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育林人老了额头上生出一道道皱纹幼林成材了一裸棵被用做栋梁树干里贮藏了风雨积蓄了老人多少仟水年轮是岁月的辙印记录了育林人留在大地上的业绩他似一棵枝叶繁茂的树一缕缕情思如一圈圈年轮金丝般美丽老人和树象一对恩恩爱爱的夫妻一辈子写下了两个字一一献身苗圃聚集了蓬勃的生机欲滴的绿色洋溢老人为她浇水孩子把杂草除去攀着阳光竞相生长手拉手为大地营造温柔根往下枝向上挺进一一向着两个不同的方向冬9育林老人(外一首)@鲍光武~~  相似文献   

2.
植树趣俗     
宋庆龄故乡海南岛文昌县有两个好传统:其一,女儿出嫁时,必不可少地要陪嫁一对良种椰子。成亲那天,新郎、新娘荷锄刨坑,拾肥下穴,一同把椰子种下,既象征播种幸福种子、又为子孙造福。几年之后,正当他们的儿女近入学年龄,需要购书本的时候,“幸福树”已硕果压枝头,可资就学。其二.一勤奋一世的老人丧失劳动力之后,首先想的是造福后代,老人尚健在的时候,一定要种好一百棵椰子树.一作为馈赠后代的珍贵遗产。所以,那里一直是椰林成遍,凝翠叠绿,椰果累累。贵州的侗族同胞.谁家生女育男.满月时,远亲近朋,欢聚一堂,随后一起…  相似文献   

3.
永福县罗锦镇星草村草坪子屯村民林积成家的后园地边上 ,生长着一棵直径约50厘米 ,枝叶葱郁的枫树 ,在树根部离地约5米高处的一枝杈上 ,寄生着一棵约20厘米宽 ,15厘米长 ,形如仙人掌的碧绿异物。这异物的整个掌块是由无数小锯片般厚薄的小片块构成 ,风吹树摇 ,其小片块也随之一闪一合的极为奇观。据村里几位年逾古稀的老人说 ,他们从未见过这种寄生物。不过 ,老人们都认定 ,这是一棵名贵中草药材 ,是何药材 ,可作何药用 ,则无确切定论。目前 ,林积成已把这异物移植回庭院花盆中栽种 ,奇怪的是 ,这异物竟十分适应土壤环境 ,依然生长得…  相似文献   

4.
生命之根     
我在故乡生活了整整20个春秋,幼小的时候,就听说过流传于民间的那两句话:“问我祖先是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以及当年发生在那棵大槐树下与那棵大槐树有关的悲凉、凄惨的故事。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几位沿海省份的同学一听说我是从洪洞来的,他们欢呼雀跃拍着我的肩...  相似文献   

5.
崇拜古树     
黄三畅 《湖南林业》2004,(11):34-34
与我们村紧邻的村是一色的钟姓,相传他们一村人的老祖宗叫钟天培。钟姓的子孙们不是把老人的英灵供奉在祠庙里,而是寄托在一棵古树上。那是一棵古杉.我小时候见到的情景是这样的:树干的下面一截已成空壳.而且被削去了一边,成了瓦状,上面一截倒还有不少枝柯,但不葱郁.有一些已经枯干了,像插在树干上的利剑。那形象本身已有点慑人,加之它又是神灵的化身或象征,就更令人敬畏了。  相似文献   

6.
古树之死     
这是家乡一个古老的小镇,在镇子中心的街场上,有一棵七八人围抱、蔽荫数亩的极其古老的大青树。据说从爷爷的爷爷时候起,这棵大青树就已经是现在的这样粗壮,这般高大了。谁也说不清,它究竟在这个小镇上经历了多少个朝代、生活了多少个春秋。年复一年,这个小镇上的人们,在树荫下乘凉,在树下避雨,也有不少人在树下做各种买卖,大青树下每天都自然形成了一个熙熙攘攘的市场。逢年过节,全镇子的人在树下耍龙、耍狮,开展各种盛大的庆典活动。唐、宋、元、明、清到民国,在漫漫的历史风烟中,大青树不知经历过多少次兵燹和雷击,但它仍…  相似文献   

