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针对机插杂交稻用种量大、秧龄期短、秧苗素质差、双季稻品种不配套等技术难题,湖南农业大学研究形成了"杂交水稻单本密植机插秧栽培技术",即杂交稻一粒种、一棵秧、一蔸禾栽培技术工程技术,简称杂交水稻"三一"栽培工程技术,为转型期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中国水稻研究所杨仕华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课题组和上海师范大学黄学辉课题组合作完成的"应用多套群体解析杂交稻粒型和垩白性状的遗传基础"的研究论文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该研究解析了我国当前杂交水稻外观品质性状的遗传学基础。水稻粒型和垩白性状解析是当前水稻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基础研究的热点之一。水稻粒型和垩白性状的基因发掘已有一些相关报道,但这两种性状在杂交稻中的遗传基础尚不明晰。研究人员在前期完成水稻产量杂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研究完成功和大面积生产应用,是我国农业科学技术上的重大突破,为水稻大幅度增产开辟新的途径,把水稻生产推向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粮食增产起了巨大作用。据我省1976年至1982年6年累计种植水稻1.48亿亩,其中杂交稻4020万亩,占27%,增产谷24.6亿斤,占同期水稻总增产数的56%。1983年我省农业生产多灾之年旱粮作物均受灾减产,只有水稻增产,其中杂交稻又获丰收,约增产3.56亿斤,起了以丰补歉,以水作补旱作的作用。这说明了杂交水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在杂交水稻转Xa21基因育种中使用的PCR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该技术结合测交和半粒种子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筛选出转Xa21基因纯合株系和转[ WTBX〗Xa21基因杂交稻,大大提高育种效率,对培育抗白叶枯病杂交稻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杂交水稻旱稀育壮秧避旱移栽节水丰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川西北丘陵旱区两熟制杂交稻生产中的突出问题,提出了一套以旱稀育长龄壮秧和避旱移栽为核心技术的两熟制杂交水稻农艺节水丰产栽培模式.介绍了这一模式的技术原理、技术优越性及关键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6.
两优389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育成的优质高产杂交稻新组合,2004年引入海南省试种示范,表现出高产、优质(国标优质稻谷2级)、耐肥抗倒、分蘖力强、株型佳、长相长势好、穗大粒多、结实率高等优点。介绍了该组合超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7.
Y两优676是福建兴禾种业科技有限公司、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合作培育的中籼两系杂交稻新品种,2015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2015年引进龙岩永定山区种植,表现出群体整齐,分蘖力强,穗大粒多,后期转色好,丰产性较好等特点。总结了其在永定作烟后稻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8.
水稻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中国于1964年开始杂交水稻的研究,1974年组配了一批杂交稻组合推广应用[1].目前,杂交稻在中国常年种植面积约0.153亿hm2,占水稻播种面积50%,产量占稻谷总产的57%[2].然而,杂交稻稻米品质多数中等低劣已成为人们的共识[3].  相似文献   

9.
选用27个两系杂交稻组合及其父本,研究了各杂交组合F1及其父本的籼粳特性与F1部分性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选择分蘖力强,植株高大,结实率好的父本,可配制出强优势杂交组合。两系杂交水稻F1的株高、秆高和剑叶叶长优势与程式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两系杂交水稻F1穗长与父本叶毛密度和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穗粒数与父本穗节长和千粒重与父本稃毛密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山东省自70年代中后期开始引种推广杂交稻,到今年已十个年头。十年的实践不仅检验了杂交粳稻的强大增产优势,而且为今后我省大面积推广杂交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近年旱象严重的条件下,试验杂交稻旱直播和旱育水插旱管获得成功,为我省今后的粮食生产闯出了一条新的途径,必将为全省粮食增产带来新的希望。 一、杂交粳稻的增产效益 山东省于1977年春引进一部分籼型和粳型杂交稻,分别在主要水稻产区进行试验和推广,面积150亩,一般亩产千斤左右,比当地推广良种增产二成以上。近几年来经过低温、干旱等不良气候的考验,进一步证实了杂交稻的…  相似文献   

11.
1987年1月,在秦皇岛召开了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协作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是分析北方杂交水稻科研、生产形势,并预测今后发展的前景。 北方粳稻区域分布在十多个省市,但总面积仅3000万亩,近几年杂交水稻面积仅180-190万亩,只占北方粳稻面积的6%,而全国杂交稻面积约占总水稻面积的26%。北方杂交粳稻比起南方杂交税稻来发展是缓慢的,规模是不大的,还未能挑起北方粮食增产的重担。究其原因:其一,水稻在北方大多数省(市)的粮食作物比重中不占主导地位,杂交稻的发展自然很难占到显著的位置。但是,宁夏回族自治区从上至下都十分重视发展杂交稻,因…  相似文献   

