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咸文荣 《北方园艺》2011,(17):84-85
辣椒嫁接技术已在青海省大面积应用,其有效地控制疫病的发生,增产增收效果相当显著.近几年对嫁接乐都长辣椒栽培技术进行相关的研究,总结出适宜在青海省温室大棚种植嫁接乐都长辣椒的栽培技术,为大面积种植嫁接辣椒提供技术保障.1 育苗嫁接苗培育1.1 品种选择砧木品种选择高抗辣椒疫病、长势优良的砧木,接穗选用乐都长辣椒地方品种;选择营养钵或苗盘基质育苗.  相似文献   

2.
采用4因素3水平正交设计,研究了氮、磷、钾、专用有机肥对嫁接乐都长辣椒产量的影响,以期筛选最优施肥组合.结果表明:对嫁接乐都长辣椒产量影响最大的是酵母有机肥,其次为过磷酸钙,再次为硫酸钾,最后为尿素.最优组合为每667 m2尿素施用量为26.1 kg、过磷酸钙100kg、硫酸钾24 kg、有机肥360 kg.  相似文献   

3.
董坤 《上海蔬菜》2012,(4):45-47
1选用良种选择适合大棚种植的高产稳产品种是获得高产高效益的首要条件。根据多年来的大棚种植经验,适合唐山地区种植的芸豆品种主要是绿龙。其特点为植株生长健壮,结荚节位低,荚宽荚长,一般为(2.5~3)cm×25cm,荚深绿色,产量高,大棚种植667m2产量5000~6000kg。2培育壮苗  相似文献   

4.
贠文俊  贠晶 《中国蔬菜》2019,1(9):76-77
长美是以自交系BM-9-5 为母本,以自交系CYJ-6-1 为父本选育而成的辣椒一代杂种。早熟,果实长羊角形,果色绿,果长25~32 cm,果肩宽2.2~2.6 cm,单果质量45 g 左右;辣味中等;对辣椒疫病的田间抗性强于对照陇椒2 号,每667 m2 产量3 900 kg 左右。适宜在我国北方各地区冬春茬日光温室、春季大棚及露地种植。  相似文献   

5.
白辣椒新品种衢椒1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衢椒1号是以05B03为母本,以Y802为父本配制而成的白辣椒一代杂种。早中熟,第1花序着生于9~11节,植株连续坐果性和抗逆性较强。果实羊角形,商品果黄白色,中辣,商品性佳,果实长17 cm,最大横径2 cm左右,果肉厚约0.2 cm,单果质量约18 g。平均产量2 400 kg?(667 m2)-1,适宜浙江省喜食白辣椒地区大棚早春、秋延后和山地种植。  相似文献   

6.
金田187是以自交系CH7-19-6-11-13-12为母本,以自交系GY-3QP11-9-25-16-5-8为父本,通过杂交选育出的苦瓜新品种.第1雌花节位9~11节,每间隔3~4节出现1朵雌花,授粉后20~25 d成熟.坐果能力强,早熟性好,果实长棒形,头梭尾钝,果皮绿白色,条瘤和点瘤相间,部分点瘤微凸.瓜长33~36 cm、直径7.0~7.5 cm,果肉厚0.86~1.12 cm,单瓜质量0.5~0.8 kg,产量5077.94 kg/667 m2.适宜在四川省大部分平丘区及与四川生态条件相近的地区种植,12月中旬至翌年1月上旬嫁接育苗,2月上旬定植于大棚,1.5 m包沟单行定植,株距0.9~1.1 m,每667 m2栽植400~500株,保留基部侧枝,六蔓整枝.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植密度对早春大棚辣椒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濮阳地区早春大棚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濮椒1号"辣椒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方式,每667m2定植2 600株的产量最高,达3 425.3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8.
2008年,在北京市大兴区蔬菜办的指导下,该区首次种植春大棚嫁接茄子3.3hm^2(50亩)获得显著收益,主要分布在礼贤、魏善庄、榆垡、青云店、庞各庄5个镇。经蔬菜办调查,截止到2008年7月8日,春大棚嫁接茄子667m^2平均产量在5500~6500kg,667m^2产值在8000~9000元。礼贤镇东安村张殿强种植的春大棚嫁接茄子产量产值排在全区首位,  相似文献   

9.
杜中平 《北方园艺》2011,(16):11-13
以乐都长辣椒和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为试材,研究了喷施不同浓度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对辣椒植株生长、营养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施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可促进辣椒植株的生长,明显增加了果实中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和钾的含量,显著的提高了辣椒的产量.在生产中,喷施浓度为40 g/667m2的植物光合作用生物增效剂时,辣椒植株长势最好,果实中营养品质最优,产量也最高.  相似文献   

10.
根据市场需求,利用蔬菜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时间差和对光、热、水、肥需求的差异等,运用综合配套技术措施,在同一地块上,可实行多层次的套种,获得高产、高效。黄瓜、辣椒、丝瓜三种三收种植模式适用于冬暖型日光温室,馆陶县柴堡镇马店村采用嫁接黄瓜套种辣椒、丝瓜的种植模式,经几年实践667 m2产黄瓜15 000 kg、辣椒4 000kg、丝瓜2 000 kg,667 m2纯收益:黄瓜2万元、辣椒4 000元、丝瓜1 000元左右。一、种植模式嫁接黄瓜采用大小行栽植,小行距40 cm、大行距80 cm。在80 cm大行间套种2行辣椒,单穴单株栽植,在温室的前端每3.65 m种1株…  相似文献   

