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灯台树(Bothrocaryum controversum)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的常见树种.对比研究了林下、林窗和旷地3个光环境下灯台树幼苗的光合特征参数、荧光参数及叶绿素含量,结果显示:旷地下灯台树幼苗具有较低的Chla、Fv/Fm,较高的ΦPSⅡ、QP、ETR、Chla/Chlb和Car/Chls,Amax明显升高,Rd虽然也升高,但幅度不大,且并无明显的光抑制发生.研究表明,灯台树幼苗在阳光充足的旷地环境中生长最好,并且能通过自身生理调节避免或减小高光强时植物光合机构的损伤.因此适合种植于光照充足的旷地和阳坡.  相似文献   

2.
该文提出了兴安落叶松鞘蛾防治指标通式和计算式,以及此害虫危害等级的划分及其等级指标值。认为防治指标值只有在林分密度或林龄影响到防治成本的情况下,不同林分才有不同防治指标且防治指标值和害虫危害指标与林分立地指数无关;害虫危害等级指标与经济因素无关。  相似文献   

3.
以4种不同光质(红光、蓝光、黄光、绿光)为光源(白光为对照),研究出苗后30 d和60 d的鱼腥草幼苗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对不同光质的响应。结果表明:与CK相比,黄光、蓝光、红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的叶片厚度及叶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而绿光处理下的却表现为降低;与30 d的幼苗相比,60 d幼苗的叶片厚度在蓝光处理下的增幅最大;蓝光处理下鱼腥草幼苗叶片的叶绿素a、叶绿素b和叶绿素总含量均表现最高,白光处理的次之,绿光处理的最小;在不同光质下,幼苗叶片的光合速率呈显著性差异;蓝光处理下的光合荧光参数(F0、Fm、qP和NPQ)均大于白光处理的,说明蓝光处理最有利于鱼腥草叶片结构和光合荧光特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4.
利用LI-6400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对兴安落叶松(larix gm elinii)1年生枝上针叶的光合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6月~9月份兴安落叶松针叶的净光合速率的日变化呈单峰曲线。8月2日的日均值最高,为1.23μmolCO2/m2.s,而6月13日的最低为0.20μmolCO2/m2.s。(2)6月~9月份兴安落叶松针叶的蒸腾速率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都呈单峰曲线型。6月~9月份的蒸腾速率的日均值呈上升趋势,9月1日的日均值最大,为1.59μmolH2O/m2.s,6月13日的最低为1.34μmolH2O/m2.s。这将为兴安落叶松光合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森林光环境是影响森林树种生长发育和完成正常更新过程的重要因子。为了探求光照变化对白桦幼苗的影响,本研究选择林下和林外2种森林光环境。[方法]通过测定白桦幼苗植株的高、地径、地径比、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调查白桦幼苗在形态特征上的光适应性,为白桦林更新、维护和恢复提供依据。[结果]结果表明林外环境的白桦幼苗较之林下环境的幼苗,其植株比叶面积,叶重比减小,但植株高度,地径,根生物量,茎生物量,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显著增加。经过两个生长季,处于林内的白桦幼苗植株根重比下降,茎重比升高,冠根比增大,而林外的白桦幼苗无明显的变化。[结论]白桦幼苗的形态响应和生物量分配响应较强,对不同的森林光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幼苗期喜光兼性耐阴,加之与辽东栎类似的光适应特征,白桦也可广泛用于华北山地林下更新造林作业。  相似文献   

