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是磴口县实现沙漠增绿、沙漠资源增值、企业增效、沙区人民增收、地方增税的有效途径。磴口县总土地面积625万亩,其中68.3%为乌兰布和沙漠,发展沙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磴口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沙产业发展,将其列为全县重点发展的“五大产业”之一,举“全县之力、全民之智”,力争将沙产业打造成为磴口县的朝阳产业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按照这一思路,磴口县多措并举,不断加快沙产业发展步伐,已初步形成了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2.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东缘,素有"七沙二山一平原"之称,有可开发利用的沙地面积426.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68.3%。磴口县转变发展方式,将沙漠看作是一种资源,把乌兰布和沙漠作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培植,把"绿化"与"产业化"、"治沙"与"致富"相结合,把发展肉苁蓉产业作为乌兰布和沙漠保护与开发的重要支柱产业,促进了全县防沙、治沙及林产业、沙产业又好又快发展。肉苁蓉产业实现防沙治沙与沙区致富双赢磴口县有句民谚:沙患不止,沙区难富;沙区不富,沙患难止。在充分调研论  相似文献   

3.
沙中淘“绿”浅谈柴达木盆地沙产业的发展张胜邦钱学森教授曾指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上搞农业生产。也就是用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再加上水利工程、计算机自动控制等前沿高新技术,在沙漠戈壁上开发农工贸一体化的生产基地。柴达木盆地沙漠、戈壁面积较大,虽经40...  相似文献   

4.
腾格里沙漠前沿沙产业开发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沙产业理论发展过程 1984年冬,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首次提出了“沙产业”概念。他认为沙产业是在“不毛之地”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科学技术的全部成就,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固定转化太阳能,发展知识密集的农业型产业。沙产业作为知识密集型农业型产业,可以在我国150万平方公里的沙漠、戈壁和沙漠化土地上,为国家提供上千亿元的产值,为人类开拓新的食品来源。它的兴起将导致一轮新的产、世革命。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50年治沙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磴口县县委、政府“换一种思维看沙漠”,认为沙漠不仅不是害,更是资源、资本,是磴口未来发展的希望所在,“沙漠资源观”的确立,让磴口实现了变害为宝,在沙漠里找到了财富。  相似文献   

6.
沙产业大有可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沙漠化日益严重,全力推进沙产业发展,以抑制和逆转沙漠化趋势,带动沙区经济发展是国家主管部门、沙区各级政府和沙区人民的基本共识。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倡导并在1984年就提出了,在我国西北地区要建立沙产业,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的戈壁沙漠上,充分利用光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提高植物光和作用的效率,推广使用节水,搞好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农业产业。沙产业的内涵沙产业理论首先是沙漠和沙漠化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沙产业是寓沙漠治理于开发之中,将环境保护、沙漠化的防治与区域经济发展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7.
诠释沙产业     
1984年,钱学森教授提出的沙产业,主要是运用高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知识密集型的农业体系,是在沙漠干旱地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利用阳光优势,实行节水、节能、节肥、高效的大农业型的产业。沙产业实际是高科技农业。有人认为,沙产业除了以高科技为支撑点的农业体系外,还应包括以此为基础而发展起来的其他产业(包括观光农业、沙漠旅游、防护林、沙生植物加工利用,以及通过农产品深加工发展起来的沙区产业)。笔者认为,这与钱老提出的沙产业是不同的概  相似文献   

8.
哲里木盟发展沙产业的调查报告柴永江198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首倡在沙漠戈壁地区创建知识密集型的产业──沙产业,这是对原有沙漠治理与开发理论的拓展。这一理论要求尽可能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利用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化...  相似文献   

9.
武威沙产业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将创造上千亿产值”的“沙产业”理论,是利用沙漠面积大、阳光充足的有利条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发利用沙区多种资源,创建沙地农业型和非农业型产业,形成产品系列生产,以获取持续规模的效益。从国外情况看,目前以色列在沙区建立知识密集型“沙产  相似文献   

10.
<正>乌兰布和沙漠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总面积1500万亩。沙区动植物资源丰富,沙产业久负盛名,其中有“沙漠人参”之美誉的中成药肉苁蓉享誉海内外。乌兰布和沙区拥有发展肉苁蓉产业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并且肉苁蓉产业经历十余年的发展,已初具规模。但是困扰肉苁蓉产业发展的若干技术瓶颈仍未能妥善解决,直接限制了肉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肉苁蓉栽培过程中种植效率低、  相似文献   

