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水稻施用不同用量锌肥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水稻产量随施锌量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在施锌量为15kg/hm3时产量最高;施用锌肥,可促进氮素吸收,并通过增加亩穗数和穗粒数增加水稻产量;水稻籽粒锌含量随施锌量增加而增加,显示存在奢始吸锌可能。  相似文献   

2.
不同种植密度对冷浸田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冷浸田设置了5种不同的种植密度试验,对比研究了种植密度对早稻和晚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初步掌握了赣中南冷浸田的种植密度,无论早、晚稻,均以每公顷栽插33.75万蔸为最佳密度,可获理想产量。  相似文献   

3.
张祥明  郭熙盛  王文军  凌国宏  洪国胜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086-17087,17222
[目的]为皖南山区冷浸田综合治理和水稻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水稻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设置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磷能够在0.05水平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易造成中后期无效分蘖增多,恶化群体结构和质量,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钙镁磷肥能够促进水稻前期分蘖,中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明显增加,钙镁磷肥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显著。[结论]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4.
张学英 《安徽农学通报》2013,19(3):79-80,165
冷浸田水稻钾肥运筹试验表明:施90kg/hm2钾肥分期施较全作基肥施好,施120kg/hm2钾肥施肥方式对产量没有影响;施90kg/hm2和120kg/hm2钾肥的效益和投产比均较高,建议在祁门县这一地带山区冷浸田施钾肥量为132kg/hm2。  相似文献   

5.
包红静  汪仁  邢月华  宫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394+22476-22394,22476
[目的]探讨钾肥的适宜用量,以指导玉米生产科学施肥。[方法]通过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不同用量钾肥对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各施钾处理比不施钾处理增产724~1464kg/hm^2,增收843~1365.TL/hm^2;施用钾肥可促进玉米对氮磷养分的吸收,但随着施钾量的增加,钾肥的增产效益和利用率降低;钾肥的效应方程为Y=6988.2571+13.40l9x—0.0334X^2(R^2=0.9635),最高产量施钾量为201kg/hm^2,经济合理施钾量为160kg/hm^2,最高产量为8321kg/hm^2,经济产量为8278kg/hm^2。[结论]在一定氮磷肥基础上,应适当增施钾肥。  相似文献   

6.
增施中、微量元素肥料对冷浸性田水稻产量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冷浸田上研究施用化肥与不施化肥以及在施用化肥的基础上增施单一的中、微量元素和复合微量元素对冷浸田水稻产量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经2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全部施肥措施均能有效地提高水稻对养分的吸收和水稻产量水平。施肥比不施肥(CK)增产5.8%~40.7%。在100%化肥的基础上,增施锌和硫肥,水稻的产量增加5.3%~26.7%。增施锌肥,氮、磷、钾的利用率增加明显;但增施硫肥,效果不明显。综合产量和对养分利用率增施量微量元素的效应为:100%化肥+硫酸锌>100%化肥+氧化锌>100%化肥+硫磺>100%化肥>对照(不施肥)。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不同磷源及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磷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探求在冷浸田水稻磷肥适宜用量。[方法]以D优202为材料,在皖南山区冷浸田中开展钙镁磷肥和过磷酸钙2个磷肥品种及3个磷素水平田间试验。[结果]在冷浸田开沟降渍的条件下,施钙镁磷肥的增产效果比过磷酸钙好,均以75 kg/hm2P2O5产量最高。冷浸田施磷有利于水稻有效分蘖的形成。过量施磷导致每穗实粒数和千粒重降低,不利于产量的进一步提高。[结论]在研究条件下,冷浸田水稻施磷以75 kg/hm2P2O5为佳,可保证水稻各生育期适宜磷素累积量,增加分蘖数和穗实粒数,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8.
增施钾肥对冷浸田水稻生理及植株铁吸收累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有效钾缺乏、Fe2+毒害是影响冷浸田水稻产量的重要因素。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钾肥用量对冷浸田水稻生长生理、植株铁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钾肥相比,增施钾肥孕穗期水稻叶绿素a+b和光合速率分别增加10.27%~28.40%、11.40%~29.31%,孕穗期与成熟期根系活力分别提高10.53%~22.67%、27.71%~48.62%,成熟期稻谷产量增加4.93%~14.77%。施肥能促进植株体内钾的吸收和抑制根系对铁的累积。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与成熟期,根系铁含量分别降低0.04~0.73、0.33~0.95及0.62~0.82个百分点,此外在分蘖期水稻根系钾与铁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r=-0.86**)。增施钾肥能够提高根系活力,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碳水化合物合成与运输,同时较好地抑制铁的累积,因此增施钾肥是发挥冷浸田生产潜力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施用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研究了施用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施氮225kg/hm^2,磷90kg/hm^2的基础上,施用钾肥能增加甘蓝产量,增加幅度为13.77%-41.56%,提高可溶性固形物,蛋白质,氨基态氮和Vc含量,促进植株对氮,磷养分的吸收。  相似文献   