6.
山栀子幼苗表型可塑性对不同光环境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遮荫设置5个光照强度(100%、52%、33%、15%和6%),研究不同光环境下山栀子幼苗形态、生物量积累及其分配,以及叶绿素含量和光合特性的响应。结果表明,随遮荫程度增加,叶长、叶宽和叶长/叶宽变化幅度较小,单株总叶面积显著减少,比叶面积则随光照有效性降低逐渐增大;叶绿素a、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遮荫处理(除33%相对光照处理)中显著增加,但叶绿素b含量和叶绿素a/b在不同光环境中没有显著差异;最大净光合速率、光饱和点、光补偿点也随光照有效性降低显著减小。山栀子叶、枝、干、根及总生物量均显著降低,但地上、地下生物量的分配格局并不随光环境的变化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山栀子叶性状(叶面积和光合参数)具有较高的表型可塑性,而结构性状(生物量分配)可塑性较低。适度遮荫(52%相对光照)不会显著影响山栀子幼苗的生长,这对今后山栀子的复合经营和栽培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细根是树木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主要器官,在陆地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能量流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人们已经理解了细根对碳和养分循环的重要性,但是对细根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响应和适应机制仍需深入探索。本文通过比较同一树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细根形态的可塑性以及不同树种细根形态上的差异,了解环境因子和外生菌根侵染对细根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以东北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多年冻土区(伊春冻土退化区、南翁河冻土退化敏感区、漠河永久冻土区)的优势树种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为研究对象,在植物生长季节采样,挖掘法获取完整根系,测定初级发育根(1、2级根)的细根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组织密度,等形态特征和外生菌根侵染率。结果土壤有效氮、土壤全碳以及生长季月均温是影响细根形态特征的主要因素。在伊春冻土退化区、南翁河冻土退化敏感区、漠河永久冻土区条件下,兴安落叶松细根形态差异均不显著(P > 0.05),外生菌根侵染率差异显著(P < 0.05);白桦细根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和外生菌根侵染率差异显著(P < 0.05),组织密度差异不显著(P > 0.05),白桦细根直径在南翁河冻土退化敏感区最小,而比根长和比表面积最大。兴安落叶松和白桦两树种之间细根形态特征和外生菌根侵染率存在较大差异(P < 0.05)。兴安落叶松和白桦菌根侵染率与细根直径显著正相关(r = 0.64,P < 0.01;r = 0.61,P < 0.01),与其他细根形态特征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土壤养分和生长季月均温是影响不同冻土区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细根形态的主要因素,兴安落叶松主要依赖外生菌根真菌适应环境变化,而白桦则是通过调整细根直径、比根长、比表面积以及外生菌根侵染率以响应环境空间异质性,外生菌根真菌的存在是兴安落叶松和白桦的重要替代性吸收策略。   相似文献   

8.
寒温带非生长季环境气象要素对兴安落叶松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2005.10.1~2006.4.30非生长季寒温带兴安落叶松原始林气象要素分析发现,在非生长季期间,兴安落叶松林的气温最低可达-40℃以下,大气湿度却能够始终保持在50%以上,最高可达90%以上;土壤温度的变化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在1月底到2月初土壤温度达到最低值,但也只有-12℃左右;原始林林内积雪从11月份初开始不断增加,最高达18 cm,到次年4月末基本融化。分析表明:在寒温带兴安落叶松森林生态系统中,低温、高湿、稳定的土壤温度和深厚的积雪可能是非生长季兴安落叶松获得生理需要所必需的水分和其它营养元素,以维持非生长季微弱得水分代谢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兴安落叶松在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能够良好生长的基本环境保证。这一分析,可以为研究兴安落叶松林生态系统的存在和发展提供基本的科学假设。  相似文献   

9.
不同强度火烧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可矿化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云敏  胡海清  孙龙  袁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4,(30):10708-10710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碳矿化率及矿化量的影响。[方法]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不同强度火烧迹地0~15 cm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及矿化量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在60 d的培养期内,不同月份不同强度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率均表现出随着时间延长呈现先降低后逐渐趋于稳定;土壤有机碳矿化速率整体表现为对照样地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度火烧样地>轻度火烧样地,但差异不显著;土壤碳矿化累计释放CO2-C总量表现为对照样地和重度火烧样地>中度火烧样地>轻度火烧样地,且差异显著,不同月份间土壤碳矿化累计释放CO2-C总量9月份高于5月份,且差异显著。[结论]为揭示兴安落叶松林下不同强度火烧对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比较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对于气候变暖响应是否存在差别,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地区中部和南部采集不同坡向兴安落叶松年轮样品,建立年表。结果表明:中部地区南坡、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在近几十年里随着温度升高树木年轮宽度指数变化不大;中部地区北坡年轮宽度指数近几十年总体呈现显著上升趋势,但是在不同时间段内显示出不同的变化规律,1960—1980年树木年轮指数显著上升,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增加3.57%,1980—2008年年轮宽度指数显著下降,年轮平均宽度指数减少0.89%。研究证实,大兴安岭中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存在差异,而大兴安岭南部地区南坡和北坡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11.
在旷地(相对光强100%)、林窗(18%~23%)、林下(3%~7%)3种自然光环境下,通过比较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种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和顶级种薄果猴欢喜(Sloanea leptocarpa)的幼苗生长、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探讨不同生态习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幼苗对光环境的适应及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在旷地环境,两种幼苗具有低的比茎长(SSL)、单位鲜重叶绿素(ChlM)、单位面积叶绿素(ChlA)、单位鲜重类胡萝卜素(CarM)和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以适应高光环境.与四川大头茶相比,薄果猴欢喜具有高的茎生物量比(SMR)、Car/Chl和低的SSL、叶生物量比LMR(p〈0.05);2)在林下环境,两种幼苗具有高的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比(LAR)、ChlM、ChlA、CarM和低的Chl a/b以适应低光环境.与四川大头茶相比,薄果猴欢喜具有更大的SLA,LAR,ChlM,ChlA,CarM和更低的Chl a/b(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种四川大头茶适应旷地光环境的能力略强于顶级种薄果猴欢喜,但适应林下的能力较差.两种幼苗对光适应能力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它们在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演替地位.  相似文献   

