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介绍了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珙桐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播种育苗技术,并对其在黄山树木园引种28a的表现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开花期延后的原因,提出了在华东地区珙桐引种驯化必需采取的一系列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3.
珙桐的天然分布和人工引种分析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珙桐(Davidiainvolucrata)是我国特有单型植物,世界著名观赏树种,其天然分布只在我国西南山地,北纬27°1'~31°7',东经98°6'~111°1'的范围内。我国西南诸省地形复杂,气候多样,珙桐在这一地区从700m以下的低山沟谷到2000~3000多米的云贵高原都有分布,但其分布方式是不连续和零星状的,珙桐分布区的环境条件差异大,很多地区与郑州和北京气候土壤条件也有相似之处,所以被广泛地引种栽培。国内外引种最北部达北纬39°54'(北京)和55°以北(哥本哈根),分布高度从南部山地的700~1400m降至50m以下(郑州、北京和哥本哈根),土壤条件也从原产地的酸性土壤(pH4.5~6。5)到碱性土镶(pH6.5~8.4).所以珙桐是一个适应性强、生态幅度宽的树种,在园林绿化中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5.
珍稀植物珙桐引种栽培现状及园林应用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是我国特有单型属植物,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本文阐述了珙桐的生态分布和引种栽培现状,探讨了珙桐在园林绿化中的功能与应用形式,其在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具有巨大的潜力,并提出了其在引种栽培中要克服的关键问题,以期为该树种的开发与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7.
8.
从外植体种类、无菌体系的建立、培养基及激素选择、生根方法等方面综述了珙桐组织培养研究进展,并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10.
11.
珙桐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弄清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探讨了种子休眠萌发机理.用人工低温冷冻或GA+6-BA处理,可使层积2年尚未萌发的种子70%左右在半月内迅速萌发出苗,缩短休眠期约1年.经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5%的插条可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12.
珙桐繁殖的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珙桐种子繁殖和扦插繁殖的生物学特性研究,弄清了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在于种胚形态后熟和生理后熟,探讨了种子休眠萌发机理,用人工低温冷冻或GA+6-BA处理,可使层积2年尚未萌发的种子70%左右在半月内迅速萌发出苗,缩短休眠期约1年,经不同处理的扦插试验,5%的插条可生根成苗。 相似文献
13.
14.
15.
珙桐生理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珙桐是我国特有珍稀保护物种,在植物系统发育和地史变迁研究上有很高的学术地位,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介绍了珙桐的天然分布环境、生物学特性、群落特征等,从生态学、遗传学、生理学角度综述了珙桐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应加强珙桐生理生态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对镇雄县袁家湾珙桐市级自然保护区进行实地考察,笔者认为保护区内的国家一类保护树种珙桐(Davidia involucrate Baillon.)物种资源目前的保护形式存在一定隐患,就此提出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对保护珙桐这一珍稀物种资源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代茶树的地理分布与贡茶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马湘泳一、中国茶树的起源地在川东鄂西中国是茶树的起源地,但起源地的论证各异,有“云南西双版纳中心说”、“川滇黔毗邻山区说”等。作者认为是“川东鄂西是我国茶树的起源地”。据上古传说,我国茶的发现和利用,... 相似文献
19.
珙桐营养器官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对我国珍稀特产树种珙桐叶、茎、根器官进行了解决学研究,发现其叶为两面叶,气孔平列型,仅分布于下表皮,栅栏组织发达。茎的皮层和髓生活薄壁细胞丰富,次生木质部导管散生,导管端壁具校状复穿孔。根的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根、茎、叶薄壁组织细胞中均有丰富的结晶体,部分细胞壁出现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20.
红松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文章考证了天然红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及红松林在世界上的地理分布。红松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东部、俄罗斯远东南部及朝鲜半岛,日本岛的四国及本州也有零散分布。整个分布区的北界在52°N(俄罗斯);南界在33°50′N(日本);东界在140°20′E(俄罗斯);西北界在49°28′N,126°40′E(中国);西南界在41°20′N,124°E(中国)。红松林的分布以中国东北东部为中心,北到51°N(俄罗斯),南至39°N(朝鲜半岛),森林面积约50万km~2。红松林由南向北随着纬度的递增表现出组成的分异;且随着纬度的递增,红松林垂直分布的海拔高度逐渐下降。人为因素的干扰是导致红松分布范围逐渐缩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