10.
冷浸田是我国西南地区主要的水稻田,通过合理的氮肥管理,以提高冷浸田水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十分必要.本研究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的氮肥用量和氮肥运筹对稻谷产量及其构成、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西南地区冷浸田合理的氮肥管理提供依据.试验设5个氮肥施用水平:0(N0),90(N90),120(N120),150(N150),180(N180) kg/hm~2, 3个氮肥运筹方式,即底肥:分蘖肥:穗粒肥氮肥施用比例分别为60∶40∶0(T1),40∶60∶0(T2)和40∶20∶40(T3),以及控释氮肥1次施用处理(T4).结果表明, N120,N150和N180处理水稻产量均显著高于N0和N90处理,其中以N150处理稻谷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最高,分别为9 466.65 kg/hm~2和30.75%,氮肥的回收利用率比N120和N180处理高2.37,3.54个百分点,且N15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显著高于N120和N180处理. 3种氮肥运筹方式及控释氮肥处理间水稻产量、生物量及籽粒氮素吸收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氮肥采用底肥∶分蘖肥∶穗粒肥=60∶40∶0处理,水稻收获指数、结实率、每穗粒数均高于其余氮肥运筹及控释氮肥处理.鉴于西南地区的冷浸田氮素水平和基础地力较高,施氮量宜为120~150 kg/hm~2;氮肥运筹以普通尿素按底肥∶分蘖肥∶穗肥=60∶40∶0施用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1.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94)。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土壤速效钾含量和藜麦养分吸收及产量对不同钾肥施用量的响应规律。[方法]通过田间试验分析了不同钾肥施用量(0、40、60、80、100 kg/hm2)对土壤速效钾含量、藜麦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不同施钾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随藜麦生育期推进呈降低趋势;且施钾量为100 kg/hm2水平下,土壤速效钾含量较高。随施钾量的增加,钾肥贡献率、钾肥农学利用率(KAE)及钾肥吸收利用率(KRE)呈先增后减趋势,钾素偏生产力呈减小趋势;藜麦植株中氮、磷、钾素的含量随施钾量的增加呈先增后减趋势,且均在T3条件下达到最高;产量构成因素以T3处理最高,其产量较T0、T1、T2、T4分别提高102.58%、61.03%、43.14%、20.67%。[结论]施钾80 kg/hm2可获得较高的藜麦产量及钾肥利用效率,是研究区合理的钾肥施用量。  相似文献   

