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选育抗(耐)尖孢镰刀菌古巴专化型4号生理小种(FOC4)引起的香蕉枯萎病,且产量、品质性状优良的香蕉新品种,丰富广西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为促进广西香蕉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重病蕉区大田筛选母株,并利用组织培养芽变、盆栽接种病原菌压力选择及大田病区压力选择相结合的方法选育抗(耐)香蕉枯萎病品种,经过品系纯化、品比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等,观察其特征特性、抗病性及产量表现等。【结果】桂蕉9号为巴西蕉芽变异株系,基因型为AAA,属中秆香蕉,全生育期310~350 d;果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3%,总糖含量19.6 mg/100 g,维生素C(Vc)含量16.38 mg/100 g,可滴定酸含量0.43%;果实具有较好的耐贮性,催熟后在室温下可保存3~5 d。2012~2015年在海南、广东及广西进行种植试验,桂蕉9号对由FOC4引起的枯萎病表现出抗(耐)性,1代及2代香蕉植株的田间发病率为0.95%~52.30%,比对照品种(巴西蕉、桂蕉6号、桂蕉1号)减少7.38%~88.70%(绝对值);1代及2代蕉单株平均产量为19.8~29.6 kg,总产量17001.0~74485.4 kg/ha,比对照品种增产-2.1%~515.5%。桂蕉9号于2015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蕉9号是广西首个自主育成的抗(耐)香蕉枯萎病新品种,适宜在广西、云南、海南等香蕉主产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建立试验点,引进香蕉系列的农科1号和粉蕉系列的粉杂1号2个抗枯萎病新品种,分别选择巴西蕉和广粉1号粉蕉作对照,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5%~10%的发病较轻田块、前茬巴西蕉枯萎病发病率30%以上的重病田块3种条件下种植试验.结果显示,农科1号在3种种植条件下均表现比对照种巴西蕉增产,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巴西蕉降低59.7个百分点.粉杂1号虽然单株产量较低,在无枯萎病发病史田块产量远不及广粉1号,但在枯萎病发病田块,单位面积产量较广粉1号增产或持平,枯萎病发病率最多比广粉1号降低62.7个百分点.2个品种均适合在枯萎病发病区种植,部分种性的不足可通过栽培调控措施弥补.  相似文献   

4.
桂蕉1号是从威廉斯香蕉优变株系选择选育而成,通过多年的种植、品比试验,验证了其高产稳产特性及收获期提前约2周的特征。2012年通过了广西自治区品种审定,为广西香蕉种植发展提供了新品种,丰富了栽培品种多样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明确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在广西的发生实况和广西现有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为制定相应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在广西香蕉产区随机选择23个村,每村抽取2~3个点,调查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发生情况。用伤根接种法测定11个香蕉品种对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水平。【结果】南宁市西乡塘区、隆安县、钦州市、武鸣县和龙州县均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发生为害,大多数发病地块的病株率在1.00%-14.00%,病情指数在0.50~10.00,田东县调查点没有发现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为害。11个香蕉品种除金粉1号病情指数为50.00,为感病品种(s)外,其他品种病情指数在70.00~100.00,为高感品种(HS)。【结论】香蕉枯萎病4号生理小种已在广西部分产蕉区零星发生,正处于病原菌菌量累积阶段;目前广西栽种的香蕉品种均为感病或高感品种,抵御能力差,需加强对香蕉枯萎病的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2014,(7):56-56
最近,从广东省徐闻县前山镇何家村的香蕉种植示范基地传出喜讯,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中蕉6号”、“中蕉3号”经过有关专家和种植户一年多时间的精心栽培,已试种成功。  相似文献   

