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噻虫嗪是一种全新结构的第2代烟碱类高效低毒杀虫剂,对害虫具有胃毒、触杀及内吸活性,用于叶面喷雾及土壤灌根处理。其施药后迅速被内吸,并传导到植株各部位,对刺吸式害虫如蚜虫、飞虱、叶蝉、粉虱等有良好的防效。本文研究了玉米中噻虫嗪及噻虫胺的残留量检测方法,该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度和灵敏度高,符合残留分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控制棉蚜的危害,选用70%噻虫嗪内吸性种子处理杀虫剂随水滴灌施药,以叶面喷施啶虫脒作对照。结果表明,与常规叶面喷施啶虫脒相比,随水滴施70%噻虫嗪内吸性种子处理杀虫剂不仅防效好、药效长、对棉花安全,而且节约成本、利于保护天敌生物。建议在停止滴水前40 min施药,用药量以≥3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噻虫嗪和杀虫单对玉米蚜的防治效果,利用浸渍法,测定了噻虫嗪、杀虫单及其5种不同比例的混剂对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Fitch)]的室内毒力,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噻虫嗪与杀虫单混用防治玉米蚜具有明显的增效作用,其中,噻虫嗪与杀虫单有效成分含量比例为1∶1时共毒系数最高,效果最佳。田间防效试验结果显示,40%噻虫嗪·杀虫单悬浮剂施用剂量135~270 g/hm~2条件下对玉米蚜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对郑单958生长安全,因此,可用于玉米蚜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筛选防治西蓝花田桃蚜的有效药剂。【方法】采用浸虫浸叶法及田间喷雾法进行室内毒力及田间药效试验。【结果】17%氟吡呋喃酮SL对桃蚜最为敏感,而5%高效氯氟氰菊酯ME的敏感性最差,48 h的LC50分别为7.67和1 011.03 mg/L。供试药剂毒力大小低依次为氟吡呋喃酮>氟啶虫胺腈>阿维菌素>双丙环虫酯>噻虫嗪>虫螨腈>藜芦碱>吡虫啉>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噻虫胺>啶虫脒>溴氰虫酰胺>苦参碱>螺虫乙酯>氟啶虫酰胺>唑虫酰胺>乙基多杀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5种药剂不同浓度处理对西蓝花桃蚜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后7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的防效达70.10%~90.11%;药后14 d,各处理对西蓝花桃蚜防效为56.93%~82.55%。【结论】生产中可轮换使用氟啶虫胺腈和氟吡呋喃酮,以保证害虫对药剂的敏感性,减缓害虫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5.
明确21%噻虫嗪悬浮剂对麦长管蚜的防治效果,可为该药剂的大面积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2015年和2016年以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25.2 g a.i./hm~2为对照药剂,对21%噻虫嗪悬浮剂进行了防治麦长管蚜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施药后第1天、第3天和第7天,21%噻虫嗪悬浮剂18.9 g a.i./hm~2处理的防效均显著低于对照药剂,25.2 g a.i./hm~2处理的防效与对照药剂相当,而31.5 g a.i./hm~2处理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药剂。利用21%噻虫嗪悬浮剂防治麦长管蚜具有良好的速效性,持效期可长达7 d以上,且对小麦红蜘蛛有一定的兼治作用,对供试作物及试验区内的其他有益生物安全,是一种理想的可供选择的防治麦长管蚜药剂。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药方法防治大棚黄瓜温室白粉虱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3种施药方法:叶面喷雾、移栽前穴施药沙、移栽后药剂灌根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叶面喷雾的方法速效性好、击倒性强,喷药后3d防效高达96.06%;移栽后药剂灌根的方法防效高,施药后14d防效最高可达96.27%,持效期长,药效持续21d以上;移栽前穴施药沙的方法防效偏低。3种施药方法对黄瓜生长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5种供试杀虫剂拌种处理对棉花苗蚜防效和棉花苗期的安全性,以获得拌种处理防效优于吡虫啉的替代药剂。【方法】测定棉籽7 d室内发芽势和14 d田间出苗率,评价供试杀虫剂在供试剂量下(4.20 g/kg种子)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的安全性。田间拌种处理,评价5种杀虫剂对棉花苗蚜的防控效果和持效期,并与常规药剂喷雾防治棉花苗蚜进行比较,评价2种方法对防控棉花苗蚜的效果。【结果】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均与空白对照没有显著性差异,对棉花出苗和苗期生长安全;在棉花播种后至25 d内,各供试杀虫剂均能有效控制棉花苗蚜种群,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播种后32 d各药剂处理防效均开始快速下降,其中50%吡蚜酮WG和20%噻虫胺CF防效最高,但仅为59.43%和55.52%。播种后39d仅20%噻虫胺CF防效为51.09%,其余处理百株蚜量接近或者高于空白对照;5%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对棉花苗蚜喷雾防控作用仅可维持3 d左右,至药后7 d,需继续采用药剂喷雾处理。