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研究了理化因素对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C-18吸附Cd(Ⅱ)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最佳吸附条件。结果表明:在吸附剂浓度1.2 g/L、Cd(Ⅱ)初始浓度100 mg/L、pH7.0、温度30℃、转速200 r/min的条件下,吸附12 h,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率和吸附量分别达到88.8%和74 mg/g。在金属离子Zn(Ⅱ)、Pb(Ⅱ)、Cu(Ⅱ)、Ag(Ⅰ)共存的条件下,菌株C-18对Cd(Ⅱ)的吸附效果明显受到影响,4种金属离子对菌株C-18吸附Cd(Ⅱ)的影响顺序为Cu(Ⅱ)Zn(Ⅱ)Pb(Ⅱ)Ag(Ⅰ)。  相似文献   

2.
通过批式试验研究了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草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3种有机酸还原Cr(Ⅵ) 均有良好的催化作用,其效果大小依次为:草酸、柠檬酸、酒石酸.酒石酸为还原剂,当其初始浓度≤2.0 mmol·L-1时,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对酒石酸还原Cr(Ⅵ) 的催化作用小显著,但其催化作用随酒石酸初始浓度的增加而明显提高.温度和pH对高岭石表面吸附态Mn(Ⅱ) 催化草酸和柠檬酸还原Cr(Ⅵ) 有显著影响,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当pH在3.5~4.5范围内,草酸对Cr(Ⅵ) 的还原反应速率随pH的降低而显著升高;然而,柠檬酸对Cr(Ⅵ) 的还原速牢却在pH=4.0时为最快.  相似文献   

3.
采用PDA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单一重金属离子,研究10种重金属对溶磷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浓度Cu2+(低于100mg/L)对黑曲霉的整个生长早期有促进作用;Pb2+抑制黑曲霉孢子在培养基中的萌发;Co2+浓度在100mg/L以下对黑曲霉生长的抑制较为轻微;Ag+胁迫对黑曲霉菌落直径的影响变化规律与Zn2+基本一致;Se4+、Ni2+、Cd2+、Hg+和Cr6+浓度分别在200、200、100、25、25mg/L浓度时,黑曲霉生长受到完全抑制。10种重金属离子对黑曲霉抑制作用强弱顺序大致为:Hg2+、Cr6+Cd2+Se4+Ni2+Zn2+Ag+Co2+Pb2+Cu2+。  相似文献   

4.
通过在培养基中加入200 mg/L镉(3CdSO4.8H2O),从电子垃圾污染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强抗镉真菌,经ITS序列鉴定为月状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lunatus.该菌株可在镉质量浓度为2 000 mg/L的PDA平板上生长良好,抗性试验结果表明,菌株对镉的抗性可能与该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碱性物质有关;菌株对镉、铅、锌和铜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均超过500 mg/L,菌体对9种重金属离子抗性的强弱顺序大致为:Zn2+、Cd2+>Pb2+>Cu2+>Co2+>Ni2+、Cr2+>Hg2+、Ag+.该菌株对3种难溶性的磷酸盐具有溶磷作用,溶磷能力强弱顺序为:Ca3(PO4)2(104 mg/L)>AlPO4(86 mg/L)>FePO4.4 H2 O(17 mg/L).  相似文献   