7.
介绍新品种桂糖42号(桂糖04-1001)在百色市的种植表现,总结提出该品种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包括整地、选种、施基肥、种植、田间管理、剥叶、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内容,以为种植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国稻9号在湖南省澧县的种植表现,并从育秧移栽、肥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对其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以期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杂交稻“甬优9号”是由宁波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的籼粳杂交水稻新良种.奉化市尚田镇于2008年开始试种,表现为高产、稳产、优质.为促进该品种的推广应用,介绍了其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适期播种、做好秧田管理、严格插种规格、施足基肥、好气灌溉、抓好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选育出早熟香蕉新品种,为优化广西及其他香蕉栽培区的品种结构提供候选品种.[方法]对桂蕉6号组培苗的田间芽变单株进行繁殖与品系比较试验、优株选择和多点种植试验等,并观察其特征特性、抗性及产量表现.[结果]桂蕉早1号属中干香蕉的中矮把品种,生育期340~385 d,采收期比桂蕉6号缩短15~30 d;果指粗短,比桂蕉6号短2.7~3.1 cm;假茎高220.0~250.0 cm,比桂蕉6号矮8.3%~16.7%.桂蕉早1号在广西的栽培密度1800~1950株/ha;2011~2014年在广西南宁市武鸣县种植试验中,新植组培苗及宿根第一、二造的平均株产量分别为20.1、25.2和24.3 kg,折合平均产量为36180.0、45360.0和43740.0 kg/ha;商品率96.8%~99.1%.桂蕉早1号果实充分后熟后,皮色金黄,香味浓郁,口感丝滑香甜,综合品质优于桂蕉6号和广西矮蕉.桂蕉早1号不抗香蕉枯萎病,不耐霜冻,广西各蕉区宜在12月中旬前收获完毕.该品种于2016年8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结论]桂蕉早1号属中干香蕉的中矮把品种,生育期较目前广西香蕉主栽品种短,能有效错开产出高峰期,有利于调节香蕉产期布局,综合品质优于桂蕉6号和广西矮蕉,可在桂南、桂东南及右江河谷等蕉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1.
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系农科1号的选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巴西蕉为母本,利用组培变异,通过室内病原菌接种加大筛选压力,结合重病区大田选育,选育出产量性状、外观性状、生育期、果实品质与巴西蕉相近的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系农科1号.  相似文献   

12.
甬优9号在三明市试种表现高产稳产、产量潜力大。该文总结了甬优9号在三明市的种植表现,并提出高优关键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阐述淮稻9号在丘陵地区的种植表现,并总结出其高产栽培技术,主要包括培育壮秧、适期移栽、合理密植、定量施氮、节水灌溉、综合防治病虫草害,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甬优9号作中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括了籼粳杂交稻新组合甬优9号作中稻种植的生物学特性及农艺性状表现,总结了甬优9号作中稻种植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出在钦州市表现较好的抗(耐)枯萎病香蕉品种,对桂蕉9号、南天黄、中蕉9号等3个香蕉品种的植物学性状和抗枯萎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3个香蕉品种各具有优良特性,但综合各项指标来看,桂蕉9号和南天黄可作为抗病品种在钦州推广种植,其中桂蕉9号综合表现稍好于南天黄。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桂糖32号的种植表现,并总结了桂糖32号的栽培技术,主要包括选地与整地、选种与预处理、施足基肥、定植、田间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期为该甘蔗新品种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甬优9号由宁波市农科院和宁波市种子公司合作育成,是籼粳杂交稻新良种。永康市象珠镇从2008年开始引进试种,表现高产、稳产、优质,通过近三年的努力,2011年全镇种植面积已达1582hm2。667m2均产570.6kg。栽培技术上要抓好适期播种、培育壮秧和秧田管理,株行距23.3~26.7cm,单本或双本插,重施基肥,好气灌溉。抓好病虫防治,尤其是稻飞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为了优化百香果品种结构,提高种植效益,本文作者于2021年、2022年引进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在尤溪县中仙镇剑溪村、西华村试种,该品种表现出适应性强、植株萌蘖强壮、抗病毒能力较强、高温条件下坐果率高、果实耐储运等优良特性。本文作者总结了黄金百香果钦蜜9号在尤溪县的种植所表现出的主要优缺点及栽培技术,以期为其在尤溪县中高海拨山区的推广种植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香蕉枯萎病是制约香蕉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抗病品种选育是病害防控的关键。‘南天黄’是从‘宝岛蕉’突变单株中选育出来,具有明显特异性,中高抗香蕉枯萎病4号热带小种的香蕉新品种,2010年开始在广东、海南、云南等香蕉枯萎病发生的病区试种,表现出良好的综合性状,2015年通过海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本文介绍‘南天黄’香蕉品种的选育过程、品种特征以及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20.
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农科1号配套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根据抗黄叶病香蕉新品种农科1号的生长特性,按种植步骤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总结.主要包括园地选择、整地建园、植期、管理制度、种苗选择、基肥与定植、植后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蕉园管理等9个方面.严格按照本技术生产的农科1号香蕉试验示范基地连片面积33.33 hm(2),反季节蕉平均株产25kg,正造蕉株产30~40kg,蕉园发病率低于5%,而对照种巴西蕉发病率高达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