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根艺的快速发展,根艺品分类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根艺品展览时如何设计布置,如何进行评比,还有生产销售、学术交流等环节上,都要求尽快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根据树根艺术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参考了本人过去曾提出的盆景分类新系统,在此提出一个根艺品分类系统,即“类——型——亚型——式——号”五级分类法,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自根艺热的热浪在这块古老的大地上掀起后,千姿百态的树根造型艺术(以下简称根艺)异乎寻常地被世人青睐,并飘洋过海充当了友谊使者。作为特种工艺的根艺,得到了艺术学术部门的重视,设立专门研究机构,创办专门刊物,成为工艺美术宝库中一朵含苞初绽的奇葩。然而,殊不知这一年轻的艺术正经受着质变的疑虑。一些假冒根艺品乘虚而入,作为根艺特定原料的根材竟被树身、朽木、树瘤等与根甚远的材料代之,一时间,是非混淆、真假不辨、以假充真、鱼目混珠。众多根艺者为之焦虑,何日正本清源,众生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3.
求新,是创作者艺术生命得以保证的前提,亦是艺术客观向前发展的必然。作为在单体根艺品基础上产生的组合根艺品正是以一种新的形式,新的姿态,逐渐为根艺爱好者们所接受。组合是与单体相对而言的,即它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根材,经过艺术构思,组合成一个完整的立体画面。构图的各个局部一经组合,有机的联系随之就产生了。笔者以为,组合根艺品的创作有以下三方  相似文献   

4.
评点两则     
一、“桩景与根艺相结合"说法不妥贵刊94·l期第35页《桩景与根艺相结合》一文中“这一作品是桩景与根艺的结合,是一种新尝试(因低干已成为不动的自然根艺)一”的说法是经不起推敲的。应该说:自然的“根”只有与人的“艺”结合之后才能成为根艺,两者不可或缺。也就是说,自然的根干无论如何地“像”,也仅是自然物而不能称为根艺。例如,菊花石的天然花纹维妙维肖,但这还不是“艺”;某些树瘤酷似柿等果品,但这也不是  相似文献   

5.
品评,包括两层含义:品,即欣赏;评,即评价。根艺的品评,就是欣赏并鉴别根艺品之美丑优劣。通过对根艺的品评,既能提高观者的欣赏水平,也能促进作者的艺术创作。欣赏和评价是相辅相承的,不懂得欣赏,就不懂得评价,或说评价就失去了可赖的依据。那么如何去欣赏和评价一件根艺品呢?笔者认为,大致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立意:根艺创作巧借天然,因形赋意,一件作品立意的新陈、深浅、广狭,便成了欣赏和评价的主要因素。从作品的立意,可以体察到作者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6.
罗丹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树根艺术品贵在发现。发现什么?首先,根艺作者要善于发现“先天”条件好的材料,这是好的根艺品的物质基础。一件根艺品的艺术价值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根料“先天”条件的优劣。因为根艺有别于人工巧作的木雕,它是以自然造化之美、天然巧成之趣而见长。所以根料的“基调”要美、雏形要  相似文献   

7.
据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根艺组负责人吴翼透露:中国花卉盆景协会拟于今年春成立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研究会。近年来,各地的根艺爱好者逐渐增多,根的造型艺术可能成为继盆景之后的又一热潮,因此,成立全国性的根艺组织,将有利于把我国的根的艺术推向新的高潮。吴翼同志说:希望各省市的根艺爱好者在二月份以前将自己的树根艺术协会成立起来,并尽快组织起本协会的代表作品。争取今年五月份举办第一  相似文献   

8.
福建著名根艺家林祥梧,多年来致力于根艺研究,创作技巧不断提高。大自然的朽木枯根,一到他手,就变成了栩栩如生、动感性强的根艺品,具有了新的艺术生命力。他创作的《天姿态国色》87年获首届中国根艺展一等奖,  相似文献   

9.
如何使根艺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把观赏者提高到一个新的审美层次,段志安先生提出了很好的意见(见《中国花卉盆景》九三年第四期)。但他说:“根艺与二维空间的绘画和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不同,后二者是艰苦的专业修习的结果。它的创作特点是立意在先……,根艺则是因物赋形的发现艺术,构思与立意在后。”我以为,就一件具体根艺品  相似文献   

10.
“根艺”、“根型”(树根造型)、“根雕”三者的共同点即都没有脱离“根”的范畴。但从目前已经客观存在的三个名词上分析,它们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所谓“根艺”即包括了树根艺术的全部,而“根型”与“根雕”两者却是“根艺”中派生出来的两个并列的“支脉”,随着创作的不断发展,说不定还会有新的“根艺”支脉出现呢。这在艺术走向繁荣的黄金时代里是很有可能的。如果用一个简单的图来表示他们三者的关系就是:  相似文献   

