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高峰牛,为云南瘤牛在德宏州辖区内称呼。云南瘤牛是我国黄牛属中一个珍贵的畜种资源,由于瘤牛具有耐湿热、抗蜱能力和抗某些疾病的能力,为近代世界开展黄牛改良中成为欧美各国改良乳牛或肉用牛的重要遗传资源。本文认为不论是物种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还是通过开发利用造福于社会,都应该注重云南高峰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并以此提出了在德宏州瘤牛集中产区建立与健全保种基地,采取有效措施,有计划地进行选育提高,进一步开展对云南高峰牛形状及开发利用的研究,为其数量的发展和质量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黄牛的起源与分类地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根据考古学成果,历史文献资料,体尺聚类分析,血液蛋白多态,细胞遗传学以mtDNA多态性的研究成果,论证了云南黄牛的起源。证实云南古代的热带丛林地区为黄牛驯化地这一,瘤牛和普通黄牛是云南黄牛的基本来源,文山黄牛主要起源于瘤牛,与东南亚黄牛有较近的新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线粒体DNA控制区(mtDNA D-loop区)序列的多态性及其母系起源,为广西地方黄牛品种的选育、系统分类和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PCR扩增、测序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南丹黄牛、隆林黄牛和涠洲黄牛)mtDNA D-loop序列进行多态性分析与系统发育进化树构建。【结果】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127个个体mtDNA D-loop区序列中检测到27种单倍型,其核苷酸多态位点65个,多态位点占所测核苷酸总长(908~912 bp)的7.143%,其中有61个转换、3个颠换和1个转换/颠换共存。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单倍型多样度(H)为0.339~0.795,核苷酸多样度(π)为 0.31%~2.54%,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mtDNA D-loop区的遗传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南丹黄牛具有更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隆林黄牛次之,涠洲黄牛的遗传多样性较贫乏。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普通牛和瘤牛2大母系起源,受瘤牛起源影响更明显。【结论】广西3个地方黄牛品种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大母系起源,但受瘤牛影响更明显。隆林黄牛与南丹黄牛为瘤牛和普通牛的混合母系起源,而涠洲黄牛为纯正的瘤牛母系起源,因此,应加强对广西地方黄牛品种资源,尤其是对涠洲黄牛品种资源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4.
德宏黄牛是我国南方肉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血统保护完好,具有丰富多样的遗传基因,繁殖力、抗逆性强,对肉用性能开发潜力较大。本文对德宏黄牛品种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进行了客观地分析和总结,阐述了保护德宏黄牛遗传资源的重要性。提出了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方法和技术措施,为今后进一步提高其优良特性、利用好这一地方品种资源作一建议性探讨,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国黄牛Y染色体STRs的遗传多样性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选择2个牛Y-STRs位点INRA189和BM861,分析16个中国地方黄牛品种284头公牛与4头缅甸黄牛公牛的Y染色体遗传多样性。[结果]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2个Y-STR位点可以区分中国黄牛中的普通牛和瘤牛类型,表明中国黄牛有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4头缅甸黄牛均为瘤牛类型。在中国16个黄牛品种中,普通牛和瘤牛分布频率分别为57.0%和43.0%,其中普通牛频率在北方黄牛中占优势(98.3%),瘤牛频率在南方黄牛中占优势(76.1%),中原黄牛中普通牛频率较高为63.8%,瘤牛频率为36.2%。[结论]中国黄牛存在普通牛和瘤牛两种父系起源;普通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减少,瘤牛频率自北向南逐渐增加,中原地区为普通牛和瘤牛的交汇处。  相似文献   

6.
瘤牛性能耐热、耐旱、抗蜱,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特有牛种。近几十年来,世界上不少国家用它与温带品种进行杂交,育成了许多热带品种,如婆罗格斯、婆罗福特、圣格鲁迪、夏勃雷、肉牛王、邦斯玛拉、巴左娜等品种,瘤牛还参与我国了黄牛的形成,如南方黄牛肩峰高耸,就含有瘤牛较多的血液。其它如中原黄牛中的四大品种一秦川牛、南阳牛、晋南牛和鲁西牛也程度不同地含有瘤牛的血液。可见瘤牛对我国黄牛形成贡献之大。但是有关瘤牛情况介绍,以往报道不多。现将邹霞青同志译自苏联《瘤牛饲养业》中“瘤牛的外貌、体质及内部结构”,“瘤牛的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饷读者。  相似文献   

