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干热河谷牛角瓜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角瓜野生种群当年生果实为试材,采用集约化培育方法,对牛角瓜整个生育周期进行了调查研究,旨在完善牛角瓜人工栽培技术。结果表明:牛角瓜在干热河谷秋播萌发率达95.00%,高于春播,但萌发速度较春播慢,与春、秋季播种温度变化有关;植株生长发育过程经历1个峰值,快速生长期为6~8月,与河谷雨季同期;果实迅速膨大期出现在谢花后的第6~15天,果实长度增加滞后于粗度增加,果实成熟期为33d左右;集约化栽培平均单株产量为42.50g,每667m2可产纤维78.98kg,平均出棉率达19.37%,且变异系数达12.69%;集约化种植牛角瓜能节约土地,达到稳产和高产效果。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牛角瓜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角瓜种子为试材,采用正交实验设计L9(34),通过N、P、K 3因素3水平及其不同配比的施肥试验,分析了各元素及其水平对牛角瓜苗高和地径生长的影响,确定了牛角瓜苗期生长的最佳施肥方案。结果表明:105d试验期间不同处理间均呈极显著差异,处理6(N 2.50g/株、P 2.25g/株、K 1.0g/株)苗高指标是最好的,是对照组的3.7倍;处理3(N 1.25g/株、P 2.25g/株、K1.5g/株)的地径指标最好,是对照组的1.95倍,且与其它处理呈极显著差异;对牛角瓜幼苗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为NPK,最佳施肥方案为N 2.50g/株、P 2.25g/株、K 1.5g/株。 相似文献
3.
4.
从发生叶斑病的牛角瓜病叶片上分离到1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08;通过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手段进行了病原菌鉴定,并依据其形态特点对其培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同时研究了不同杀菌剂对菌落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丝孢纲(Hyphomycetes)丝孢目(Hyphomycetales)暗色孢科(Dematiaceae)交链孢属(Alternaria)细极链格孢络石生变种[Alternaria tenuissima(Nees ex Fr.)];该菌对供试的7种氮源和碳源均能利用,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该病原菌在15~40℃之间均能生长,最适的生长温度是25℃和30℃,在5℃、10℃和45℃条件下停止生长;该病原菌孢子在15~40℃之间均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28℃,高于40℃孢子无法萌发;12h/12h光暗交替有利于菌落生长,有无光照对分生孢子萌发没有明显地影响;5种广谱杀菌剂对该菌落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扑海因对该菌的抑制效果最好,随后依次是恶霜锰锌、百菌清、代森锰锌,效果最差的是敌克松。 相似文献
5.
6.
搅瓜,又名金丝瓜、绞瓜、天然粉丝等,属葫芦科(CuCurbitaase)。具有入日清香,质脆微甜,口感细腻等特点。搅瓜富含胡萝卜素、多种维生素及矿物质,具有清热解毒、健胃消食、利肝明目等食疗作用。过去由于人们对其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不甚了解,生产上几近绝迹,近几年来,我们通过发掘整理,把它作为特种蔬菜加以研究推广。现将其栽培技术介绍如下:一、基本特性搅瓜喜温喜光,生长适宜温度为22-23C,熟性较早,搅瓜的根系在瓜类中较强大,主根人土深度可达Zm,大部分根群分布在耕作层10-30cm范围内,吸水吸肥力强,对土壤要求不严… 相似文献
7.
8.
