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干扰素     
干扰素的发现是二十多年前的事,1957年A.Isaacs和J.Lindenman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获得了一次新的重要发现。他们将加热灭活的流感病毒培养于鸡胚绒毛尿囊膜后,察见该细胞能产生并释放一种可抑制病毒增殖的物质,名之为干扰素(Interferon)。以后许多学者陆续发现多种的灭活或未活病毒接种某些宿主细胞或机体后,在胞浆内均能诱生干扰素或类似干扰素物质。干扰素的发现引起了兽医界的十分重视,干扰素的研究不仅为解释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的机理找到了物质基础,并且对病毒在细胞内繁殖的  相似文献   

2.
李丹  史同瑞  王岩  刘宇 《猪业科学》2010,27(12):88-89
1957年,英国科学家Isaacs和Lindenn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一种能够干扰病毒繁殖的物质,称其为干扰素(IFN).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对犬病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一种糖蛋白。由致敏猪淋巴细胞产生的商品干扰素制剂称为猪白细胞干扰素,是一种高活性、多功能的生物活性制品。干扰素是抗病毒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干扰几乎所有病毒的复制,保护未感染细胞抵抗病毒的攻击。干扰素对于免疫应答也有显著的调节作用,并可抗肿瘤。干扰素虽然是一种广谱的抗病毒活性物质,但却具有较严格的种属特异性。为阐明猪白细胞干扰素对其他种属动物的抗病毒作用,我们从1998-10~1999-01期间,选用四川世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猪白细胞干扰…  相似文献   

4.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1957年,英国病毒生物学家AlickIsaacs和瑞士研究人员Jean Lindenmann在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的,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产生一种能作用于其他细胞并干扰病毒复制的因子,故将其命名为干扰素。  相似文献   

5.
干扰素的免疫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57年,英国科学家利用鸡胚绒毛尿囊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了一种能够干扰病毒繁殖的物质,称之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其分子质量为15~40ku,IFN是一组具有多种功能的免疫活性蛋白质,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作用。现在人们认为IFN不仅有免疫活性,而且还是体内  相似文献   

6.
家禽抗肿瘤和抗病毒感染新制剂——干扰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细胞因子干扰素(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畜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毒,而是诱导宿主细胞产生数种酶,干扰病毒的基因转录或病毒蛋白组分的翻译。根据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7.
干扰素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扰素(IFN)是活细胞在病毒或其它干扰素诱生剂的作用下,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当它进入其它未感染的细胞时,可诱导该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质,从而抑制其它病毒在该细胞中的复制。自1957年A.Issacs和J.Lindenman在研究病毒干扰现象时发现干扰素以来,许多学者对干扰素的本质、生物学特性、产生机理、作用、作用机理及干扰素的体外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本文仅就干扰素的性质、作用及制备、干扰素诱生剂等方面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8.
干扰素     
1957年,Issacs和Lindenmann用灭活流感病毒与鸡胚绒毛尿囊膜一起孵育,在培养液中发现一种可溶性的物质,能干扰流感及其它病毒在新鲜鸡胚绒毛尿囊膜上生长,他们称此物质为干扰素。  相似文献   

9.
干扰素是一种糖蛋白,能耐热,能干扰几乎所有病毒的复制,保护未感染细胞抵抗病毒的攻击,但只是在产生这种干扰素的动物细胞中才能发挥作用。干扰素主要是细胞受病毒感染后产生的一类低分子蛋白质,这种蛋白质释放出细胞外,被另外的细胞吸收后,另外的细胞便对原来的病毒或另外的病毒均有非特异的抵抗能力。后来发现,除病毒的感染外,还有许多刺激物也可产生干扰  相似文献   

10.
<正>干扰素(IFN)是由脊椎动物细胞产生的一类分泌型糖蛋白,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因子,由英国科学家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病毒干扰时发现的一种可溶物质,经研究发现,该物质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在细胞内繁殖。IFN普遍存在于生物体中,研究证明,在人和小鼠、羊、兔、犬、鼬等哺乳动物,以及大量野生动物、鱼类、龟类和昆虫等体中都有IFN类似物质的存在,并且人和鼠、犬、鸡、牛、猪、山羊、马等  相似文献   