13.
于2011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2012年研究了氮、磷、钾肥不同施用量对赣南冷浸田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早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44.5161.1 kg/hm2、磷(P2O5)76.8161.1 kg/hm2、磷(P2O5)76.878.1 kg/hm2、钾(K2O)119.478.1 kg/hm2、钾(K2O)119.4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63.1 kg/hm2;晚稻的最佳施肥量为氮167.8172.6 kg/hm2、磷77.0172.6 kg/hm2、磷77.099.5 kg/hm2、钾159.599.5 kg/hm2、钾159.5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160.7 kg/hm2;早稻的合理施肥比例为氮∶磷(P2O5)∶钾(K2O)=1∶(0.480.53)∶(0.820.53)∶(0.82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1.01),晚稻为氮∶磷(P2O5)∶钾(K2O)=1∶(0.460.58)∶(0.930.58)∶(0.930.94)。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配施钾肥对蔬菜黄芽白和苞菜产量、品质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为钾肥在蔬菜种植上的应用推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黄芽白和苞菜为试验材料,采用大田试验,随机区组排列,设配施钾肥(N、P2O5和K2O各135 kg/ha)、常规施肥(N和P2O5各135 kg/ha)和不施肥3个处理,测定蔬菜产量和硝酸盐、维生素C、全糖含量及氮、磷、钾、钙养分吸收总量.[结果]配施钾肥处理的黄芽白和苞菜商品产量分别比不施肥处理(对照)增产20.9%和50.2%,比常规施肥分别增产6.4%和20.5%,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与常规施肥处理相比较,配施钾肥可有效降低黄芽白和苞菜不同生育时期及不同部位的硝酸盐含量,其中,采收期黄芽白和苞菜心叶和外叶硝酸盐含量显著降低(黄芽白降幅分别为10.1%和21.2%,苞菜降幅分别为12.9%和22.6%);也能显著提高商品菜的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黄芽白心叶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分别提高26.2%和43.8%,苞菜分别提高15.5%和17.6%;同时,能明显提高氮、磷、钾和钙等养分的吸收量,黄芽白氮、磷、钾和钙养分总吸收量分别提高9.4%、14.4%、20.8%和10.8%,苞菜分别提高6.4%、4.9%、0.3%和41.9%.[结论]配施钾肥可提高黄芽白和苞菜的产量及品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冷浸田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较低,这使得冷浸田水稻产量较低,即便对水稻进行有效的施肥,也不会产生良好的施肥效应,提高水稻产量。采用冷浸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够有效的改善水稻产量及施肥效应低的情况。因此,本文就冷浸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施肥效应的影响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6.
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养分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多点大田试验,研究施用控释尿素对水稻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养分吸收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尿素可显著提高水稻产量,控释尿素处理减量25%氮时,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增产5.3%~7.8%,与普通尿素分期施用相比,增产2.6%~2.9%;稻谷产量与控释尿素施用量呈二次函数关系,控释尿素处理稻谷产量增加主要由于其显著提高实粒数。养分含量和吸收量结果显示,控释尿素处理水稻地上部氮含量和吸氮量均显著增加;施用控释尿素显著提高了氮肥吸收利用率,增幅为17.1%~34.1%。当目标产量为8.35~8.41t/hm2时,控释尿素的适宜施用量为氮102~128kg/hm2。  相似文献   

17.
通过田间小区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冷浸田土壤亚铁量、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亚铁量、水稻生物性状、产量构成因素均有不同影响.采取不同措施后亚铁量消减了27.97%~44.86%,少耕处理的亚铁消减量最大、为393.35 mg/kg,其次是水旱轮作处理、消减量为451.88mg/kg;与农民习惯相比,少耕处理产量最大、为7 790 kg/hm2,增产455%,其次是垄作处理,产量达7 764 kg/hm2,增产4.51%.  相似文献   

18.
为探讨淀粉型甘薯高产最佳施钾量及其养分吸收利用效率,试验设置施钾用量0-300kg/hm2范围内6个不同处理,研究了湘薯98品种的氮、磷、钾吸收、利用及产量效应.结果表明:施钾能提高甘薯氮、磷、钾积累速率、增加各器官氮、磷、钾的积累量及提高甘薯产量,且随施钾量增加先增后减,其钾收获指数(KH1)和钾肥吸收利用率(KRE...  相似文献   

19.
 水稻冷浸田湿润栽培,改善了土壤的物理性状,提高土温2℃左右,从而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发育;白根数、绿叶数和干物质量增加。尤其使抽穗扬花期及灌浆期的温度适宜,大大提高了水稻实粒数及有效穗数,使产量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不同钾肥用量对玉米产量和土壤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通过在田间设置6个不同的施肥处理,寻求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玉米的最佳施肥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6个处理中HK2处理即N 240 kg/hm2、P2O5120 kg/hm2、K2O120 kg/hm2的肥料用量是最适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