7.
一棵茂盛的古树用它的枝桠轻轻地托着一颗未爆的炸弹,就像一个老人拉住了一个到处乱跑,莽撞闯祸的孩子。炸弹有一个老式暖水瓶那么大,高高地悬在半空,它是从干多米高的天空飞落下来后被这棵树轻轻接住的。就这样在浓密的绿叶间探出头来,瞪大眼睛审视人世,已经整整80年。眼前是江西瑞金叶坪村的一棵老樟树。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棵树     
晓曲 《河北林业》2014,(6):36-36
很久很久以前,我还是一粒槐树种子的时候,和许多槐树种子一起,被一位老爷爷撒在了一块山坡上,慢慢地我和这些种子发芽了,山坡上长出了一棵棵绿油油的小树苗,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在老爷爷的精心管护下,小树苗渐渐地成长为高高的小树。有一天,来了一群人,他们用铁掀将山坡上的许多小树起下来,这些起下来的小树被草绳护上大大的土坨,运到城市里做绿化去了。而我和另一位伙伴被老爷爷栽到了院门前旁边的空地上。  相似文献   

9.
26年前古树参天的景观始终还定格在婆婆的脑海里。她在心中永远地期盼着、憧憬着——八十寿辰不办酒,黄葛树下诉衷肠。今年,梁大容婆婆满80岁,老人却否决了儿孙为她办酒的打算,于日前招呼子孙们为她26年前在一古树“遗址”处栽下的黄葛树建起了混凝土防护栏。梁婆婆是重庆市綦江县隆盛镇新屋村核桃湾人,说起这棵黄葛树,有着老人尘封在心里20多年的故事——在1980年以前,就是现在这棵黄葛树生长的地方,有一颗树龄高达1000多年的黄葛古树。老人记得,当时树高约有15丈(50米),需7个成年人手拉手才能合抱,就连树干中部的树枝交叉处,也可供六、七…  相似文献   

10.
最近,阳朔县普益乡上观村发现了三棵奇特古树,无数中外游客纷纷前往探奇。说来也怪,长在阳朔县普益乡上观村古井旁的三棵古树,其中较大的两棵高约13米,树龄约为200年,较小的也近百年了,但至今没有树名,按村上的老人讲,前人没有给这三棵树起名,我们今天也不能乱安名啊。当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时候,三棵古树却没有一点绿意,炎热的五六月,人们坐在其他大树下乘凉时,它们仍是干瘪瘪的,像枯死了的干树一样,没有一点绿意。直到7月初,这三棵古树才开始发芽长枝,接着便是开花结果。约在11月份古树干开始落叶落果,其单果…  相似文献   

11.
2月14日一大早,山东省郯城县马陵山林场静寂的山路上便走来一群肩扛铁锨、手握树苗的人。他们中既有鹤发童颜的老人,也有英姿勃发的青年。到了山顶,男士们挖树坑。女士们小心翼翼地扶好树苗。很快,20株侧柏树苗便在山上“扎”下了根。喝足了水的树苗,在微风中舒展着枝叶,对人们挥手致意。  相似文献   

12.
长在客厅里的菠萝蜜我们驻地在西双版纳勐腊县城郊的小山坡上,那里有一棵二人才能抱过来的菠萝蜜树,长在驻地四合院中央,枝叶把整个四合院都遮盖得严严密密。尽管天气炎热,可人一到那里,不管是什么时候都感到清凉舒适,特别是挂果的时候,树上、树下、房上、房下部结着一个个十公斤左右的菠萝蜜果实,景观十分奇特。更有趣的是菠萝蜜的每条树根  相似文献   

