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以‘寒富’苹果的花芽为试材,设置梯度低温(-25、-30、-35和-40℃)处理,研究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对低温的响应特点及对花芽低温适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下降,顶花芽和腋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变化趋势相似,但顶花芽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一直高于腋花芽。腋花芽的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均是在-35℃达到高峰后显著下降;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脯氨酸含量在-35℃达到高峰后保持在较高水平,顶花芽的则是在-35℃达到最低点后显著升高。腋花芽的MDA含量在-35℃之前保持在较低水平,此后迅速上升;顶花芽的MDA含量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且明显高于腋花芽。由此认为,腋花芽的渗透调节物质对低温的响应能力强于顶花芽,应是腋花芽低温适应性强于顶花芽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以‘寒富’苹果花芽为试材,研究顶花芽和腋花芽呼吸代谢途径对低温(-25℃、-30℃、-35℃和-40℃)的响应特点。结果表明,顶花芽和腋花芽总呼吸速率(Vt)的低谷均出现在-30℃,2者Vt的高峰出现在-25℃和-35℃。低温下,腋花芽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EMP-TCA)活性在-30℃之前对Vt起主导作用;-30℃后,磷酸戊糖途径(PPP)的活性逐渐增强并明显影响Vt。顶花芽的EMP-TCA活性在-25℃之后对Vt起主导作用,PPP的活性在-25℃之后逐渐减弱。腋花芽细胞色素途径(CP)的变化趋势与其Vt相似,并与其交替途径(AP)互补;顶花芽CP的变化趋势只在-30℃之前与其Vt相似,在-35℃之前与其AP具有一定互补关系。由此认为,-30℃是2类花芽呼吸代谢途径低温适应性的转折点,-30℃之后腋花芽呼吸代谢保持较高活性应是低温适应性强于顶花芽的生理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从国内外引入的10个苹果抗寒矮化砧木的一年生枝条进行室内人工模拟低温抗寒性检测、单项生理指标的测定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枝条的相对电导率在-30℃时剧烈增加;所有砧木枝条中MDA含量在-35℃以后总体呈下降趋势,表明细胞后期已经死亡;SOD的活力变化整体呈先增后降趋势;POD的酶活性变化趋势与SOD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强,在整个降温过程中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AT的活性变化除了MD001、GM256和辽砧2号是先升高后降低之外,其他砧木都是"升-降-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低温胁迫对两种丛生竹抗氧化剂活性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慈竹和大叶慈竹为材料,在不同低温条件(5、0、-5、-10、-20℃)处理下,研究其叶片SOD、CAT、POD,3种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处理后,慈竹和大叶慈竹的SOD、CAT均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慈竹POD活性随温度降低而降低,大叶慈竹POD活性维持在较低水平。大叶慈竹主要依靠较高的SOD和CAT活性抵御低温伤害,慈竹则凭借较高的SOD和POD活性使活性氧(AOS)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来抵御低温伤害。  相似文献   

5.
白菜采后衰老生理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建设  席玙芳  余挺 《园艺学报》2003,30(3):335-337
 ‘早油冬’白菜采后在(20±1) ℃、85%~95%相对湿度条件下贮藏时,乙烯释放量呈下降趋势,失重率迅速升高,呼吸速率先下降后上升,于第6天形成呼吸高峰。外叶叶绿素、可溶性蛋白质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下降比内叶快。外叶贮藏中SOD和CAT活性变化较大,4 d后迅速下降,特别是CAT活性降幅更大;POD活性先逐渐增加,6 d后急剧上升,MDA含量先缓慢增加,4 d后急剧上升,表明活性氧代谢失调,膜脂过氧化加剧。内叶SOD和CAT变化很小,并保持较高水平,POD活性无显著上升,MDA略呈下降趋势,表明活性氧的产生与清除相平衡,从而防止了活性氧积累和膜脂过氧化加强。结论:白菜的衰老是活性氧代谢失调的结果,外叶比内叶容易衰老。  相似文献   

6.
持续低温对黄瓜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分析了苗期持续低温对黄瓜幼苗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15℃的持续低温条件下黄瓜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随温度降低,黄瓜幼苗的株高、茎粗以及地上部重量和地下部重量皆显著降低;与对照比可溶性蛋白质显著降低,Pro、相对电导率、MDA含量显著提高;SOD和POD的活性升高、CAT活性在5℃时呈下降趋势。持续5℃的低温导致活性氧清除系统平衡被打破,清除能力下降,渗透调节物质显著增加,膜脂过氧化严重。  相似文献   

