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不同梗死面积的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1例)和对照组(84例),每组并按责任病灶的梗死面积大小分为3个亚组:A组(大面积脑梗死)、B组(中等面积脑梗死)和C组(小面积梗死,包括腔隙性脑梗死)。两组均给予抗血小板、脑保护、调控血压、神经康复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同时给予尤瑞克林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用7~14d。分别于入院后第2天(治疗前)和第7~14天(治疗后)抽查患者的Fn水平。观察人尿激肽原酶对不同梗死灶面积脑梗死急性期Fn的影响。结果对照组的3个亚组患者的血浆Fn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大面积及中等面积梗死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浆Fn水平较治疗前及对照组同亚期显著降低(均P〈0.05);而治疗组的小面积脑梗死组患者的血浆Fn水平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尤瑞克林能降低大、中等面积梗死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的Fn水平,提示尤瑞克林可能通过影响血浆Fn间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方法 2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药物分为尤瑞克林组(110例)与对照组(104例),两组患者均按病情再分为轻、中、重3型,追踪治疗7 d的效果及治疗费用,并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3.6%vs 62.5%,P〉0.05);但尤瑞克林组中型患者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79.7%vs 61.8%,P〈0.05)。尤瑞克林组轻、中、重3型的成本效果比分别为137.58、150.54、544.74,对照组则分别为104.72、140.54、444.44。结论尤瑞克林能有效改善急性轻、中型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尤其对急性中型脑梗死患者能取得较优的成本-效果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对脑卒中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67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进行康复治疗,时间为6个月;对照组患者未进行系统的康复治疗,只是在医生的嘱咐下自行锻炼,或由家属帮助其进行锻炼。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低于对照组[(13.13±7.22)vs(16.25±8.30)],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MBI)和运动功能评分(FMA)则高于对照组[(60.08±20.10)vs(44.65±18.41),(59.50±23.16)vs(43.34±20.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系统的物理疗法联合作业疗法能够明显促进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以及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运动疗法配合声、电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Ⅰ组应用早期给予神经促进技术及声、电联合治疗,Ⅱ组应用声与电联合治疗,Ⅲ组单纯应用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功能性步行能力分级(FAC),简式Fug—Meyer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8周后,各组指标均有明显变化: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Ⅰ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Ⅱ,Ⅲ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Ⅰ,Ⅱ明显优于Ⅲ组.结论早期神经促进技术配合声、电联合治疗能明显提高和促进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亚低温处理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恢复期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重型颅脑损伤后患者 96例 (GCS评分为 5~ 8分 ) ,其中常规治疗组 4 6例给予脱水、激素、抗炎、止血等常规治疗 ,有手术指征者行开颅减压术 ;亚低温治疗组 5 0例除上述治疗外均于患者入院时或手术后即刻采用亚低温治疗 3~ 14 d,在应用冬眠药物的同时 ,配合全身物理降温。于颅脑损伤后 6、9个月应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颅脑损伤早期亚低温治疗组的 GCS评分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5 ) ;自尊、住房、收入与消费、生活环境等因子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亚低温治疗组在生活质量的其他方面的评分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 (P<0 .0 1)。结论 :对颅脑损伤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亚低温疗法对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将 180例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 88例 )和对照组 ( 92例 ) ,治疗前两组各项指标均具可比性。治疗组在常规治疗 (脱水、吸氧、脑保护剂等 ,脑梗死尚予抗凝或降纤 ,大量脑出血尚予颅穿抽血 )的基础上 ,给予降温床降温 ,使体温降至 3 2~ 3 6℃之间 ;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存活 84例 ,死亡 4例 ;对照组存活 79例 ,死亡 13例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 8周后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出血软化灶、梗死软化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高度显著性 [( 14 .2± 4.4)分vs ( 2 3 .1± 5 .2 )分 ;( 10 .3± 6.5 )mLvs ( 2 8.0± 6.8)mL ;( 18.8± 7.5 )mLvs ( 2 8.4± 9.3 )mL ,P值均 <0 .0 1)。结论 :亚低温治疗伴高热的重症脑卒中疗效显著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联合电话随访对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将9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于住院期给予高血压常规治疗和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于出院后实施电话随访继续对患者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相关知识达标率、生活方式良好率及遵医嘱状况良好率分别为85.4%、79.2%和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31.3%、35.4%和33.3%(均P〈0.01);观察组的血压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在实施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于出院后继续予以电话随访可有效提高治疗的依从性,控制血压和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对于脑梗死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和运动障碍的疗效。方法 14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71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联合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针灸治疗。分别采用斯堪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SS)、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Barthel指数(MBI)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运动功能、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结果治疗后,联合组和对照组患者SSS、FMA、GQOLI-74以及MBI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且联合组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联合康复训练能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和运动障碍,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抗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CPn)治疗脑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将脑梗死90例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常规治疗配合抗肺炎衣原体,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结果:治疗前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CPn阳性率,神经功能缺损积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P〈0.05或0.01)。结论:抗肺炎衣原体治疗脑梗死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丹红注射液对脑梗死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脑梗死患者13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7例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68例给予丹红注射液+西医常规治疗。治疗14d后比较两组血脂水平变化、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神经功能评分。