牛角瓜花部综合特征与繁育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外调查发现,牛角瓜(Calotropis gigantean)的自然坐果率较低,影响了利用其种子纤维的开发前景。研究了牛角瓜的传粉生物学,观察了云南元江牛角瓜居群的开花进程、花部特征和访花昆虫,检测了其花粉活力与柱头可授性,并对其进行了人工授粉辅助试验。结果表明:(1)牛角瓜花为聚伞形花序,花冠蓝紫色,花期全年,单花花期7 ~ 8 d,在开花整个过程中花粉一直保持较强活力且柱头具有可授性,花药一直低于柱头,由蜡质薄膜包裹的花粉粒形成花粉块,无法散落至柱头,花药和柱头间存在空间隔离。(2)牛角瓜的杂交指数为4,说明其繁育系统以异交为主,部分自交亲和,需要传粉者。(3)人工授粉试验显示,牛角瓜不能在柱头表面完成授粉,而是在柱头腔中,且存在一定的传粉限制;没有自发的自花传粉现象,在自然条件下也没有无融合生殖现象,人工异株授粉结实率比自花授粉结实率高。(4)昆虫借助足部特殊结构将花粉块移出并将花粉块通过花药裂口插入柱头腔中以完成授粉;牛角瓜访花昆虫共有10余种,传粉昆虫主要有膜翅目的黑小蜜蜂、圆柄木蜂和木蜂。花粉限制是牛角瓜坐果率低的主要原因,可通过放养传粉昆虫来提高牛角瓜的坐果率,从而增加其种毛纤维的产量。 相似文献
9.
砍瓜在植物学分类上是属于葫芦科南瓜属,是中国南瓜的一个变种,在我国还是属于瓜类新品种.其在生物学特性及对栽培条件的要求上与中国南瓜相似,所以能种植南瓜的地块就能生产砍瓜.砍瓜最初是由台湾引进,现经科研单位利用杂交、回交、自交等常规育种技术,不但使引进的绿条纹品种培育成功,还新杂交出白色的品种.除此之外,砍瓜还具有与其它瓜类不同的神奇功效. 相似文献
10.
香炉瓜学名Cucurtbita maximaDuch.,别名鼎足瓜、金瓜,为葫芦科南瓜属1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该瓜叶为全缘叶,有软毛,茎横切面圆形,花圆筒形,花冠黄色,果面桔红色,脐部灰白色,果肉橙黄色,瓜形上圆下方,中间有带痕,下部有2~5个小包凸起,瓜皮颜色上红下白,很象庙里的香炉,故而得名。种子长1.6~2.2cm,最低发芽温度15℃,适宜温度25~30℃;生长适宜温度25~30℃,在短日照条件下有利于雌花发育,生育期110天左右。耐贮运。该瓜花朵较大,并散发出如兰草的香味,瓜肉质面,可炒食、红烧,对糖尿病和肾炎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是… 相似文献
11.
广西通过大力打造食用菌优势产业,现已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为在全国占有相当分量的重大经济作物产业群,成为广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通过开展不同栽培技术对蘑菇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大棚二次发酵栽培技术虽投入成本相对较高,但是产出大,是今后开展蘑菇标准化、规模化生产的有效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马勃子实体、菌丝体、发酵液不同提取物的抗炎、镇痛以及体外抑菌活性,为大马勃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基础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大马勃各部分提取物均能明显抑制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度和对醋酸诱发的小鼠扭体反应,其中大马勃发酵液抗炎镇痛效果最佳,抑制率最高,分别为42.9%和43.69%;同时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且MIC最小值为3.15mg·mL-1。结果表明大马勃子实体及液体发酵代谢产物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及抑菌作用,本着合理利用资源,走工业化生产道路,可利用发酵代谢产物来代替大马勃子实体的相关临床作用。 相似文献
13.
14.
富硒猕猴桃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鲜嫩的果肉、独特的风味以及丰富的营养价值,使得猕猴桃被称为“维C之王”,微量元素硒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江苏北部自然资源丰富,适宜种植富硒猕猴桃,且临近上海等沿海经济带,有利于猕猴桃的保质保量运输和及时供应市场。本文主要分析了江苏北部地区优质猕猴桃的配套种植技术,从苗木的选择到高产措施,为高品质富硒猕猴桃的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以菌丝体的生物量和多糖为指标,对大马勃液体发酵培养基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筛选。结果表明,最佳培养基配方为蔗糖3.0%、酵母膏0.75%、磷酸二氢钾0.15%、硫酸镁0.1%;最佳培养条件为pH值为6.5,温度为28℃,接种量为10%,摇瓶装量为100 mL。 相似文献
16.
姜花属杂交种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栽培试验和观察,研究姜花属杂种栽培技术。介绍姜花属杂种的主要特征特性,并从整地作垄、播种方式、田间管理、分株繁殖、适时采收等方面提出了适宜杂交种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7.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