7.
首次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肿肌肉矿物持含量的测定结果。钙,镁,锌,铜和锂的含量,均以迪庆黄牛,中甸牦牛和中甸犏牛明显高于大额牛和云南瘤牛;钾含量以云南瘤牛最高;钠含量以云南瘤牛最高;钠含量则以云南瘤牛最低。  相似文献   

8.
云南瘤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近的研究,报道了云南瘤牛的分类学位置、产地、分布、习性和形态描述,并探讨了其起源与形成。根据形态特征及细胞遗传学证据,云南瘤牛属于牛亚科Bos indicus,与普通黄牛(Bos taurus)分属不同的种;云南瘤牛产于云南省中部、南部和西南部热带及南亚热带地区;据出土文物及历史记载,云南瘤牛可能起源于云南,云南是中国瘤牛的重要起源地;其形态、习性及性能也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和DNA测序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方法,测定分析了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和2个外来牛品种共131个体的mtDNA 16SrRNA基因全序列的遗传变异,并分析了品种(群体)间的亲缘关系以及母系起源。结果表明,在12个群体131条16SrRNA基因序列中,共发现了78个变异位点,形成了40种单倍型,揭示了中国黄牛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总群体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指数(Hd)为0.857±0.024,平均核苷酸多样性指数(Pi)为0.00582,Kimura双参数品种间遗传距离范围为0.001~0.009,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核苷酸多样度高于2个外来牛品种。基于Kimura-2-parameter距离采用NJ法构建了10个中国黄牛品种(群体)分子系统树,111个体聚为2簇,即分别与瘤牛和普通牛聚在一起,说明中国黄牛存在两个母系起源,主要起源于瘤牛和普通牛。其中草原红牛和蒙古牛起源于普通牛,恩施牛主要起源于瘤牛,但是对于亲缘关系复杂的中原地区黄牛而言,瘤牛和普通牛对它们的影响力大小因品种而异。这些结果为我国黄牛的种质资源保护、杂交育种和品种改良奠定了分子遗传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氨基酸测定分析结果,氨基酸总含量(g/100g):云南瘤牛为74.95天中甸牦牛为73.05,大额牛70.94,均明显高于中甸黄牛的67.23和中甸犏牛63.90;必需氨基酸含量(g/100g)云南瘤牛30.87,中甸牦牛30.41,大额牛30.21,均显著高于中甸黄牛27.05和中甸犏牛23.62,必需/非必需氨基酸之比,大额牛0.74,中甸牦牛0.71,云南瘤牛0.70,均  相似文献   

11.
云南瘤牛是中国唯一的瘤牛品种,分布在云南省的西南部和南部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属于瘤牛品种中较原始瘤牛类型。而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州境内的瘤牛本地称高峰牛。在动物学分类上瘤牛属于脊椎动物门(Vertebrata)、哺乳纲(M amm alia)、偶蹄目(Artiodactila)、牛科(Bovidae)或洞角  相似文献   

12.
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遗传多样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细胞遗传学、mtDNARFLP(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和血液蛋白及同工酶3个方面的研究,分析了云南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关系。结果:(1)细胞遗传学云南两个地方黄牛品种的Y染色体形态及其C一带具有显著多态性。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分别为一小的近端部和亚申部(或中部)着丝位Y染色体,并分别在Y染色体的臂端部和短臂的臂端部显示弱阳性C一带,说明文山黄牛的父系起源可能是瘤牛(Bosindicus),而迪庆黄牛是普遍牛(Bostaurus)。推测两种Y染色体可能是臂问倒位的结果。(2)mtD-NARFLP两个黄牛品种的111个个体的mtDNA经8种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有个酶表现出多态,共检测到17种限制性态型。归结出的3种基因单倍型,分别是A-A-A-A-A-A-A型(瘤斗)、B-B-B-B-B—B-B型(普通型)和A-C-B-B-C-A-A型(耗半Bosgrunniens)。从基因单倍型在群体中的表现可看出,文山黄牛和迪庆黄牛都具有瘤牛和普通牛两种母系起源。但文山黄牛以瘤牛血统为主,迪庆黄牛以普通牛血统为主,而且还可能含有部价耗牛的血统。(3)血液蛋白及同工酶分析了两个黄牛品种的33种血液蛋白及同工酶共计37个遗传座位,其中ALB、TF、HB一β、CAR、NP、6PGD6个座位检测到多态性。  相似文献   