12.
1全国两系杂交稻发展概况两系法杂交水稻是继三系法杂交水稻之后在水稻遗传育种上又一重大技术革新,具有生产程序简化,制种成本低,配组自由,杂种优势强等优点。1987年被列入国家“863”计划,开始了全国性的协作攻关,10多年来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两系杂交水稻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孟加拉国杂交水稻研究应用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孝高 《杂交水稻》2003,18(1):49-51
孟加拉国是世界上种植水稻的主要国家之一,年种植面积1000多hm^2,但单产较低。1993年开始研究杂交水稻,1996年杂交水稻被正式列入国家研究和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努力,杂交水稻研究与应用取得较大进展。介绍了孟加拉国水稻生产的情况,杂交稻育种,制种和推广现状以及发展杂交稻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相似文献   

14.
从1976年起,河南省就着手进行麦若水稻旱种试验。到1985年,全省麦茬水稻旱种已发展到77.97万亩,其中黎优57的面积达18.89万亩,占水稻旱种面积的24.2%。河南省麦茬水稻旱种的研究工作,是从品种筛选入手,同时进行一系列的试验和示范。到八十年代初实现了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上趋于成熟。目前用于麦茬水稻旱种的品种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常规水稻品种郑州早粳,另一个就是杂交粳稻黎优57。 黎优57用于麦若水稻旱种表现出许多优点。首先是增产潜力大,在中等肥力的土壤一般亩产600—700斤,在上等肥力的土壤亩产可达800—1000斤,如管理得当亩产千斤以上…  相似文献   

15.
据全国杂交水稻专家顾问组1985年12月常州会议统计,“六五”期间我国累计推广杂交稻5.2亿亩,约增产粮食600亿斤。1985年全国种植杂交稻1.26235亿亩,比1984年减少460万亩,单产863斤,比1984年亩平854斤,每亩增产9斤,总产1091亿斤,比1984减少26亿斤。 由于1985年全国粮食减产,而杂交水稻基本稳产,各省对杂交水稻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安徽、湖南、四川、广西、贵州等省区,先后召开了杂交水稻专业会议,并拔款加速杂交稻的发展,把发展杂交水稻作为增加粮食总产的战略措施,因此“七五”期间我国杂交水稻将有一个大的发展,预计1990年我国杂交水稻种…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杂交水稻的示范和推广,是从1976年开始的。由于全省稻区情况不同,杂交水稻分为南籼、北粳二片。当时南部以南优2号为主,北部以黎优57为主。南部由于杂交稻优势强,连续两年丰收,当1979年进入大发展阶段时,面积达20余万亩,但在抽穗开花期,遇上43-45℃最高气温,花粉败育严重  相似文献   

17.
《杂交水稻》是杂交稻科技领域里全国唯一公开发行的专刊,对指导杂交稻科研、生产、推广均有很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适用性。以科研、推广和经营为一体的江苏省建湖县庆丰农技站近几年来每年均订《杂交水稻》3套,随着杂交稻面积的扩大,1990年增订到15套。还订购了杂交水稻制种专辑110册,全乡42个村农技员及有关行政人员可人手一册。 庆丰乡每年杂交稻制种面积为4万亩左右,成为全国杂交稻制种面积最大的一个乡。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技术人员的水平,需要及时了解杂交水稻的讯息动态。由于订阅了《杂交水稻》专业杂志,很好地满足了这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软米不育系优化杂交稻米品质技术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世君 《中国稻米》2002,8(6):23-23
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同实现了籼型杂交水稻的三系配套。30年来,育成了一人批产量高、适应性强的杂交水稻新品种并广泛应用于生产,为粮食单产和总产的提高,实现粮食自足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高产和优质的矛盾变得突出,既高产又优质的三系杂交稻较少。优质稻(主要是常规稻)面积不足水稻种植面积的15%,生产的优质稻米不能满足人民膳食质量的改善和数量的需求。凶此,三系杂交稻优质化是当前生产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不断探索解决全球饥饿问题的途径是水稻科学家最艰巨的工作之一。杂交水稻就是科学家们所取得的一大成就。杂交水稻是一种能大幅度提高农民单位面积产量的水稻类型。在本期的《今日水稻》中,我们有幸了解这一科学成就的开拓者——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的想法。在这里,他对杂交稻如何比常规稻增产、中国如何成为这一农业创新成果的最大使用者、对自已的名字被命名为天体名称的感受如何、什么能激励年轻人学农、哪些国家通过种植杂交稻可以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以及为何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等等问题谈了他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一九七五年,由中国农科院和湖南农科院负责,组成了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攻关小组,迄今已取得了重大成就。几年来,先后召开了九次杂交稻科研协作会议,这对于杂交稻的科研和生产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为了继续开展全国性杂交水稻科研活动,预定于1986年11月在湖南农科院召开第十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会议主要是总结交流近几年杂交稻科研工作进展情况,分析研究存在的问题,讨论“七、五”期间研究重点。出席会议人员以科研人员为主,适当吸收少数成绩突出的种子、推广和农业行政部门人员参加。第十次全国杂交水稻科研协作会议即将在湖南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