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对洛阳某蛋鸡场发生的以雏鸡腺胃发黑为剖检特征的病例进行调查,根据发病情况、病理剖检变化、细菌分离鉴定及病毒学实验室方法诊断,证实引起雏鸡腺胃发黑的病原为致病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高度敏感;对红霉素中度敏感;对链霉素、青霉素、恩诺沙星等产生耐药性。通过及时做出诊断,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使该病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对病例的诊断、病原分离鉴定及治疗过程进行介绍,为该病的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疑似鸡传染性腺胃炎病鸡的腺胃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后人工接种健康雏鸡,并进行了系统的动态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病例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其主要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显著肿大、出血,小肠充血、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黏膜充血、出血、炎性水肿和浅层坏死,小肠黏膜急性炎症变化,肝脏、肾脏等实质细胞变性以致局灶性坏死,胸腺及法氏囊等淋巴组织萎缩。从自然病例和人工感染病例腺胃中均可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因此,可以认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是鸡传染性腺胃炎的一种病原。  相似文献   

3.
通过微生态制剂、环丙沙星对雏鸡微生物菌群的影响 ,并对雏鸡消化道 6个部位 (嗉囔、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 )内容物的 8种细菌 (乳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棒状杆菌、大肠杆菌和梭菌 )进行了分离、计数。结果表明 ,微生态制剂能使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迅速建立 ,而环丙沙星则抑制雏鸡消化道正常菌群的形成。  相似文献   

4.
2014年江苏某肉鸡场暴发禽大肠杆菌病,从同一病死鸡个体不同部位分离到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为了解同一个体腺胃和心血分离株的致病性,经形态特性、生化试验和血清型鉴定,两分离株均符合O86的典型特征;人工感染显示,两分离株分别以108cfu/m L左胸气囊接种SPF鸡可导致不同程度致病性;病死鸡多个脏器组织可分离到细菌,且腺胃中腺胃分离株的载菌量高于心血分离株,其病理组织学变化涉及肝、脾、肺、肾和腺胃。说明APEC的致病性与其分离部位有一定的相关性,结果为相关禽大肠杆菌病的有效防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2015年6月河北某规模肉鸡场发生疫情,病死鸡为2周龄雏鸡,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喷嚏,排黄绿色稀便等症状。通过病理剖检、细菌分离鉴定、动物致病性试验、血清型鉴定、RT-PCR检测等实验室诊断方法对病原进行鉴别诊断。剖检濒死鸡可见"花斑肾",腺胃肿大,心包膜混浊,肝脏表面有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等;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肾脏、肝脏、心脏及肺脏等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和红细胞渗出;镜检组织抹片和分离细菌可见革兰氏阴性短杆菌,生化试验结果与大肠杆菌特性一致,且血清型鉴定为O_(78);该分离株对雏鸡有致病性,且对呋喃唑酮、头孢曲松等药物高度敏感;用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S1基因特异性引物的扩增结果为阳性。根据上述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结合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最终确诊该发病鸡群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继发大肠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6.
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疑似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病鸡的腺胃组织匀浆,经除菌处理,人工接种健康雏鸡,出现典型症状,继而死亡。对人工感染病例进行了系统的病理学观察。人工感染病例和自然病例的病理变化基本相同,其主要眼观病理变化为腺胃显著肿大、出血;主要组织学变化为腺胃粘膜充血、出血、炎性水肿和浅层坏死。从自然病例和人工发病病例腺胃中均可分离到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7.
1日龄雏鸡120只,随机分为6组,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后,对各组雏鸡7个部位(嗉囔、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消化道黏膜黏附的O78进行分离计数,研究禽致病性大肠杆菌在雏鸡消化道的分布,比较益生菌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78在不同雏鸡动物模型中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78主要定植在雏鸡的嗉囔、盲肠和直肠;抗生素处理组和非处理组在灌服益生菌后24、48、72、96h与对照纽相比,各消化道部位定植的O78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说明益生菌对禽致病性大肠杆菌O78。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未处理组的雏鸡消化道内黏附的O78菌数低于抗生素处理组,说明益生菌在抑制病原菌同时可促进消化道有益菌群的生长,从而防止致病菌的感染。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马龙深沟鸡的生长发育规律,探讨其各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量,试验选择马龙深沟鸡公、母雏鸡各50只,采用大体解剖学方法测定其1~10周龄肝脏、小肠和肌腺胃重量,运用Logistic模型对各指标进行生长曲线拟合。结果表明:马龙深沟鸡公、母鸡肝脏、小肠和肌腺胃均呈现非线性生长的特点,公鸡肝脏、小肠和肌腺胃的生长发育较母鸡晚,拐点周龄较母鸡晚1~2周,但拐点重量均高于母鸡。说明在调整马龙深沟鸡日粮组成时还需要考虑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广西分离株GX-YL5通过滴鼻点眼人工感染14日龄健康非免疫雏鸡,对接毒后1、3、5、7、10、14、21、28、35和42 d试验鸡的气管、肺脏、肾脏、胸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和肝脏等组织及泄殖腔棉拭子进行IBV的反转录巢式PCR检测,同时对接毒后不同时间的气管、肺脏、肾脏、胸腺、腺胃、法氏囊、脾脏和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表明接毒后的3~21 d,气管、肺脏、肾脏、胸腺、腺胃、盲肠扁桃体和肝脏的病毒检测均为阳性,接毒后42 d肾脏和气管检测结果仍为阳性;接毒后3~42 d泄殖腔棉拭子检测结果为阳性。组织病理学观察见到气管黏液,气管和细支气管纤毛脱落,炎症细胞浸润,肺充血,淋巴细胞浸润,肾脏间质性肾炎以及法氏囊水肿。研究结果表明,GX-YL5株对雏鸡具有广泛的组织嗜性,主要脏器带毒时间21 d或更长,泄殖腔排毒持续至少39 d。  相似文献   

