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2年5月30日,在山西医学院内腐败的兔、狗尸体附近采得一些蝇蛹,单个置于玻瓶中,结果有6个瓶内羽化出寄生蜂51头,其中最多的一瓶有蜂16头。出蜂孔位于蛹背面第3~4节处,孔径约1毫米,呈不规则圆形,边缘不整齐。经鉴定,蝇蛹为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寄生蜂为一种原蚜茧蜂Archaphidus sp.。原蚜茧蜂一般寄生于蚜虫,尚未见寄生于蝇蛹的报告。  相似文献   

2.
黑青小蜂寄生于丝光绿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2年7月在室内兔尸上采得的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Meigen)幼虫(在实验室内化蛹)中培养出黑青小蜂Dibrachys cavus Walker,被寄生蛹5头,共得蜂20头。羽化孔多在蛹的两端。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宿主蝇种、蜂蛹比例和蝇蛹日龄对丽蝇蛹集金小蜂寄生率及产子蜂量的影响。该蜂在家蝇、丝光绿蝇、巨尾阿丽蝇和红尾粪麻蝇蛹中的寄生率分别为:85%、92%、76%和14%。蜂蛹最适比例为:1:2.5~5。该蜂可产子蜂于1~7日龄的巨尾阿丽蝇蛹,以1~2日龄蝇蛹产子量最高。  相似文献   

4.
丽蝇蛹集金小蜂在山西的寄主范围及其发生季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丽蝇蛹集金小蜂 Nasonia vitripennis(Walker)是寄生于常见蝇类的一种金小蜂,世界性分布,对重要的医学蝇类,如家蝇、绿蝇及麻蝇等虫口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Legner 1967,Rutz 1980a)。了解该蜂的寄主范围及其季节活动有助于对该蜂的培养、释放、保护和利用。作者自1980年发现该蜂寄生于丝光绿蝇幼虫(薛瑞德1982)以来,  相似文献   

5.
寄生于丝光绿蝇的一种金小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是常见的丽蝇科昆虫,可传播数种肠道传染病及引起人体蝇蛆病,与人类关系较为密切。1980年在研究蝇类中,发现一种金小蜂Nasonia sp.寄生于丝光绿蝇的蛹内,使之不能羽化。 1981年6月,在山西医学院动物室腐败兔尸体周围的泥土中挖取蝇蛹15头,在室内  相似文献   

6.
东方实蝇蛹俑小蜂在山西可从4种蝇蛹内羽化出,每只蝇蛹羽化出一头蜂。成蜂6月出现,11月底消失,7~9月较多。主要活动于畜禽养殖场等堆粪场所。适宜宿主为家蝇、厩腐蝇与丝光绿蝇的1~2日龄蛹。该蜂以触角寻找宿主、辨别日龄。在20~25℃、RH80~90%、10小时光照条件下,完成一代需18~20天。雄蜂寿命4~15天;雌蜂10~20天。雌雄比为1.3~2:1。防治蝇蛹试验表阴:蜂蛹比例为1:5时,家蝇的死亡率为71%、厩腐蝇为94.4%、丝光绿蝇为99.9%、大头金蝇为53.3%。每头雌蜂可灭蝇蛹10~30头。  相似文献   

7.
从南昌地区13种植物的潜叶蝇中,共采到17种寄生蜂。它们均寄生豌豆潜叶蝇的幼虫和蛹,田间自然寄生率第一代平均为13.24%、第二代4.36%,第三代25.65%。在各种寄生蜂中,以潜蝇茧蜂、潜蝇姬小蜂、绿凹面姬小蜂和凹面姬小蜂4种为优势种,占寄生蜂总数的91.9%。除潜蝇姬小蜂外,其它3种6月份以后转株寄生于马蒿、扁豆、萝卜等上的潜叶蝇,秋末冬初又返回豌豆、油菜田间产卵寄生,无明显越冬滞育现象。  相似文献   

