体长、胸围差异不显著(P>0.05);后代断奶生产性能方面,B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的断奶重、体长、胸围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差异不显著(P>0.05),体高显著(P<0.05)低于B+型杜寒横交固定三代母羊后代。[结论] FecB基因对杜寒杂交母羊产羔性能影响显著,在多羔母羊选择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旨在揭示青海藏羊群体中绵羊多胎主效基因FecB的多态性及其与产羔数的相关性,为藏羊高繁性状的选育提供参考。以157只青海藏系绵羊为研究对象,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藏羊群体中Fec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对FecB基因与产羔数的关系展开相关性分析。结果:藏羊中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013、0.299和0.688。期望杂合度(Ho)与观测杂合度(He)分别为0.299和0.272,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235,处于低度多态(PIC<0.25)。卡方检验结果说明藏羊群体符合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定律(P>0.05)。藏羊不同基因型个体产羔数比较结果为:BB>B+>++,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其中BB基因型产羔数显著高于B+与++基因型,B+与++基因型之间差异不显著。以上结果表明:FecB基因对藏系绵羊产羔数存在一定影响,提示FecB可作为青海藏羊多胎性状的分子标记,且存在巨大的选择潜能。  相似文献   

4.
以小尾寒羊和湖羊及寒哈F1羊、湖哈F1羊、横交F2羊共计296只,用FecB基因为候选基因,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羊群中存在3种基因型:BB型、B+型、++型。杂交F1代166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58,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42;横交F2代检测64只含等位基因B频率为0.41,含等位基因+频率为0.59。对FecB基因在4个不同类型绵羊中分布差异的卡方独立性检验,结果表明:小尾寒羊、湖羊与湖(寒)哈杂交F1及横交F2两个类型绵羊相互之间分布差异极显著(P0.01),湖羊与小尾寒羊之间分布差异不显著(P0.05)。湖(寒)哈杂交及横交F2羊基因型频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含FecB基因羊与哈萨克母羊杂交后,FecB基因显性效果好,遗传性能较为稳定。对F1羊跟踪调查,41只母羊产羔率为159%(64/41),繁殖成活率为146%(60/41),其中BB基因型1只产羔2只,产羔率为200%;B+基因型29只产羔50只,产羔率为172%;++基因型11只产羔12只,产羔率为109%;B+基因型与野生型(++)相比较提高了63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进一步说明FecB基因是高繁殖率主效基因,可有效提高F1羊产羔数。  相似文献   

5.
为系统评价黄淮杜泊羊的繁殖性能,本实验对2家黄淮杜泊羊核心育种场1年的繁殖数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随机采集了145只核心群羊只进行FecB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淮杜泊羊性成熟为6~7月龄,年繁殖率为252.82%,羔羊断奶成活率为95.79%,每只母羊年提供断奶羔羊数2.39个;黄淮杜泊羊群体FecB基因存在BB、B+和++3种基因型,其中B+型(杂合型)是群体中的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606 9;基因型与产羔数关联分析表明,BB和B+基因型产羔数极显著高于++基因型。综上,黄淮杜泊羊具有多胎高繁的特性,在繁殖性能方面符合专门化肉用高繁绵羊品种的标准。  相似文献   

6.
FecB基因是发现最早的具有促进排卵的多胎基因,自从在澳大利亚布鲁拉美利奴羊(Booroola Merino)上发现该基因以来,人们利用Booroola Merino开展了大量杂交试验,并在各国绵羊品种中相继开展了寻找FecB基因的工作,在基因多态性与母羊繁殖性状关联分析方面做了大量研究。文章从FecB基因的品种分布及对繁殖性能(排卵数、产羔数、繁殖规律)、肉用性能(生长发育、肉品质)和产毛、产奶等生产性能方面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总结,并对该基因的利用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大尾寒羊产羔数对胎次的回归,大尾寒羊产羔数对胎次的二次方回归和三次方回归的拟合度(R2)分别为0.9246和0.9269,可见两种模型下的回归方程的拟合度都比较高。产羔数对胎次的二次方回归方程中的所有回归参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说明大尾寒羊产羔数对胎次用二次方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FecB基因在杜泊羊和湖羊杂交后代种群中的多态性及遗传规律,试验以白头杜泊羊为父本,湖羊和杜湖杂交母羊为母本在饲养条件相同的舍饲条件下进行杂交,统计母羊产羔率,测定羔羊初生至6月龄的生长发育数据,并应用PCR-RFLP方法对杂交后代羔羊的FecB基因进行检测,分析其基因型.结果表明:FecB基因有BB、B+和++...  相似文献   