11.
最近,许多作者来信询问明年本刊的编辑组稿设想。现将1988年2月至6月的编辑选题计划刊出,供各地作者参考。 1988年第2期以介绍迎春、春兰、非洲菊、茶花、珠兰、水仙、金莲花、荷包花、四季桂、梅花、马蹄莲、阔叶十大功劳等初春花卉为主,着重家庭养花实用技术、小经验。第3期拟出版我刊创刊以来的第一本“树根造型艺术特辑”,除保留原有花卉盆景重点栏目外,将以较大篇幅介绍根艺的制作技艺。主要栏目有:“根艺品的制作”“根艺品佳作评介”(配图片)“关于中国树根造型艺术理论的探讨”“根艺品种分类及其特点”“根艺与人”(专访)“树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来稿请配照片或插图。于12月1日前寄至编辑部,我们将在中心彩页及内文中向读者介绍优秀根艺作品。明年的第4期将首次创办“花卉盆景的无土栽培技术专栏”。根据育种与栽培、家庭养花、你问我答等主要栏目的特点,向各地读者推广和介绍有关材料的来源和使用方法及其它实用  相似文献   

12.
《根艺特辑》以她独特的风姿破土而出,成为“艺林”中别具一格的新葩,这是广大根艺爱好者辛勤培育的结果,令人可喜可贺。遗憾的是:这朵“艺林之花”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的命名,人们欣赏时众说纷纭,赞叹不一:“根形艺术”、“树根造型”、“根雕”、“根艺” (树根造型艺术的简称)等等。  相似文献   

13.
我的眼前兀立着一只单腿劲挺的鹰(见右下图),它昂然回首,傲然睥睨,恰似一身正气的英雄面对人世。随着这件根艺品的创作结束,我也想到根艺创作与欣赏的视点问题。这一问题大致涉及三方面,即:第一视点——真似;第二视点——神似;第三视点——近似。真似即一件根艺品必须具有的第一前提。无真似即无根艺。所谓真似,当然指根艺品塑造的对象与自然界中具体对象的高度契合。这种契合,虽然不可能百分之百,但相互形态吻合是完全可以的。有经验  相似文献   

14.
天然木纹画是利用树木内部的天然腐渍,在盖板锯片的过程中偶然形成的天然腐木纹理,通过相纹偶发的一种天然绘画艺术。笔者在根艺创作中偶然发现了这种艺术,创作了大量的作品,其中一套长达十米的“黄河颂”系列,首次作为根艺品入选中国第三届根艺优秀作品展,受到专家和观众的好评。天然木纹画这种无意识的挥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根艺创作的新途径,提高作品的艺术价值,最近,有些同志试作了“根艺壁挂”,取得了别具一格的效果(见图)。现介绍如下。所谓根艺壁挂,就是将根艺品固定在用装璜材料制成的框架上,再按中国画的传统形式,书上题款,刻上印章,成为树根艺术、书画、装璜相结合的新颖  相似文献   

16.
根艺,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所赏识,每次展览,模禽拟兽的根艺品济济一堂。但单纯追求“像什么”的作品很多,表现物象“做什么”的较少,有哲理、有深邃意蕴的作品就更不多了。故有“千人一面”之感,使人乏味。根艺面临一个“创新”课题。而“根艺组合”则是一条很好的创新途径。如果把动物与动物,静物与静物,动物与挣物,以及根艺品与盆景等组合起来,根艺的形式就更新颖多样,内容也更丰富多采了。下面是笔者对“根艺组合”创新的部分创作实践: (一)动物与动物的组合图(1)《伺机》,是以“鹤”和“小鸟”组合在一起,以树洞作为“阵地”使两者处于冲突之中。鹤  相似文献   

17.
根艺品与其他艺术品有许多不同之处,最重要的是在于它保持了树根的“根味”。根艺品的“根味”,是指具备树根的基本特性。这种特性从树种及其木质、纹理、皮色和枝节等方面反映出来。一件根艺品经过加工制作,若能保持以上特征的全部或一大部分,那就是具有“根味”的上乘佳作了。可是,有些根艺品制作者往往忽视这一点。他们的作品缺乏“根味”,人们看了不知它是根艺还是木雕。笔者于去年十月初,参观《南昌首届根雕盆景展览》,就  相似文献   

18.
在各类造型艺术中,人体艺术是最美也是最难表现的。用树根去表现人体美,将会打破根艺界飞禽走兽猖獗的现状,可扩展根艺创作的空间,使作品上升到一个新水平,也将为人体艺术开创一个新领域。由于人体根艺创作有一定难度,所以又将是根艺创作的又一个新起点。我是1987年开始对根艺人体进行探索创作。当时正在学习绘画艺术,所以我对人体艺术及其结构  相似文献   

19.
在造型艺术中,根艺和木雕最为接近,同在竹木上作文章,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各有自己的艺术语言。本雕系艺术家经过构思、设计、雕刻,完全改变材料的自然形态,纯以人工为主;根艺则完全相反,以根的自然形态为基调,略经艺术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个黄荆根块为材料的古根艺品。在江西婺源县一户农民家祖传至今。据专家考证,作品已有五百年之久。其创作手法独特,实为根艺作者借鉴的好教材。它的整个根块上没有一点加工痕迹,包括打磨工序也没有,只是在恰当的部位上雕刻了两个小人头(一个在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