7.
该试验测定了6种果树品种的SOD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物候期的推进,SOD活性逐步下降;早熟品种的SOD活性显著低于中晚熟品种;花芽SOD活性高的品种其果实SOD活性也高;具腋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和叶片SOD活性相近;而具顶花芽结果习性的品种果实SOD活性比叶片高。SOD活性高时MDA含量降低,反之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活性氧在柿果实采后软化的作用。【方法】以房山‘磨盘柿’为材料,研究室温下柿果实采后经CO2、CO2+1-MCP处理对其软化过程中活性氧含量及其清除酶活性变化的影响。【结果】采后柿果实CO2处理后在贮藏期间硬度迅速下降,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率加快;同时·OH、O2·和H2O2含量迅速积累,其清除酶SOD活性先下降后迅速上升,POD、CAT和APX活性迅速上升。CO2+1-MCP处理能有效明显降低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率且推迟了乙烯峰的出现;·OH积累速度差异不大,但极大的延缓了O2·和H2O2的积累速度;SOD、POD、CAT和APX活性较CO2也明显降低。【结论】柿果实经CO2、CO2+1-MCP处理后在软化过程中加速了活性氧的积累,其可能是影响果实快速软化的重要因素。同时1-MCP加入有效降低了活性氧的积累速度,对保持果实硬度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黄瓜品种津优1号为试材,研究渐降低温胁迫(即以每小时下降1 ℃的平均速度进行降温处理)对黄瓜幼苗冷害指数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直降低温胁迫相比,渐降低温胁迫可以减轻黄瓜幼苗的冷害程度,冷害指数显著降低,保护酶SOD、POD和CAT活性显著增强,且随低温胁迫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寒富苹果腋花芽抗寒机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电导法和恢复生长法对寒富苹果腋花芽的抗寒机理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寒富苹果腋花芽的活力、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高于同温度处理的顶花芽,游离脯氨酸含量、相对电导率低于同温度处理的顶花芽。  相似文献   

11.
在5~-15℃不同低温处理下对观赏特征不同的5个羽衣甘蓝品系叶片的细胞膜透性、MDA含量、CAT、POD、SOD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品系的细胞膜在-10℃时开始受到损伤;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在整个处理范围内总体活性上升,尤其在-10℃时增加明显;超氧化物歧化酶在-10~-15℃变化不明显。综合各生理指标的结果,温度低于-10℃,羽衣甘蓝自身抗寒调节能力开始逐渐丧失。  相似文献   

12.
石灰氮和水杨酸对破除葡萄芽休眠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3年12月~2004年3月, 在江苏省镇江市南山农业科技示范园葡萄园, 以藤稔品种为试材, 分别在树体的初休眠期(12月上旬) 、深休眠期( 1月上旬) 和休眠后期( 2月上旬) , 取芽体饱满、生长充实的1年生枝条, 用不同浓度的石灰氮(CaCN2 ) 和水杨酸( SA) 进行涂芽破眠处理; 之后放入温室进行发芽培养, 并每5 d取冬芽测定H2O2及其抗氧化酶系统的变化, 21 d后统计各处理最终萌芽率。结果表明: 施用CaCN2和SA能不同程度的提高H2O2含量和POD活性, 降低CAT活性; 但在不同休眠期对SOD活性的影响不一致。而破眠或促进萌芽效果好的化学药剂处理, 花芽在培养前期的H2O2含量、POD和SOD活性增幅较大, CAT活性下降较明显。对萌芽率的统计表明, 初休眠期施用石灰氮和水杨酸对葡萄破眠无效; 到深休眠期及以后施用25%的石灰氮对葡萄破眠效果较为明显, 萌芽较对照提前4~6 d, 最终萌芽率达41.6%~90.0%; 而水杨酸处理对葡萄花芽破眠基本无效。  相似文献   

13.
以"香玲"核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不同冻藏温度(0℃、-1℃、-20℃、先-40℃冷冻48 h后转移至-20℃)对其贮藏期间感官品质、含水率、脂肪含量、过氧化值、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PPO)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等指标的变化,以期为核桃果实冻藏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结果表明:-20℃与-40℃冻藏处理有效地抑制了核桃果实的褐变,延缓了种仁脂肪的降解,二者之间感官品质无显著差异;-20℃更好地维持了种仁脂肪含量和油脂的品质,过氧化值较低,种仁PO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和其它处理,青皮的POD活性均值最低;-1℃能够短期保持核桃果实的品质,1个月后青皮发生冷害加速褐变,粗脂肪含量快速降低。因此-20℃为试验条件下核桃果实的适宜冻藏温度。  相似文献   