13.
在老北京人的眼中,北京城的一砖一瓦都有着时光的印迹。它们传承千年百年,将一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性格都映衬在一条条街道和一座座房屋之中。胡同是老北京文化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胡同院落里,总有那么一棵不知活了多少岁的老树,或是柏,或是槐,阳光洒下的时候,孩子在嬉戏,老人在聊天,飞鸟在叽喳,画面在这一刹那定格,让多少老北京人的内心涌起波澜。一条条深巷,一座座四合院,在斜阳的照射下,不仅仅散发出古朴的气息,向我们展开岁月长河中的历史画卷,而且它还是一段时光的记忆。  相似文献   

14.
<正>小山村祖辈的村庄,父辈的村庄,我的村庄,却不再是儿子、孙子的村庄了。那一条路叫柳树湾,那一块地叫碑子台,那一道粱叫滚牛洼,那一条河叫水担渠,那一种鸟儿叫伙恋伴,那一种虫子叫屎爬牛,那一种蜇手的草儿叫癣麻……山头那棵老梨树是野生的,河滩一行老柳是爷爷的爷爷栽下的。一棵棵老柳被岁月掏心成了朽木,但那一张千皴百裂的树皮,还在。春风从柳梢上归来,没牙老汉念叨着:"又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5.
小街,站着一棵树周顺波小街站着一棵大树风风雨雨几百年护卫着小街的尊严而今站在高楼大厦的中间默读着小街春春秋秋迁变的诗行小街站着一棵大树是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用慈祥的目光注视着早晨的晨练与黄昏重叠的倩影在霓虹灯与音响交融的时代你却站成一种古朴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正在边陲伊犁,有这样一个集体,他们从事着一份美丽的事业。他们是一帮热爱绿色生命的人,在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把一棵长在心底里的民族团结之树培育得郁郁葱葱。这就是天西林管局和奋斗在这条绿色生命线上的天西林业人。新疆天西林管局是直属林业厅管理的二级局,全局共有职工1 016人,是一个由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汉族等多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天西林管局机关坐落在美丽的西天山脚下,现有职工128人。长期  相似文献   

17.
赵靖 《国土绿化》2012,(1):16-17
他是一个普通的人,又是一个伟大的人。11年来,因病双腿截肢的他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凭着执着的绿色信念,用双手和膝盖在河滩、荒山间爬行,一锹一镐地种下了3000多棵杨树,将昔日的荒山秃岭装扮得郁郁葱葱。他在贫瘠的太行山深处,在造福子孙的绿色事业中再一次燃烧,演绎着一段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又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相似文献   

18.
八步沙情思     
八步沙情思(散文)张新明这是一个遥远的故事。在八步沙深处的沙州城旁有一棵照子树。一天傍晚,一位在平日里积德行善的年轻后生,在照子树旁碰到了一位白胡子老人。老人指着照子树说:“小伙子,你围着这棵树转圈,你就能活下来。”老人话刚说完,就刮起了大风。好猛烈...  相似文献   

19.
正我们的果园在大沙河畔。据说,那里起初是一片荒草地,只生茅草,后来知青下乡,根据土质种下大片大片的果树。他们走后,村民成了受益者。我一直保存着童年那帧黑白照片,背景是一棵结满果实的苹果树,不满两周岁的我,在和哥哥争一个连体苹果。父亲说,照片是当年一个摄影采风的人抓拍下的。那人是知青,回城后,眷念自己亲手种下的苹果树,特回来看看。  相似文献   

20.
修枝     
初秋。我提个相机正漫步西燕村水库坝外的河滩树林,突然看到一个人在砍一棵小树,忙上前去制止。他转过脸来:“啊?你是——”我站在他的对面,这时才看清他是个满头白发、一把银须、满脸皱纹、古铜胸膛的老人。他披着兰褂,土黄色的裤管高高地卷着,双脚踩在乱石堆上,一手扳树,一手握镰,正在砍着一根枝条。我说:“你怎么在砍树呢?”他笑笑说:“不是砍树,是在修树。不修它会成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