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阐明新疆玛纳斯河流域潜在蒸散量年代际变化特征,本研究通过分析玛纳斯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1961-2014年的逐日气象资料,运用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来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分析法、偏相关分析与贡献率等方法计算其特征变化。结果表明,潜在蒸散量在20世纪90年代达到最低,自2000年开始增加。春季和全年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一致,夏季、秋季潜在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冬季潜在蒸散量无明显变化;通过Mann-Kendal突变分析法检验表明,夏季、秋季潜在蒸散量突变时间分别为1986年、1980年,而春季、冬季不存在突变点;风速、气温是全年及季节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素。  相似文献   

2.
依据69个气象站点1951—2013年的气象资料,运用 Penman-Monteith方程计算出参考蒸散量,同时结合累积距平、反比距离插值、Mann-Kendall检验和小波分析等方法,从参考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的角度分析了江南丘陵地区地表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江南丘陵地区参考蒸散量夏季最高,冬季最低;水分盈亏量则是春季最高,秋季最低。年参考蒸散量呈缓慢上升趋势,且受气温突变影响,在1954年出现突变点;而年水分盈亏量呈波动下降趋势,受降水量突变影响,在1956年、1962年和2007年出现突变点,二者发生突变的时间都集中在20世纪50和60年代。②参考蒸散量的低值和水分盈亏量的高值区域主要出现在高海拔地区,空间上东部地区的参考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都高于西部地区。除少数站点外,参考蒸散量的趋势系数均为正值,呈现缓慢上升;水分盈亏量的趋势系数均为负值,呈现缓慢下降。③江南丘陵地区的参考蒸散量和水分盈亏量由于分别受到相对湿度和降水量周期变化的影响,都存在以短周期震荡为主的变化特征,其中水分盈亏量在秋季还存在中长周期震荡。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及对气象因子敏感性,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农业水利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方法]通过计算1961年至2010年逐日潜在蒸散分析了贵州省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贵州区域潜在蒸散对气象因子敏感性。[结果]贵州省潜在蒸散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地区,西部高于东部地区,季节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贵州大部分站点潜在蒸散量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影响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结论]日平均气温变化不是影响贵州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利用白洋淀湿地内的安新气象站1972-2012年的逐日气象数据,运用趋势分析、标准差、Mann-Kendall突变检验、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白洋淀湿地的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41a来,白洋淀湿地的潜在蒸散量呈下降趋势,其中,年际、春季和秋季的潜在蒸散量随时间的变化减少明显,在对各季节潜在蒸散量的波动分析中,夏季的波动性最大,冬季的波动性最小;该湿地潜在蒸散量随时间的变化存在突变减少过程,其中,年潜在蒸散量在1988年下降显著,夏季在2001年下降显著,秋季在1991年下降显著;年潜在蒸散量存在8-10a的周期变化特征,春季潜在蒸散量存在5-7a左右的变化周期,夏季存在准8a左右的周期变化特征,秋季在90年代后存在准8a左右的周期特征,冬季存在准10a的变化周期。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下邯郸市潜在蒸散变化的特征,利用19762015年邯郸市16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各气象台站的逐日潜在蒸散量,利用线性趋势、相关系数、多项式拟合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并运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邯郸市潜在蒸散呈北多南少分布;夏季潜在蒸散最多,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少。近40年来,邯郸市16个站点中除武安站外,潜在蒸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东部平原地区突出,减少趋势基本维持在30 mm/10年;西部山区减少趋势相对较弱。区域平均潜在蒸散在21世纪10年代初期有所增加,并维持在平均水平。年潜在蒸散突变年份为1985年,夏秋季潜在蒸散突变年份为1992年。影响年和夏秋季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影响春冬季潜在蒸散的气象因子在西部山区主要为风速,东部平原则主要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河南省99个气象站1965—2018年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季节变化特征,并对其主要影响因子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季参考作物蒸散量呈减少趋势,各季节参考作物蒸散量的气候倾向率绝对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夏季、秋季、冬季、春季。春季参考作物蒸散量为北高南低的纬向型分布,夏、秋2季均为东高西低的经向型分布。风速的减小和日照时数的缩短是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宁夏固原市2000—2020年的NDVI数据和气候资料,分析了固原市植被指数的变化及其与气候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近21年来固原市的植被状况总体呈明显的波动上升趋势,且植被覆盖呈北低南高的分布,各县(区)中泾源县的植被覆盖度最好,但增长速度最慢,而彭阳县的增长速度最快。近21年固原市的年平均潜在蒸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不明显。5年平均潜在蒸散量波动比较大,其中2005—2009年平均年蒸散量最多,2010—2014年平均年蒸散量最少。原州区、隆德县、彭阳县年潜在蒸散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且隆德县上升趋势最明显,西吉县、泾源县年潜在蒸散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且泾源县下降趋势最明显。原州区年平均潜在蒸散量最多,西吉县最少。夏季潜在蒸散量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6月潜在蒸散量最多,1月潜在蒸散量最少。在年潜在蒸散量、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年平均相对湿度4个气候因子中,年降水量对于植被状况起关键作用,年降水量越大,越有利于植被生长,而植被指数与年潜在蒸散量呈负相关,对于不能进行灌溉的半干旱地区植被指数与年潜在蒸散量呈显著负相关;植被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性;植被指数与年平均相对湿...  相似文献   

