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广谱抗菌药物,具有杀菌活性强、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在兽医临床上应用广泛,其在畜产品中残留也日趋严重。作者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人工抗原合成、抗体制备以及近年来报道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免疫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2.
利用遗传编码非天然氨基酸技术(Uaa Tech)制备了带有荧光氨基酸(7-羟基香豆素-4-基)-乙基甘氨酸(7HC)的重组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x-7HC。以该新型荧光检测物为基础建立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法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阿莫西林、氯唑西林、苯唑西林、双氯西林、头孢噻呋、头孢喹肟、头孢洛宁、头孢唑啉、头孢哌酮、头孢匹林和头孢乙腈的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49~2.44 ng/m L,均达到欧盟最低残留限量(MRL)标准,原奶中添加回收率为78%~102%,成品奶中添加回收率为76%~112%。该新型荧光检测物具有捕获分析物和产生检测信号的双重功能,简化了分析过程,实现了小分子物质的非竞争性免疫分析,是兽药残留检测方法的有益扩充。  相似文献   

3.
农业部于2003年1月22日发布第236号公告,发布12个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之九: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微生物法。 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微生物法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用标准曲线法进行定量,以青霉素酶法进行判定。 4.2 试剂和材料 以下所用试剂,除特别注明者  相似文献   

4.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常用于畜牧业预防及控制动物感染性疾病。由于使用方法不当或不遵守休药期规定等原因,造成动物源食品中该类抗生素残留超标,给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因此需严格控制其在动物源食品中的残留。作者就目前常用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兽药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微生物检测法、理化检测法及免疫分析法等作一简单介绍,分析各种方法的利弊,以期为动物源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20世纪40年代,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青霉素的研制和应用,开创了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疾病的光辉时代。但细菌的耐药性也因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而变得日益普遍,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最主要的耐药机制是产生β-内酰胺酶,破坏β-内酰胺环使抗生素失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制应用,恢复了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有效性,使β-内酰胺类抗生素得以继续发挥其在临床上强大的治疗作用。本文主要综述了β-内酰抑制剂的作用机制及其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的抗菌活性,以及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概况。为有效地应用β-内酰胺类抗生素控制耐药菌感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通过验证β-内酰胺类抗生素快速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假阳性率、假阴性率等三个质量参数,证明此类试纸条的检测阈值与检测限一致,没有假阴性结果出现,假阳性率在国家规定范围内.说明该试纸条具有可靠性,并且能快速、方便地检测牛奶中的抗生素残留,验证牛奶质量,保证检测结果有效由此证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试纸条可用于牛奶中12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检测.  相似文献   

7.
农业部于 2 0 0 3年 1月 2 2日发布第 2 3 6号公告 ,发布 1 2个动物性食品中兽药残留检测方法。方法之十二 :动物性食品中青霉素类抗生素残留检测方法———微生物法。  相似文献   

8.
猪链球菌是一种人畜共患病病原菌, 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日趋严重.本文从其耐药现状、耐药分子机制、耐药菌株的常用实验室检测方法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为预防治疗猪链球菌病与研制新型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概述了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控制现状,提出了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即:加快兽药残留的立法,健全监控体系;养殖企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及自然畜产品名牌?鸦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研究和引进.  相似文献   

10.
动物性产品中“瘦肉精”残留的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综述了“瘦肉精”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指出简易检验法、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质谱法(CG-MS)、毛细管区带电泳法(CE)和免疫分析技术(IA)是目前国内外用于检测CLB的常用方法,但都不是十分理想,新兴的滴金免疫技术(DIGFA)和生物传感器技术(BS)由于其明显的技术优越性,必将成为CLB检测技术的新宠儿。  相似文献   

11.
概述了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控制现状,提出了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即:加快兽药残留的立法,健全监控体系;养殖企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及自然畜产品名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研究和引进。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青霉素G、青霉素V、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氨苄)残留检测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样品经水和乙腈提取后,用正己烷去除脂肪,再用C18固相萃取柱净化,浓缩定容后,供超高效液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色谱条件:Waters BEH C18色谱柱(50mm×2.1mm,1.7μm);流动相1mL/L甲酸水和乙腈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40℃;进样量为10μL;流速为0.3 mL/min。质谱条件:电喷雾正离子(ESI+)模式电离,多反应监测(MRM)模式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在5μg/L~500μg/L的基质匹配标准溶液内7种β-内酰胺类药物均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样品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检出限(LOD)均为1ng/g,定量下限(LOQ)均为2ng/g;7种β-内酰胺类药物的平均回收率为80%~108%,相对标准偏差(RSD)小于10%。本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生鲜牛羊肉中7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为检测牛羊肉中β内酰胺类药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β-内酰胺类药物是自然界发现最早、应用最广泛的一类广谱抗生素.在奶牛养殖业中普遍存在,对治疗奶牛乳房炎、子宫内膜炎、口蹄疫、酮病、蹄病、牛流行热等有良好疗效.随着饲养规模的扩大和饲养密度的增加,一些养殖户对β-内酰胺类药物的过度使用造成多重药物耐药、残留蓄积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文章从应用现状、作用机理、残留危害以及检...  相似文献   