5.
浙江省食用菌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ICP-MS法和原子荧光法分别测定了浙江省6种常见食用菌中Mn,Cu,As,Pb,Cd,Cr,Ni和Hg等8种重金属元素含量。6种食用菌中各种重金属的平均含量依次为Mn(1.724mg/kg)>Cu(1.434mg/kg)>As(0.116mg/kg)>Pb(0.085mg/kg)>Cd(0.068mg/kg)>Cr(0.018mg/kg)>Ni(0.010mg/kg)>Hg(0.00 4mg/kg)。Mn,As,Pb,Cr,Ni含量符合正态分布,Cu含量符合对数正态分布,Hg,Cd含量符合右侧正态分布。对照国标总体合格率达94.9%,双孢蘑菇中的As合格率仅为79.2%。采用单因子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6种主要食用菌均属于重金属非污染级别,食用菌质量安全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6.
结合GPS采用网格法,将山东省聊城市耕地按8 km×8 km网格分为136个样点,调查了As、Cd、Co、Cr、Cu、F、Hg、Mn、Ni、Pb、Se、V、Zn 13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利用微量元素浓度等值线分析各元素的空间分析特征.研究结果表明:聊城市土壤中Cu、Hg污染明显,As、Co、Cr、F、Ni、V、Zn等元素轻微污染,Cd、Mn、Pb、Se等元素未受污染;Cr、Cu、Hg、V、Zn等元素存在富集现象,但不同县城的富集程度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7.
采用ICP-AES法测定决明子(Cassia obtusifolia L.)中Na、Mg、P、Ca、Ti、Zn、Mn、Fe、K、Sr、B、Al、Ba,采用ICP-MS法测定Li、Be、Tl、Mo、Pb、Cd、Co、V、Cr、Cu、Ni.结果表明,决明子中富含K、Ca、P、Mg、Al、Fe、Na,而Be、Cd、Tl、Pb等元素含量极微,不足0.02 μg/g.在所测定的24种元素中,含量顺序依次为K>Ca>P>Mg>Al>Fe>Na>Zn>Sr>B>Mn>Ba>Cu>Ti>Cr>Ni>Mo>Co>V>Li>Cd>Pb>Tl>Be.  相似文献   

8.
本文重点探讨了兰州市污灌区重金属(Cu、Zn、Pb、Cd、Cr、Ni、Co、Mn、Fc,As、Hg)、氟化物以及有机氯农药(DDT和六六六)等对土壤、作物的污染情况,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从山西某铬渣堆场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能还原Cr(Ⅵ)的细菌C2L,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该菌株为霍氏肠杆菌(Enterobacterhormaechei).该菌株能在较宽的pH 值(5~9)和温度(25~45 ℃)范围内还原Cr(Ⅵ),最佳反应条件为pH8和30 ℃.在Cr(Ⅵ)初始浓度为50、100、200、400、800 mg·L-1时,C2L菌株对Cr(Ⅵ)的还原效率分别为99.3%、94.2%、85.6%、82.1%、58.2%.实验结果表明,该菌株在高Cr(Ⅵ)浓度下仍可表现出良好的还原能力,具有独特的还原Cr(Ⅵ)性能,在处理Cr(Ⅵ)污染土壤中存在极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ICP-MS法测定开口箭根茎中27种金属元素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了湖北长阳产开口箭(Tupistra chinensis Bak.)根茎中27种金属元素的含量.其中13种金属元素V、Cr、Mn、Fe、Cu、Zn、As、Se、Mo、Ag、Cd、Tl、Pb采用普通模式检测,14种金属元素Li、Be、B、Mg、Al、Co、Ni、Ga、Rb、Sr、Te、Ba、Bi、U采用碰撞/反应池技术(CCT)模式测定,以消除样品溶液中潜在的干扰.在试验条件下,Co、Ni、Cr、Zn、Se、Mo、Ag、Pb等8种金属元素未检出.ICP-MS检出限为:9.789 ng/mL(Fe)、2.691 ng/mL (Cr)、1.803 ng/mL (Zn)、2.076 ng/mL (B)、1.977ng/mL(Mg)、3.024 ng/mL(Al)、1.824 ng/mL(Ni),其他元素为0.003~0.921 ng/mL,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为0.149%~9.732%,加标回收率为92.0%~110.0%.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安徽省东南部长江北岸的江淮平原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污染程度及来源,采集研究区44个土壤样品,测定Cr、Co、Ni、Cu、Zn、Cd、Pb、As、Hg、Se含量,应用单因子指数法评价土壤的污染状况,结合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初步判断重金属来源。结果表明,Cr、Co、Ni、Cu、Zn、Cd、Pb在土壤中有一定的积累,而As、Hg、Se 3种元素含量低于背景值,不会对环境造成危害;单因子指数评价结果显示,Cr、Co、Ni、Cu、Cd属于轻微污染,Zn、Pb、As、Hg、Se属于清洁无污染;由地累积指数法和相关性分析可知,Ni、Cr、Cu 3种元素以人为污染源为主,Cr与Co、Ni、Cu、Zn之间,Co与Ni、Cu、Zn之间,Ni与Cu、Zn之间,Cu与Zn之间,Zn与Cd之间,Cd与Hg、Se之间,Pb与Se之间,Hg与Se之间同源性很强。  相似文献   