14.
亚精胺对猕猴桃采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不同亚精胺处理对猕猴桃采后抗氧化酶活性及保鲜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猕猴桃果实采后(8 ±2) ℃条件下贮藏12 d , SOD 活性达到高峰; POD、CAT、ASP 活性高峰相对SOD 推迟约13 d。不同亚精胺处理均不同程度地延缓了SOD 活性高峰的出现, 提高了SOD、CAT 的活性, 减少了MDA 的积累,降低了POD、ASP 的活性峰值, 延长了猕猴桃的贮藏保鲜期, 其中以Spd 与NAA 结合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短期高温胁迫对一品红幼苗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陶俊  俞菊  俞丽琴  苏家乐  张才红 《园艺学报》2008,35(11):1681-1684
 以一品红'天鹅绒'幼苗为试材,利用人工气候箱研究了昼45 ℃/夜38 ℃的高温胁迫处理对植株叶片相对电导率、产生速率 、H2O2及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温胁迫下,CAT、APX、SOD酶活性先升高,然后各自在0.5 d、1 d、2 d时分别转为下降趋势;而POD酶活性则一直增加;相应地,2 d内一品红的膜透性变化不大,2 d后急剧增大;MDA含量2 d内先升后降,2 d后大幅度上升;产生速率 、H2O2含量在2 d后均快速上升。2 d是'天鹅绒'一品红耐受昼45 ℃/夜38 ℃高温胁迫的极限时间。  相似文献   

16.
低温胁迫对3个红掌品种叶片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阿拉巴马’、‘大哥大’和‘粉冠军’3个红掌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低温胁迫对其叶片形态、叶片相对电导率(REC)、丙二醛(MDA)含量、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6 ℃低温胁迫48 h后,‘阿拉巴马’新叶颜色稍有变红,基本没有冷害症状;‘粉冠军’冷害表现最重,温度回升后叶片大量枯死,导致整株死亡;‘大哥大’冷害表现居中,新叶萎蔫。在低温胁迫下,‘阿拉巴马’电解质渗透率缓慢升高,MDA含量增加,CAT、POD和SOD活性均较高,且CAT活性持续上升,POD活性先下降后上升并趋于稳定,SOD活性较稳定,随着CAT活性的增强和POD、SOD酶活性的稳定,在低温胁迫36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开始下降;而‘大哥大’和‘粉冠军’在低温胁迫12 h后电解质渗透率和MDA含量明显增加,SOD活性开始下降,低温胁迫24 h后CAT活性开始下降,POD活性急剧上升。从形态和生理指标综合来说,3个品种的抗寒性以‘阿拉巴马’最强,‘大哥大’次之,‘粉冠军’最差。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下弓葵幼苗膜脂过氧化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低温胁迫下弓葵( Butia capitata Becc) 幼苗叶片的MDA 含量逐渐增加, 膜脂过氧化作用增强。- 8 ℃条件下的膜脂过氧化作用明显强于2 ℃。细胞膜透性在2 ℃条件下变化不大, - 8 ℃时则随低温胁迫时间延长而急剧上升, 细胞膜受到伤害。- 8 ℃胁迫下细胞保护酶SOD、POD 和CAT 活性短期(6 h) 内升高,然后下降, 24 h 以后3 种保护酶受到低温胁迫的严重抑制。在2 ℃胁迫下, SOD 活性在6 h 内变化不大, 随后下降; CAT活性变化趋势与- 8 ℃时相似, 但变化幅度较小; POD 虽也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 但降幅明显小于升幅, 至48 h 时POD 活性仍维持较高水平。2 ℃低温胁迫不是抑制而是促进POD 活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以大团蜜露水蜜桃为试材,测定了果实采后货架期间的呼吸速率、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肉色差L*值、丙二醛含量,以及果实内SOD、POD、CAT、PG、CX等相关酶的变化,结果表明,货架期间,九成熟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的多,货架品质差;七成熟果实能保持较高的硬度,但呼吸速率较八成熟果实高,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低,风味不足;八成熟果实采收后可以推迟果实呼吸高峰的出现和降低呼吸高峰值,能保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生素C含量,维持较高的SOD、POD、CAT等保护酶活性,丙二醛含量较低,生理活性强,有较长的果实货架生理周期,因此,八成熟可作为大团蜜露水蜜桃的货架、保鲜的适宜采收期。  相似文献   

19.
温度预处理对柑橘果实活性氧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周春华  胡西琴 《果树学报》2001,18(5):267-271
以尾张温州蜜柑(Citrus unshiu Marc.)和哈姆林甜橙(Citrus sinensis Osbeck.)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温度预处理对果实呼吸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果皮相对电导率(REC)和木质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0℃预处理 3d的果实,在贮藏至 100 d时,呼吸速率、MDA含量。果皮 REC均为最低。20℃预处理果实在贮藏后期 SOD与 CAT能较好地协同作用清除 O2-·,果实受自由基伤害程度最小,果实衰老得以延缓。温度预处理引起的POD活性的上升可能与提高果皮木质素含量、加速受损伤油胞的迅速愈合有关,而贮藏后期 POD活性的上升可能与果实的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