10.
将枣庄地区分离到的腺胃型传支病毒与主要血清型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培养后灭活,按一定比例混合,加油佐剂乳化制成二联多价多乳剂来活苗,经检验合格后应用于生产,对腺胃型传支大肠杆菌病的预防保护率分别为96%,87%。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鸡腺胃糜烂病发病率较高,鸡腺胃糜烂症亦称腺胃腐蚀症、腺胃溃疡、黑色呕吐病、黑胃病,多发生于雏鸡,其特征是腺胃黏膜损伤,病变由轻度的表层腐烂到广泛的溃疡形成和出血,可造成大批死亡,对养禽业危害较大。  相似文献   

12.
在日本一家商品蛋蛋鸡场中,蛋用型雏鸡群出现了与输卵管炎有关的大肠杆菌病。该鸡群饲养到62周龄时,死亡率上升,至68周龄时达到0.89%。对4羽受感染的69周龄蛋鸡进行尸体解剖显示,病鸡出现了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生殖系统病变。对来自患病鸡的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假定毒药性基因分析表明,从1羽病鸡的肝脏、心脏和生殖道表面获得的分离株在遗传上与那些从输卵管腔内获得的分离株之间没有联系。从其他蛋鸡的肝脏、心脏和生殖道病变中分别收集到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发现表明,前一羽蛋鸡的输卵管炎很可能是由泄殖腔处的大肠杆菌上行感染引发的输卵管炎,而其余蛋鸡出现的输卵管炎可能只是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动物保健》2012,(9):68-68
问:鸡腺胃发黑,腺胃乳头出血,十二指肠内容物也发黑,肠道外表充满血丝。但是盲肠扁桃体、卵黄蒂、泄殖腔都正常。剪开十二指肠后流出来的东西像墨汁一样黑。请问这是怎么回事?是什么病?  相似文献   