11.
巴彦淖尔市磴口县位于乌兰布和沙漠边缘,乌兰布和沙漠在该县的面积为426.9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近70%.自1998年引种梭梭造林成功后,当地人工梭梭林得到快速发展.截至目前,全县沙区人工梭梭林面积达到30多万亩,人工接种肉苁蓉5万多亩;境内有湖泊湿地86处、面积142590亩,芦苇年产量达到3.43万吨;现有从事沙产业的企业30余家,开发的产品有苁蓉酒、苁蓉养生液、苁蓉茶等,初步形成了以林下经济为主的具有乌兰布和沙漠特色的沙产业.  相似文献   

12.
“最近,有位杂志社的负责同志问我,什么是沙产业?怎样翻译成英文?虽然我从事沙漠治理工作几十年,又是钱学森院士倡导沙产业的积极响应者和实践者,但真的要用明快的语言讲述沙产业的概念,却犹豫起来了。我们只好向钱老请教。钱老把沙产业翻译成Deserticulture,并从沙漠科学化管理和高科技开发方面作了解释。”沙漠治理专家、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刘恕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介绍了钱老对沙产业概念的规范表述。  相似文献   

13.
绿色沙产业在民勤沙区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民勤沙区在沙漠化防治中如何加快沙产业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治理效益,根据钱学森沙产业理论,提出“绿色沙产业”的新模式,并在防沙治沙中探索其实施途径。通过创建产业基地,进行开发实践,认为该区具有发展绿色沙产业的有利条件,今后可以科学合理地开发该产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广大的沙漠地区,晴空少云,日照时数长,光热资源非常丰富,这是发展设施农业型沙产业的有利条件。积极倡导设施农业,发展集约化栽培,可提高土地的单位面积生产率,推动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治沙与治穷相结合的目的,带动农村的产业结构调整,促进沙荒地区退耕还林、退牧还林还草,避免封沙禁牧的反弹。  相似文献   

15.
我国沙漠化形势十分严峻,目前各类沙化土地面积达156.8万平方公里,并以每年3000多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土地沙化已危及1亿多人的生存和发展,防治沙漠化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长期任务。要从根本上治理沙漠化,必须统筹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建立发展生态经济型产业的长效机制,打破生态恶化与贫困的恶性循环。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立足沙区面积大、沙生植物品种资源丰富和光照充足的实际,大力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16.
关于沙产业开发的构想○魏捷沙漠,以前一直被人们视为“死亡之海”,似乎沙漠上什么都没有,什么东西都不长,没有生气,也没有生产能力。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也为了生存得更容易一些,更舒适一些,多逐水草而居,也远离这块占地球陆地面积约三分之一大小的地域,使之成...  相似文献   

17.
磴口县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沙漠占到总土面积的68.3%风沙线长达150公里,风大沙多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磴口县把它作为加快当地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举措来抓,围绕磴口农村经济区域布局,组织专家全面论证。  相似文献   

18.
沙产业的界定。“沙产业”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于1984年提出,后经不断提炼和完善,逐步形成的。关于沙产业的概念和内涵,钱学森院士认为:“沙产业就是在‘不毛之地’搞农业生产,而且是大农业生产,属于农业型的知识密集产业”。钱学森院士所倡导的沙产业要求运用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通过光合作用固定、转化  相似文献   

19.
河西走廊沙产业发展模式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沙产业是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于1984年首次提出的,是指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科学的全部成就,充分利用戈壁、沙漠地区的日照和温差等有利条件,利用系统工程综合开发产品和产后加工,建立适应市场机制的有效管理体系,发展农业型的知识密集型产业。自发展沙产业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国内外对肉苁蓉需求的增加和人工接种肉苁蓉技术的不断完善,以接种肉苁蓉为主的沙产业正在西北地区快速发展。在沙漠地区,人工栽植梭梭接种肉苁蓉开发前景广阔,可获得可观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新疆作为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做好沙产业的开发和利用,对当地农牧民增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作用。本文以沙雅县漠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