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条纹单胞锈菌(Uromyces striatus)是引起苜蓿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的萌发生理条件,试验以苜蓿病株刮取的锈病越冬夏孢子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浮载剂、温度、光照和pH值对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苜蓿锈病越冬夏孢子萌发的最适浮载剂是苜蓿叶片浸出液,萌发率为2.19%;夏孢子在5~25℃均可萌发,最容易萌发温度为15℃,萌发率可达7.69%;光照抑制夏孢子萌发;偏酸性环境可促进夏孢子萌发,最适pH值为6。  相似文献   

2.
一种杨树锈病病原菌的形态学与分子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天津武清区杨树锈病病原菌进行形态学和分子技术鉴定。结果表明,该菌为落叶松杨栅锈菌(Melampsora larici-populina),其夏孢子黄色,长椭圆形或矩圆形,大小(29.0~44.0)μm×(11.8~24.8)μm,平均大小35.2μm×18.4μm(n=50);基部刺细密较大,顶部刺稀疏较小;夏孢子萌发可生成多个芽管;r DNA-ITS序列长度为663 bp。  相似文献   

3.
豇豆单胞锈菌是引起红小豆锈病的病原菌。为了明确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的萌发条件,以红小豆锈病菌ZXL01菌株为材料,研究了培养方法、温度、光照、储存条件和储存时间对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最适红小豆锈病菌夏孢子萌发的培养方法为水琼脂平板法,夏孢子在水琼脂上2 h即开始萌发,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萌发率逐渐升高,6 h后萌发率趋于稳定,萌发率为75.0%。夏孢子在15~25℃均可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0℃。光照可明显抑制夏孢子萌发。夏孢子在4℃条件下储存360 d后已基本丧失萌发能力,而夏孢子在-20℃条件下储存360 d时仍可保持萌发活力。  相似文献   

4.
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锈病是辽宁东部山区穿山龙生产上新流行的重要病害。对穿山龙锈病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表明,引起该病的病原菌为薯蓣柄锈菌(Puccinia dioscoreae Kom.)。该菌夏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10~20℃,适宜萌发pH值为6~8,夏孢子萌发速度慢且萌发率较低,加入糖源能促进夏孢子萌发;冬孢子抗逆性较强,可在田间病残体上越冬。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玉米普通锈病在新疆自然的生境条件下,个体发育中各个孢子世代的生物表现型及其初侵染源形式.[方法]采集玉米普通锈病孢子,分析夏孢子和冬孢子存活能力,并将病原菌接种于玉米上观察发病情况.[结果]菌初侵染时期和整个夏季所生成夏孢子堆的生物特性,只是为病原在寄生生活周期内营扩大再侵染的繁殖用.夏孢子的萌发和侵染的适宜温度为10.8~29℃,最适温度为14.9~22.4℃,温度在10℃ 以下萌发终止.玉米收割后,夏孢子在寄主基质上可残生时间约在55 d以内,至11月26日检验其活性时,发现许多夏孢子体内的颗粒体已消耗殆尽,形成透明的空腔,有的则失去光泽,呈现淡灰褐色,丧失了发芽能力,鉴此看出该病夏孢子抗逆性很差,不能逾越新疆漫长严酷的寒冬.研究还发现,临秋时节,玉米病体上出现一种深锈褐色的休眠夏孢子堆的菌态,此菌态有强劲抗逆性的特异功能,在持续2个多月零下20~24℃ 的寒冬期后,仍具有正常的萌发力和对寄主侵染的致病毒性.[结论]在新疆的冬季,玉米普通锈病是以休眠夏孢子堆作为越冬世代,而且是玉米在生产中感染锈病唯一的初次感染源.该病冬孢子世代在新疆的侵染生活史上并无实质性的病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玉米弯孢菌叶斑病菌的存活和致病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材料与方法1.1病原菌越冬存活与分生孢子萌发病原菌采自河北省地区玉米病株上,经分离、纯化后PDA斜面保存;孢子萌发检测:将保存与斜面上的病原菌分别置于室内外不同场所和不同时间处理后,自培养基上洗下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滴于凹形载玻片上,25℃或不同温度培养,24h后镜检孢子萌发率。1.2病原菌致病力分化病原菌采自河北省不同玉米产区玉米病株,分离纯化后经PDA扩繁,与接种前制成浓度为1.5×108个·L-1的孢子悬浮液;玉米品种:黄早四,Mo17,冀53号。1.3试验方法和玉米资源抗病性鉴定将3个玉米自交系播种于…  相似文献   

7.
红松松针锈病是黑龙江省伊春林区普遍发生的病害,主要为害15年以下的幼树,病原菌是凤毛菊鞘锈菌。松针锈病不能至死幼苗,但降低幼苗的生长率。病原菌是转主寄生的,性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红松针叶上,夏孢子和锈孢子寄生于凤毛菊叶背面。当年冬孢子萌发产生的担孢子是红松的初侵染源。在林中锈孢子的放散期是5月中旬至6月中旬,6月上旬为放散期盛期。各种孢子的萌发温度:锈孢子10℃—27℃,最适温度25℃,夏孢子20℃—30℃,最适温度22℃,担孢子10℃—25℃,最适温度20℃。早春是病害防治适宜时机,最好的药剂是不硫合剂,其次是代森铵,退菌铵。  相似文献   