9.
张荣  蒋文兰 《草业科学》1994,11(3):63-69
为了研究草地-绵羊系统中草畜供求间的动态平衡,寻求在人工草地放牧条件下适宜的产羔时期及在此时期给产羔母羊的合理补饲水平,1990-1993年,在贵州省威宁县灼甫联户示范牧场进行了两期产羔期及补饲水平对绵羊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产羔期的改变,导致了母羊及羔羊体重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出母羊体重对其春羔母羊较高的双羔率导了春羔母羊较之冬羔母羊更低的繁殖成活率(分别为91.2%和104.7%)。断奶时,  相似文献   

10.
产羔期、补饲水平对考力代羊生产和繁殖性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研究草地一绵羊系统中草畜供求间的动态平衡,寻求在人工草地放牧条件下适宜的产羔时期及在此时期给产羔母羊的合理补饲水平,1990~1993年,在贵州省威宁县灼甫联户示范牧场进行了两期产羔期及补饲水平对绵羊生产性能影响的试验。产羔期的改变,导致了母羊及羔羊体重的不同变化趋势。结果显示出母羊体重对其生产、繁殖性能的重要性。春羔母羊配种前体重较之冬羔母羊提高9.75kg,两者产羔率分别为139.2%和116.1%。春羔母羊较高的双羔率导致了春羔母羊较之冬羔母羊更低的繁殖成活率(分别为91.2%和104.7%)。断奶时,春羔较之冬羔体重高5.25kg,但断奶以后这种优势即消失了。补饲水平的差异对母羊及羔羊体重有一定的影响,但在牧草丰富的条件下表现得并不很强烈。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杜泊羊和特克塞尔羊对小尾寒羊肉用性能的杂交改良效果,系统观测了后代羔羊的生长性能、屠宰性能及其肉品质。结果表明,杂交一代羊的生长性能较纯繁小尾寒羊有较大提高。其中,特克塞尔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简称特寒,TH)的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断奶前日增重和断奶~6月龄日增重分别比纯繁小尾寒羊增加了1.13 kg、4.95 kg、12.87 kg、58.77 g和68.67 g,杜泊羊(♂)×小尾寒羊(♀)杂交一代羔羊(简称杜寒,DH)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0.91 kg、2.86 kg、7.66 kg、30.00 g和41.72 g。特寒羊和杜寒羊的宰前活重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13.05 kg和6.53 kg,胴体重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7.44 kg和3.82 kg,二者的眼肌面积分别比小尾寒羊增加了8.05 cm2和3.39 cm2(P<0.01)。3个群体间的大理石纹评分值差异显著(P<0.05),其他4个肉品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特克塞尔羊和杜泊羊对小尾寒羊肉用性能有明显的杂交改良效果,其中特克塞尔羊的改良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This experiment was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heterosis of the F1 hybrid of female Small-tail Han sheep and male Hu sheep in growth performance.The newborn lambs from Small-tail Han sheep and F1 hybrid of Small-tail Han sheep × Hu sheep were used in supplementary feeding (6 to 45 days old ) and fattening (46 to 150 days old) under the same conditions.The results showed that F1 hybrid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mall-tail Han sheep in birth weight,weaning weight,three months weight and five months weight (P < 0.01),which were increased by 20.00%,25.17%,19.92% and 20.42%,respectively.The average daily gain of F1 were also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mall-tail Han sheep in both supplementary feeding period and fattening period (P < 0.01),the increase were 26.91% and 17.63%,respectively.At 5-month old,body height,chest circumference and cannon circumference of F1 hybrid were extremely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mall-tail Han sheep (P < 0.01),but the body length ha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The diarrhea rate of F1 hybrid was 8.33% lower than that of Small-tail Han sheep,and the survival rate was 5.55% higher.In addition,the economic benefit of F1 hybrid was 69.34% more than that of Small-tail Han sheep at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 heterosis was obvious,meanwhile the survival rate and pre-slaughter live weight of F1 progenies could b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相似文献   