11.
杨菲 《养殖技术顾问》2013,(11):180-180
对于干扰素是在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在研究流感病毒干扰现象时首次发现的,至此,科学界对于干扰素的性质、作用、作用机理、治疗效果及工业生产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并且在工业生产以及制造中都有了相应的成果。干扰素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蛋白质,对于许多病毒都有抗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禽类干扰素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简介自 1 892年 Ivanowsky发现病毒后不久 ,病毒学家们就发现了一种与抗体无关的病毒之间的干扰现象 (Interference)。干扰素 (Interferon,IFN)就是在1 93 5年 Isaccs和 Lindenmann[1] 研究禽流感病毒的干扰现象时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中发现的一种具有干扰病毒繁殖作用的因子。 1 96 3年 Lampson等纯化了这种因子 ,证明其分子量为 2 0~ 3 4 KD的蛋白质。之后研究者对人类及哺乳类动物的干扰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究表明干扰素是一类能诱导人及动物细胞产生多种广谱抗病毒蛋白的类激素蛋白 ,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  相似文献   

13.
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0年代 ,人们发现机体感染某一病毒后 ,会对另一种抗原性毫无关系的病毒发生干扰现象。但直到 1 95 7年 ,Isaac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才了解到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 ,作用于其它细胞 ,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 ,因而命名为干扰素 (interferon ,IFN)。目前 ,已知干扰素是一类高活性多功能的糖蛋白。根据对干扰素基因核酸序列分析结果表明 ,它于 5— 1 0亿年前即于生物学细胞中存在。是生物体内一类古老的保护因子。自它发现以来 ,大量的临床研究表明 ,干扰素在抗病毒性疾病和恶…  相似文献   

14.
<正> “PIC”是一种干扰素的激动剂,它的全称叫“聚肌胞苷酸”(Poiyi:C),是一种核酸的水解产物。它具有增强机体抵抗病毒侵入的能力,刺激或诱导细胞产生干扰病毒的物质——干扰素,从而能减轻或避免细胞遭受病毒的危害。一、材料来源 1.“PIC”:中科院微生物所研制,天津生物制药厂试产,每支2mg/2ml。 2.家蚕质型病毒多角体(下简称“CP”):南通农校附近收集,离心洗涤后置冰箱甘油中保藏。  相似文献   

15.
干扰素是在病毒及其他诱导剂的作用下,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是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通过激活细胞一系列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多环节阻断病毒的复制,从而使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生产干扰素,为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干扰素诱导剂促进机体内源性干扰素水平的提高,是干扰病毒感染的另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干扰素是在病毒及其他诱导剂的作用下,机体细胞所产生的一种可溶性糖蛋白,是动物机体非特异性免疫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干扰素通过激活细胞一系列抗病毒蛋白的表达,多环节阻断病毒的复制,从而使细胞建立起抗病毒状态。利用基因工程表达生产干扰素,为干扰素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利用干扰素诱导剂促进机体内源性干扰素水平的提高,是干扰病毒感染的另一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57年,Isaae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时能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因而将其命名为干扰素。自干扰素发现以来,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试验,发现除了抗病  相似文献   

18.
犬干扰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干扰素(IFN)是由Isasscs等在进行鸡胚细胞流感病毒感染试验中首次发现的一类能干扰和抑制病毒复制的可溶性细胞分泌物,并将其命名为干扰素(interferon,IFN)。干扰素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由干扰素诱生剂作用于细胞膜后,可使细胞产生一种特异因子,这种因子和细胞DNA中的干扰素基因抑制物结合,解除了干扰素基  相似文献   

19.
家禽肿瘤和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治疗一直是困惑禽病防制的难题之一。至今仍未有一类药物能特异性地有效杀灭家禽病毒性病原,干扰和抑制其病原的复制。据报道,中药制剂对某些病毒性禽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修理其作用机理不尽详析。细胞因子干扰素 (Interferon,IFN)的出现及其临床试验证明,该类细胞因子在病毒性禽病和家禽肿瘤的治疗上极具临床应用前景。   1957年 Isaacs和 Lindenmann首先发现了病毒干扰现象,即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作用于其他细胞干扰病毒的复制,因而命名为干扰素。目前已知干扰素并不能直接杀伤病…  相似文献   

20.
干扰素(interferon,IFN)是多功能细胞因子家族中的一员。1957年,Isaacs和Lindenmann利用鸡胚绒毛尿囊膜研究流感干扰现象时发现受病毒感染的细胞能产生一种因子[1],作用于其它细胞时能干扰感染病毒的复制,因而将其命名为IFN。干扰素具有抵抗病毒感染、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与调节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