12.
从河南某矿渣堆放区土壤中筛选到1株高效还原Cr(Ⅵ)的菌株,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以及16S rRNA核酸序列系统发育分析,该菌株为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命名为Z3。抗逆分析表明,Z3是1株嗜碱耐盐的好氧菌。通过正交优化试验确定Z3还原Cr(Ⅵ)的最适温度为36℃,最适p H值为9. 0,对70 mg·L-1Cr(Ⅵ)在24 h的还原率高达92%。Cr(Ⅵ)还原动力学分析表明,在静息条件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零级反应动力学特征;在生长状态下,Z3对Cr(Ⅵ)的还原呈现一级反应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乌江沙坨电站库区鱼类重金属富集状况及食品安全,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和原子荧光光度法(HSHG-AFS)测定了该库区大口鲇(Silurus meridionalis)和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肌肉中Cu、Zn、Mn、Pb、Cd、Cr、Ag和Hg的含量。结果表明,大口鲇和黄颡鱼肌肉中不同重金属含量存在差异,其中Zn在两种鱼肌肉中含量均最高,Cu、Cr、Pb和Hg在黄颡鱼肌肉中含量均高于大口鲇,均低于国家标准。危害指数分析表明,食用乌江沙坨电站库区大口鲇和黄颡鱼的健康风险较小。重金属单因子污染指数结果显示,两种鱼体肌肉中Pb、Hg和Cd的污染程度相对较高,乌江沙坨电站库区鱼类存在潜在的重金属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4.
琼北农田土壤重金属水平及潜在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琼北高背景区农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共采集103个样品,分析农田土壤中12种重金属(As、Cu、Cr、Zn、Pb、Ni、Hg、V、Mn、Co、Cd、Se)的含量,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该地区农田重金属累积程度和潜在的生态风险。结果表明:该地区4类农田土壤(赤红壤、砖红壤、水稻土和火山灰土)中Ni、Cr、Co、Cu、V、Mn平均含量比海南省背景值高1.11~11.06倍,比全国背景值高1.01~5.92倍;和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比较,Ni、Cr、Cu、Co、V、Mn存在普遍的超标现象;基于三角模糊数的地累积指数表明Ni、Co、Cr和Mn存在累积现象;除火山灰土外,其余3类农田土壤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综合指数均为轻微生态危害,其中重金属Ni、Hg和Co的累积水平较高。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贵州施秉太子参产地土壤元素特征,采用ICP-MS测定了土壤9种元素(Na、Mg、K、Ca、Mn、Fe、Co、Ni、Mo)及6种重金属(Cr、Cu、As、Cd、Hg、Pb)含量,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生态模式下土壤元素特征进行分析,建立了土壤微量元素和重金属主成分模型。结果表明:土壤中微量元素Mg、K、Ca、Fe、Mo的平均含量均表现为大棚示范区林地,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Mn、Co、Ni元素分布存在不均匀性,均以大棚中含量最小。元素特征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_1(Ca、K、Mo、Mn、Co)26.176%,F_2(Mg、Fe、Ni、Mn)23.068%,F_3(Na、Mo、Ni)13.215%。贵州太子参产地土壤存在Cd、Hg污染,主要原因是土壤背景值较高,而大棚土壤As含量明显高于示范区和林地;土壤重金属可由3个主成分来反映,其贡献率分别为F_1(As和Pb)35.293%,F_2(Cd)18.463%和F_3(Hg)16.888%。  相似文献   

