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昌图县金家镇东关村3组刘姓养殖户,存栏育肥猪200余头,母猪30头,其中1头母猪3d前开始食欲较差,喜卧,不爱运动,手摸体温升高,养殖户自行注射了头孢、黄芪多糖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前来寻求诊治。1临床症状经询问,养殖户家其它育肥猪及母猪均无发病症状,目前状态良好,已将发病母猪紧急隔离至空圈。发病母猪处于空怀期,精神高度沉郁,被毛粗乱,皮肤发红,食欲基本废绝,体温不高,体表已出现大量明显的菱形疹块,指压不褪色,是  相似文献   

2.
通过采集宣威市某猪场发病突然、传播迅猛、死亡极快、体温升高到41.5~42.7℃,眼结膜潮红的疑似猪丹毒感染猪病料进行涂(触)片镜检、细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动物接种实验和对死亡动物进行病理剖检等综合诊断,确诊为急性败血型猪丹毒感染,针对性地采取相应防制措施,疫病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3.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以高热、皮肤上形成大小不一的紫红色肿块为主要临床特征。近些年,随着玉龙县九河乡猪养殖产业不断向前发展,猪丹毒的发病率呈现高发趋势,因为防控不及时给养殖者和本地区猪养殖产业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做好该种疾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笔者主要结合实际病例,就急性败血型猪丹毒的诊断和防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由于近年来猪场免疫抑制病的存在,以及对猪丹毒防控的不重视,猪丹毒在某些猪场重新出现。陕西省某养猪场发生一起疑似圆环病毒病的病例,使用干扰素和替米考星治疗后,效果不明显,在出现打火印猪丹毒临床症状后,猪场改用磺胺嘧啶和头孢噻呋钠治疗,疗效不明显。笔者接诊后,根据发病情况、主要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此病例为猪丹毒,通过药敏试验改用青霉素和阿莫西林治疗后,猪只停止死亡,猪群逐渐恢复健康。  相似文献   

5.
<正>猪丹毒俗称打火印,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近年来,奉化市偶见该病,2015年有零星散发,其中一例笔者对其进行全程跟踪,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猪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与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慢性)。上世纪猪丹毒曾是常见病之一,严重威胁养猪业。当时用常规的青霉素就能得到控制,而后疫苗诞生,该病对猪业影响越来越小。然而,随着养殖环境恶化,猪病呈多样化,猪丹毒发病率似乎有上  相似文献   

7.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皮肤疹块、慢性疣状心内膜炎及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该病呈世界性广泛分布,炎热潮湿季节多发,主要感染3~12月龄猪,发病率一般为10%~15%,严重时死亡率可达50%。近年来,该病在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福建等地均有发病的报道,这给猪场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1发病情况8月初,某规模化猪场哺乳舍内母  相似文献   

8.
2016年9月初,莆田市秀屿区某猪场育肥猪突然死亡,根据现场调查问诊、临床症状观察、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丹毒,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9.
<正>猪丹毒是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与剖检特征为高热,急性败血症(全身发绀),皮肤疹块(多见亚急性),慢性疣状心内膜炎,以及皮肤坏死和多发性非化脓性关节炎。1发病情况无极城东王某养猪场饲养80头母猪,25~100千克的猪310头,哺乳仔猪170头。从9月15号开始发病到20号,死亡母猪3头,育肥猪16头。共死亡19头,哺乳仔猪未发病。2发病过程主诉9月15号晚上喂猪时,有一头母猪不食,体温42℃,以为是感冒就打了一针。第二天早上喂猪时发现已经死亡,以为是打错药了没有引  相似文献   

10.
2022年5月中旬,莆田某小型规模化猪场的猪群发病,根据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诊断为猪丹毒,经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后,猪群整体健康状况逐渐好转,体温恢复正常,不再有新发病例。  相似文献   

11.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近年来该病在建宁县一些猪场时有发生,给生猪养殖场(户)造成一定经济损失。该文报道一例较典型的猪丹毒发病及诊治情况。  相似文献   

12.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或慢性经过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集约化、标准化猪场已很少见,但在一些饲养条件较差的猪场仍偶有发生一起以高热不退、皮肤红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经过本中心诊断确诊为猪丹毒,现将该病的诊治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猪丹毒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l生或慢性经过的人畜共患病。近年来,由于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广谱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典型的猪丹毒病例在规模化猪场已很少见,但在一些饲养条件较差的猪场仍偶有发生。2013年3月6日,固始县李店乡周圩村一家猪场发生一起以高热不退、皮肤红疹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14.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急性型多呈败血症症状、高热。亚急性型则表现在皮肤上,出现紫红色疹块。慢性型则主要表现为浆液性纤维素性关节炎和疣状,心内膜炎的症状。本病是威胁养猪业的重要传染病。现将某比较大的规模场的发病及诊治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高热性的人畜共患病。本文通过介绍一例猪丹毒的发病过程、主要症状和病变、诊断及治疗效果,为猪丹毒病诊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正>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17.
程浩 《中国畜牧业》2022,(19):115-116
<正>丹毒病又称“打火印”,是我国二类动物疫病,是由红斑丹毒丝状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猪是丹毒病的易感动物,也会感染鸡、鸭、鹅、牛、羊、马、火鸡、狗、鸽、麻雀、孔雀等畜禽,人也会通过伤口感染。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多种动物可携带丹毒杆菌,因此,无法实现猪丹毒病的彻底根除。猪丹毒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相似文献   

18.
<正>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临诊病型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皮肤型、慢性型。急性败血型表现为一头或多头病猪突然死亡,多数病猪有明显临诊症状,体温升至42℃以上,稽留,虚弱,行动困难,食欲减退,皮肤、浆膜出血;亚急性皮肤型多良性经过,皮肤形成界限明显的棱形或方形疹块,稍突出于皮肤表面,病初疹块充血,指压褪色,后期瘀血,压之不褪色,疹块发生后体温下降,病情减轻,疹块颜色逐渐消退,数日后可自行康复;慢性  相似文献   

19.
朱兵 《兽医导刊》2016,(13):48-48
正(一)主诉黄透理生猪养殖场养殖母猪34头,育肥猪70头,仔猪23头,自繁自养,最近,先是个别母猪不吃食,注射安乃近、青霉素后好转,刚出生的仔猪大部分不吃食、拉稀、发烧,经口服恩诺沙星,注射安乃近、青霉素不见明显效果,死亡率较高。(二)临床检查先观察育肥猪,粪便较干猪群中某一栏猪皮肤出现打火印,呈淡红色、紫色,有的黑紫色,以背部、胸腹侧为主,呈方形、菱形、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有的斑块指压褪  相似文献   

20.
猪丹毒病是由红斑丹毒丝菌(俗称猪丹毒杆菌)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俗称打火印。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的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非化脓性关节炎。猪丹毒多发生于夏秋湿热季节。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但以每年的3~12月龄猪最易感。1病原红斑丹毒丝菌属于丹毒丝菌属,是革兰氏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无芽孢、无荚膜。死猪的心血、肝、肾、脾等病料涂片上呈单个、成双或成丛排列,在白细胞内一般成丛存在,在慢性心内膜炎赘生物和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