8.
在室内研究了3种橘小实蝇幼虫寄生蜂切割潜蝇茧蜂、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的竞争关系。结果表明,当寄生蜂数量相同时,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与长尾全裂茧蜂共同寄生橘小实蝇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占绝对优势,分别为13.5%、13.1%。寄生蜂数量不同且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数量为长尾全裂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9.7%、18.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11.3%、9.7%,差异显著。当寄生蜂数量不同且长尾全裂茧蜂是切割潜蝇茧蜂或凡氏费氏茧蜂的2倍时,长尾全裂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均为19.4%,而切割潜蝇茧蜂和凡氏费氏茧蜂的单头平均寄生率分别为7.6%、8.8%,差异显著。长尾全裂茧蜂的寄生率均显著高于其他2种蜂,长尾全裂茧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9.
在温室条件下,就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寄生作用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其功能反应和干扰反应数学模型。结果表明: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寄主幼虫密度的制约,其功能反应模型为Na=0.4918TN0/1 0.011N0,甘蓝潜蝇茧蜂处理每头美洲斑潜蝇幼虫的时间是0.022d,瞬时攻击率为0.4918,每头雌成虫在1d内的最大理论寄生量为22.35头。甘蓝潜蝇茧蜂对美洲斑潜蝇幼虫的寄生作用受自身密度制约的影响,其干扰反应模型为:a=00946P-0.2835。  相似文献   

10.
布氏潜蝇茧蜂是橘小实蝇等多种实蝇害虫的重要寄生性天敌。为满足生物防治所需的大量虫源,常常需要对分批饲养的布氏潜蝇茧蜂蛹进行贮藏备用。因此,本文研究了贮藏温度及贮藏时间对不同蛹龄布氏潜蝇茧蜂羽化的影响,基于此,进一步研究了4个低温贮藏处理对羽化成虫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贮藏温度、时间、蛹龄及其交互作用对布氏潜蝇茧蜂的羽化率具有显著影响,仅9日龄蛹在13℃下贮藏10 d及15 d后对其羽化率无显著影响,分别为73.10%及68.31%。此外,进一步研究表明上述两种冷藏处理对布氏潜蝇茧蜂羽化成虫的干重、飞行能力、寿命、繁殖子代数及生命表参数不产生任何负面影响。本研究对优化布氏潜蝇茧蜂的低温贮藏技术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是浆果类水果的果实害虫之一,对葡萄果实为害严重。毛锤角细蜂Trichopria drosophilae是黑腹果蝇的蛹寄生蜂之一。本文在温度26℃、相对湿度50%、光周期14L:10D的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毛锤角细蜂对不同日龄黑腹果蝇蛹的选择性。结果表明:毛锤角细蜂可寄生黑腹果蝇各日龄的蛹,但偏爱寄生预蛹。在寄主预蛹时,毛锤角细蜂的出蜂量、寄生率和选择系数分别为14.00头、35%和0.13,均显著高于1~3日龄蛹;不同日龄的黑腹果蝇蛹对毛锤角细蜂后代发育历期和雌蜂比没有显著影响。综上所述,黑腹果蝇的预蛹是毛锤角细蜂寄生的最佳时期。以黑腹果蝇为寄主时,研究毛锤角细蜂的寄生规律对于黑腹果蝇及其他果蝇的生物防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检疫性斑潜蝇寄生天敌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95年发现检疫性斑潜蝇以来,迅速蔓延至全省9个地州市。随着斑潜蝇的发生,其天敌数量随之上升。1996年一些地区在室内饲育南美斑潜蝇时,发现一种蛹寄生蜂,经专家鉴定为潜蝇茧蜂(Opius spp.),为摸清天敌种类和寄生率,在有关县进行饲育,结果发现全省斑潜蝇的寄生天敌资源丰富,种类多,寄生率高。全省共寄30余批次天敌给中国农科院专家鉴定,目前已知种类4种,以潜蝇茧蜂为主,姬小蜂类为次。不同地区、不同作物、不同季节,寄生率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13.
丽蝇蛹集金小蜂Nasonia uitripennis是外栖性有害蝇类的重要天敌,可寄生于13种蝇蛹,对丽蝇科种类,尤其是绿蝇的虫口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该蜂的生物学特性与饲养技术,以发挥其防制蝇类的作用,作者于1984年对其某些行为学做了初步的研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南美斑潜蝇及其寄生蜂消长规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云南省南美斑潜蝇及其主要寄生蜂潜蝇姬小蜂和潜蝇茧蜂的种群消长规律进行了研究。南美斑潜蝇在昆明关上菜区于 4、7、10月出现 3个高峰。潜蝇姬小蜂在春季蚕豆上种群数量较高 ,是控制南美斑潜蝇的主要蜂种。潜蝇茧蜂在秋季大棚内种群数量较高 ,是控制大棚南美斑潜蝇的主要蜂种。这两种寄生蜂对作物寄主有明显的选择性 ,潜蝇姬小蜂在春季的蚕豆、豌豆和芹菜上种群数量较高 ,潜蝇茧蜂在秋季的莴笋上种群数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蝇蛹寄生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1) 已知蝇蛹寄生蜂种与寄主蝇种(世界上已知67种,中国已知约18种);(2) 主要蜂种的生态习性;(3) 蛹寄生蜂的培养与生产;(4) 自然界寄生情况与释放效果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实验室人工饲育的舍蝇(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蛹一度发现大量死亡,蛹内成蝇不能羽化,经观察这些蝇蛹体内有寄生蜂寄生,寄生率达80%以上,这是引致蝇蛹大批死亡的直接原因。上述蝇蛹的寄生蜂标本,经送请赵修复教授鉴定,认为是俑小蜂科(Spalangiidae)  相似文献   

