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基于1981~2017年廊坊麦区9站气象观测数据和历史冻害资料,利用秩和检验法、 Bayes判别准则等方法,确定冻害指标和最佳临界值,分析了冬小麦冻害的时空分布规律。主要结论如下:年代发生趋势:20世纪80年代前中期冻害发生较多, 90年代发生较少, 20世纪初期增多, 2005年以后又有减少趋势;年际变化呈显著下降趋势。空间分布:长寒型冻害在空间分布呈现西边多东边少的特征;融冻型冻害呈现南多北少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以四川省旺苍县为代表,基于旺苍县及周边共30个气象台站1980—2018年气象数据、旺苍县1∶25万地理信息数据和数字化土壤图,通过分析旺苍及周边区县一季稻气象产量与各生育期气象条件关系,结合生产实际选取4个气候因子、3个地形因子,1个土壤因子作为生态区划指标进行旺苍县一季稻种植区划。结果表明,旺苍县一季稻种植适宜区、次适宜区、不适宜区面积分别占县域面积的33.96%、40.34%、25.70%,其中一季稻种植适宜区主要分布于东西向槽谷带及东北西南向分布的正源乡、英萃镇、檬子乡等部分低海拔地区,可利用这部分区域气候资源、地形资源及土壤资源优势,提高水稻种植水平,发展水稻现代化生产。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年旺苍县地质灾害详查数据,结合旺苍基础地理数据和DEM数据,选取坡度、地貌、地层岩性、多年平均降雨量、河流以及道路等因子,通过GIS与AHP对旺苍县滑坡进行危险性分区与评价。结果表明:旺苍县滑坡灾害高度危险性区分布在东部和南部,占总面积的19.5%;中度危险区占总面积的27.3%;低度危险区占总面积的32.4%;安全区占总面积的20.8%。旺苍县滑坡灾害的危险性分区可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基于衡水市11个县(市、区)国家气象观测站1978—2022年逐日观测数据,依据夏玉米生育期,分析了衡水市暴雨、冰雹、大风、高温4类主要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78—2022年衡水市夏玉米生育期暴雨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空间分布呈由北向南逐渐递增特征;大风灾害主要集中在播种期至大喇叭口期,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空间分布呈由中部地区向周边逐渐增多的特征;冰雹灾害最多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0.14 d/年,空间分布呈东部多、中北部较多、中南部和西北部少的特征;高温日数主要集中出现在6月,年际变化总体呈上升趋势,上升趋势不明显,高温日数最多地区位于枣强县中部,较多地区为枣强县中西部、武强县东部。  相似文献   

