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结合浙江省实际情况,探讨了低成本生态河道整治的对策与措施,并根据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型河道的实例,确立在不同的自然条件、人文情况下,构建浙江省低成本生态河道的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2.
城镇河道生态治理模式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赵全儒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0):9558-9560
从河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对生态河道的相关理论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现状和5种主要实践模式:以肥药减量控害和生产清洁节约为特点的减量化模式;包括农牧结合和新型农作模式的生态链连接和转换模式;废弃物综合利用和以沼气为纽带的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农产品质量提升型模式;生态循环农业园区模式。通过对这些模式产生的社会经济特征环境的分析,提出了推进循环农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健全政府主导的宏观调控机制;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发展循环农业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4.
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水生态环境日益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影响,而河道是水生态系统的重要载体,对河道的治理应该从人文、社会与经济等多角度考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两种河道生态治理模式,即生态护岸与生物—生态水体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状况以及取得的突出成就表明,生态文明建设是能与经济建设相协调的。经过多年探索,浙江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探索出了许多成功的举措:建立国家公园体制、加强对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将生态建设与民生建设有机结合、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利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但也存在着部分生态文明制度没有在全省内彻底落实、环境监管方面存在缺陷的问题。这些经验不仅对浙江省今后的发展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对其他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也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深入推广浙江省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有利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河道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研究植物措施在河道生态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对浙江省平原、山区、半山区、海岛等4种类型的河道植物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浙江省有河道维管束植物1 033种(包括种下分类等级),隶属138科.其中蕨类植物18科37种,裸子植物2科7种,被子植物118科989种.按植物生态学特性分类,中生植物693种,湿生植物210种,水生植物130种.在水生植物中,挺水植物75种,沉水植物25种,浮叶根生植物19种,漂浮植物11种.根据河道植物的适应性、群落亲和度、功能性和景观性原则,筛选出95种作为浙江省河道生态整治的推荐植物.  相似文献   

7.
为响应国家提出的 美丽中国发展理念,并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势在必行。浙江省自2003年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以来,截至2020年底,几乎达成美丽乡村的全面构建。通过对浙江省美丽乡村建设的调查、评估和分析,研究总结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的建设模式与路径,阐述了支撑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方法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生态城镇建设的理念、发展思路和建设标准,探讨了生态园林城市建设的标准和应注意的问题;提出了生态城镇建设要转变观念、科学规划、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以宁波植物园概念性规划为例,介绍平原型近自然河道的分布、特点、建设策略以及采取的具体措施。从生态驳岸类型、自然缓坡设计、植物措施等方面进行剖析,总结经验,提出系统的近自然河道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周庆 《安徽农业科学》2014,(21):7119-7121
介绍了生态驳岸的类型、特点和功能,分析了生态驳岸设计的要点、植物配置以及亲水空间的构建等,最后以阜阳市中青河、西青河和泉河风景为例研究了如何将生态驳岸形式运用于城市河道的景观建设中。  相似文献   

11.
浙江省竹林生态区划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按照生态区划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并结合区划对象的基本特征,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办法,对浙江省竹类植物适生区域进行了划分。区划的基本手段为聚类,即选择影响竹类植物生长与分布的因子组成指标体系,并划分为生态类与经济类两大类指标,经相关性分析筛选之后,对所需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然后分别以生态类与经济类指标作为指标变量,以浙江省69个市(县)作为样本总体进行样本聚类,依次划分出类与亚类,经分析调整后依次划分出6个竹林生态区与4个生态亚区,分别为:浙东北低山丘陵平原竹林生态区(平原竹林生态亚区、低山丘陵竹林生态亚区),浙西北山地竹林生态区,浙中低山丘陵盆地竹林生态区,浙西南低山盆地竹林生态区,浙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平原竹林生态区(平原竹林生态亚区、低山丘陵竹林生态亚区)和浙东沿海半岛岛屿竹林生态区。图1表3参17  相似文献   

12.
基于生态足迹法的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足迹是基于生物生产面积测度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生物物理方法。利用生态足迹法测量了浙江省常山县可持续发展状况,以期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并为其他同等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据常山县2005年统计资料计算得出:2005年常山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42010hm^2,人均生态承栽力为0.73800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68210hm^2,反映了常山县的生产、生活强度超过了生态系统的承栽能力,常山处于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状态。还分析了常山县存在生态赤字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图1表4参12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重点蛇类资源数量与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系统抽样技术和样带法,对浙江12个重点蛇种的数量和生态分布进行了研究.初步查清了这12个蛇种在其分布区范围的种群出现密度和种群资源量,分别为:赤链蛇,2.97条/km2,60.47×104条;王锦蛇,4.57条/km2,93.05×104条;玉斑锦蛇,0.39条/km2,7.94×104条;黑眉锦蛇,0.83条/km2,33.80×104条;赤峰锦蛇,5.09条/km2,0.36×104条;灰鼠蛇,1.04条/km2,21.17×104条;滑鼠蛇,0.74条/km2,15.07×104条;乌梢蛇,4.08条/km2,83.07×104条;银环蛇,1.35条/km2,41.23×104条;眼镜蛇,2.80条/km2,57.01×104条;五步蛇,1.40条/km2,27.96×104条;蝮蛇,4.37条/km2,63.10×104条.生态分布的统计研究表明:在小地形类型上,下坡和山谷地带蛇类数量最多,主要为王锦蛇、灰鼠蛇、滑鼠蛇、乌梢蛇、眼镜蛇和五步蛇;平地上次之,主要是赤链蛇、蝮蛇和银环蛇;黑眉锦蛇和玉斑锦蛇在平地与下坡及山谷地带分布数量不相上下.在小生境类型上,以灌草丛上蛇类最多,主要是眼镜蛇、滑鼠蛇、五步蛇和黑眉锦蛇;农田和旱地次之,主要为赤链蛇、灰鼠蛇和银环蛇;再是园地和乔木林,玉斑锦蛇主要在园地,五步蛇集中分布在灌草丛和乔木林;乌梢蛇和王锦蛇在上述生境均有分布,在灌草丛上稍占优势;蝮蛇则多见于农田、旱地、园地和灌草丛.文末,提出了如何保护好浙江蛇类资源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色馆藏建设成为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浙江文化入手,初步研究论证了建设具有浙江文化特色数据库的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浙江省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金沙江干热河谷生态恢复的典型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沙江河谷生态系统的特点为干旱严重,土壤凋萎温度(PWP)长达7 ̄8个月,使许多植物无法生长;水热矛盾突出;水土流失严重;人为破坏频繁;植物群落破坏容易,恢复难;土壤胀缩性高而不利于作物生长。但不同程度的退化系统具有典型的特点,因此,该区域的生态恢复与治理应针对不同系统的特点进行科学规划及实施,从整体性、紧迫性、持久性、创新性、多样性、高效性、层次性角度提出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退化系统的生态恢复及治理模式,即重度退化生态系统—冲沟的生态恢复模式、中度退化生态系统—退化坡地生态恢复模式、轻度退化生态系统—立体种养综合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7.
应苗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513-19514,19522
阐述了浙江省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现状及精算模型对社会养老保险水平"低度"原因分析,并提出提高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