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总胆固醇水平分别为(5.11±0.90)mmol/L和(6.23±1.00)mmol/L,甘油三酯水平分别为(1.73±0.49)mmol/L和(2.42±0.51)mmol/L,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分别为(0.78±0.06)mmol/L和(0.56±0.05)mmol/L,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DNS评分分别为(8.7±3.3)分和(16.4±2.4)分,ADL评分分别为(74.1±7.4)分和(56.8±7.6)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血脂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8例脑梗死患者分为康复组(74例)和对照组(74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给予脑梗死常规治疗,改善脑微循环、保护脑细胞、治疗并发症及康复训练,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高压氧(hyperbaricoxygen,HBO)治疗,3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进行评分,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ADL。结果康复组ADL量表有显著性改善(x2=4.16,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护理管理对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影响。方法 112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6例。两组治疗方案相同,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组在此基础上开展护理管理。对比两组的医院感染发生率、控制率和住院时间。结果干预组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17.86%vs39.29%),控制率高于对照组(80.00%vs 36.36%),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发生感染与未发生感染的平均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的短(P〈0.05)。结论护理管理在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的医院感染控制有重要意义,有助于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高其控制率,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抗焦虑抑郁药物联合埃索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的疗效。方法经质子泵抑制剂(PPI)治疗无效的108例NER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A(41例)、治疗组B(35例)。对照组给予埃索美拉唑胶囊口服;在对照组基础上治疗组A加用氟哌塞顿美利曲辛片,治疗组B则加用疏肝解郁胶囊,均治疗4周。比较3组患者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的改变和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反流、烧心及胸骨后疼痛症状积分均明显减少,且以治疗组A、B更为明显(P〈0.01)。治疗组A、B的有效率分别为90.2%、88.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6%(P〈0.01或0.05),治疗组A、B间的有效率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ERD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可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的效果。方法84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10mg,每日1次,总疗程2a。所有患者出院后均定期随诊2a。全部患者统一在治疗前及治疗2a后进行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的检测及比较,并观察2a内脑梗死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血脂水平、颈动脉内膜一中层厚度、新斑块发生率及脑梗死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缺血性脑梗死的再发率,对预防缺血性脑梗死再发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依达拉奉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37例)和常规治疗组(35例),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组在常规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不作任何治疗。检测对照组以及另外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后3、7、15 d血清NSE、MMP-9、SOD的水平。结果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治疗前血清NSE、MMP-9、SO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7、15 d,两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同一时点,依达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患者血清NSE、MMP-9、SOD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结论血清NSE、MMP-9、SOD水平变化与急性脑梗死的病情发生发展有重要关系;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能够提高SOD的活性,以清除自由基及降低MMP-9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莫西沙星联合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06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5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予以莫西沙星治疗,并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治疗,比较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CD3+、CD4+、CD8+水平及疗效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莫西沙星与纤维支气管镜药物灌注联合治疗耐多药肺结核患者,可有效改善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脱水降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维脑路通等治疗;治疗组34例,给予脱水降低颅内压、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加用丹参(冻干)粉针静脉滴注,均连用15 d。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Hc=6.033,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较治疗前降低,且低于同期的对照组(均P〈0.01)。结论丹参(冻干)粉针治疗脑梗死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浮针疗法组、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浮针疗法组以膝关节周围患肌为针刺靶点,采用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常规针刺组采用以局部经穴、阿是穴为主的常规针灸疗法,配合生物灯照射治疗。于治疗前后,采集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并于治疗结束时及1月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WOM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2)浮针疗法组治疗后的VAS评分、治疗后及随访1个月的WOMAC评分均较常规针刺组减少得更明显(P<0.05);(3)6次治疗结束时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80%(P>0.05),浮针疗法组愈显率为66.7%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26.7%(P<0.01);(4)治疗结束1月后随访,浮针疗法组愈显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36.7%和76.7%,均明显高于常规针刺组的13.3%和46.7%(P<0.05)。结论 浮针结合再灌注活动能有效缓解膝骨关节炎疼痛、功能障碍,疗效确切,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将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克林澳和丹红注射液。治疗15d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变化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下降(P〈0.01或0.05),且以治疗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值显著下降(P〈0.01)。结论克林澳联合丹红注射液可显著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性,降低血液黏度,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及微创术联合亚低温脑保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3组;常规治疗组54例.行内科保守治疗;微创治疗组53例.在内科治疗的同时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治疗组56例.行微创治疗加亚低温治疗。比较3组患者之间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3组治疗效果和3组治疗后3个月随访Barthel指数。结果,联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9.28%,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治疗3个月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亦高于微创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亚低温具有脑保护功能,加快神经功能恢复。微创术和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