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78例首发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早期康复护理组39例(简称康复组)和神经内科常规护理组39例(简称对照组) ;用洼田氏咽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为观察标准,两组患者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此外,康复组施行了以早期强化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结果:按洼田氏饮水试验,治疗前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障碍程度之比,差异无显著性(P>0 .0 5 ) ;训练4周后,康复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 5 )。按藤岛一郎吞咽障碍疗效评价标准,康复组训练4周后基本痊愈、明显好转、好转、无效的例数分别为2 5、9、3、2例,对照组则分别为15、10、9、5例,康复组的吞咽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H c=6 .32 3,P<0 .0 5 )。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吞咽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运用效果。方法脑卒中后患者9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使用常规3段式康复护理干预策略;在对照组基础上,干预组进行超早期的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短期康复效果、康复后躯体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之间的差异。结果 (1)康复干预1个月后,干预组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积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2)干预组的短期康复效果优于对照组(Hc=4.547,P〈0.05);(3)干预组患者髋关节活动度、膝关节活动度和AD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4)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语言能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和心理健康水平五项评价得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康复护理超早期干预能够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过程中起到积极作用,其不仅可以提高康复效果,还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2例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9%vs 23.5%,P〈0.01);满意度高于对照组(92.1%vs 74.5%,P〈0.05)。结论对老年重症脑出血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病情,减少并发症,提高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康复干预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动力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2月至2011年10月本院收治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8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6h开始实施康复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第1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分别为(46.57±6.05)h和(68.25±6.47)h,均早于对照组的(57.24±5.25)h和(86.23±4.20)h(t值分别为8.48、14.87,均P〈0.01);观察组术后腹胀腹痛、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的发生率均低于与对照组(P〈0.01或0.05)。结论术后早期进行康复干预,有利于提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表(Gugging Swallowing Screen,GUSS)对脑卒中患者进行吞咽功能评估并给予吞咽干预及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运用GUSS评估脑梗死患者,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吞咽干预和康复护理。结果:59例中存在吞咽障碍者36例,占61%。经过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出院前GUSS评估,20分者48例,15~19分者9例,10~14分者2例,无肺炎、营养不良等并发症导致的死亡病例。结论:床边GUSS评估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医护人员依据患者吞咽障碍程度进行个性化、循序渐进的康复治疗及护理干预,降低误吸、营养不良等风险发生,对预后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康复期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3个月.干预组在常规的药物治疗及康复护理训练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即在患者康复早期、中期、晚期给予不同的心理支持、心理疏导等方法.采用独立功能评定量表(FIM及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两组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康复疗效.结果 经过3个月的康复护理及心理干预,干预组的FIM和FMA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康复疗效比较,干预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Hc=3.8642,P<0.05).结论 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增强患者生活信心,更好地恢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阶段性康复锻炼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患者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3月在本科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康复锻炼方法,干预组则进行4个不同阶段的功能锻炼指导。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并发症方面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第6个月Harris评分结果显示,除畸形项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干预组患者的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项目及Harris评分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1)。干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vs 20.0%,P〈0.05)。结论对人工全髋置换术后患者实施阶段性康复功能锻炼,能减少并发症发生,增加患肢关节活动度及肌力,最大程度地恢复肢体日常动作的协调性,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术前呼吸训练护理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呼吸的影响。方法将82例接受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呼吸训练组(干预组)和非呼吸训练组(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手术前后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频率(Rf)等参数和其它呼吸功能指标。结果术后干预组的PaO2、SaO2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aCO2和Rf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干预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4.23±1.58)vs(6.91±2.46)h,P〈0.01)。结论术前呼吸训练能有效帮助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压氧结合现代康复干预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的影响。方法将105例早期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7例)与对照组(48例),对照组患者予高压氧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早期康复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结果治疗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有28例(占49.1%),而对照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恢复有12例(占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恢复的有效率分别为89.5%、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压氧结合康复干预对早期脑梗死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改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重建术后膝关节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术治疗的膝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6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入选患者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对比2组患者术后4周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使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系统对2组患者总体疗效进行评估。结果干预前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术后4周时2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关节活动度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VAS评分、膝关节围度及关节活动度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2组LYSHOL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干预后6个月及术后1年时2组LYSHOLM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5),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可促进关节镜下行膝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腹腔镜下行胃肠道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根据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制定护理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下床活动、恢复自理能力所需时间、住院天数以及并发症发生例数等。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2.0%vs 16.0%,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生活自理能力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胃肠道围手术期的患者,可加速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对宫颈癌手术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60例宫颈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宫颈癌手术常规护理;干预组增加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进行评定.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患者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得分均较对照组增高,而疲乏、疼痛和恶心呕吐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 对宫颈癌术后患者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配合渐进性放松训练联合刺激控制疗法,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针刺舌三针结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针刺舌三针配合颞三针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针刺治疗,两组均给予基本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疗程2周,观察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的等级变化,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分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93.33%,优于对照组73.34%(P<0.05)。结论 在基本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治疗基础上,综合运用舌三针结合颞三针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能提高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综合干预对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影响。方法 218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05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113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综合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期间DVT的发生率及程度。结果研究组DVT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8.6%vs 35.2%,P〈0.01),且研究组发生DVT的血栓栓塞程度亦较对照组轻(Hc=3.85,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后采用综合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DVT的机率,并减轻血栓栓塞的程度,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对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12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60例,比较吞咽生物理疗仪常规操作方法与改进后操作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4周后,康复组有效率88.3%,对照组7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改进吞咽生物理疗仪操作方法后更有利于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重塑吞咽功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前瞻性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将10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及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按脑卒中常规护理,对照组一旦发生吞咽障碍即给予综合治疗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患者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清楚、神经系统症状不再进展后48h即予前瞻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6% vs 20.0%,P<0.01)。结论前瞻性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恢复,降低其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在宫颈癌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6例,围术期分别给予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和常规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使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入组时及出院时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下床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出院时SDS、S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围术期应用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干预,可有效纠正患者不良心理情绪,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综合干预预防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 320例全身麻醉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综合干预组,每组16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综合干预组采用综合干预.比较两组全麻术后发生躁动的发生率、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320例全麻术后患者术后发生躁动108例.发生躁动原因的前3位依次是伤口疼痛、留置导尿管不适和不能耐受气管导管.综合干预组的躁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 vs 60.0%),且躁动评分低于对照组(均P<0.01).综合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1% (P<0.01).结论 综合干预可减少全麻术后患者躁动的发生,降低其躁动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艾滋病患者抗病毒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将本院门诊抗病毒治疗的40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干预组给予全程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仅给予一般的治疗指导,治疗1a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依从性调查及对两组完全遵医患者的外周血进行CD4T淋巴细胞检测,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干预组+接受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CD4T淋巴细胞比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同时期干+预组的CD4T淋巴细胞计数比对照组的明显升高(P〈0.01),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个体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减轻艾滋病患者焦虑恐惧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肢体康复训练以及术后护理对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近1年来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整体护理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肢体功能、神经缺损恢复情况以及负性情绪评分。结果:观察组采用整体护理和早期肢体康复训练后,其临床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5.0%),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缺损恢复状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护理及早期肢体康复训练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偏瘫患者,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患肢功能和神经缺损情况,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广泛推广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