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引种的32种棕榈科植物的生长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长发育等情况进行观察,探索适合在南京温室栽培的棕榈科植物种类及栽培模式。结果表明:表现优秀的有香棕1种;表现良好的有箬棕、矮琼棕、三药槟榔等6种;表现较好的有琼棕、蒲葵等12种;表现一般的有5种,较差的有4种,3种死亡。对各个种的移栽、生长发育和日常管理情况进行了总结,并对温室栽培的棕榈科植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温室内引种栽培的13种竹芋科植物进行生长情况的观察.结果表明:表现优秀的有5种,良好的有6种,表现中等和一般的各1种.温室内栽培的竹芋科植物要保持土壤湿润,需要65%~80%的空气湿度,才能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展现出应有的观赏效果.竹芋科植物较喜荫蔽的生长环境,可以作为下层地被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3.
棕榈科植物在南昌园林中应用现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棕榈科(Palmaceae)植物是世界上热带地区最重要的代表科之一,种类繁多,目前全世界共有约200属3000种,栽培历史十分悠久。主要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不分枝又高高耸立的茎干,簇生于茎顶的叶丛,大型羽状或掌状的叶片,非常优美,广泛应用于园林中。在我国大陆,观赏棕榈的引种栽培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棕榈科植物的引种栽培已相当多元化,种类与数量剧  相似文献   

4.
对峨眉耳蕨、峨眉瘤足蕨、猪鬣凤尾蕨、灰背铁线蕨、华南铁角蕨等12科、15属、24种观赏蕨类开展了引种栽培和适应性观察.结果表明:蕨类在气候、生境因子相似时引种成活率高,适应能力强,生长发育正常;影响不同种类蕨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不同;蕨类活体植株引种不受季节限制;蕨类耐粗放管理,栽培观赏蕨类时应根据需要适当控制光照及水肥条件.  相似文献   

5.
国产姜科植物观赏特性评价及优良种类筛选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高江云  陈进  夏永梅 《园艺学报》2002,29(2):158-162
 在对国产姜科13 属84 种、4 变种进行引种栽培和生物学特性、观赏性状的观察和对比研究的基础上, 对不同种类的观赏特性和用途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将其归纳为4 个观赏类群, 并筛选出了16 种(类) 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应用前景的国产姜科植物。  相似文献   

6.
通过12个观赏南瓜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各个观赏南瓜品种的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其连续自交后代果实性状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双果的“佛手”、复色和大疣的“疙瘩”、各色的“鸳鸯梨”、果形奇特和复色的“香炉瓜”等数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更具观赏性;并对观赏南瓜引种栽培中的其他问题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对武汉市滨水绿道观赏地被植物的种类、种类构成及生活型组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目前武汉市滨水绿道观赏地被植物包括草本、灌木、藤本共计44科82属97种植物,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达11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占观赏地被植物种数的70.1%;观花、观叶植物种类多样,分别占总数的73.2%和50.5%。  相似文献   

8.
中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的调查与引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胡秀  闫建勋  刘念  吴志 《园艺学报》2010,37(4):643-648
对我国姜花属(Hedychium)野生花卉资源的种类、分布进行了系统的调查和研究,并在广州气候条件下对其中的26个种2个变种1个变型进行了露地和夏季降温温室引种栽培。结果显示:我国野生姜花属植物有32种、2变种和1变型,共计35个分类群;部分种类在花色、香型、株高等性状上具有特异性育种资源;10个分类群野外蕴藏量大,有少数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蕴藏量小,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17个分类群在广州地区露地栽培条件下成功引种;夏季高温是姜花属野生种在广州地区引种的主要限制性因子。对如何开发利用我国姜花属野生花卉资源提出了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以2年生观赏桃"迎春"、"元春"为试材,以不加温处理为对照,将根系加温技术引入温室观赏桃生产中,研究了根系加温对温室观赏桃花期、花质等的影响,以解决目前观赏桃温室生产中先叶后花,影响花期、观赏效果的问题。结果表明:根系加温处理提高了观赏桃栽培基质温度,对温室内气温没有明显影响;使花期提前10d以上,缩短花期2d,延长了可观赏期1d以上,花朵直径增大,且始花期、花期、观赏期、花朵直径指标差异极显著;减少了单株花期新梢数量,降低了新梢总长度;促进了根系生长,新根数量和长度显著增加,根系活力提高。试验表明根系加温有效解决了温室观赏桃生产中先叶后花的问题,提高了观赏桃的观赏效果,根系加温技术值得在温室观赏桃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刘江枫 《西南园艺》2011,5(2):29-32
通过野外考察与引种栽培相结合,运用层次分析法,对45种福州野生兰科植物的13个观赏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花径权重值占24.1%,其次是花色占15.6%,叶色占14.9%,花朵数占10.9%,其余的因素权重值都小于10%。45种野生兰科植物观赏价值划分为4个等级:Ⅰ级(〉3.1)观赏价值高的种类,5种;Ⅱ级(3.0~2.8)观赏价值较高的种类13种;Ⅲ级(2.8~2.5)观赏价值中等的种类12种;Ⅳ级(〈2.5)观赏价值低的神类,15种。  相似文献   

