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马玉林 《沙棘》1998,11(4):28-30
伊克昭盟广泛分布着中生代陆相碎屑沉积岩类(砒砂岩),准、达、东、伊、杭、鄂等旗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分布。但问题主要在东部地区,尤以准格尔旗的部分地区问题最为严重。据初步调查总面积大约在2万km~2,其中严重裸露的有1万多km~2。 砒砂岩结构松散,由其形成的土壤土层薄,而且贫瘠,农作物、牧草生长差,产量低,是  相似文献   

2.
3.
曹全意 《沙棘》1996,9(4):24-25
1992-1995年,在内蒙准格尔旗砒砂岩地区进行了小流域,不同立地类型,不同季节,不同地貌条件的中国沙棘模拟飞播试验,结果表明:飞播均可获得同苗,其中直面分沙土类型比沟坡裸露砒砂岩出革与生长情况较好,秋季飞播生长,保存率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4.
经过近两年的砒砂岩区沙棘模拟飞播试验可以看出,沙棘飞播对土壤要求不严,呈半木质化状态即可越冬,就播期而论,以雨季来临之前进行飞播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徐双民 《沙棘》1999,12(3):20-21
在总结砒砂岩区沙棘种植经验的基础上,根据砒砂岩区的自然和社经条件,探讨砒砂岩区沙棘种植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6.
砒砂岩区沙棘根系的初步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江南  李贵 《沙棘》1998,11(2):10-12
以砒砂岩区近几年栽培的中国沙棘为对象,调查了沙棘根系在该区三种主要土壤类型上的分布形态等,经过分析认为:沙棘根系可塑性大、适应环境能力强,今后砒砂岩区应继续大力推广种植沙棘,还可考虑与深根性乔木树种混交。  相似文献   

7.
论沙棘治理砒砂岩的突出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峰  张永江  赵旭波 《沙棘》2002,15(2):36-38
分析了砒砂岩治理的重要性,总结了水棘治理砒砂岩的三个发阶段及其成绩和经验,探讨了沙棘治理砒砂岩在黄河治理中的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8.
砒砂岩区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TM影像,采用决策树方法进行遥感信息提取,对晋陕蒙砒砂岩区1998、2003和2008年的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格局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各景观类型中沙地景观面积变化最显著。研究结果为进一步开展研究区域景观动态变化模拟与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高峰  张宝田  王世平 《沙棘》2001,14(4):38-39
根据东胜市多年从事沙棘治理砒砂岩的实践,介绍了东胜治理砒砂岩裸露区所取得的经验。其基本经验可概括为:①组织管理落实;②技术管理到位。  相似文献   

10.
黄土高原砒砂岩区的立地条件恶劣,种植沙棘对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具有理论和现实的意义。总结几年来在该地营造与管护沙棘林的研究成果与实践经验,能够更好地为实施植被措施改善恶劣地区的生态环境奠定理论和实践基础。  相似文献   

11.
砒砂岩沟坡种植的沙棘人工林,10年后平均树高向2.5~3.0 m趋近,地径近8 cm,沙棘纯盖度在60%、植被总盖度在70%左右.位于当地条件较好沟谷地的沙棘,树高达5 m多、地径在10 cm以上.对于裸岩沟坡来说,目前的10年生沙棘人工林的树高、地径、盖度已接近其生长上限值,特别是沙棘盖度,在超过60%后,应及时平茬...  相似文献   

12.
刘丽颖 《沙棘》2007,20(1):1-8
研究内蒙古砒砂岩区人工沙棘林下草本植物群落在不同林龄与不同立地类型下的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主要涉及草本植物的多样性指数,群落特征分析及草本植物的生物量.结果表明:人工沙棘林地从低龄林向高龄林的发展过程中,草本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经历了一个物种丰富度、多样性"高-低-高",优势度"低-高-低",而均匀度递减的变化过程.草本植物生物量随林龄增加而递增;不同立地类型间,草本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均按梁峁顶》沟坡》沟底顺序排列,而优势度指数则相反,按沟底》沟坡》梁峁顶顺序排列.草本植物生物量则按沟底》梁峁顶》沟坡顺序递减排列.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恢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尔多斯砒砂岩区生态退化严重,土壤侵蚀剧烈,为黄河粗泥沙来源的主要区域。从砒砂岩地区生态恢复建设出发,综述了砒砂岩侵蚀类型,砒砂岩地区采用油松、沙棘、淤地坝、植物柔性坝及抗蚀促生材料等常规治理措施的研究成果,并对砒砂岩的研究、治理、利用进行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砒砂岩地区的生态恢复治理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平茬高度对柽柳萌条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柽柳作为防风固沙和封沙育林的优良树种,采用平茬技术促进更新,是其复壮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柽柳集中分布区进行了平茬复壮更新技术研究。在柽柳树液开始活动前实施平茬作业,留茬高度分别为10 cm、20 cm、30 cm、40 cm,平茬当年秋季柽柳停止生长后,调查其萌条数、萌条高生长、萌条基径生长。通过调查分析得出:留茬高度对柽柳基径生长影响最大,对高生长的影响次之,对萌条数的影响最小;留茬高度30 cm时萌条数均值最大,枝条基径粗度均值最大,萌发效果最好;留茬高度10 cm时枝条高生长均值最大。  相似文献   