11.
为进一步提高贵州省辣椒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以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定植方式和不同密度对辣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单株定植移栽方式,大方皱椒和毕节线椒667 m2分别种植9 391~11 139穴和7 977~9 831穴时产量最高,667 m2产量可达到194.40~233.37 kg和198.76~259.04 kg,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毕节辣椒产量,运用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方法,研究了定植密度(X1)、复合肥用量(X2)2个因素对毕节名优辣椒大方皱椒和金椒1号产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线椒在定植密度为9 311株/667 m2,复合肥施用量为105.18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8.65 kg;朝天椒在定植密度为11 253株/667 m2,复合肥用量为114.22 kg/667 m2时,干椒667 m2产量最大,达246.30 kg。  相似文献   

13.
为探索辣椒新品系ZJ1-12的高产优化农艺措施,运用4因素(完全实施)5水平的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研究了密度、氮、磷、钾肥对辣椒新品系ZJ1-12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子表现正向增加作用,作用大小排序为密度>K20>N>P2O5肥用量。单产达156.93kg/667m2以上的优化农艺措施为密度10235~10813株/667m2,纯N量13.525~14.855kg/667m2,P2O58.232~9.748kg/667m2,K2010.875~12.6kg/667m2。当最高产量为278.84kg/667m2时,纯收益高达4149.04元/667m2。  相似文献   

14.
以单生朝天椒新品种艳椒425为试材,采用复式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3种不同栽植密度(主处理)和3种不同施肥量(副处理)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和肥料施用量:是影响艳椒425产量的主要因素,其中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中,较低密度(2200株/667m^2)和中等施肥量(50kg/667m^2三元复合肥+2500kg/667m^2腐熟人畜粪)处理下的艳椒425产量最高,达2084.38kg/667m^2,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5.
辣椒新品种新椒16号的选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椒16号是新疆石河子市蔬菜研究所育成的早熟辣椒一代杂种。该品种植株生长稳健,开展度小,适宜密植。株高60cm左右,分枝较强,主茎第7~8节着生第1朵花蕾,单生或双生,不易落花落果。单果质量70g左右,坐果集中,前期产量高,667m2产量3500~4500kg;果实粗大微皱;肉薄,辣味重。适宜西北5省区保护地及露地栽培,特别适合习惯种植螺蛳椒和猪大肠辣椒品种的区域栽培。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秋季不同种植密度对甜玉米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以甜玉米"HZ388"为试验材料,设置每667 m~2种植3 200、3 600、4 000、4 400、4 800、5 200株6个密度处理,进行观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667 m~2种植4 000株时,空秆率为零,商品率、穗粗和穗粒数达到最大,分别为90.0%、4.68 cm和532.7粒;在一定范围内,667 m~2无苞叶商品鲜穗产量较大,为650.2 kg。建议在武汉及周边地区秋季甜玉米"HZ388"的适宜种植密度为667 m~2种植4 000株。  相似文献   

17.
费乌瑞它(Favorita)马铃薯春季栽培密度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马铃薯优良品种费乌瑞它(Favorita)高产优质栽培技术,2011年春季安排费乌瑞它单垄双行栽培密度试验。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栽培密度增大,产量有增加的趋势。同一株距或垄距下,密度增加,产量也随之增加。单垄双行种植费乌瑞它,取得高产适宜的栽培密度范围为7 579~10 990株/667 m2,最合适的垄株距为80 cm×15 cm、80 cm×20 cm。  相似文献   

18.
高方胜  王明友 《北方园艺》2011,(22):165-166
“德农1号”是从德州茴香原始群体中选择优良单株,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耐割茴香新品种.全株绿色,株高41.3 cm,叶7片,叶长40.6 cm,叶柄长23.8 cm,叶距小;生长较快,耐密植,正常情况下播后45 d,即可收割,单茬产量1 500 kg/667m2左右,全年总产量7 000kg/667m2,全株可食率为94%;抽薹迟,香味浓,品质优,精油含量为17.3 mL/kg DW,维生素C含量为421.6 mg/kg;再生能力强,全年可连续收割5~6次;耐寒性强,可耐3℃以上低温.  相似文献   

19.
不同密度栽培对辣椒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适宜赤水地区辣椒种植最佳密度,于2020年在复兴镇凯旋村榜上进行了遵义朝天椒1号(又名遵辣9号)不同密度试验,设置2000、2500、3000、3500、4000、4500株/667 m2共6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遵义朝天椒1号在土壤肥力中等的条件下,最佳栽植密度为2500株/667 m2。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设施番茄栽培关键环节机械化水平,从农艺农机融合角度出发,在保证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基础上,亟需研究提出宜机械化操作的农艺标准.本试验以设施番茄为研究对象,以现有栽培密度和栽培畦规格为对照,通过春、秋两茬栽培试验,探究了设施番茄宜机化栽培的栽培畦参数及适宜密度.结果表明:在每667 m2栽培株数不变的条件下,改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