13.
试验旨在研究母本小尾寒羊与父本湖羊的杂交F1代在生长性能方面具有的杂交效果。试验以小尾寒羊为对照,选择新生(0日龄)小尾寒羔羊和湖寒杂交F1代羔羊,在相同舍饲饲养条件下,进行羔羊补饲(6~45日龄)和育肥(46~150日龄)试验研究。结果显示,杂交F1代羊初生重、断奶重、3月龄体重、5月龄体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20.00%、25.17%、19.92%及20.42%,差异极显著(P < 0.01);补饲期和育肥期的平均日增重分别比小尾寒羊提高26.91%(P < 0.01)和17.63%(P < 0.01)。湖寒杂交F1代羊育肥到5月龄时,其体高、胸围、管围等生长指标极显著高于小尾寒羊(P < 0.01),而体斜长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杂交F1代羔羊腹泻率比小尾寒羊降低8.33%,成活率提高5.55%。试验期末,5月龄杂交F1代羊经济效益比小尾寒羊提高69.34%。研究表明,利用湖羊改良本地肉羊品种小尾寒羊,其羔羊成活率和宰前活重明显提高,杂种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4.
陶寒杂交一代(DHF1)、特寒杂交一代(THF1)和小尾寒羊羔羊(HH)进行舍饲育肥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DHF1和THF1组宰前活重、胴体、屠宰率、骨肉比、眼肌面积、GR值和一级胴体占胴体质量百分比显著高于HH组(P<0.05),羊肉中磷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胴体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1和THF1组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DHF1高于THF1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陶寒杂交一代(DHF1)、特寒杂交一代(THF1)和小尾寒羊羔羊(HH)进行舍饲育肥和屠宰试验。结果表明,DHF1和THF1组宰前活重、胴体、屠宰率、骨肉比、眼肌面积、GR值和一级胴体占胴体质量百分比显著高于HH组(P<0.05),羊肉中磷含量显著低于HH组(P<0.05),胴体净肉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DHF1和THF1组产肉性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有DHF1高于THF1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研究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对其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法国夏洛莱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杂交试验初步研究对其杂交1代(F1)、回交1代(B1)体增重及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龄时,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体重分别比B1代(试验2组)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2.8%(P>0.05)和46.5%(P<0.01);6月龄时,体重分别提高4.0%(P<0.01)和28.6%(P<0.01);3月龄、6月龄时B1代(试验2组)的体重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对照组)提高42.5%(P<0.01)、23.7%(P<0.01)。在产毛量方面,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的产毛量与B1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B1代的产毛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0.4%(P<0.01)和20.1%(P<0.01);从增重和产毛总的经济效益来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和B1代总的经济收益分别提高了14.80%、10.88%。因此,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可用于杂交优势生产羊肉,但不宜用于羊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对小尾寒羊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基因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并研究SP1基因对前体脂肪细胞分化的影响。选取1月龄小尾寒羊尾部脂肪组织进行前体脂肪细胞的分离、培养和诱导分化;用重叠PCR法克隆SP1基因编码区(coding DNA sequence,CDS);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SP1基因CDS,并对其编码蛋白的结构、功能结构域、亚细胞定位、翻译后修饰进行预测;用慢病毒包装SP1基因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收取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用油红O染色检测脂滴沉积能力;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SP1基因和成脂标志基因的mRNA表达量。结果表明,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全长2 340 bp,编码779个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小尾寒羊SP1基因CDS及其编码序列与绵羊、山羊的相似性最高,其次是牛、马、猪、人、小鼠、大鼠,与鸡的相似性最低,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之相符;SP1蛋白定位于细胞核,有109个磷酸化位点,其二级结构由α-螺旋、β-转角、无规则卷曲和延伸链4种结构组成,所占比例分别为16.94%、8.60%、54.17%和20.28%,二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均存在3个锌指结构域;过表达、干扰及对照质粒转染293T细胞,每组细胞皆出现较强绿色荧光,载体成功转染至293T细胞;病毒液感染小尾寒羊前体脂肪细胞并分化12 d后,过表达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干扰组SP1基因表达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过表达SP1基因极显著上调成脂标志基因mRNA的表达量(P<0.01),产生更多脂滴;干扰SP1基因则结果相反。因此,SP1基因对小尾寒羊尾部前体脂肪细胞分化具有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更好地指导乌兰察布市优质育肥羔羊生产体系建设,进一步了解在相同的饲养管理条件下,“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与当地蒙古羊羔羊在养殖效益方面的对比情况,进行了“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产肉性能试验。试验分为试验组(“杜蒙萨”三元杂交羔羊组)和对照组(蒙古羊羔羊组)2个组,每组采取随机取样方式选择试验用羊。经过体重测定与屠宰试验测定,统计试验数据,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进行经济效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在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完全相同的条件下,经过对生长及产肉性能测定数据的整理、统计和分析,“杜蒙萨”三元杂交组羔羊平均初生重、断乳重、5月龄出栏活重、5月龄平均日增重均高于对照组蒙古羊羔羊。试验充分证明了在牧区推广“杜蒙萨”三元杂交羊生产体系建设,是实现牧区草原生态高效养殖和促进农牧民养殖户提质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