15.
16.
对晋陕蒙砒砂岩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始期(1998年)、中期(2003年)、末期(2008年)3个时期(控制年份)景观斑块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沙棘林景观的斑块变化最为明显。从斑块数量上来看,各粒级斑块数量均有所增加;在各斑块所占的比例上,小斑块比例在减小,中斑块、大斑块及巨斑块的比例在迅速增加。说明沙棘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得该区沙棘林景观小斑块逐渐连结为更大的斑块。在其生态工程实施的各期,沙棘林的类斑近圆指数从中期2003年的1.86增加到末期2008年的2.65,变化较为明显,体现出在沙棘萌蘖性能的影响下,景观斑块形状逐渐变得复杂。沙棘林斑块分维数从中期2003年的1.056 6增加到末期2008年的1.080 2,在持续开展沙棘造林的过程中,斑块数增加,面积增加,边界趋于更加复杂,与其形状指数显示的结果相一致。该区复杂的斑块形状是沙棘林向外迅速扩张的活力表征。此外,还对该区实施沙棘生态工程各期的盖沙地、水域、居民地、灌丛、稀疏植被、林地、草地、未利用地等的景观斑块特征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为了了解平茬对北方地区巨菌草的影响,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土默特左旗温室大棚内巨菌草为研究对象,根据巨菌草的生长周期设置了平茬前为对照组,平茬一次后共两种处理方法的实验,分析了平茬前后巨菌草生长状况的变化。结果表明:与未平茬相比,平茬处理后巨菌草的生长速度明显增加,包括株高,叶片数,基部直径;其中分蘖形成的数量也大于未平茬时的分蘖数量;平茬后生物量显著高于未平茬的生物量。可见,平茬处理改变了巨菌草的生长速度、增加了巨菌草的分蘖数量;提高了巨菌草的生物产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明平茬对叶用杜仲林生长特征及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为杜仲的定向生态培育提供参考。【方法】以3年生杜仲为研究对象,对留茬10 cm(T1)、留茬20 cm(T2)、未平茬(CK)3种处理下杜仲的生长指标、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及光合色素含量进行测定与分析,并计算主要光合生理参数,包括水分利用效率(E_(WU))、叶片羧化效率(E_C)和气孔限制值(Ls)。【结果】平茬可使杜仲萌生枝条数、叶面积、单株叶片数、叶鲜质量、叶干质量及叶片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P 0.05)。净光合速率(P_n)、气孔导度(G_s)和蒸腾速率(Tr)在平茬处理下显著增加,且在T2处理组中达到最大值,与C_K相比P_n、G_s和T_r分别提高31.4%、15.9%和10.1%。经平茬处理后,杜仲叶片胞间CO_2浓度(C_i)显著降低,在T2处理中与CK相比下降21.7%(P 0.05)。与CK相比,T2处理中E_(WU)和E_C分别提高了10.5%和40.0%。平茬处理后,植株叶片最大光合效率(F_v/F_m)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显著增加(P 0.05)。叶绿素a、叶绿素b、总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在T1处理组显著提高,与CK相比分别提高了41.3%、37.4%、40.0%和34.6%(P 0.05);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含量的比值在T2处理组显著下降(P 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处理组间杜仲植株总叶片数与枝条数、P_n、G_s、T_r和_Fv/F_m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适度平茬有利于杜仲补偿性光合作用的产生,从而为叶用杜仲林的优产和高产提供更有利的生长条件。  相似文献   

19.
沙棘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广泛栽植的用于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主要树种之一,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沙棘平茬可以促进养分吸收、减少病虫害、增强生长势。试验研究了沙棘平茬对更新复壮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树龄沙棘平茬高度以8cm最好,平茬后树高、冠幅及分枝数均较大;同一平茬高度下,以栽植7~8a的沙棘平茬后生长最好,更新复壮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沙棘在砒砂岩地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协调功能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慈芬  王富贵 《沙棘》2002,15(2):19-21
以沙棘“柔性坝”在砒砂岩地区支毛沟头拦沙试验成果为依据,以沟道综合治理模式和沙棘农作式栽培管理模式为基础,分析了砒砂岩区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中以沙棘为主导的协调功能以及由引引起四方面的协调关系,并给出沙棘“柔性坝”坝系为主导的协调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关系图,证明“以开发沙棘资源作为加速黄土高原治理的一个突破口”的科学建议的实质是沙棘从沟头“柔性坝”坝系引起全方位的协调功能,最终给出形成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良性循环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