5.
林下经济作为林业产业的补充,在退耕还林,修复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林农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种植、养殖、采集和森林旅游实现增收,也是脱贫攻坚中产业脱贫的主要方式之一。旺苍县作为林业大县,目前全县核桃种植规模达33466.7 hm2,利用大面积的林下空间发展林下经济,是旺苍县脱贫、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在调研基础上分析了旺苍县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6.
利用宣城市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1971—2020年逐日日照时数资料,运用线性趋势分析、异常年份分析、ArcGIS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和Origin软件等,对宣城市近50a日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及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宣城市年日照时数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年日照时数变化幅度较大,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达807.1h。四季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变幅最大,春季最小。日照时数空间差异明显,基本上呈现北多南少、由北向南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地区是我国主要的森林分布区之一,近年来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利用“3S”技术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对该地区森林资源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森林资源空间分布呈现北多南少、东多西少的趋势,主要集中分布于山区;东北地区森林高—高聚集类型主要集中分布于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的一些县市,而低—低聚集类型主要分布于松辽平原;森林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气候和人为因素等条件的制约,其中海拔、气温、坡度、坡向、日照时数、人口密度与森林率相关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旺苍县水稻气象灾害风险,本研究利用1981-2017年旺苍县附近4个国家气象站和2012-2017年19个旺苍县乡镇区域站气象资料,以及4个县和35个乡镇统计年鉴数据,通过相关分析确定水稻生育期内主要气象灾害,利用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原理,综合分析孕灾环境敏感性、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脆弱性、承灾体暴露性以及当地防灾减灾能力,分别评估生育期内不同气象灾害风险,利用层次分析法和加权综合评价法构建水稻气象灾害评估体系,并对其进行综合风险评价.结果表明:旺苍县水稻气象灾害风险分布由西南向东北递减,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白水镇、尚武镇、枣林乡、嘉川镇、东河镇、柳溪乡、黄洋镇、龙凤乡、普济镇、农建乡、化龙乡、木门镇、九龙乡等西南部乡镇;低风险性区域主要分布在檬子乡、大河乡、鼓城乡、水磨乡、万山乡、五权镇、大德乡、大两乡东部等东北部地区,实际生产中要选育抗性强的水稻品种,尤其是高风险和次高风险地区,不断提高当地抵御灾害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基于GIS的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生态适宜性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旺苍县及其周边24个站点1971-2017年气候资料,以及旺苍地区土壤资料、地形资料,根据红心猕猴桃生长发育对气候、土壤、地形等环境因子要求,建立区划指标体系,旨在填补当地研究空白,为旺苍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布局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提供的1:250000DEM数据,利用GIS技术,建立小网格推算模型,对红心猕猴桃各区划指标进行网格推算及空间分析,按照不适宜、次适宜、适宜3个等级,对旺苍县红心猕猴桃种植适宜性进行区划。[结果]红心猕猴桃种植最适宜区域面积为208.53 km~2,主要分布在旺苍县东北部檬子乡、英萃镇、正源乡斜线上,东西向槽谷地区的东侧,以及南部农建乡、化龙乡等地区;红心猕猴桃种植次适宜区域面积为597.15 km~2,主要集中在旺苍县南部,适宜区周围。[结论]本文综合考虑了气候、土壤、地形3种生态因素,充分结合旺苍县本地实际,采用指标分级法,得出了详细、直观的结果,能够为当地政府、决策部门和企业规划管理红心猕猴桃产业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新疆101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平均气温和逐年极端最低气温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和Mann-Kendall法对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等冬季热量要素变化趋势、突变特征进行分析,采用混合插值法,在ArcGIS平台上完成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的各热量要素多年平均值和突变前后变化量的空间分布式模拟。结果表明:(1) 新疆1月平均气温、年极端最低气温总体呈现“南疆高,北疆低;平原和盆地高,山区低”的特点,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总体呈现“南疆少,北疆多;平原和盆地少,山区多”的分布格局。(2)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1961—2010年新疆冬季热量资源呈明显的增多趋势,并且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分别于19 79年和1980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升高,冬季负积温和越冬期日数分别于1986年和1998年发生了突变性的减少。突变年前后,1月平均气温和年极端最低气温上升幅度的空间分布总体呈“从东南至西北递增”的格局,冬季负积温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增”的特点,越冬期日数减少幅度的空间分布呈“南疆大,北疆小;盆地大,天山和阿勒泰山区小”的格局。  相似文献   

11.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芬  李帅  纪瑞鹏  郭春明  姜丽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351-18353,1836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 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东北地区主要作物生长季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降水资源变化特征,为农业灌溉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辽宁)177个站1971~2008年主要作物生育期(4~9月)的降水为研究资料,运用小网格插值和气候倾向率方法,分析了生长季降水年际变化和空间分布的特征。[结果]东北地区生长季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趋势(降水倾向率为-8.6mm/10a),1971~1980年是少雨期,1981~1990年是相对多雨期,1991~2008年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但这种减少趋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并不一致,总体表现在降水量相对少的地区稍有增加趋势,而降水量相对大的地区则呈现明显的减少趋势。[结论]由于生长季降水量减少趋势明显的地区为东北的主要产粮带,因此,由此引发的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孟鹏  杨令  罗婷  徐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3):165-167
采用洞庭湖区12个气象观测站1971~2013年常规气象资料,综合分析了影响洞庭湖区水稻生长热量资源方面的灾害性天气(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和高温热害)。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倒春寒、5月低温、寒露风均呈减少趋势,高温热害年份站点数呈增加趋势;连续两旬出现倒春寒的年概率为2.3%,连续2年未出现寒露风的概率仅为2.4%;倒春寒年分布呈现由南向北"V"字型递增的趋势,5月低温年分布和次数分布均呈现西南多东北少的趋势,寒露风年分布和次数分布均呈现山区多、湖区少的趋势;山区出现高温热害的年数较多,海拔越高出现的机率越大;各类灾害性热量资源天气的发生有其特定的天气形势。  相似文献   

14.
以白城地区1961—2014年降水量为基础数据,选择SPI为指标,对区域干旱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城地区干旱空间分布差异较小,不同区域干旱严重情况和持续时间不同。春季以轻度和中度干旱为主,呈"南北相反"的分布特征,重旱和特大干旱少发;夏季旱情最缓和,发生轻度和中度干旱,且概率较小;秋季轻旱最多,重度和特级干旱仅次于春季,但较夏季有增加趋势;冬季易发生特级干旱,重度干旱概率仅次于秋季。  相似文献   