8.
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宏观、微观性状观察和超微结构研究,证实云南省华山松疱锈病病原菌如前人所报道,是茶生柱锈菌(CronartiumribicolaFischer).其5种类型的孢子形态和大小与东北红松疱锈病病原和四川华山松疱锈病病原基本一致.但扫描电镜下,其锈孢子、夏孢子表面纹饰与二者有别.人工交互接种已确认在云南省洱源县和东川市两大华山松疱锈病区,病原菌的转主寄主是冰川茶子,病原菌属茶生技锈菌的茶子专化型(Cronartiumribicolaf.sp.ribicoal).四川的转主狭萼茶子在云南不能感病,与冰川茶子同在洱源县华山松林下和林缘生长的尖叶茶子也不感病.华山松疱锈菌转主寄主在云南的确定和其专化性的差异,属首次报道.锈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得知,成熟锈孢子的萌发率较未成熟锈孢子高2~3倍,但总的萌发率偏低,一般不超过10%.4~36℃锈孢子均可萌发,最适温度20℃左右,芽管在20~28℃生长较好;相对湿度>35%孢子才能萌发,又以90%~100%RH萌发率为高;光暗交替有利于萌发;营养条件的作用不明显,但对芽管伸长生长影响较大,又以茶子没汁最为有利.  相似文献   

9.
甘蔗锈病是危害甘蔗叶片的主要病害。对在广西北海蔗区发现的甘蔗锈病病原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条件和浓度为1.5%的葡萄糖可促进该病菌夏孢子萌发;较适宜萌发温度范围为20~25℃,最适宜温度是25℃;在相对湿度为80%以上的条件下,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宜的萌发湿度是100%+水滴,萌发率达28.3%;在pH值4.0~11.1范围内,夏孢子均能萌发,最适合萌发的pH值是7.0;常规条件下,夏孢子的存活期最长达120d。防治对策着重在于选种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  相似文献   

10.
高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6):14412-14413
[目的]研究山楂叶悬钩子锈病冬孢子的生物学特性。[方法]采用玻片萌发法。[结果]多孢锈菌属灰色多孢锈菌冬孢子萌发温度为0~36℃,22.5℃为最适萌发温度;在清水中即可萌发且萌发率较高,对C、N源要求不高;pH值范围为4~12时均可萌发;光暗交替利于孢子萌发;孢子密度越小萌发率越高;36℃为冬孢子致死温度。[结论]为锈病病原菌的其他孢子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引起新疆伊犁橡胶草锈病的病原菌种类,为该病的有效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柯赫氏法则,分离田间橡胶草锈病病原并接种健康橡胶草以验证其致病性,采用显微镜观察橡胶草锈菌夏孢子形态,应用真菌通用引物NL1/NL4和锈菌通用引物ITS5-u/ITS4rust分别对锈菌的28S rDNA和ITS基因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通过ITS序列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该菌种属地位。【结果】田间病样分离获得的锈菌可侵染健康株并且发病症状与田间症状一致。橡胶草锈菌夏孢子近球形、椭圆形或卵圆形,大小为(24~32 × 21~26) μm,淡黄色至栗褐色,有刺,单胞,壁厚为1~2.5 μm。新疆伊犁橡胶草锈菌与山柳菊柄锈菌最为接近,其序列同源性达到了99.06%。【结论】引起新疆伊犁橡胶草锈病的病原菌为山柳菊柄锈菌。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玉米南方锈病病原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目的】针对近年频繁暴发的玉米南方锈病,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明确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菌的遗传相似性,为研究该病害流行与发生规律和抗病育种提供信息。【方法】利用18对多态性ISSR引物对2011和2012年采集自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72个菌株进行扩增,分析种群的遗传结构与特征。【结果】在相似系数0.81水平上,72个菌株被划为2群5亚群10组,亚群间表现出年度与地域的一定差异;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菌株群体间存在较高的遗传变异;遗传相似性和遗传距离分析揭示山东与安徽、福建与浙江群体分别具有相对较高的相似性,而海南群体与其它群体遗传距离最远;不同地区病菌群体间缺乏基因交流,遗传相关性较低。【结论】引起中国不同地区玉米南方锈病的多堆柄锈菌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变异;病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初步证明,各地病菌无法在当地完成周年侵染循环;海南三亚冬季发生的玉米南方锈病不是中国其它地区病害的初侵染源,广东和广西等华南地区的玉米锈病也不是黄淮夏玉米区病害的初侵染源,中国大陆地区和海南岛的玉米南方锈病的初侵染源可能来自于中国大陆以外的其它地区。  相似文献   

