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两优527在桂南高产保纯制种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经2003年的小面积试制后,2004年两系杂交稻新组合准两优527在广西武鸣县制种80 hm2,平均单产2.91 t/hm2,最高单产4.81 t/hm2;经海南种植鉴定,所产种子纯度平均为99.2%.总结了准两优527制种亲本的特征特性和在武鸣高产保纯制种的主要技术.  相似文献   

2.
2004年在湖南娄底进行了准两优527播种期试验,探讨了5个播期对准两优527的生育期、株高、茎蘖动态、产量和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准两优527作中稻栽培以4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作一季晚稻栽培以5月中旬播种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3.
准两优527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四川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用准S与蜀恢527配组育成的优质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福建省南安市引进该组合在美林街道玉叶村,溪洲村作晚稻种植,在梧山村、丘洋村作早稻种植,经过试验示范种植,该组合表现高产、稳产性好,熟期适中等特点,可作南安市优质稻主推品种之一。品种特性丰产性好:准两优527试种,平均产量600 kg/667m2,比对照汕优63平均产量542 kg/667m2,增产58 kg/667m2,增产9·6%。生育期适中: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34 d左右,作晚稻种植,全生育期139 d左右。农艺…  相似文献   

4.
超级稻准两优527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两优527是袁隆平院士主持育成的超级稻,2005年通过国家审定和广西认定.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于2004年引进,经在海南省试种一般产量600~650 kg/667m2,高产的超过800kg/667m2.  相似文献   

5.
为了筛选适宜江汉平原"一种两收"的水稻良种,设置了丰两优香1号(对照)、两优6326、新两优223、丰两优1号等14个品种的适宜稻种筛选试验。试验表明:1供试品种的头季及再生季生育期与对照丰两优香1号均无显著差异。2试验品种两季总产量为810.72~1 111.3 kg/667 m~2,平均产量959.07 kg/667 m~2;其中,广两优1128两季总产(1 111.3kg/667 m~2)显著高于对照丰两优香1号(1 005.02 kg/667 m~2)。C两优华占、两优6326,、新两优223、新两优6号及准两优527均高于对照丰两优香1号,未达到显著水平。因此,与对照丰两优香1号相比,供试品种中广两优1128,C两优华占、两优6326、新两优223、新两优6号及准两优527均适宜用做江汉平原再生稻品种,其中广两优1128最适宜江汉平原再生稻生产。  相似文献   

6.
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在凤凰县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准两优527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组合,2005年在凤凰县的6.7 hm2高产示范片单产达11.14t/hm2,介绍了其示范种植表现,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7.
2010年在娄星区对两优1128、准两优893、Y两优599等12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参试的12个超级稻品种中,两优1128(9 616 kg/hm2)、京福Ⅰ优527(9 279 kg/hm2)和准两优893(9 067 kg/hm2)的产量明显高于对照Ⅱ优58,这些组合适宜在湘中地区作一季晚稻栽培。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超级杂交稻准两优527、两优0293在3种不同的施硅水平下生育后期的抗倒伏能力、抗倒形态及生理性状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施硅对提高超级杂交稻的抗倒伏能力作用明显,其中以施用中量硅肥的处理(施五水偏硅酸钠300 kg/hm2)效果较好;两优0293的抗倒伏能力在各时期均明显强于准两优527;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随生育进程的后移,单株抗折力明显下降,倒伏指数明显上升,降低株高、单株生物量和茎鞘物质输出率,增加茎鞘干重有利于提高超级杂交稻生育后期的抗倒伏能力,降低倒伏风险.  相似文献   

9.
2005年在湘东的醒陵市系统地研究了准两优527、Ⅱ优602和两优培九等9个超级稻新品种的生长发育规律与高产栽培技术,为超级稻在湘东地区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试验表明.准两优527.Ⅱ优明86,P88S/0293,D优527.Ⅱ优602等可在湘东地区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准两优527栽培方式、基本苗数、施肥水平、晒田程度等主要栽培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形成了准两优527高产栽培技术体系,在双峰县推广应用,增产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