14.
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内蒙古畜牧科学》2003,24(6):34-36
概述了动物性产品中药物残留的危害及控制现状,提出了药物残留的控制措施,即:加快兽药残留莳立法,健全监控体系;养殖企业要大力发展绿色畜牧业,建立生物安全体系;开发中药饲料添加剂及自然畜产品名牌;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药物残留分析方法的技术研究和引进。  相似文献   

15.
贾涛 《中国乳业》2014,(12):53-57
β-内酰胺类药物主要有青霉素G、青霉素V、阿莫西林、羧苄西林、氨苄西林、苯唑西林、氯唑西林、萘夫西林、头孢喹肟、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唑啉和头孢哌酮13种药物。牛奶中β-内酰胺类药物经乙腈提取,正己烷脱脂后,经C18净化小柱净化,取适量上清液过0.22μm滤膜后,供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测定。经试验,浓度为5、10、50、100、200和500 ng/m L的基质匹配系列混合标准溶液,离心过滤后上机测定。以特征离子质量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标准溶液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13种β-内酰胺类药物在5-500 n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0。牛奶在2-5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本方法的回收率为70%-120%;批内、批间RSD均小于20%。检测限为1μg/kg,定量限为2μg/kg。  相似文献   

16.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杀菌活性强、毒性低、适应症广及临床疗效好的优点。由于此类抗生素品种繁多,新品种占的比重很大,本文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作用特点进行了归纳,涉及不同品种的作用机制、配伍禁忌与不良反应,以便于养殖生产中应用这类药物时科学选择。  相似文献   

17.
《养猪》2008,(4)
1992年,加拿大和欧洲地区分离的所有猪链球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吩敏感。  相似文献   

18.
抗菌药是一类抑制或杀灭病原微生物的药物,是在致病菌、感染机体和药物性能及作用三者之间相互制约关系下不断发展的。其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医学及兽医学上使用最早、用量最大的一类抗生素。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概述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是指分子中含有β-内酰胺环的抗生素。 1929年,青霉素 (penicillin,pc)被作为第一个β-内酰胺类抗生素应用于临床。 1945年,头孢菌素 C(cephalos porine c,cs)被发现。 pc及 cs的结构中,均含有β-内酰胺环,因此它们成为β-内酰胺类类的代表药物。二十世纪的六、七十年代,分别发展了以…  相似文献   

19.
旨在揭示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可能存在细胞壁增厚的耐药机制。2016-2018年间,采集宁夏地区部分奶牛养殖场临床及亚临床型乳腺炎的乳样,通过显色培养基鉴别、镜检及PCR方法,分离鉴定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细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了解本地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率及多重耐药情况;通过qRT-PCR方法检测细胞壁增厚相关的pbpB、murG、glmU、atlR基因转录丰度,并结合透射电镜进行形态观察,以确定增厚及发生原因。结果显示,分离鉴定出261株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其中包括9株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率,其中氨苄西林为79.69%,青霉素为78.54%。多重耐药情况是以3、7和8重耐药的菌株居多;其中1株耐药种数达14种之多。qRT-PCR结果表明,4种相关基因的转录丰度均极显著上调(P<0.001或P<0.01)。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甲氧西林敏感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JY21菌株的细胞壁在64和128 μg·mL-1的青霉素浓度下,较对照组均极显著增厚(P<0.001),并可见细胞壁表面粗糙,有结节状凸起;但药物浓度从64 μg·mL-1升高至128 μg·mL-1细胞壁不再显著增厚(P>0.05)。MRSA WLD10菌株细胞壁未出现明显增厚(P>0.05)。综上所述,本地区牛乳源金黄色葡萄球菌针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存在细胞壁增厚的耐药机制;增厚的原因主要是肽聚糖的过度合成及细胞自溶的减少。与MSSA JY21菌株相比,细胞壁增厚并非MRSA WLD10重要的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20.
酶联免疫法在测定牛奶残留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星 《北京奶牛》2001,(1):13-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