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2011年鲁南苏北稻区春季水稻灰飞虱大暴发且黑条矮缩病带毒率高。对来自不同生态区域以及不同生育期的水稻品种进行田间自然鉴定,同时进行抗水稻黑条矮缩病遗传初步研究,以期筛选抗源类型,为抗水稻黑条矮缩病育种提供一些有价值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4.
采取田间自然诱发的方式,对桂林34个水稻主栽品种进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表现为抗病的有淦鑫203、顺优109、株两优4024、T78优2155、岳优9113、中浙优8号、中浙优1号、Y两优302、桂两优2号等14个品种;表现为感病的有陆两优28、EK优18、淦鑫206、五优308、淦鑫699、丰源优299、Q优6号、丰两优4号等20个品种;未发现免疫品种。建议农户选用上述抗性较好的品种,慎用高感品种。同时,在现阶段,"治虱防矮"仍然是防治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最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抗性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对包含不育系、中籼稻恢复系、粳稻恢复系和常规粳稻等不同类型在内的175份水稻种质进行水稻黑条矮缩病的自然诱发鉴定,同时调查粳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病率,通过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抗感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 水稻黑条矮缩病与条纹叶枯病呈相互独立的遗传关系;不同基因型水稻种质对黑条矮缩病的抗性存在极显著差异,可分为抗/高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等5种类型,三系早籼稻不育系基本为感或高感型,绝大多数的中籼稻恢复系为抗病型,通过籼粳杂交培育的粳稻恢复系基本为感或中感型,而常规粳稻中分布有抗、中抗、中感、感和高感的不同基因型.筛选抗性种质,加以创新和改良,可有效开展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育种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7.
8.
9.
广西水稻品种抗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的抗病性,为病害综合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广西主栽水稻品种45份和市场销售的水稻品种53份,采用集团接种法进行室内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测定的98个水稻品种中,表现高感的品种96个,占测试品种的97.96%;表现中感的品种两个,占测试品种的2.04%.测试品种中未发现抗病品种.[结论]测定的98份广西生产用水稻品种对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均表现感病,需加大对该病害的综合防控及水稻种质资源的抗病筛选利用. 相似文献
10.
11.
12.
19个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为选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杂交稻组合提供材料。【方法】以19份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率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评价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结果】鉴定出高抗不育系1份,为13s;中抗不育系3份,为分别1s、8s、14s;中感不育系4份,分别为17s、19s、15s、6s;感病不育系10份,分别为18s、3s、9s、12s、11s、4s、16s、5s、7s、2s;高感不育系1份,为10s;未发现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免疫的材料。【结论】供试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普遍表现为抗病性不强,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13s、1s、14s、8s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为选配抗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杂交稻组合提供材料。【方法】以19份水稻雄性不育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调查自然发病率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评价其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抗性。【结果】鉴定出高抗不育系1份,为13s;中抗不育系3份,为分别1s、8s、14s;中感不育系4份,分别为17s、19s、15s、6s;感病不育系10份,分别为18s、3s、9s、12s、11s、4s、16s、5s、7s、2s;高感不育系1份,为10s;未发现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免疫的材料。【结论】供试的水稻雄性不育系对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普遍表现为抗病性不强,但品种间差异显著,其中13s、1s、14s、8s具有较强的抗病性,是抗病育种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4.
15.
以特青和Lemont为亲本构建的包含有148个家系的重组自交系为材料,采用田间自然接种鉴定了该RIL群体的黑条矮缩病发病率,对其遗传变异与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进一步采用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离分析法对水稻黑条矮缩病抗性进行遗传模型分析。结果表明,黑条矮缩病抗性的最适模型为3对主基因+多基因模型,3个主基因d_a、d_b、d_c的加性效应值分别为-7.43、-2.30、6.65,不同基因间i_(ab)、i_(ac)、i_(bc)、i_(abc)存在上位性互作,其效应值分别为-3.39、4.40、-4.15和8.73。RIL群体黑条矮缩病抗性的主基因遗传率为83.30%,多基因遗传率为3.75%。 相似文献
16.
17.
18.
对临沂市主栽水稻品种进行黑条矮缩病田间自然诱发鉴定,结果表明:临稻16号、临稻18号、大粮203发病率均为25%,为较抗病品种.控制秧田灰飞虱虫量,对水稻黑条矮缩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秧田覆盖防虫网并在移栽前使用10%庄爱WP防治1次,防效最好,为82.98%;秧田单独使用50%拓胜WP防治,防效达到72.05%;增加使用30%毒氟磷WP或31%病毒康SP时,防治效果没有显著提高;单独使用30%毒氟磷WP或31%病毒康SP时,防效较差. 相似文献
19.
20.
介绍水稻普通矮缩病与黑条矮缩病的发病症状,根据实践工作经验,提出应对水稻普通矮缩病和黑条矮缩病的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