8.
为了揭示复杂自然地理条件下邯郸市潜在蒸散变化的特征,利用1976~2015年邯郸市16个观测站逐日气象资料,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各气象台站的逐日潜在蒸散量,利用线性趋势、相关系数、多项式拟合和MannKendall等方法,分析了邯郸市潜在蒸散变化特征,并运用偏相关分析法,探讨了影响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要素。结果表明:邯郸市潜在蒸散呈北多南少分布;夏季潜在蒸散最多,其次为春季,冬季最少。近40年来,邯郸市16个站点中除武安站外,潜在蒸散均呈减少趋势,尤以东部平原地区突出,减少趋势基本维持在30 mm/10年;西部山区减少趋势相对较弱。区域平均潜在蒸散在21世纪10年代初期有所增加,并维持在平均水平。年潜在蒸散突变年份为1985年,夏秋季潜在蒸散突变年份为1992年。影响年和夏秋季潜在蒸散的主要气象因子为日照时数,影响春冬季潜在蒸散的气象因子在西部山区主要为风速,东部平原则主要为相对湿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策勒县潜在蒸散量变化特征进行分析,近而为评价该区域气候干湿状况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基于策勒县近56年气象数据,依据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得出该区1960-201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值(ET_0),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Mann-Kendall检验及小波分析法分析ET_0的变化趋势、突变年份及周期性特征,最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探讨影响研究区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结果】①策勒县年均潜在蒸散量为784.23 mm,且以-4.83 mm/年趋势减小;②四季潜在蒸散量的变化一致,均呈减小趋势,其中春季ET_0的年际变化率为-1.60 mm/年,减少最为明显;③潜在蒸散量在1986年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减小突变,小波分析发现年ET_0存在9、21、29年的变化周期,第一主周期为29年,其次为21年;④研究区潜在蒸散量的减少主要受平均风速的影响。【结论】近56年来策勒县ET_0的变化整体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除风速外降水的增加也是其ET_0减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0年65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和GIS软件,分析了全年及温度生长期降水、潜在蒸散及水分盈亏情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年潜在蒸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温度生长期内的潜在蒸散量多呈增加趋势,总体上表现为水分亏缺状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水分亏缺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1.
李秀芬  姜丽霞  王晾晾  李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391-14396,14546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0年65个气象台站的观测资料,结合统计和GIS软件,分析了全年及温度生长期降水、潜在蒸散及水分盈亏情况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的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但全年和温度生长期内参考作物蒸散量的变化趋势并不完全相同,年潜在蒸散量总体呈减少趋势,而温度生长期内的潜在蒸散量多呈增加趋势,总体上表现为水分亏缺状态,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水分亏缺尤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以河北省宽城县1982-2019年日气象数据为基础,利用Penman-Monteinl方程对该区域近38年来潜在蒸散量的变化规律进行计算并分析.结果 表明,宽城县潜在蒸散量的年变化和各季变化均呈增加趋势,除夏季外,年和其他各季的潜在蒸散量增加趋势明显;潜在蒸散量的年、季变化均发生了时间序列变化上的突变,除夏季外,年际和...  相似文献   

13.
为深入了解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利用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简称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模型和位于江淮区域的安徽省滁州地区7个站点1961—2017年逐日气象观测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_0),在分析ET_0区域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影响区域农田ET_0的主导气象因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ET_0的年平均值为993.8 mm,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空间上呈西北大东南小的分布特征。ET_0的年际变化呈显著减小趋势,变率为-1.41 mm/年,从季节上看,除春季略有增大外,其余3季均呈减小趋势,其中夏季的减小趋势最明显,ET_0的减小趋势是一个突变现象,突变点为1972年。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引起ET_0的上升,为正贡献;风速和日照时数的变化引起ET_0下降,为负贡献,其中风速是该地区ET_0变化的主导气象因子。探讨江淮区域农田参考作物蒸散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对加强该区域农业灌溉效率和优化农业水资源配置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云南省52个气象站点1981-2011年气象数据,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点各年的潜在蒸散量(ET0),应用M-K趋势检验法和Kriging插值法分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近31年来,云南省各站点潜在蒸散量年际间变化无一致规律,各站点变异系数范围在2.8%~9.0%;从全省来看,潜在蒸散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变化不显著,年际变化率为0.19 mm·a~(-1)。2 20世纪80、90年代至21世纪10年代,全省平均潜在蒸散量呈下降—上升变化;3个年代蒸散量变化率分别为1.71、2.55、2.70 mm·a~(-1)。3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由南向北递增,中部偏北地区为高值区,西南和东部边缘地区值偏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潜在蒸散量变化幅度不同,20世纪90年代相对于80年代潜在蒸散量下降区域占了全省面积的69.7%;21世纪10年代相对于20世纪90年代上升区域面积达到了76.0%,而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仅为45.6%。  相似文献   

