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2002年以来,面对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禁伐天然林的机遇与挑战,贵州省施秉县委、县政府对林业工作明确提出加快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林业的发展。先后完成了林业生态工程世界银行贷款造林3165亩;生态建设工程人工造林1651亩,封山育林7525亩;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公益林建设人工造林(以植代播)9521亩,封山育林41007亩;退耕还林工程73268亩,其中坡耕地完成33142亩,宜林荒山…  相似文献   

2.
《河南林业》2000,(2):1-1
生态建设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落实好国家对天然林禁伐地区、停伐企业和被关闭的小型木材加工企业的各项扶持政策;加大封山育林、飞播造林、人工造林力度,加快荒山绿化;在以往过度开垦造成生态破坏的地区,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  相似文献   

3.
《四川林业科技》2009,30(4):I0002-I0002
自2000年以来,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相继在船山区实施,截止2008年底,全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9.62万亩,其中退耕地造林3.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5.92万亩;完成天保人工造林1.93万亩,  相似文献   

4.
甘肃生态环境建设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草)工程和荒山造林应结合当地实际,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林草结合。生态优先,兼顾经济、社会效益,确保生态环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省的造林绿化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机遇。一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态环境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国家加大了对生态环境建设与治理的力度,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相继全面启动,以珠江流域为重点的防护林工程列项实施,造林绿化投资逐年加大,为加快云南生态环境建设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省委、省政府明确在今后云南经济发展中要“突出重点抓生态,坚定不移地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思路,把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宜林荒山荒地绿化、低产用材林改造、高原湖泊生态保护与治理、整治污染等6个方面作为生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内蒙古紧紧围绕建设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在祖国北疆构筑万里绿色长城的目标,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等国家重点生态工程,认真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全区造林绿化面积年均保持在1000万亩以上,占到全国年均造林面积的九分之一。  相似文献   

7.
孙平  石灏 《甘肃林业》2004,(4):12-12
位于董志塬上的小盘河村。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灾害频繁。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指引下,小盘河村人为改变自己的家园。近年来,一直咬定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不放松。完成退耕还林、还草和荒山造林各500亩。人工造林保存面积达1000多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5.6%,水土流失逐步减少。农民收入逐步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四川生态环境状况,分析了搞好四川林业建设和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重大意义,指出: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还草等重点工程,离不开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需要用社区林业的理论和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  相似文献   

9.
行业内外     
国家林业局公布科技公关重点项目 日前,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发布了“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重点林业项目十项,它们是:①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水土保持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②退耕还林(草)工程区水源涵养型植被建设技术研究与示范;③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困难立地造林技术研究与示范;④退耕还林(草)工程区华北石质山地植被恢复与复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⑤天然林分类评价与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构建;⑥长江上游退化天然林恢复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与示范,⑦东北天然林生态采伐更新技术研究与示范;⑧天然林保育技术研究与示范…  相似文献   

10.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继续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根据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资源承受能力,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使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真正得到休养生息。对工程区内的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十一五”期间,公益林建设任务579.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8.1万公顷,封山育林390.9万公顷,飞播造林100.3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进一步突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  相似文献   

11.
天然林保护工程。这是我国投资最大的生态工程。包括三个层次:全国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采伐;大幅度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木材产量;由地方负责保护好其他地区的天然林。工程计划调减木材产量1991万m3,造林1.9亿亩,管护森林14.15亿亩。“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建设工程。工程涉及28个省(区、市)的1696个县,计划造林3.4亿亩,管护森林10.78亿亩。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这是一项全国性的生态建设工程。目前在17个省(区、市)试点。计划到2010年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  相似文献   

12.
《云南林业》2005,26(3):10-11
目标任务。继续实施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到2007年,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4%;到2010年,全市基本消灭宜林荒山,退耕还林工程稳步推进,新建沼气池15万口,公益林管护设施得到初步改善,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到2020年,全市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基本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由以提高森林覆盖率为主向以保护生物资源的多样性和满足社会对生态的定向需求转变,把思茅市建设成云南省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的重要生态屏障和生物资源基因库,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68%。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在三峡库区实施以恢复植被为主要内容的四大造林绿化工程和以保护现有森林植被和野生动植物为目标的两大工程,以构筑青山绿水的多重生态屏障:四大造林绿化工程是退耕还林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长江防护林二期工程,库区百万亩绿色屏障工程和包括河流、  相似文献   

14.
天保工程区实现天然林休养生息据国家林业局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切实管护,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通过全面禁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和大力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解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森林管护…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林业》2000,(5):4-5
(2000年4月6日)同志们:自治区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具体部署退耕还林(草)试点示范工作。下面,我讲几点意见:一、充分认识退耕还林(草)的重要意义在西部地区实施以天然林保护、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和陡坡地有计划、分步骤地退耕还林(草)为主的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针对我国生态环境状况,站在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的角度,着眼于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而退耕还林(草)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措施。就我区而言,自然条件差,生态环境脆弱,风沙干旱、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6.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的 3年间,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体系建设迈出新步伐, 1998年下半年至 2000年上半年更新造林 195.4万亩,中幼林抚育 1562.4万亩,退耕还林 95309亩,森林经营实现了长大于消。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于 1998年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始终把生态体系建设放在首位。他们按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山脉走向划分出 659.5万公顷林地作为生态保护区,按国家林业局要求完成了退耕还林任务。成立了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有效地保护了原始林资源;投资建立了内蒙古首家森林资源环境监测站,为生态体系建设提供…  相似文献   

17.
四川西部是长江上游天然林主要分布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绿色屏障和重要水源涵养区,气候及地质地貌的复杂变化又使本区域成为我国特有动植物较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下简称“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的实施应在现有森林分类经营区划的基础上,以保护现有植被,重点实施封山育林为主。造林和封育坚持乔、灌、草结合,多树种一起上的原则,与生态环境治理相结合,与森林生态旅游景观建设相结合,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相结合,在短期内恢复植被覆盖,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生态防护体系,为本州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退耕还林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增加林草植被、改善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进,加快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大生态工程。1999年起四川省德阳市六县(市、区)相继纳入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范围,截止2005年底,我市西部山区完成退耕还林任务8000hm2(其中:退耕还林6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000hm2)。反思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实施几年来,虽然生态环境逐渐改善,但经济效益不甚明显,农民增收不大,严重挫伤农民群众退耕还林积极性,致使退耕还林成果巩固困难,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毁林还耕现象。如何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成果,调整农林产业结构、提高农村经济水平,解决农民的增收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退耕还林地区一直在探讨的现实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市西部山区退耕还林区域几种林下经济开发模式的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进一步推进退耕还林区域林下经济开发的建议,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1999年长武县被列为全国退耕还林(草)示范县.三年来经国家、省、市检查验收认可,全县共完成退耕还林14000亩,"退一还二"荒山造林25000亩.其中1999年度完成退耕还林9122亩;2000年度完成退耕还林4000亩,荒山造林8000亩;2001年度完成退耕还林2000亩,荒山造林10000亩.截止目前,所有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成活保存良好,政策兑现健康有序,各种兑现政策已全部落实到退耕户手中的13122亩.  相似文献   

20.
正四川省甘孜州全面推进"山植树、路种花、河变湖"工程,着力构建"山顶戴帽子、山腰挣票子、山下饱肚子"立体生态格局,采取有力措施开展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一是构筑三大屏障"思"绿化。构筑高原森林生态屏障,大力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飞播造林(人工点撒播)和人工造林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构筑绿色通道生态屏障,采取乔灌花草结合和经济林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