16.
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分析方法,在对渭河宝鸡段表层沉积物基本理化性质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赋存形态及迁移特征,并进行了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中Zn、Co、Cd和Hg的平均含量均高于世界、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其中Cd(中国和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4倍)和Hg(中国和世界土壤元素背景值的7~8倍、陕西土壤元素背景值的16倍)尤为突出.Cr、Ni、Zn、Cu和Co在沉积物中主要以残余态形式存在(50%以上),Pb主要以可还原态形式存在(近55%),Mn和Cd主要以乙酸可提取态形式存在(近50%).重金属迁移顺序为Mn(56.70%)≈Pb(56.65%)>Cd(53.66%)>Co(48.82%)>Cu(43.99%)>Zn(21.93%)>Ni(15.49%)>Cr(11.43%),其中Mn、Pb、Cd、Co和cu的危害较大,有近45%~60%可以发生迁移转化.污染评价结果表明,沉积物主要受到Cd和Hg污染,具有高的潜在生态危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城市工业发展对土壤的影响,以中原铝厂为中心,采集了郑州市西部工业走廊地区的土壤样品.采取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样品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Zn、Pb、Ni、Cd、Hg、Mn、Cr、Cu、Co、V元素对土壤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污染较为严重的是Zn、Pb、Cd、Cr、Hg.  相似文献   

18.
从湖北省某重金属矿区土壤中分离到1株抗Cr6 (Ⅵ)的菌株,命名为MDS07.该菌株可以在含12 mmol/L/的Cr6 (Ⅵ)培养基上正常生长.经对该菌株进行形态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认该菌株为巨大芽孢杆菌Bacillua megaterium.通过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了该菌在系统发育中的地位.对MDS07进行了重金属抗性谱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对Cr、Zn、Ni等重金属具有较高的抗性.进一步研究发现,MDS07菌株同时含有chrB、czcD和nccA等基因,它们分别具有Cr、Zn、Ni等重金属抗性,表明MDS07菌株的重金属抗性是由抗性基因引起的.  相似文献   

19.
采集辽宁葫芦岛地区10个大菱鲆养殖场的13份配合饲料样品和4份冰鲜野杂鱼样品,利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检测样品中11种微量元素Cu、Zn、Fe、Mn、Co、Se、Cr、Pb、Cd、Hg、As的含量。结果表明:11种微量元素在大菱鲆配合饲料中的平均浓度顺序为Fe(719 mg/kg),Zn(122 mg/kg),Mn(32.4 mg/kg),Cr(8.35 mg/kg),Cu(7.31 mg/kg),Se(1.48 mg/kg),Pb(0.503 mg/kg),Cd(0.462 mg/kg),Co(0.422 mg/kg)和Hg(0.036 mg/kg)。除Cr外,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水平均高于冰鲜鱼,差异极显著(P0.01);饲料质量评价结果显示,大菱鲆配合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变异程度比较稳定,潜在有毒元素Pb、Cd、Hg、As的含量均低于水产配合饲料安全限量,且大多数必需元素的最低含量均高于推荐剂量;相对于冰鲜野杂鱼,配合饲料能够为大菱鲆生长提供更为充足的必需元素,但Fe、Cr、Se存在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20.
采用HNO3-HClO4湿法灰化-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黄柏中Mg、Cu、Fe、Zn、Pb、Cr、Mn、Cd、K、Co、Ni共11种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黄柏中含有较丰富的K、Mn、Mg和Fe,其含量K>Mn>Fe>Mg>Zn>Ni>Cr>Cu>Cd>Co>Pb,黄柏中含有丰富的与人体密切相关的微量元素,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