12.
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落叶松是我国重要的木材资源之一,兴安落叶松又作为我国主要木材来源对我国木材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为确保我国兴安落叶松人工林的正常生长,通过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中落叶松的胸径与单位面积蓄积量的测定,分析人工林的结构及人工林中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确定不同抚育强度对兴安落叶松人工林长势的影响,为兴安落叶人工林的生长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对不同光环境下桢楠幼树叶片主要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F0(最小荧光)、Fm(最大荧光)、F’m(光适应下的最大荧光)、Fv(可变荧光)、Fv/Fm(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m/F0(电子传递效率)和Fv/F0(PSⅡ潜在活性),从08:00—18:00均呈现下降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降后升的单谷型,最小值出现在12:00—14:00。在全光照(Ⅰ型)和90%光照(Ⅱ型)环境下,NP,Q(非光化学淬灭系数)日变化则呈现上升的趋势;而在60%~65%光照(Ⅲ型)和50%~55%光照(Ⅳ型)环境下,则呈现先升后降的单峰型,最大值出现在12:00—14:00。在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之间,除F0和NP,Q的日均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外,其他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无显著差异。在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之间,各项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均值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F0、Fm、F’m、Fv、Fv/Fm、Fm/F0、Fv/F0日均值都分别极显著(P<0.01)低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而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NP,Q日均值却极显著(P<0.01)高于Ⅲ型和Ⅳ型光环境下的对应值。由此可见,Ⅰ型和Ⅱ型光环境下的桢楠幼树叶片吸收的光能有更大比例用于热耗散而保护自身的光合机构。  相似文献   

14.
经实地勘查后布置燃烧床,以风速、表层可燃物含水率、现场温度、坡度为因素,温度变化、燃烧蔓延速度、火线强度为特性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风速对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具有明显影响,随着风速的增大,火蔓延速度与火线强度明显增加;表层含水率对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的影响较明显,随着表层含水率增加,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均降低;现场温度对最高温度有明显影响,随现场温度升高,最高温度增加;坡度对最高温度、火蔓延速度及火线强度均有影响,随坡度的增加,最高温度增加,火蔓延速度加快,火线强度加强;风速及表层含水率是影响剩余物燃烧的主要因素,当风速为5 m· s-1、表层含水率为10%时,影响剩余物燃烧的权重最大。  相似文献   

15.
在旷地(相对光强100%)、林窗(18%~23%)、林下(3%~7%)3种自然光环境下,通过比较缙云山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演替前期种四川大头茶(Gordonia acuminate)和顶级种薄果猴欢喜(Sloanea leptocarpa)的幼苗生长、生物量和光合色素含量,探讨不同生态习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树种幼苗对光环境的适应及响应的异同.结果表明:1)在旷地环境,两种幼苗具有低的比茎长(SSL)、单位鲜重叶绿素(ChlM)、单位面积叶绿素(ChlA)、单位鲜重类胡萝卜素(CarM)和高的类胡萝卜素/叶绿素(Car/Chl)以适应高光环境.与四川大头茶相比,薄果猴欢喜具有高的茎生物量比(SMR)、 Car/Chl和低的SSL、叶生物量比LMR(p<0.05); 2)在林下环境,两种幼苗具有高的比叶面积(SLA)、叶面积比(LAR)、 ChlM、 ChlA、 CarM和低的Chl a/b以适应低光环境.与四川大头茶相比,薄果猴欢喜具有更大的SLA,LAR,ChlM,ChlA,CarM和更低的Chl a/b(p<0.05).上述结果表明:早期种四川大头茶适应旷地光环境的能力略强于顶级种薄果猴欢喜,但适应林下的能力较差.两种幼苗对光适应能力的差异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它们在常绿阔叶林中不同的演替地位.  相似文献   