【结论】与喷雾处理相比,拌种处理可以更长效的保护棉花,以更好的减少苗蚜的危害。5种杀虫剂拌种处理中,20%噻虫胺CF和50%吡蚜酮WG拌种防治棉花苗蚜均表现出了较好的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植保无人机在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性能、效果和农药利用率以及飞防助剂对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等药剂,采用植保无人机施药的方式,开展水稻病虫害防治试验。[结果]在其他条件一致的情况下,加入飞防助剂的处理防效优于未加入的防效,加大药液量有助于提高防效,药剂减量飞防防效明显低于不减量使用的防效;水稻未发生药害现象。[结论]与人工喷雾相比,采用植保无人机防治有效地减少了药液用量,降低了用药成本,在水稻病虫害防治中具有良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证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混剂对吉林省玉米田玉米螟的药效及对玉米的安全性。[方法]按国家田间药效试验标准进行。[结果]不同施药方式对玉米螟的防效幅度相当,但不同剂量防治效果差异明显,随剂量升高防效增大,施用量在36.0~56.25 ga.i./hm2,防效幅度为38.8%~95.2%。[结论]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WG在玉米大喇叭口期兑水稀释后玉米茎叶喷雾,施用量36.0~48.0 ga.i./hm2;兑水量375.0 L/hm2;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GR可按1:50拌沙子,混匀后直接撒施,施用量45.0 ga.i./hm2~56.25 ga.i./hm2。  相似文献   

10.
试验结果表明,40%氰虫·啶虫脒悬浮剂防治稻纵卷叶螟每hm2药量450m L、600m L、750m L,施药后13 d控制卷苞和杀虫效果略差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的防效,表现为速效性一般;施药后24d控制卷叶率效果分别为78.5%、88.1%、91.4%,控害效果优于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的防效,表现为持效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试验研究了7种杀虫剂对大蒜种植田葱蓟马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乙基多杀菌素和噻虫嗪的防效明显优于其他药剂,虫螨腈防效较差。施药后14 d,7种参试药剂的防效为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吡丙醚>阿维菌素>高效氯氟氰菊酯>甲维盐>虫螨腈。  相似文献   

12.
应用25%噻虫嗪SC在水稻苗期以不同处理方式(灌根、叶面喷雾)、不同浓度(500~1500倍液)施用1次防治苗期稻蓟马、大田期稻飞虱,结果表明:该药剂对水稻苗期蓟马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苗前一次施药控制大田期稻飞虱效果一般。对提高秧苗素质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章守富 《安徽农业科学》2014,(11):3275+3277-3275,3277
[目的]筛选防治稻蓟马的有效药剂.[方法]开展了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防治稻蓟马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药后15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8.42%~ 99.20%,药后30 d,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各剂量处理对稻蓟马的防效为93.79% ~ 99.29,药后40d的杀虫防效为32.83% ~ 92.89%.[结论]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FS的适宜用量为96g/100kg.  相似文献   

14.
选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g/h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750g/hm2、15%阿维·三唑磷乳油1500mL/hm2防治二化螟,进行药效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g/hm2、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750g/hm2对二化螟有较好的防效,两者施药后14d防效分别为92.61%、90.46%,且对水稻生长安全,对其他有益生物未见药害。建议使用时,每公顷用40%氯虫苯甲酰胺·噻虫嗪水分散粒剂150g或63.1%杀单·苏云可湿性粉剂750g在二化螟卵孵盛期至2龄幼虫高峰期对水600kg于水稻叶面均匀喷雾。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20%呋虫胺SG(护瑞)对水稻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al)]的田间防效以及施用剂量,采用笼罩法进行稻苗叶面喷雾,调查药后2~7 d 20%呋虫胺可溶粒剂(SG)对褐飞虱的防效。结果表明,20%呋虫胺SG在施用制剂量为60~600 g/hm2时,其防效与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WG)60~120 g/hm2基本相当,优于50%吡蚜酮SG 300~600 g/hm2和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WP)300~600 g/hm2的防效。田间施用20%呋虫胺SG推荐剂量为60 g/hm2。  相似文献   

16.