13.
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矿物质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报道了云南主要地方牛种肌肉矿物持含量的测定结果。钙、镁、锌、铜和锂的含量,均以迪庆黄牛、中甸牦牛和中甸牛扁牛明显(P<0.01或P<0.05)高于大额牛和云南瘤牛;钾含量以云南瘤牛最高;钠含量则以云南瘤牛最低。我们认为这种含量上的差异与不同生态条件下的牧草种类不同有关,同时也与牛的生态适应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介绍德宏高峰黄牛种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德宏高峰黄牛的保种途径与开发利用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这对其它地方品种的保护及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婆罗门牛的引种及改良云南黄牛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较详细地介绍了世界优良瘤牛品种--波罗门牛的品种特征、繁殖性能、生长发育特点和产肉性能,以及其主要的生物学特性和适应性,对婆罗门牛成功引种做了切实可行的研究,分析了婆罗门牛疾病发生率,公牛精液品质等。系统地研究了婆罗门牛引入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低纬度、高海拔条件下与云南本地黄牛的杂交改良效果。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部分黄牛血液蛋白多态性与其遗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采用混合淀粉凝胶电泳和聚丙烯酰胺电泳法,对我国9个黄牛品种的5个多态蛋白位点进行了遗传检测,得出了Hb、ALb、T_f,Pa及P_(tf-1)在各品种中的表现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并分别通过欧氏、标准遗传距离计算,利用类平均和最短距离法,将我国9个黄牛品种分为3类:延边牛、蒙古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型为主;海南牛、温岭高峰牛为一类,是以瘤牛型为主;晋南、平陆、郏县、峨边和南阳黄牛为一类,是以欧系牛、瘤牛、巴厘牛混血的中间型牛为主。  相似文献   

17.
昭通黄牛遗传资源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全面掌握昭通黄牛资源状况,做好该品种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方法]调查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管理委员会<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技术手册>技术规范执行,采用普查,实地走访、观察、抽样测定,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等方式,了解产区概况、品种来源与发展方向、外貌特征、体尺体重、生产性能、饲养方式、繁殖性能等,并进行综合评定.[结果]昭通黄牛具有体质健壮、肉质良好、抗旱耐湿、耐粗抗病、性情温顺、适应性强、行动敏捷、产肉性能好、皮板质量优良等特点,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外引牛冻精开展肉用杂交面的扩大,纯种数量逐年减少,产区各地都在强行对昭通黄牛公牛实行阉割,致使该品种正以地区级的规模被取代.[结论]昭通黄牛属于南方黄牛,是云南黄牛的三个地方类群之一,屠宰率和净肉率高于本省的其他品种牛,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和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同时与瘤牛发源息息相关,有特殊的起源地位,选育、保种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云南文山牛群体Y染色体遗传结构与血统来源,以期为该黄牛品种的资源保护与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本研究采用PCR扩增和生物信息学方法,对55头文山牛Y-SNPs(UTY19和ZFY10)和Y-STRs(INRA189和BM861)遗传多样性进行系统研究。[结果] 55头文山牛均属于瘤牛Y3单倍型组,结合Y-SNPs和Y-STRs分型结果,发现文山牛中存在Y3-88-156和Y3-90-156两种Y染色体单倍型,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1684±0.0636。[结论] 云南文山牛只有瘤牛父系起源,其遗传血统稳定,纯合度高。  相似文献   

19.
平武黄牛遗传资源现状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平武黄牛的进化分析四川平武地处大巴山区,农户素有养殖耕牛的传统习惯,平武黄牛的养殖记载可追溯到唐朝。平武黄牛Y染色体和瘤牛的Y染色体形态一致,表明平武黄牛的遗传物质来源于瘤牛。研究表明,平武黄牛与秦川牛、宣汉牛在Hb、Tf基因及基因型频率比较中可见,三种牛各自的优势基因及基因型是不同的,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说明平武黄牛在四川西北深丘经过长期人工和自然的封闭选择,形成了独特的遗传性能。由于交通闭塞、技术落后,农户长期采用本品种之间的自然交配方式和优胜劣汰的选留方式,确保了  相似文献   

20.
台州小体黄牛,也叫山地黄牛,含有较多的瘤牛血液,属亚热带瘤牛的一个品族(Bos indicus),是我区人民经过长期的精心饲养和选育而逐渐形成的一个地方小体黄牛品种,是群众喜欢饲养的主要牛种之一,饲养也极为普遍,1973年底全区存栏达68,350头。由于该品种体型矮小,体质结实,耐热抗寒,耐粗省料,爬坡能力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