16.
2021年5月份在承德市围场县龙头山分场道坝子营林区,以林下更新云杉(14 a)的50年生华北落叶松(Larix gmelinii var.principis-rupprechtii(Mayr) Pilger)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大疆精灵Phantom 4 RTK)遥感获取正摄影像,并在ArcMap 10.5中通过目视判读提取林冠林隙(23个);应用软件中的计算方法几何求算林隙面积(Ag),依据面积大小将林隙分为5种类型——小林隙(Ag≤30 m2)、较小林隙(30 m2g≤60 m2)、中林隙(60 m2g≤90 m2)、较大林隙(90 m2g≤120 m2)、大林隙(Ag>120 m2);采用半球摄影法获取林隙冠层结构指标(冠层开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森林光环境是影响林下灌木植物正常生长和良好更新的重要因素之一。为了探求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一年生幼苗对不同森林光环境的适应特点和二者的区别,本研究选择林下和林外两种森林光环境。[方法]通过测定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一年生幼苗植株的高、地径、地径比、叶鲜重、比叶面积、叶面积比、生物量和生物量分配,从而得到两种绣线菊一年生幼苗在形态特征上的不同光适应性,为两种绣线菊的造林使用、更新和维护提供依据。[结果]结果表明:不同森林光环境下两种绣线菊的根、茎、叶生物量及总生物量表现出相同的规律。两种绣线菊在林内环境中均显著提高了地上生物量的比例。林外环境土庄绣线菊根生物量比显著高于林内植株,在叶生物量比指标上则相反。从株高、地径、高径比来看,林内遮荫环境明显降低了土庄绣线菊和三裂绣线菊的地径,同时显著提高了土庄绣线菊的高径比。从叶面积特点来看,两种绣线菊叶生物量林外和林下差异显著,而且比叶面积对光响应一致,林下环境使比叶面积明显增大。林下环境土庄绣线菊存活率略高于三裂绣线菊,林外环境三裂绣线菊存活率明显高于土庄绣线菊。说明二者并不是传统的喜光植物,三裂绣线菊对不同森林光环境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土庄绣线菊具有较强的耐阴性。[结论]所以在以后的造林的计划中可以在林下多配置土庄绣线菊,在林外种植三裂绣线菊,以达到造林复层的目标,提高植被对水土保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施肥对落叶松人工林的生长量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东北林业大学帽儿山实验林场的落叶松(Larix gmelinii)人工林二代1年生幼林地和一代14年生幼龄林为研究对象,对林地进行了不同施肥处理。结果表明:施肥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林木生长量和光合能力,落叶松人工林不同代林地所需养分是不同的。二代1年生幼林地,少N、少N多P和N、P、K与有机肥混合施入对树木生长和光合能力有明显的改良效果,以130kg/hm^2尿素、314kd/hm^2磷酸二铵和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 3000kg/hm^2有机肥3种施肥配比效果较好;一代14年生幼龄林,多N、少N多P和N、P、K混合施效果较好,较好的肥料配比是520kg/hm^2尿素、314kg/hm^2磷酸二铵、436kg/hm^2尿素 236kg/hm^2磷酸二铵 133kg/hm^2氯化钾。对于这两个林分都是少N多P施肥效果最好,说明长期经营落叶松人工林易引起林地缺磷。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不同光环境下,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色素含量、荧光参数和光谱参数之间的关系,通过光谱参数快速无损估测叶片光合生理指标。【方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45号,对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叶片进行遮荫处理,分别测定其色素含量、荧光参数、光谱反射率,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相比,遮荫后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叶片550 nm处反射率显著升高,680 nm处反射率差异不显著,780~1 100 nm间反射率显著降低。棉花叶片色素含量和荧光参数与光谱参数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RRed/RGreen可以估测不同光环境下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叶片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变化。PSSRa、PSSRb和m SR705均可以估测不同光环境下棉花不同发育阶段叶片与光化学过程相关的参数,如Y(II)、q P和q L的变化,而PRI可以估测与非光化学过程相关的参数,如NPQ、q N和Y(NPQ)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大兴安岭北部不同降水梯度下,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与气候关系是否存在差异,尤其是对最近的升温是否存在不同的响应。方法本文在大兴安岭北部沿降水梯度选择3个采样点?莫尔道嘎(Moerdaoga,ME,年降水量363 mm)、图里河(Tulihe,TLH,454 mm)和阿里河国家森林公园(Alihe,ALH,525 mm)进行树轮取样。运用树轮气候学方法,分析了气候变暖背景下兴安落叶松生长?气候关系随降水梯度的时空变异规律,并探讨兴安落叶松生长应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力、恢复力和弹性力。结果不同降水梯度下,降水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影响差异较小,仅有TLH兴安落叶松生长与当年8月和上年秋季降水呈显著正相关。温度是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但在不同降水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低降水区域(ME),生长季最低温度是兴安落叶松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在中降水区域(TLH),上年9月最低温度对兴安落叶松径向生长的影响最强;在高降水区域(ALH),均温和低温是影响兴安落叶松生长的主要气候因子,上年秋季和冬季温度升高不利于当年兴安落叶松生长增加。综合温度与降水的帕默尔干旱指数(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PDSI)表明,ME采样点兴安落叶松生长与PDSI关系不显著,TLH兴安落叶松生长与PDSI显著正相关,ALH兴安落叶松与PDSI显著负相关。20世纪80年代快速升温后,3个采样点兴安落叶松的径向生长出现与升温相反的趋势。ALH采样点相比其他两个采样点应对极端气候有较高的抵抗力,但恢复力较弱。结论我们的结果表明环境水分的多少会影响兴安落叶松对未来气候变暖的响应,尤其是在生长应对极端气候的抵抗力和恢复力上可能会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