17.
在温度26℃、RH70%、光周期L∶D=14h∶10h的条件下,研究了蝇蛹俑小蜂Spalangia endius Walker对桔小实蝇Bactrocera dorsalis(Hendel)蛹的寄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桔小实蝇蛹的密度变化对蝇蛹俑小蜂的寄生作用有很大影响,用功能反应HollingⅡ模型模拟,其模拟方程为Na=0.4473N0/(1+0.0142N0)。桔小实蝇蛹密度越高,被寄生的蛹量随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当蛹密度大于30头时,被寄生的蛹量增幅急剧变小而接近极限水平。通过该方程可明确单头雌成蜂在24h内最多寄生31.55头桔小实蝇蛹,其寄生1头蛹所需时间为0.76h;此外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自身密度对寄生有一定的干扰作用,其干扰作用通过Hassell-Varley模型拟合,方程为α=0.0621P-0.3062,表明蝇蛹俑小蜂雌成蜂的发现域随着自身密度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寄生蜂雌成蜂个体间的相互干扰效应降低了寄生效能。温湿度对蝇蛹俑小蜂成虫平均寿命的影响研究表明26℃、RH60%~70%为蝇蛹俑小蜂成虫存活的最佳温湿度。  相似文献   

18.
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和长尾潜蝇茧蜂(Diachasmimorpha longicaudata(Ashmead))是重要的橘小实蝇寄生蜂。本文通过扫描电镜对两种寄生蜂触角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比较,结果发现,两种寄生蜂的触角外观形态和所含感器大致相同,但由于两种寄生蜂分别寄生橘小实蝇不同的生育阶段,触角感器的形态和分布又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阿里山潜蝇茧蜂Fopius arisanus(Sonan)的老熟幼虫、不同日龄的蛹(1 d、5 d、9 d)以及不同日龄成蜂(1 d、7 d、14 d、21 d)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结果显示阿里山潜蝇茧蜂5 d龄蛹的过冷却和结结冰点最低,而老熟幼虫最高,且老熟幼虫的SCP、FP值变化幅度均最窄;不同日龄雌雄成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是7 d龄最低,21 d龄最高;相同日龄,雌蜂的过冷却点和结结冰点均低于雄蜂。  相似文献   

20.
绿眼赛茧蜂Zele chlorophthalmus(Spinola)是草地螟Loxostege sticticalis L.幼虫的重要寄生蜂。但目前国内外对其生物学特性及其发生与温度的关系还没有报道。为了阐明绿眼赛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并为其室内扩繁及田间保护利用提供试验依据,本文分别在17、21、25、29和33℃、相对湿度70%±5%、光周期16L:8D条件下,以草地螟3龄幼虫为寄主,研究了其寄生率和生长发育特征的变异,明确了其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以及在我国草地螟主要发生危害区的发生为害世代。结果表明,在17~29℃,绿眼赛茧蜂能与寄主建立寄生关系,并能完成发育。其中以21和25℃的寄生率最高(67.3%和60.0%),子代结茧率和羽化率最高(70%)并显著高于29和17℃的。另外,绿眼赛茧蜂的蛹(茧)重和成虫寿命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但在33℃,寄生率为0,不能与草地螟建立寄生关系;在17~25℃,卵-幼虫、预蛹-蛹及世代发育历期随温度的升高而缩短,但在29℃时,发育历期比25℃的有所延长。Logistic曲线和线性模型均可描述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但前者的决定系数(R2=0.935~0.971)比后者(R2=0.859~0.890)高,因而Logistic曲线能更好地反映绿眼赛茧蜂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卵-幼虫、预蛹-蛹以及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依次为8.7、9.9和10.8℃,完成发育所需的有效积温分别为176.0、189.6和331.8日·度。绿眼赛茧蜂在我国草地螟发生危害区可发生2~7代/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