14.
为确诊田东县某鸡场20日龄雏鸡发病死亡的原因,无菌采集病死鸡脾脏、肝脏组织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并进行药敏试验和致病性试验.结果:分离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在麦康凯培养基、伊红美蓝培养基上均出现与大肠杆菌一致的生长特征,生化试验鉴定均符合大肠杆菌的生化特性,致病性试验表现为较高的致病性,药敏试验显示该菌对安普霉素、丁胺卡...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研究日粮中添加外源性非特异卵黄抗体(IgY)对雏鸡生长性能及内脏器官发育的影响。选取同一批出雏、体重接近的1日龄罗曼褐公雏240只,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0.1%IgY,饲养期35 d。每周末称重,分别在1、3、5周龄从每个重复选取接近该重复平均体重的试验鸡2只,屠宰,测定其内脏器官的发育。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饲粮中添加IgY显著提高了1周龄和5周龄雏鸡体重(P0.05);显著提高了1周龄雏鸡肝脏重、肌胃重,3周龄雏鸡肌胃重、十二指肠长度及5周龄雏鸡肝脏重、腺胃重、空肠重、胸腺重(P0.05)。由此可知,雏鸡日粮中添加外源性非特异IgY可以促进雏鸡生长性能的提高并影响内脏器官发育。  相似文献   

16.
将卵黄吸收不全病死雏鸡的肝脏、卵黄囊直接涂片检菌和做细菌分离培养,20群40只雏鸡,有18群35只患有细菌感染,初步鉴定认为主要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和其它肠杆菌感染。证明,卵黄吸收不全雏鸡死亡与细菌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17.
雏鸡消化道主要正常菌群定植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本文采用稀滴种法对0~40日龄雏鸡消化道六个部位(嗉囊、腺胃、十二指肠、空肠、盲肠、直肠)内容物的八种细菌(乳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消化球菌、类杆菌、真杆菌、梭菌及大肠杆菌)进行分离、培养、鉴定、计数,从而获得这些部位主要正常菌群的生理植及其定植过程。通过统计学自理及数学模拟结果,分离的绝大部分细菌的定植过程符合Logiwtic模型。  相似文献   

18.
在日本一家商品蛋蛋鸡场中,蛋用型雏鸡群出现了与输卵管炎有关的大肠杆菌病。该鸡群饲养到62周龄时,死亡率上升.至68周龄时达到0.89%。对4羽受感染的69周龄蛋鸡进行尸体解剖显示,病鸡出现了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和生殖系统病变。对来自患病鸡的22株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的脉冲电场凝胶电泳Pulse—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假定毒药性基因分析表明,从1羽痛鸡的肝脏、心脏和生殖道表面获得的分离株在遗传上与那些从输卵管腔内获得的分离株之间没有联系。从其他蛋鸡的肝脏、心脏和生殖道病变中分别收集到的大肠杆菌分离株相互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些发现表明。前一羽蛋鸡的输卵管炎很可能是由泄殖腔处的大肠杆菌上行感染引发的输卵管炎,而其余蛋鸡出现的输卵管炎可能只是全身性感染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腺胃炎病原的分离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河北省某个体户蛋用种鸡场连续孵化出的7批海赛商品雏鸡共6万余只,在30-80日龄时发生一种以极度消瘦、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疾病。采集发病鸡的腺胃进行病原分离鉴定,从中分离出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将发病鸡的腺胃匀乳剂及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SPF鸡,结果用鸡腺胃匀尔剂接种的了与自然病鸡盯同的临床症状,而用第5代鸡胚分离物接种的鸡未能复制出胃肿大病例。取各接种绥鸡血清进行了17种相关病原抗体检测,结  相似文献   

20.
为了获得更多的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分离株并研究其生物学特性,试验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生的以腺胃肿大为特征的病死鸡中分离到1株具有冠状病毒特性的病毒,通过鸡胚传代、血凝性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动物回归试验对其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在SPF鸡胚上传至第5代开始出现死亡或典型的侏儒胚;病毒不能直接凝集鸡红细胞,经1%胰酶处理后表现出血凝活性,血凝效价达28;透射电镜下可见有囊膜和纤突,直径为80~120nm的病毒粒子,具有冠状病毒的典型形态特点;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经N基因特异性RT-PCR获得大小约438bp的目的片段;分离株病毒第5代尿囊液接种于14日龄SPF雏鸡,复制出与临床中相似的病理变化,同时从肿大的腺胃中能重新分离到该病毒。初步确定所分离病毒为腺胃型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