13.
Southern corn rust(SCR) caused by 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and maize stalk rot caused by Pythium inflatum Matthews(MSR-2) are two destructive diseases of maize(Zea mays L.) in China.Our previous studies indicated that maize inbred line Qi319 is highly resistant to SCR but susceptible to MSR-2,while inbred line 1145 is highly resistant to MSR-2 but susceptible to SCR.The SCR resistant gene(RppQ) in Qi319 and MSR-2 resistant gene(Rpi1) in 1145 have been mapped on chromosome 10 and 4 respectively.In this resea...  相似文献   

14.
The Rp1 gene of maize determines resistance to the leaf rust pathogen Puccinia sorghi. X-ray treatment of heterozygous (Rp1 Oy/rp1 oy) maize embryos generated seedlings with yellow sectors lacking. Rp1. Yellow sectored seedlings inoculated with rust spores gave rust pustule formation in yellow (Rp1-lacking) sectors and hypersensitive resistance in green tissues, thereby demonstrating that the Rp1 gene product is cellautonomous in its action. In cases where the hypersensitive reaction was initiated in green (Rp1) tissue next to a yellow sector,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appeared to be propagated poorly, if at all, through Rp1-lacking cells.  相似文献   

15.
在无鉴别寄主体系的现状下,为研究不同地区的玉米南方锈菌Puccinia polysora Underw. 的相对寄生适合度(relative parasitic fitness)和致病性,以及不同玉米品种对其抗性水平,本试验以采自海南三亚、广东河源、广西河池、广西桂林、湖南邵东、云南玉溪6 个地区的可能存在致病性分化的同种玉米南方锈菌为研究对象,将其分别接种到28 个玉米品种上,分析其病情指数和相对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抗病性最高的玉米品种为登海605,致病性最强的菌株来源于广西河池;不同来源的玉米南方锈菌在同一玉米品种上的相对寄生适合度存在较大差异;相同来源的菌株在不同玉米品种间相对寄生适合度之间也存在显著差异;玉米南方锈菌存在致病性分化。本研究可为抗玉米南方锈病品种选育及玉米南方锈菌致病类型与生理小种鉴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采用玉米锈病田间系统调查方法和杀菌剂药效试验方法,分别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抽丝期、籽粒形成期进行药剂处理,调查分析玉米锈病发生危害程度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药1次处理、施药2次处理、施药3次处理、施药4次处理、清水对照处理在玉米蜡熟期锈病的病情指数分别为28.0、23.3、22.9、17.9、31.0,发病等级分别为2.6级、2.1级、2.1级、1.6级、2.8级,产量分别为12 157.5、12 183.0、12 196.5、12 234.0、11 041.5 kg/hm2。施药1次、2次、3次、4次分别可以挽回产量10.1%、10.3%、10.5%、10.8%。玉米籽粒形成期药剂处理1次是最经济有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方法,籽粒形成期是玉米锈病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7.
玉米锈病是一种玉米上常见的气传病害,在中国华南、西南、华北、东北、华东以及西北地区均有发生。其主要侵染玉米叶片,严重时也可侵染玉米果穗、苞叶乃至雄花;在发病中度的田块,可减产10%~20%,感病较重的则可达到50%以上,部分地块甚至绝收,对中国部分玉米产区造成严重影响。应从玉米锈病的抗病机制方面进行研究,引进国外抗玉米锈病的种植资源,筛选抗原,并进行种质资源创新,培育抗病性和丰产性俱佳的玉米新品种,形成以选育抗病品种为核心,以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助的综合防治体系,减轻玉米锈病给生产造成的损失。  相似文献   

18.
影响桑赤锈病初次发病率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17年历史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得出,影响春季桑赤锈病初次发病率的极显著因素有:上年夏季发病率(r=0.7717**)、上年秋季发病率(r=0.7184**)、上年秋季桑树长势(r=0.6998**)、上年夏季降雨量(r=0.6712**);显著因素有:夏季温度(-0.5029*)影响初次发病率从气象条件上分析有上年夏季高温干旱和秋季干旱;首次提出了秋季桑赤锈的发生程度与来年春季初次发病有极显著相关性。解释了2005年春桑赤锈病初次发病率较低和桑赤锈病初发病的病芽集中在桑枝中上部的现象,并对传统桑赤锈病防治模式提出了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9.
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致病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用已获得的2个大麦条锈菌菌株 Q1、 Q2,分别在小麦已知基因系、部分小麦和大麦生产品种上进行了苗期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大麦条锈病菌株 Q1、 Q2为小麦专化型, Q1较 Q2具有更强的致病性和更宽的毒性范围.Q1、 Q2分别对46个小麦生产品种及抗源品种中的32个和29个有致病作用,仅对极少数大麦品种有致病作用,致病特点与小麦条锈菌新菌系贵22-9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适宜临夏回族自治州小麦条锈病流行及越夏的条件,指出该区域小麦条锈病流行及越夏的特点为:流行为害时期长;突发性强,发生范围广;夏孢子存活期长,越夏菌源量大 ;生理小种类型多,新的生理小种出现频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