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对小麦蚜虫的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30%高效氯氟氰菊酯·噻虫嗪悬浮剂3~4m L/667m2处理区药后1d、3d、7d、14d防效分别为74.78%~85.95%、90.85%~96.78%、98.70%~100.00%、98.14%~99.86%,与对照药剂的防效基本相当,持效期优于对照药剂2.5g/L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处理区。试验剂量对小麦安全。在小麦蚜虫始盛期,以商品量3~4m L/667m2(有效成分13.5~18g/hm2)叶面喷雾为宜对蚜虫有着很好的防效,且持效期长。宜在小麦蚜虫防治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几种杀虫剂对菜蚜和小菜蛾的防治效果及应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九生  王静 《山西农业科学》2012,40(10):1081-1084
菜蚜防治试验结果表明,60%吡蚜酮和70%吡蚜酮WG对甘蓝蚜虫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3~10 d的防效明显优于对照农药2.5%高效氯氟氰菊酯EW;与对照农药3%啶虫脒EC和10%吡虫啉WP相当;持效期长,是防治甘蓝蚜虫的理想药剂,推荐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为81~117,84~126 g/hm2,在菜蚜发生初盛期及时喷雾施药。小菜蛾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氯虫苯甲酰胺、茚虫威和氟虫双酰胺对小菜蛾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用药后2,5 d的防效分别达到85%和90%以上,用药后7 d仍维持在90%左右,与对照农药1.8%阿维菌素EC的防效相当。建议在生产上使用200 g/L氯虫苯甲酰胺SC,150 g/L茚虫威EC和20%氟虫双酰胺WG防治甘蓝小菜蛾,有效使用剂量分别以30~37.5,33.75~40.5,30~45 g/hm2为宜,在小菜蛾低龄幼虫初盛期及时喷雾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的防治效果,2013年以常用药剂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和5%高效氯氟氰菊酯微乳剂为药剂对照,在夏春秋甘蓝上测定了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2500倍液、2000倍液和1500倍液对温室白粉虱的田间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在试验剂量条件下,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对温室白粉虱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且持效期长,对温室白粉虱的天敌种类和数量以及甘蓝生长等均无不良影响。其中,施用1500倍液防效最好,试验期内的防效始终>药剂对照,施药后第7 d防效为86.97%;施用2000倍液防效次之,除施药后第1 d外,其他时段的防效均>药剂对照且与施用1500倍液防效差异不显著。生产上推荐25%噻虫胺&#183;高效氯氟氰菊酯微囊悬浮剂施用浓度为2000~1500倍液,折合有效成分用量为93.75~112.5 g/hm2。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杀虫剂毒力与其测定方法间的关系,选取蚕豆蚜为试验对象分别采用浸渍法、离体喷雾法和连续浸液法测定噻虫嗪和呋虫胺的毒力。结果表明,噻虫嗪浸渍法和连续浸液法对蚕豆蚜的毒力显著高于离体喷雾法;呋虫胺浸渍法对蚕豆蚜的毒力显著高于离体喷雾法和连续浸液法。由此可知,同种药剂不同测定方法与其毒力的表达结果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结果表明,70%噻虫嗪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1 g20 mL与种子直接混合搅拌包衣+1叶1心期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225 g/hm2兑水喷雾+移栽前2d用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90 g/hm2兑水喷雾+移栽后7d用48%毒死蜱乳油900 mL/hm2兑水喷雾+移栽后15 d用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900 mL/hm2兑水喷雾的施药方案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齐穗期防效达78.57%,收割前防效达64.86%,该施药方案持效期较长,药效明显.同时,对该病的媒介昆虫白背飞虱防效也较为显著,在本田期防治效果较为长久,能有效遏制病毒病的传播,是防治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较为理想的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