15.
基于GIMMS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集(1998—2008年)通过极值处理得到每15d的最大值,采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研究吉林西部地表植被分布的空间特征,结果表明:1998—2008年,吉林西部生长季的地表植被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空间分析可知,研究区地表植被的空间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但是局部地表植被分布有破碎倾向,空间分布的整体性一般。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背景下石津灌区冬小麦关键生育期(拔节期、抽穗期、乳熟期)内有效降水过程的变化,为灌区雨水的高效利用、制定科学合理的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灌区内部及周边15个气象站1983-2012年4-6月的逐时降水资料,基于降水历时与降水强度的分类标准,运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借助ArcGIS平台的反距离插值(IDW)工具,分析了4类有效降水(短历时小雨、长历时小雨、短历时中雨、长历时中雨)在冬小麦3个生育期内发生时刻的变化规律、逐站逐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1)午后至夜间(14:00-06:00)为4类有效降水的高发时段,其中长历时中雨在拔节期的发生时刻集中在10:00-15:00时段。(2)4类有效降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30年的变化趋势一致:1短历时小雨在冬小麦拔节期、抽穗期呈增加趋势,在乳熟期表现出减少趋势;2长历时小雨在拔节期呈增加趋势,抽穗期、乳熟期为减少趋势;3短历时中雨、长历时中雨在1998年以前呈减少趋势,1998年以后短历时中雨在拔节期为减少趋势,其他时期表现为增加趋势,长历时中雨在抽穗期为减少趋势,其他时期则为增加趋势。(3)4类有效降水的累计降水次数以及总降雨量的空间分布一致:拔节期4种类型降水均表现为北多南少;抽穗期不同历时小雨表现为中间少四围多,不同历时中雨则表现为西南多东北少;乳熟期不同历时小雨的空间分布与抽穗期一致,短历时中雨呈北多南少的分布,长历时中雨则呈东多西少的分布格局。【结论】气候变化背景下冬小麦拔节期有效降水的发生次数和降雨量逐渐增加;乳熟期的有效降水次数和降雨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17.
为明确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砂糖橘寒冻害变化特征,利用桂林市14个国家站1981—2017年逐日气象数据,采用Morlet小波分析砂糖橘寒冻害周期变化,采用R/S分析对寒冻日数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并结合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分析寒冻日数空间变化。结果表明,桂林市砂糖橘寒冻日数自2010年来呈显著减少趋势,寒冻日数存在3个较为明显的周期变化,以36年时间尺度为第一主周期;桂林市砂糖橘寒冻日数年均分布总体表现为中南部少,北部及东部多的空间分布格局;砂糖橘寒冻日数未来仍将减少,并且持续性较强。  相似文献   

18.
利用烟台市11个气象台站1980---201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烟台地区降水的空间分布、年平均变化、季节变化及年际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烟台市降水量由南向北逐渐减少,降水日数为北多南少;近30年降水量呈现出57.362mm/10年的增长趋势,降水日数为2d/10年的减少趋势;四季降水分明,各季节的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除秋季呈现出缓慢下降的趋势外,其他3季均为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利用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计算了1979-2015年青藏高原上空大气可降水量,并分层分析了其空间分布、气候倾向率及年际和年内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各层可降水量空间分布和气候倾向率的大小值中心位置及区域差异不同,并且有明显的季节差异.通过检验发现1995年为突变年.年均及春、夏和秋季可降水量的平均值为突变年后高于突变年前,而冬季为突变年前高于突变年后.突变年前,年均和四季的可降水量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后,冬季为下降趋势,其他季节都为上升趋势,突变年前上升趋势速率比突变年后更快.从EOF分析的前3个模态可知,高原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空间分布为全区一致型、东西分布型和南北分布型.  相似文献   

20.
郭卫东  汪青春 《安徽农业科学》2013,(26):10736-10739
利用青海省1961 ~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采用气候趋势系数、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年来青海省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 ~2010年日平均气温通过0、3、5、10℃的初日均呈提前趋势,终日呈推后趋势,积温显著增加;在东部农业区及柴达木盆地积温指标对气候变暖的响应尤为明显;各界限温度普遍存在8 ~10、14~16年的周期,0、3、5、10℃初日、终日及积温的空间分布总体表现出北早南晚、北晚南早、北多南少的分布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