15.
基于江西省87个气象站19602014年实测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20002014年实测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近50年干旱和近10年来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江西省森林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009年开始,干旱与湿润年份交替存在;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近50年干旱和近10年来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江西省森林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009年开始,干旱与湿润年份交替存在;20002014年江西省森林NDVI在波动中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森林NDVI明显增加,增速为0.03/10 a(P<0.01)。森林年均NDVI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春季平均NDVI的变化,两者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2;在春季和秋季,干旱导致对应季节森林NDVI下降,而在夏季,轻度干旱会使森林NDVI呈现增加趋势;在海拔较高地区,干旱对森林NDVI的滞后影响多持续在6个月以上,而在其他地区一般少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江西省87个气象站1960~2014年实测资料计算的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和2000~2014年MODIS NDVI数据,结合线性趋势分析、最大相关系数等方法,分析了江西省近50年干旱和近10年来森林活动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江西省森林活动对不同时间尺度干旱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进入21世纪后,江西省受旱程度较以前有所增加,从2009年开始,干旱与湿润年份交替存在;2000~2014年江西省森林NDVI在波动中呈微弱增加的趋势,自2008年以来森林NDVI明显增加,增速为0.03/10 a(P0.01)。森林年均NDVI的年际变化主要取决于春季平均NDVI的变化,两者间的相关系数高达0.92;在春季和秋季,干旱导致对应季节森林NDVI下降,而在夏季,轻度干旱会使森林NDVI呈现增加趋势;在海拔较高地区,干旱对森林NDVI的滞后影响多持续在6个月以上,而在其他地区一般少于3个月。  相似文献   

18.
利用近50年(1960—2009年)大洼县逐月平均最高和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M-K检验和Yamamoto法分析大洼县气温变化特征及突变情况,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最低气温的增温趋势明显高于最高气温。最高和最低气温均表现为冬季增温最强,春季次强,夏季最弱,秋季次弱。近50年大洼县年平均、最高、最低气温变化分为2个阶段,偏冷阶段(1960—1987年)大多数年份为负距平,其中年平均和最低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增暖阶段(1988—2009年)大多数年份为正距平值,只有年平均最低气温呈缓慢的上升趋势。用M-K和Yamamoto法分别检测出最高和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有突变。  相似文献   

19.
姜敏  高磊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29):186-188
[目的]探明淮河流域水分盈亏与气候的内在联系。[方法]以蚌埠市为例,利用FAO推荐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该地区2006—2015年逐日潜在蒸散量,分析潜在蒸散的年均、月均变化特征,以及与风速、降水量、日照时数、气温等气候因子旬平均值的关系。[结果]近10年蚌埠市潜在蒸散发接近多年平均降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近3年起伏较大;蒸散量年内分布不均,呈单峰型,夏季多、冬季少,与降雨期基本同步;气温和日照时数对潜在蒸散的影响最大,降雨量对其间接产生影响,而风速对其影响不大。[结论]该研究可为该地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合理制定用水计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利用1968—2017年东北地区89个站点的月值数据,采用Penman-Monteith模型计算了潜在蒸散,进而计算出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evapotranspiration index,SPEI).分析多尺度SPEI与作物因旱受灾面积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8月份的4个月尺度SPEI与受旱面积的关系最为密切,故以此代表东北地区农作物生长季干旱.对东北地区生长季SPEI进行突变和趋势分析,发现以1983年为突变点由干转湿,且总体上呈现出湿润化的趋势.月时间尺度的SPEI表明,除9月份出现干旱化趋势且不显著外,其他月份均呈现变湿趋势,其中4和10月份湿润化显著.空间上,大部分区域表现为SPEI增加的趋势,其中SPEI显著增加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中西部地区,SPEI减小的站点主要分布在南部区域,但均未通过0.05的显著性检验.生长季不同月份干旱的高发区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