11.
通过12个观赏南瓜品种的引种栽培试验,对各个观赏南瓜品种的观赏特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通过对其连续自交后代果实性状的观察和分析,认为双果的“佛手”、复色和大疣的“疙瘩”、各色的“鸳鸯梨”、果形奇特和复色的“香炉瓜”等数个品种的性状表现更具观赏性;并对观赏南瓜引种栽培中的其他问题和开发利用进行了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2.
针对北方地区观赏草应用现状,调查并总结了适用于北方地区表现优良的主要观赏草种类,对不同种类的观赏特性、习性、栽培养护等方面进行简介,探讨观赏草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形式。  相似文献   

13.
周广金 《蔬菜》2021,(9):41-42
为了满足市场对芦荟药用、食用、美容、保健及居家盆栽观赏的不断需求,近年来进行了库拉索芦荟引种栽培尝试,采用温室保苗、大棚移栽定植、早春栽培管理、温室越冬的方法进行芦荟栽培,当年移栽,当年收获,通过合理的茬口安排,春提早大棚整地,小高垄做畦,双行定植,中耕除草,夏季排涝放风,秋季采摘分株,冬季温室越冬等栽培措施,每667 m~2生产新鲜商品叶片9 000 kg,综合效益40 000余元,这一技术为北方地区发展芦荟生产提供了全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从武汉市黄陂区姚家山引种的野生白鹃梅进行了引种驯化栽培。结果表明:白鹃梅是一种具有较高开发利用价值的观赏食用型的园林植物。野生驯化成活率可达95%;同时在驯化移栽成功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鹃梅适宜在草坪、林缘、路边及假山岩石间配植,亦可作花篱栽植的应用原则。  相似文献   

15.
为丰富唐山沿海盐碱地区的绿化用材,进行了唐山盐碱地区花卉的引种栽培研究。经试验,筛选出适合唐山盐碱地区的种植的花卉8种,并对每个品种的观赏特性和栽培特性进行了详细介绍,旨在为引种花卉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哈尔滨地区观赏海棠引种栽培及繁殖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园艺分院于2006年3月,从吉林省长春市引进钻石海棠和王族海棠2个观赏海棠品种.经过3年多引种栽培试验,对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生长规律及繁殖技术等进行了全面地试验研究,观察了2种海棠在哈尔滨地区的生长发育和越冬表现情况.结果表明:这2种海棠适应性强,花期长达1个月;嫁接繁殖苗木成活率均在85%以上,耐寒、抗旱、易移栽、耐修剪、病虫害,且树形优美、枝叶繁茂,整个观赏期叶子有深绿到紫色,观赏效果优于其它品种,且秋季果实累累,果实色彩鲜艳,观果效果极佳,是优良的新型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7.
华文 《花卉》2008,(8):17-17
在一般人心目中,观赏苏铁仅苏铁科常用的苏铁(Cycas rvoluta)一种,殊不知还有不少的种类可供应用,多为野生的种类,经驯化栽培后出售,要加强保护野生资源,可利用人工繁殖的方法去扩大数量,观赏的国产办铁属植物常见的有下列各种:  相似文献   

18.
在前期调查的基础上,筛选出15种观赏价值较高的野生植物进行引种栽培,对其观赏特性、抗逆性、繁殖能力及园林应用方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5种植物均有较高的观赏价值、耐热性和耐寒性强,大部分种类耐旱、耐贫瘠能力强,病虫害少,栽培管理简单,能在嘉兴园林中进行应用,且应用方式多样。除六角莲、老鸦瓣、百部繁殖系数较低外,其他13种植物繁殖容易,繁殖系数大,繁殖成活后生长速度快。  相似文献   

19.
西番莲,别名百香果、时计草,西番莲科,多年生攀缘藤本植物。南方可露地种植,北方可温室种植,越冬温度6-8℃。可供盆栽观赏或庭院棚架栽培。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03年从安徽六安引进紫果西番莲,栽植在熊岳Ⅸ型温室内。引种2年来,长势良好,已结果实。为了探索热带果树西番莲在北方温室条件下的育苗技术,我们进行了种苗繁育试验。  相似文献   

20.
野生花卉能够丰富园林植物的多样性,有利于营造地带性植物景观。笔者实地调查了唐山地区范围内野生花卉资源,从引种的20种野生花卉中驯化栽培10种观赏价值高、适应性强的品种,观察引种后的生长情况和观赏特性,总结引种栽培的管理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